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25

第25章 “转益多师是吾师(5)

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史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伴随着外国传教士和学者来华以及中国留学生大量出国,很多“洋师”(无论“东洋”还是“西洋”)对中国文化、文学与教育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陈寅恪自然也经历了这种影响。在此我们不妨来看看陈寅恪在书信中披露的他与一些著名西方汉学家之交往情况,以再次验证文人之间日常交往过程中非学术性活动与学术性活动的双向互动影响。至于陈寅恪在留学期间如留德时期与洋师的交往情况已有很多文献资料如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著:《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其中就有陈氏留学哈佛期间哈佛教授蓝曼写给校长的一封信,该信对陈寅恪大加赞赏。蓝曼在信中称许陈寅恪和汤用彤是“精神高尚而且抱负不凡的人”,深信“他们两人都对中国的前途会有卓越的贡献”,这大概是陈寅恪最早获得的外人的高度褒扬。

发表,此处不赘。

对于陈寅恪与钢和泰的交往以及后者对陈氏的评价,在王启龙编著的《钢和泰学术年谱简编》王启龙:《钢和泰学术年谱简编》,中华书局,2008年。中有较多记载。从该年谱中可知,陈寅恪与古斯塔夫、坎伯、林藜光等人,长期(1926—1935)和定期参加在钢和泰家中举办的梵文研讨班,一般是每周四到八个小时。年谱中提及研讨的具体内容很多,如他们利用梵、藏、汉各种文本,对《妙法莲华经》《大宝积经迦叶品释论》等佛教经典进行对照性解读,并辅之以大量释论,这些释论按照钢和泰的说法,是西方学者从未研究过的东西。以上内容参看前注所引用“年谱”之第139、152—153、154、169、191—192、216、245等页。同时他们也利用这些研讨聚会时间,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佛教文献或经典进行鉴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出处同前注,第103—104页。在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类研讨班讨论的地点不是在学校或研究机构,而是在学者的家中。显然地点的不同营造出的研究气氛也不同,家庭特有的环境会使得他们的意见交流更加轻松而自由。其次,从年谱中可知,他们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一直以非常认真之态度坚持这种极为枯燥乏味的学术研究的,这里的“艰苦”一个是指他们的研究很少或者不能持续地获得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官方的支持,有些数据也因此难以获得,陈寅恪就曾在书信中多次表达过这种遗憾与感慨,详见下文。至于陈寅恪本人,更是长期且没有报酬地参与这种研究。另一层含义则是指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当时还经常受到质疑,用“年谱”中的说法就是“毁誉参半”,但显然外界的评价并未影响他们的研究热情。

至于钢和泰对陈寅恪的学术评价,可以从以下他写给欧洲汉学界的书信中可知,整体而言他对陈氏的评价很高。如:事实上,在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下,进行大量高级的中印研究训练,并且有如陈寅恪、雷兴等大学者参与,就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声誉。同上,第154页。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是陈寅恪教授,我本人和哈佛燕京学社从来没有给他薪酬,但他自1926年以来一直参加我的“家庭研讨班”,只有1928—1929我在美国的那段时间例外。他被中国人视为活着的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在美国(哈佛)和欧洲游学的年月里非常娴熟地掌握了西方学术研究方法。同上,第245页。

那么,陈寅恪对钢和泰的印象怎样?对其学术研究又有何评价呢?鉴于上引钢和泰对陈寅恪的评价都来自他写给西方汉学家的信中,我们也以陈寅恪书信中相应评价作对比。大概是在1935年前后,陈氏写给傅斯年的信中谈到钢和泰赴美讲学事,其中谈到自己从钢和泰处获益不少:“弟年来居京,获其教益不少。”至于钢和泰的学术水平,陈氏所说虽只有寥寥八字,评价却很高:“学问不博,然而甚精。”又《陈寅恪集?书信集》中有一处陈寅恪在提及一部巴利文经典时,也有对钢和泰的语言能力的评价:“钢君不甚精巴利文,在北平时未与详校(指该部巴利文经典)。”同上,第122页。此外1929年12月27日陈氏写给陈垣的信,主要内容就是代钢和泰邀请陈垣吃饭之事,由此也可见陈氏对钢和泰的敬重。

