登陆注册
8133200000029

第29章 “转益多师是吾师(9)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一浮之后,有幸享受过与他同样待遇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根据梅光迪的书信,柳诒徵和马一浮同为当时被聘为浙江大学的特别讲习,他也只需要每周做一次讲座,每次一到两个小时。梅光迪以为“他们两人的组合或可周知有关中学和中国文化的知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第三个人可以和他们相比”。今天,对于马一浮和柳诒征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已经没有人怀疑,但在那时,梅光迪有如此评价,不能不说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梅光迪的这些见解得到了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的赞同。抗战时期的浙大与西南联大一样,先后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当时中国最好的知识分子,这与校长竺可桢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求贤若渴、欲揽人才于浙大的雄心很有关系。人们时常津津乐道的他对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关怀就是又一个好例。竺可桢1936年任浙大校长,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内迁。苏步青在日本留学时娶了教授的女儿,1937年浙大搬迁到建德时,他已有五个小孩。当浙大从建德再迁到广西宜山时,苏步青因担心家属拖累,就把妻儿送回老家温州。后来浙大又从广西宜山迁到贵州遵义,等到稳定下来,竺可桢就让苏步青把家眷接过来。苏步青担心费用不菲,竺可桢当即给了他两千元,并找到当时浙江省主席朱家骅,要他写一手谕:“沿途军警不得盘查,一律放行。”因为苏步青妻子是日本人,竺可桢担心万一在途中被人发现,很可能会被中国老百姓打死。幸亏竺可桢想得这么周到,才使得苏步青一家安全到达贵州。此后,竺可桢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他们多方面的关照,对此苏步青日后多次在回忆文字中提及。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国学大师,钱穆和熊十力却没有在竺可桢那里得到好评。据《竺可桢日记》,1946年初,浙大的文学院院长张其昀“欲聘钱宾四(钱穆)、贺麟,余均赞同。但同时告以钱宾四往往藐视同辈,如到浙大,亦不能给以特别待遇”。此外,1948年上半年,浙大哲学系曾拟聘熊十力来校任教,不料也遭到了竺可桢的反对:“此辈老先生之来,徒事装饰品,不能于学校有点滴之利益”“因渠等所教过于高深,于学生学问与操行不能有所影响也”。不仅如此,竺可桢甚至对熊十力冠以“龙钟不堪”之名:“要发展一个大学,最要紧的是能物色前途有望的青年,网罗龙钟不堪之过去人物,直是养老院而已。”竺可桢对马一浮和柳诒徵尊重在前,却对钱穆和熊十力持不屑态度,何以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对此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马一浮在浙大讲学期间的傲慢和其讲座的过于艰深晦涩,使得竺可桢认为请这些国学大师徒有虚名,且劳心费力。也有学者认为这归根结底还是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知识分子之间的隔阂所致。不过,笔者以为其实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时间因素:抗战胜利之后,无论浙江大学还是整个社会,在对国学大师的精神需求方面,早已不像抗战初期那样迫切了,对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看重自然使得他们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至于这是喜是悲,倒还是属于难以言说之列。

至于梅光迪,我们不必介绍其对钱穆和熊十力的态度,其实读者也可以猜到。这里且引用他在《人文主义和现代中国》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后一种中国人(指从孔子到曾国藩这些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如果今天还活着的话,也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人,因为他们拥有纯洁、高尚的品格,他们的观点明确而合理且迄今基本未变。他们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杰出的代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一类人才能担当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任,哪怕要通过仿效西方来完成这项任务;只有这一类人才知道该如何模仿西方,因为他们不会让自己成为没有民族特色的人,或者至多成为欧美的二流翻版;他们会在本质上保持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特色,尽管他们都接受过现代化的训练,都持有现代派的观点。”梅光迪的话,在今天听起来不是依然发人深省吗?

