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大楼与牛力的第一门市部遥遥相对,只隔一条称为和平路的大马路。这里和第一门市部一样,原是清洋湖市市民购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如今仍然沿袭着集体经济的模式,归属于清洋湖市百货公司管理。
应该说,百货大楼三年前的经营状况还算可以,维持在持平和略有盈余的状态。但“清洋湖商品大世界”诞生后,对百货大楼形成了冲击。那些个体经营的“南蛮子”精于算计,见利就走,商品货源充足又便宜,且又总能将一些时髦商品及时地运到这个北方城市,于是,“商品大世界”自然就成了市民购物的首选场所。在这种情况下,百货大楼和牛力的“一门”自然竞争不过“商品大世界”。
百货公司经理叶根生确实很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想,为什么没有胆量和锐气,也把这个百货大楼租出去?那样,凭百货大楼的地理位置,肯定要比“商品大世界”强,租金也会更多一些,那样的话,自己不但能和刘光一样成为市长眼中的红人,而且也不会再有后来的窘困。
不过,后悔归后悔,叶根生还是很清楚,如果没有贾一铭的成功先例,自己肯定是不会那样做的,(即便想那么做,自己也没那个智慧。)另外,作为一个县处级单位的一把手,他肯定不会冒那个风险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就算是干不好,最多也不过调整个岗位,换个地方而已。但如果干砸了,不但会成为官场上茶余饭后的笑料,而且在市领导的心目中,他也不会再有位置。因此,想过也就罢了,并没有真的当成大事,只是有时骂几声刘光、贾一铭不守规矩而已。
但后来不行了。自打贾一铭成功经营“一铭商品贸易公司”后,原来的二至九门连锁店也是红红火火,财源广进。贾一铭大把赚钱不说,刘光也成了识人的伯乐、大胆的改革者。而这样的成功,更打破了清洋湖的平静,市领导逢会就讲、见人就说,清洋湖必须打破“大锅饭”,必须进行改革,而且要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决不允许“站着茅坑不拉屎”。这着实让清洋湖市的官场特别是商业、企业、工业等部门的头头们紧张了一阵子,原以为这阵风一过便完了,哪知道不光不见消停,反而有越吹越猛之势。
叶根生坐不住了,他必须有所动作。于是,他在贾一铭承包后的第二年也依葫芦画瓢,搞起了承包。不过,他的承包模式可有些让人不敢恭维,他的方法是在单位职工内部及职工家属中搞承包,凡百货大楼职工承包,每年每平米面积上缴500元,单位不再给开资。若是职工家属承包,每年每平米交1000元,盈亏自负。这样一来,他满以为也能坐收其利,而且,这百货大楼可出租经营的面积约有四千多平米,最不济也能收个一、二百万,这样,不但自己的日子好过了,而且自己很可能成为刘光第二,也在清洋湖火一把。
可事与愿违,除了位置特别好的二十几个摊位被内部职工包租外,其它摊位却无人问津。
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是不愿冒风险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二是有“商品大世界”在那竞争,不想触那个霉头;三是不承包仍然可以稳稳地赚一点稳定的收入。还有就是,百货大楼除了正门和两个侧门门口的位置比较优越,可以多卖点货之外,其他的地方一般都属于一往一过的“滑地”,所以,无人问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叶根生的承包显然是不成功的,他的那番举动被官场戏称为“半吊子改革”。
叶根生为此很恼火。所以,上次随黄副市长去南方考察时发现有很多企业转轨转制,实行“买断”措施后,他忽然有了一个近乎于恶作剧的想法:不是搞改革吗?老子也给他来个改革,而且,来个彻底的改革,索性给他来个“卖断”,把百货大楼卖了,把那些干吃白饭的员工也他妈“卖了”,老子一身轻,还落个“改革”的名声。
当他把这个恶作剧似的想法向黄副市长提出来的时候,他原本以为黄副市长会骂他一句“败家子”,没想到,黄副市长很认真又很严肃地想了半天,然后盯着他问道:“你有很详细的方案吗?”
叶根生被黄副市长看得直发毛。
叶根生忽然觉得这个玩笑可能要成真了,连忙答道:“黄副市长,这个想法我已经产生很久了。原来在报纸上看到‘拍卖’、‘买断’等字样的时候,我还不敢相信,这回实地一走,我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特别是你那天对秦厂长说的那番话,更是让我恍然大悟。这转轨转制、拍卖、买断,都是改革的需要,都是符合中央精神的,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也没有流失,因此,我才大胆地向您提出这个想法,不知想得对不对?”
黄副市长一笑,站起来拍了拍叶根生的肩膀,略带鼓励又很亲切地对他:“根生同志,你的想法很好嘛。改革嘛,就是要思想解放一点,胆子大一点。过去我们没有进行过改革,一切都是在探索、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嘛,要敢想、敢干。看起来,这趟考察你的收获不小啊,学到了东西,有了想法,很好!回头搞个方案交给我,我跟其他市领导研究研究!”
叶根生的恶作剧着实把自己难为得够呛,仅仅几天时间他那本来已经谢了顶的脑袋这回彻底地成了灯泡。本来不太大的一双眼睛,经过几宿的失眠也变成了金鱼眼。一脸的疲惫代替了往日的满面红光,嘴唇也显得有些青紫;本来矮胖的身材,现在更显臃肿。尽管这样,叶根生也必须咬紧牙关挺下去。因为,跟市长是开不得玩笑的。
几宿的煎熬倒是出了成果,叶根生也终于有了个可以拿到桌面的方案。叶根生的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搞一个拍卖,把百货大楼以及职工全部“卖”出去!
他先是召集公司几个头头开了个研讨会,讲了他跟黄副市长的谈话以及黄副市长的指示;继而,问询与会人员的想法。
公司的其他几个班子成员也觉得老叶这个想法好,谁都觉得既能甩掉一个包袱,又能换一个名声,这是个一举两得的高招,只是嘴上得换一个说法。于是,大家纷纷表态,说百货公司的确应该顺应时势,大胆改革,这个拍卖百货大楼的计划既能回笼国家和集体的资金,又能盘活集体资产,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是可行的,而且早就应该这么做。
事情就这样在百货公司领导层形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如何形成方案了。
方案没用几天就拿出来了。
百货公司的那几个笔杆子还真不赖,方案写得那叫一个全面,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既有上级文件精神,又有国内成功案例,总之是——清洋湖的百货大楼应该卖,而且必须卖;否则,就拖了改革的后腿,就违背了文件精神,就是跟中央唱反调。
不过,把这个方案的有用之处“捞”出来无非就两点,一是百货大楼的价格,二是百货大楼员工的安置。
百货公司的底线一是价格问题,公司议定百货大楼的拍卖价格应不低于四百万元。定位这个价格的依据是,百货大楼的面积有四千平米多一点,当初的建筑造价约为每平米五百元,而大楼的使用年限已有二十多年,已进入维护期,去除其他因素,比如地皮价格,卖价四百万元是合乎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受损失的原则的。
底线二是,买断百货大楼的附加条件是必须全部接收百货大楼在籍职工62名,至于以何种方式安置员工,可与买断方协商解决。
市里很快对百货公司的拍卖方案给予了答复,原则同意拍卖百货大楼,但应尽量提高拍卖价格,争取拍卖到五百五十万。同时,要确保员工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员工收入不低于全市平均工资,切实做好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工作。并且,拍卖消息要通过省、市媒体向社会公布,欢迎省内外的客商前来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