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02

第2章 这里的“生活”静悄悄(2)

彼时的鲁迅,距离“呐喊”之日还有很多年,他还是需要凭借“时时看之”来减轻内心的寂寞,驱除那弥漫在他四周的无边的悲凉。好在,有一点他比同时代的吴虞幸运,那就是鲁迅尚可从家庭中获得一些温暖——与二弟周作人的通信成为支撑鲁迅继续教育部枯燥单调生活的强大动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一直维持在每月写给对方7—12封的水平,这个数字在邮政速度缓慢的一百年前是惊人的。其实这多少有些悲哀,早已结婚成家的鲁迅盼望的该是妻子朱安的信才对。可惜朱安不识字,更重要的是两人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鲁迅日记中曾经记录有收到朱安来信,鲁迅的评价只有两个字“颇谬”。夫妻之间的感情联系如果到了给予“颇谬”评价的地步,就不说也罢了。

当然,吴虞也好,鲁迅也好,民国初年的他们也还都在正常地“讨生活”——既为养家,也为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忙碌:忙着上班或者忙着给人写诉状。

让我们好奇的是,看他们日后在新文化运动中写下的那样慷慨激昂的文字,再看看他们在日记或写给亲友书信中那样情绪低落的感伤文字,真有些令人不能相信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有一点可以确认:这些文字都是他们思想情感的真实记录与表现,只是维系这两种文字之间的纤细脉络,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忽略了。其实,民国初年的文人,在被时代裹挟着进入新时代的时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受的一切变故,都会对他们以后的文人生涯产生巨大影响。吴虞和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不约而同发出的对吃人礼教的控诉,正是他们在民国初年至五四运动爆发这几年日常生活中一直受到压抑的必然结果。对吴虞和鲁迅而言,他们不需要长久的却是无聊的人生,而是需要一个伟大的爆发、一个辉煌的瞬间,因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不过,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潜藏已久的激情抒发出来,又如何在激情之后再次回到日常生活的无聊与单调之中,是否“曾经沧海”就必然“难为水”?鲁迅在五四退潮之后的“彷徨”告诉我们,如果无法摆脱日常生活沉重的束缚,则即便有了伟大的爆发,也有可能被日常生活的河流吞没。因为日常生活的实质就是引导人们不断走向绝望,而尽头就是死亡——而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悄无声息的死亡,只是没有痛苦——真的没有么?

所有生命是在一起,但每个人都是分散的

1912年,算是整个中国社会真正进入民国时代的一年。

不过,那些在几年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的代表人物如胡适、钱玄同和鲁迅等等,以及被后人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者的吴宓、梅光迪等等,这一年的生活其实极其平凡而单调。在他们的日记或书信中,似乎我们还看不到那些可以判定他们何以日后会赞同或者会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明显迹象,也许蛛丝马迹已经存在,潜在的种子已经植入土中,但它们何时发芽生长以及如何生长其实谁都说不清楚。只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就是他们对他们所身处其中的民国时代,其实还很不适应——可能胡适是一个例外,因为他身处异国他乡。而且,他们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或从事的工作的意义,都会时时产生一种困惑。

1912年2月18日,是旧历的春节,正在北京求学的吴宓,以连续四天与同学打麻将的方式,度过了这个传统的节日。按照吴宓自己的说法,“此亦新年之常例”。

这一年的中秋节,按公历是9月25日,鲁迅与好友许寿裳等一起饮酒聊天,直至十点方归,“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引自鲁迅该日日记),其思乡之情显而易见,与其后来对故乡的冷漠乃至对故乡人们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鲁迅对小说中以故乡人物为原型创作出来的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似乎没有一个是给以正面肯定和赞颂的,即便是闰土和祥林嫂亦然,更遑论其他如阿Q之流。

而远在四川且被剥夺教书资格,只能以为他人写判词为生的吴虞,也不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肃杀之气弥漫周围:“夜半约四鼓,闻呜呜之声甚久。或曰鬼声?或曰非也。”(引自该年9月12日吴虞日记)