参看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三期。

参看其《吴宓自编年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175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九》,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2—3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一》,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16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六》,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249页。

汤用彤:《评近人之文化研究》,原载《学衡》,1922年12月第12期。

刘作芹:《浅析胡适走近杜威实验主义的原因》,《科教文汇》,2008年第七期。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1—234页。

梁实秋:《梁实秋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刘伯明:《杜威论中国思想》,原载《学衡》,1922年5月第五期。

许广平:《亡友鲁迅印象记?读后记》,收入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姚奠中、董国炎著:《章太炎学术年谱》,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8页。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9页。

熊梦飞:《记录玄同先生语文问题的讲话》,载《文化与教育》第二十七期,转引自任访秋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360—361页。

杨琥:《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构成与聚合途径》,《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一期

见北京鲁迅博物馆:《钱玄同日记(第四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39—1740页。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30页。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7页。

见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4页。

参看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见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三》,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83—84页。

吴宓:《吴宓日记(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可参看该册第59、90—91、105、114—115、129、144等页。

见沈尹默:《我与北大》,收入钟叔河等编:《过去的学校》,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33—34页。

[匈]阿格妮丝?赫勒著,衣俊卿译:《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王启龙:《钢和泰学术年谱简编》,中华书局,2008年,第245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45页。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0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83页。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82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30页。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8页…

石泉、李涵著:《听寅恪师唐史课笔记一则》,张杰、杨燕丽选编:《追忆陈寅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70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8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71—172页。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3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67—170页。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5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3页。

刘正:《海外汉学研究——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研究和发展的历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9页

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页。

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1—143页。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2页。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2页。

吴宓:《吴宓日记(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104页。

鲁迅:《导师》,《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5—56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五》,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198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九》,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73页。

牟宗三:《略论道统、学统、政统》,《生命的学问》,三民文库,1997年3月第八版,第60—71页。

梅铁山主编:《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96页。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热门推荐
  • 美女房东爱上我

    美女房东爱上我

    火热夏天,极品房东美如妖,高手下山,就是为了擒住她!房东姐姐别怕,弟弟我不是坏人!白天陪吃,晚上陪睡,我的要求就这么简单!
  • 一球成名

    一球成名

    “只要你能进入校队我就做你女朋友!”女神的一句戏言,却是从此改变了平凡少年方余的命运,走上了篮球梦这条充满了坎坷的道理。终有一天,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篮球校队,篮球也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女神和篮球他会怎么选择?理想和爱情?如果只能选择一样呢!谁更重要?。
  • 陛下有话好好说

    陛下有话好好说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是一个拯救世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身份神秘兼职剑客的少年,莫名其妙的来到了一个异次元世界。过了一天,他就认识到这个世界充满了森森的恶意。为什么,总有人想掰弯他啊魂淡!奉召?你奉了谁的召!
  • 三生剑之名剑风流

    三生剑之名剑风流

    同生今世亦前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衍。如画江山,如花美眷,流年似水,须臾间,天地暗换,百年一梦,转眼间,沧海桑田,尽都是,南柯一梦。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天使的资格

    天使的资格

    当信仰着一个天使的男人,遇到了真正的天使,他为了她,背叛了教会,背叛了原本的信仰,背叛了尘世,为了她,他什么都可以做,只因为能成就她,成为真正的天使,只因为她.......每天更新一章。二十章为满。。也就是说。此书只有二十章。字数不多。但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并且能够推荐下去。随风在这里,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了。
  • 黑色幽默:腹黑太子别太冷

    黑色幽默:腹黑太子别太冷

    苏筱莫永远记得那天早上,阳光灿烂,莫无情站在她的面前,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苏筱莫对莫无情说:“今天天气不错我很喜欢。”莫无情干净温柔的声音中略带调侃:“是吗?真巧我也很喜欢,你喜欢天气,而我喜欢你。”
  • 复仇三公主樱花下的爱恋

    复仇三公主樱花下的爱恋

    她们,本该在亲生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因为另外三个人的出现让她们离开了亲生父母,长大后,三人便展开了复仇计划。她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 疼痛校园

    疼痛校园

    梦想中的爱情与现实相冲突,而现实却往往能摧残梦想中的美好!或许一开始你还不能明白小说所表达的,请你耐心看下去,我会以幽默的话语来诠释这个残酷的现实,我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 宇行天下

    宇行天下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穷苦孩子,到山外求学,历经艰辛,逐渐认识山外的世界,因为机缘,练就一身本事,最后勇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