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解
一、说明文基础知识
1.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说明文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1)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
(2)科学性,通过准确的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知识。
(3)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项懂物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
2.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性说明文(例:《故宫博物院》);
事理性说明文(例:《大自然的语言》)
(2)按写作笔调分:
一般性说明文(例:《生物入侵者》);
文艺性说明文(例:《说“屏”》)
二、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是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体,其客观性特别强。因此说明文阅读的问题的设置大都能从课文中找出,难度相对而言较小。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九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中国石拱桥》说明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例如《中国石拱桥》里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死海不死》中死海的特点:浮力大,咸度高。
3.说明方法、说明作用及说明顺序
(1)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图表、下定义。
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分类别:条理清晰。(《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作比较: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北京、南京比较差20天)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写出了……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总体到局部)。
要分清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与空间顺序中的“由整体到局部”。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以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4.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5.“这样”的指代义
要结合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找出“这样”的所指,并将所找出的内容代入“这样”,看是否能讲得通。
6.段落语句顺序
7.语言准确性
8.归纳要点
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9.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技法: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被“造”出来了吗?TIGR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的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TIGR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正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可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说是人类本身。
(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一个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
(2)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是,说明顺序是,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从文章内容来看,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
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克隆人的研究。从试题设置看,第(1)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看同学们平时积累词语的程度和能力,提醒我们: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搜集更多的新词汇。第(2)题考查说明内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说明内容从题目中就能看出。说明顺序可从本文的内容来分析,文章介绍科技研究最前沿的克隆人技术的研制背景、过程和前景,应属逻辑顺序。说明方法比较明显。第(3)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答这道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懂得关于生命起源的传说和研究历史。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案:(1)克隆。(2)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或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逻辑顺序列数字。(3)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4)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有用的基因就可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中考预演
1.(2008临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出访月宫的嫦娥
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1对翅膀,8只眼睛和1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 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相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Y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当“嫦娥一号”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旁欢唱着中国歌曲,并将这天籁之音传回地球时,那会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节选自《月球密码》,有删改)
(1)从本文看,“嫦娥一号”具体承担的探月任务是什么?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技术是成熟的,“嫦娥一号”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B.安装在“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或共同或单独承担着既定的探测任务。
C.“嫦娥一号”的语音存储装置除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30首经典民族歌曲外,最重要的是还存贮了国歌。
D.“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3)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其语言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举例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探月专家选择长征三号甲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依据。
材料1长征一号家族是我国最早研制的火箭。它的运载能力较低,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征二号家族均为两级火箭,主要服务于发射高度在200—600千米的低轨道航天器。长征三号家族均为三级火箭。其中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们分别能将2 600千克和5 100千克的探测器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材料2上世纪90年代,国家要求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为当时国内具有最高水平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提供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在充分借鉴原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卫星的发射需求。至今,它与“东方红三号”卫星“联姻”过10多次,每次均有和谐而美好的结局。
材料3到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共承担了15次发射任务,每次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2.(2008宜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地震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的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有删改)
(1)请你根据第②段上下文的提示,在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
(2)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段的括号里。
(3)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
(4)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
(5)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一则,并填充完整。
①九州山河凝血泪/。
②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 ,,。
3.(2009绍兴)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