1912年10月12日,大洋彼岸的胡适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文字:得家书(11号),知二哥新丧爱妾,所遗子女数人,无人抚养。我兄此时处境当有非人所能堪者,作书慰之,并劝其归。写至“羁人游子,百不称意时,当念莽莽天涯中尚有一个家在”一语,不禁凄然欲绝者久之。

显而易见,仅仅看这些文字,我们根本无从断定日后他们谁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谁会成为所谓的“保守派”。这些进入民国时代的文人,尽管其处境和个人经历有很大差异,但骨子里散发出的传统中国文人的悲天悯人和感时伤怀的气息,却是惊人一致的。在他们的日记中,似乎很少能感觉到民国与之前那个逝去朝代的巨大差异,似乎时光的流水一刻也没有中断,而一个王朝的灭亡所产生的巨大震荡,也好像并没有真正造成他们对人生意义何在的困惑与怅惘。

自然,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他们都该算是民国时代的新知识分子——只因他们大都有留学国外的经历,极少数没有出国者也对西方文化有较多的接触与了解,这与晚清时代的旧文人如沈曾植、郑孝胥、陈三立等已经截然不同。其实就是这些文人,也对一些新生事物持开明态度,例如郑孝胥在其日记中明确对改用公历持欢迎态度:“今日乃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元旦也。朝廷欲改用阳历,宜以今日宣布,闻项城有此意,竟不能用,惜哉。”

那么,决定他们日后走上不同道路并最终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对立两派的,又是什么?困居于北京绍兴会馆的鲁迅,与在成都每日编写判词的吴虞,又为何日后会在控诉“吃人礼教”方面达到惊人的一致?更有意思的是,胡适在其日记中明确指出,梅光迪对其白话改革实践一开始是持赞同态度的,只是在胡适尝试用白话创作诗歌后,梅光迪才坚决反对。而胡适的写白话诗之动因,其实源于他们几个同学的一次游玩经历,胡适自己也承认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梅光迪在那种境况下,也很有可能用白话写一首打油诗出来,而胡适也不是没有可能对梅氏此举给予嘲讽(从其日记中可知,在此之前胡适一直是写文言古诗,甚至有时为自己写得太少而惋惜),如此则白话诗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可能会很不一样。另一位“学衡派”的大将吴宓,也在日后发出过类似的感叹,并把所有这些归因于命运:然按后来事实之因果论之,则宓若在1918—1919学年,仍留勿吉尼亚大学,而不来到波士顿转入哈佛大学,则与梅光迪君在美国末由相识,无从接受其反对陈独秀、胡适新诗、白话文学、新文化运动之主张,并不获由梅君导谒白璧德先生,受其教,读其书,明其学,传其业,则后来必无《学衡》杂志之编辑与出版。而宓一生之事业、声名,成败、苦乐,亦必大异,而不知如何。总之,一切非人为,皆天命也。

看来,每个生命或者历史事件(其实也是一种生命过程)在其成长历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偶然因素,决定着、影响着它们的发展道路。每个生命就其本质而言,其实都是一样。在最初的开始,它们各自分散于世界的一隅,互不相识。而偶然事件的发生,促使它们从不同的地点会合到一起,然后或者再次各奔东西,或者永不分离。至于哪些属于日常生活中令人激动的微光,哪些属于人生历程中漫长而无聊的日子,本来冥冥中自有定数,其实是说不清楚也不必清楚的。