再看陈氏对日本汉学界及其一些代表人物的评价。在1928年8月12日写给傅斯年的信中,有要求傅氏购一些日本书的内容,从所购书名看,陈氏对当时日本汉学界情况和研究成果比较熟悉,例如滨田青陵的《支那古明器泥象图说》。对于陈寅恪的要求,傅斯年立刻写信给胡适,同时也在信中表达了对钢和泰的尊重:陈寅恪来信劝我们买商务的《经论藏》,因为这部已成孤本,参考上有用处。祈先生务必为中国留得此书。我们付钱,大家公用。我们决不自私。只盼望中国更留多一版本,以供后学者。陈又云,钢和泰将赴东京,希望我校寄彼千元,留其在京。但此恐非根本解决之策。何如使来广州,他可以带助手带学生。我们让他任意买书,薪水亦决不低,盼先生劝之。

在致陈述的信中,陈寅恪对当时名声很大的白鸟库吉有明确评价:白鸟之著作,盖日人当时受西洋东方学影响必然之结果,其所依据之原料、解释,已依时代学术进步发生问题,且日人于此数种语言尚无专门威权者,不过随西人之后,稍采中国材料以补之而已。

公今日着论,白鸟说若误,可稍稍言及,不必多费力也。至于白鸟对陈氏评价,蒋天枢所编辑之《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中有较为详细记录蒋天枢,不过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日本学者大都表示怀疑,因为在《白鸟库吉全集》中从未提到过陈寅恪的名字,当时在东洋文库的石田干之助也说不知有此事。石田氏1917至1934年间曾任东洋文库主任,如果陈寅恪和白鸟有过密切交往,石田当了解,所以此事尚不能确定。

1934年4月6日陈寅恪写信给陈垣,评价日本所做佛教研究:“近来日本人佛教史有极佳之著述,然多不能取材于教外之典籍,故有时尚可供吾国人之补正余地(然亦甚渺矣)。”陈寅恪在《敦煌本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跋》中,曾对日本学者西本龙山君影印《敦煌本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并附以解说事给予高度评价,评为“广征博引,至为精审。盖芘奈耶比较学之佳著也”又陈寅恪曾在学生面前如此评价日本的汉学:“日本人对我国国学之研究超过中国,工具好、材料多,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但其弱点为只研究佛教材料如大藏经,而不涉及其他文史典籍,只在佛教史中打圈子;或研究唐史而不注意佛教史,因此都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哲学史、文化史绝非与社会无关者,此一观念必先具备。”另陈氏在其诗中也有对日本汉学评价。

陈氏书信中评价高本汉很少,现存书信中仅有一封,系推荐一篇绍介高本汉学术之文,不过仍可看出陈氏意见:弟以为高本汉之音韵学风靡一世,评论其书之文尚不多见,似宜介绍于中国学术界。此信缘由在清华研究院学生朱芳圃翻译一篇日人评论高本汉所写之中国音韵学一文的文章,请陈氏代为推荐到燕京学报,陈氏即写给容庚此信。

对于德国汉学界,陈寅恪自然比较熟悉。一般认为陈寅恪与德国汉学较为密切的接触在20世纪20年代,即1921至1925年。关于此情况可参看张国刚的有关文章。胡守为编:《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所收录张文题目为《陈寅恪留德时期柏林的汉学与印度学——关于陈寅恪先生治学道路的若干背景知识》。在陈寅恪的书信中也有对于西门的评价,认为其人国学根底甚浅:“德人西门,据高本汉字典,以考西藏语,便略有发明。西门中国国学至浅,而所以能有少少成绩者,其人素治印欧比较语言学,故于推测语根分化之问题,较有经验故耳。”这里的“西门”当指西门?华德(Walter Simon,德国语言学家)。