可是,一旦这些与文人,与他们的写作活动结合在一起,那就大不一样,就很有意义也很有研究的必要了——因为文人与常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可以随时从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反观自身及其所处的生活,并把它们提升到诗意的层次,给无聊的生活增添几分亮色。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认为,正是日常生活蕴藏有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财富,因为正是在日常生活那些最熟悉的事物中蕴含有诗意的种子,只是它们在很多情况下为世俗的所谓常识所屏蔽了而已。参看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368—369页中有关论述。因此,对于不甘心在日常生活中沉沦的人们来说,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首先确立一种对于日常生活的“陌生感”以及可以进行反思的“距离感”,一种可以把自己从置身其中的日常生活暂时剥离出来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那些最伟大和最敏感的人们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才可以把日常生活的无数碎片拼接成完整的富有诗意的艺术杰作。在这个意义上,民国时期的文人其实很幸运,因为时代赋予他们可以从新旧生活巨大变化中体察一切细节的机会,至于如何成就其文学的或者学术的成就以及其观念的形成和转变,那自然需要更加复杂的因素或契机,甚至需要一些神秘的力量。

占卜与算命——民国文人生活中的小浪花

民国时期的文人,精神生活相对而言是丰富的,特别那些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者,频繁的师友之间的日常交往及各类社交活动往往能充实他们的生活。但对于一些不善交往者,社会的动荡以及个人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则会使得他们不时陷入迷惘和绝望,有时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梁漱溟之父梁济和王国维的先后投水自尽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

好在文人总有借助外力摆脱内心迷惘或绝望的方式,自己占卜或者请人算命就是颇为“有效”的手段。

说起来,这占卜算命,本就是文人的专利,当年孔子就多利用占卜方式来排解困难,提高弟子对其崇拜的程度。如当年鲁国欲伐越,占得“鼎折足”,子贡认为出师折足是战败之象,并且鼎折足本来就是一种凶相,从解卦来说没有错。但孔子的高明在于他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说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因此卜象大吉。结果果然不出孔子所料,鲁国战胜了越国。

在此我们不妨看看王国维、罗振玉、陈寅恪、吴宓、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和钱穆等文化名人,在民国时期的一些有关占卜算命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反映出的文人内心世界。

早在1920年2月,有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引起王国维和罗振玉的注意,即宋瞎子算命灵验一事。2月7日罗振玉致函王国维:“日来闻云汀、公雨诸人盛称天津星者宋瞽之灵验,因为莹中推算,欲借此觇时局,则日者言大佳。……其推算往事,无一不吻合,则诚奇矣。”王庆祥、萧文立校注:《罗振玉致王国维》,《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东方出版社,2000年,第489页。此信几乎全篇都在议论宋瞽推命之事,且罗振玉看来深信不疑,又说命中自己“当于危险中成功,又谓七十四将长辞斯世”。由于其人推算准确,所以罗振玉不免“思之令人悚然”。信末,罗氏想要替王国维也算上一卦,谓“公之生命乞开示,当为推之”。王国维却没有罗振玉那样迷信,应该说是相对比较理性,在谈到宋瞽预测时局时王国维如此分析:宋瞽与时局亦稍有合符,惟新思潮之祸必有勃发之日,彼辈恐尚未知有此。又可惜世界与国家却无运命可算,二三年中正未知有何变态也。

同类推荐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品义士

    品义士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热门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河边,让青年人跳下去。河水很深,淹没了青年人。为了活命,青年人奋力挣扎,才将头伸出了水面,爬上河岸。
  • EXO重生之复仇彼岸花开

    EXO重生之复仇彼岸花开

    白凌霄和EXO们是青梅竹马,可金晨希的出现扰乱了他们的生活,金晨希处处陷害白凌霄,EXO不相信凌霄,凌霄被金晨希害死了,老天看凌霄可怜,便让她重生了。大家期待一下凌霄是怎样狂虐白莲花的。
  • 太极长生剑

    太极长生剑

    上古圣剑【长生剑】被封印在太极大陆的毁灭七塔中,只有挑战到第六层才有资格拥有这把神剑。一次血腥的屠国,使赫连盛雪坚定了自己为国复仇的目标,在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武法高超的师傅童虎。童虎告诉他,此次屠国的背后主使者就是阴轩辕组织,在找他们复仇之前,你必须先拿到长生剑才有可能打赢阴轩辕的老大。此书从卷一10开始涉及众多奇幻、爱情、YY等元素。
  • 巨商书架

    巨商书架

    世界商业世子最不为人知的财富秘密,没有人能经易地抵制名著的诱惑,更没有人会拒绝财富与智慧的造访。比尔·盖茨因为一本书成为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亨利·福特说被一本书“洗脑”是自己的运气;有一本书,拥有令人无法不相信的神奇咒语;有一本书,被查禁70年后再次激起财富思维的风暴…… 这些书都是全球商业巨头财智书架里的珍藏。《沉思录》——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用灵魂书写的智慧独白;《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之外,亚当·斯密的又一传世经典;《不抱怨的世界》——出版30天内,全球有600万人加入“不抱怨”运动;《秘密》——全世界都曾注目这本书的出版;《唤起心中的巨人》——世界顶尖激励学大师的潜能学著作;《失落的致富经典》——全球亿万渎者都在阅读的百年财富古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国政府公务员、公司员工、军队官兵的装备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出版当年即突破100万册,40余年经久不衰;《硅谷禁书》——从硅谷起家的百万、亿万富翁人人部凑过此书 。
  • 印画亚细亚

    印画亚细亚

    如同欧罗巴是亚细亚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半岛,世界上还有无数个亚细亚的投影。本文分为巨人国,飞岛国,慧马国,小人国,千乘国五章,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几位平凡的主人公的冒险之旅。一部奇幻版的《格列佛游记》,一部科幻版的《1Q84》。而故事的本源正是你和我。
  • 最后一名记命师

    最后一名记命师

    修真百万年,修士如同过江之鲫,源源不绝。大能修士无所不能,翻江倒海,吞云吐雾,逍遥自在。然,无止境的索取,惹怒了上天,派下无影无形、无物可伤、无眼能见的噬忆兽,能吞人记忆,吃人心神。修士和凡人开始慢慢记不起自身的记忆,忘记所有记忆的那一刻,就是魂飞魄散之时,化为漫天灵力,归于天地,无人可避免。一时间,天地间哀鸿遍野,人们对于失去记忆的恐惧,记不起亲人、好友、子孙后辈,直至忘记自身的一切。有大能不忍天地间人类消散,他们站了出来。他们记天灾地变、画名川大河、录旦夕祸福;他们记天地之变化,亦记众人之一生,他们被称为——记命师。
  • 异界盗仙

    异界盗仙

    道可盗,非,常盗也。纵横异界的一代盗王,在一次窃取古宝之时被九色神雷劈死,带着古宝之魂卷入时空逆流,穿越到一个被偷情妻子害死的私塾先生身上,展开了一场阴谋与算计,阴险与杀戮的盗王传奇。热血激烈的战斗,狠辣决绝的杀戮,顶级天才之间的碰撞,武者,仙修,灵士,魔徒......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展开了一场杀与被杀的角逐,一场或成王败寇的征途。
  • 网游之废物传奇

    网游之废物传奇

    改变世界的《傲世天下》游戏运营,引起了全世界的疯狂,这是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也是个热血沸腾的大时代,看邱天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流学校学生,如何在这个引起全世界热潮的游戏世界中由一个废物成为一个传奇。
  •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是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个文化群体,本书围绕爱情与婚姻、职业与梦想、情绪与自我展开讲述,是作者近藤大介先生在日本成长、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中国年轻人与日本年轻人的区别。分析了日本人没有梦想、家庭教育失败、工作方式僵化、虚荣和贪婪冒进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日本从蛮荒之地、欧洲的弃儿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突出作用。在对比中日两国年轻人的一些迥异的同时,点出了属于两国的优劣之势,让我们更加了解青春,也通过一个异国人的眼睛参透自己应如何度过青春。
  • 寻心觅道

    寻心觅道

    生灵本有缺陷,从心灵到肉体,但却可以不断吸收完善自身,趋于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