1936年11月13日陈寅恪在写给傅斯年的信中谈到德人奥托?弗兰克(Otto Frank)。估计是傅斯年欲邀请此人来华,抑或其他,引起陈氏的担忧:“此人在今日德国情形之下,固是正统学人,此无待论者,但除有他种可考虑之事实外,若仅据其研究中国史之成绩言,则疑将以此影响外界误会吾辈学术趋向及标准,此不能不注意也。”话语之中,陈寅恪似乎对该氏的中国史研究评价不高。至于陈寅恪学术资源中的德国元素,陈寅恪研究界早有很多成果,不赘。另李雪涛的《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一书对此也有一定介绍。李雪涛:《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关于陈寅恪与法国大汉学家伯希和的交往及相关评价,今人桑兵在其《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外,在陈氏书信中有这样几条值得注意:首先是陈寅恪为浦江清拜访伯希和,写介绍信给后者。在与陈垣的书信往来中陈寅恪也有数次提及伯希和,其中明确说明当年曾经在巴黎见过伯希和,语气同样充满敬重。陈氏还将伯希和在巴黎的住址开列给陈垣。同前注,第125、131页。至于伯希和之同门马伯乐,陈氏似乎与其没有什么交往,而马伯乐也不熟悉陈氏之研究。证据就是1931年吴宓借学术假访问欧洲时,曾在英国见到马伯乐,颇惊讶马伯乐竟然不知道陈寅恪,对此吴宓在其日记中也有详细记载。

陈寅恪受伯希和影响甚多,其撰写的《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跋》就是一例。历史上的法成是西藏人,他把梵文或藏文著作译成汉文,演讲过瑜伽师地论(Yogacaryabhumisastra),并编辑过稻芊经的中文讲义。他的著作活动时期约在公元830到860年左右。陈寅恪在1927年所写此文中,利用自己掌握的蒙、藏、梵语,考证出《大乘稻芊经随听疏》的翻译者也就是唐代吐蕃沙门“法成”的名字,而“法成”,则是他的中文意译之名。这个法成,在他看来,和玄奘一样,在中外交通史上应当有很高的地位,“同为沟通东西学术,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此文中陈氏明确使用了伯希和的材料。

陈氏在其前期即清华国学院时期,与王国维治学路数几近,故特别注意资料的搜集整理。关于陈寅恪慨叹汉学资料难以获得之事,在其1929年某月(月份不详)24日写给傅斯年的信中有具体体现。该信谈及欲购买一部有关蒙文奇书的事,当时于道泉在德人住处见到欲卖此书之人,此书为乾隆时续藏时(?)原文如此。之一册,陈氏云:“此书今所知者,只库伦一部。然此书在北京印行(今绝不见踪迹),诚世界之瑰宝也。”由此陈寅恪谈到佛经研究的校勘之法,就是要“以藏文校梵文,而藏文有误,更进一步以蒙文校之,又核以中文或稍参以中央细亚出土之零篇短简,始成为完全方法”。此信还谈到美国哈佛邀请其赴美讲学,被陈氏谢绝事。而所讲内容就是“华梵比较之学”,可见陈氏之成就已为当时国际汉学界特别是美国汉学界所了解。不过多少有些令人不解的是,“陈学”研究界一直津津乐道于陈氏当年被牛津聘为汉学教授事,却很少关注哈佛之邀请事,如此厚此薄彼,不知为何?

从陈寅恪该书信集中,可以确认他对当时国际汉学界的最新学术发现都较为熟悉,且对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来源很熟悉,常常无私提供给有关研究者如胡适、陈垣等,如1930年10月19日写给陈垣信中有“近见西文本两种,似皆有可参考之价值者,谨于别纸录上,乞察览”。此二书,一为土耳其斯坦史(蒙古侵略时代),本为俄语,新译为英语。一为印度时刻第二册(贵霜时代),作者为挪威人,但用英语写作。陈氏特别指出“此书有叙论一篇,综述西人关于月支塞种问题之研究”。同上,第124页。

对于国人介绍当时西方汉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陈寅恪总是给予及时的关注并尽力帮助。1941年是抗战最艰苦时期,陈寅恪本人也处于颠沛流离状态,却在写给商务印书馆王云五的信中热情推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颜虚心先生复撰成论文一篇,题曰《法国东方学之西亚古代地理学》,为介绍西人研究东方学术之作。弟读之觉其叙述简明而能得其要领,殊为钦佩,特乐为介绍于贵馆之东方杂志。”同上,第234页。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热门推荐
  • 我欲成神殺仙

    我欲成神殺仙

    ..默默无闻的一个山村少年在一次求学未成后.偶然巧遇两个武者厮杀.后救得其中一人.获得了一本修真法诀.又有修真门派选拔弟子.无意间把少年掳走.从此这少年变走上了修真之路...
  • EXO孤

    EXO孤

    黑道,一个一时入道,终生不复返的地方,炼就了杀手,炼就了道王,炼就了奇才,还成就了爱情?一场惊心动魄的爱,一路是鲜血铺成的大道,只有不停向前走。。。走到尽头,你我都变了,结局也千变万化。你我终究隔了距离,我,一张染了墨的纸,而你一张没有墨色的白纸。。
  • 战魔之九转帝王剑

    战魔之九转帝王剑

    大概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想写一部小说。在那个时候我以为我三分钟的热度无法把这件事坚持下来,认为只是我那个时候童年的心灵归宿。随着年龄的成长,我发现当我每一次回头看我这几年路上的作品时,总是觉得美中不足,但我也可以看见我的成长历程。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因为先生“弃医从文”救治当时中国人民的思想。虽然我不可能做到先生的那种程度,但是我觉得再过几年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会忘记我的抱负和初心。
  • 第三娱乐帝国

    第三娱乐帝国

    一个得到死人完整记忆的人,一段香艳的旅程,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成就超凡的人生。故事从刘丞考古时的意外发现开始。。。。
  • 专属铲屎官之皇妃是只喵

    专属铲屎官之皇妃是只喵

    唐秋,21世纪的超级特工,居然神奇的穿越了,还他喵的穿越到一只猫身上,每天被神秘兮兮的皇子殿下抱着去见他死了的小情人。其实每天有个皇子殿下做铲屎官其实也还不错啦,不过为了从新为人唐秋出卖灵魂附身已死的皇子情人沈秋秋身上,展开了一场与皇子殿下的爱恨情仇,最终俘获皇子心,安安心心的当一只人形猫,每天接受着铲屎官的伺候。
  • 虚无本源帝尊传记

    虚无本源帝尊传记

    肖宇,21世纪青年,却不想,穿越到本源界中混沌本源域中,寻得至宝,证道本源帝尊,逍遥宇宙内外。大道自在生,天下任吾游。没有与女娲等人的爱恋,更没有历史的扯淡,着重陈述上古三皇五帝以前的神话密辛。
  • 高调宠爱,千金你别逃

    高调宠爱,千金你别逃

    十岁,陆家私生子陆霆封认祖归宗,在陆家老宅第一次见到夏家千金夏嫣然。十五岁,他为她挡了一颗子弹,正中心口,命悬一线,她握着他的手哭得撕心裂肺。十九岁,她说喜欢强大到可以把自己宠上天的男人,后来他成为了这样的男人。二十一岁,她一无所有,恨他入骨。二十三岁,她笑颜如花,挽着他的胳膊甜腻腻的唤他:“二哥。”二十六岁,她一刀刺进他心脏,和当年那颗子弹的位置重叠。她满脸恨意,声线冰冷:“陆霆封,你去死吧。”他握住刀刃,轻描淡写:“你当真是一头喂不熟的狼。”只是夏嫣然,从此世间没有他陆霆封,你该有多寂寞。
  • 花有意

    花有意

    少主,良月自小领略中原风情,此番南巡又见识了江南风情,若说心中还有遗憾,那便是还未曾见过大漠孤烟!傻丫头,你怎么可以,为着我不肯说一句爱你,就这么让我孤零零活在世上——不知道过了多久,塞外的人们总是见着一个满脸伤痕、背后背着一把利剑的男子徘徊在草原沙地,他貌似身染重疾,时不时咳出一滩浓血;又不知过了多久,黄沙蚀骨,残月长眠——他终于可以结束此生的一切,了无牵挂地去见那个傻傻的一直守在他身后的丫头。
  • 生活随意录

    生活随意录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三个人的友谊,两个人的爱恨挣扎,一场富贵与贫穷的较量,一个平凡女孩的内心独白,揭示的到底是什么!梦醒时分,又是什么让女孩幡然醒悟。
  • 第二界位

    第二界位

    第二界位这个位面,三十万年来经历过三次不同修仙文明的碰撞,最终谁也没覆灭,而是走上了融合互补的道路。这次又到了十万年这个期限,整个世界都准备着第四个修仙文明的碰撞,却没想到这次等来的异兆,史上记载是万古大劫的征兆,世界进入末法时代。第四个文明依期而来,却不知道第二界位将要发生的事情努力的侵占这个世界,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第二界位的人急的直跳脚的时候,第一界位却浮现了出来……·林因为一个自称神的家伙而来到异界,降临在一个诡异的丛林中,迷离的异界之路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