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900000044

第44章 紫壶一把泛春华

紫壶一把泛春华

——二三十年代上海紫砂商号的海内外营销

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召开。该次博览会是为纪念美国独立一百五十周年而举办,规模盛大,万人云集。中国馆是一排古朴典雅的亭阁建筑(见图),在进门的展厅四周,有一排红木的博古架,上面陈列着上海城隍庙利用陶器公司送展的紫砂壶、瓶、盆、鼎等,那些造型优美、光华潜蕴的器皿展示了中国独特的紫砂文化,吸引了各国参观者,因而在该届世博会上获奖。

192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展馆

1930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在这有“世界艺术之都”之称的城市举办展览,自然是各国参展踊跃,上海利用陶器公司送展的紫砂器皿又再次问鼎大奖,从而使中国紫砂陶艺声名远扬。

由此可见,上海作为东方的大都市,几十年前就积极参与各国世博会。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展示世界文明的辉煌,亦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此,我们不妨探寻一下往昔的辉煌,从而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宝贵的人文记忆。

一、茶馆林立、茗壶雅玩的社会需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都市,经济的繁荣、商贸的兴盛,市井的实用、收藏的形成等因素,促成了上海对紫砂壶的大批量需求。当时上海的楼堂馆所、街头路口茶馆遍布,大都使用宜兴紫砂壶。上海金融界、商贸界乃至书画界、戏剧界高端人士对名家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就以海派书画界来讲,不少名家几乎都与紫砂名家联谊合作,壶画相交。如海派人物画大师任伯年曾捏泥制壶,造型别具一格。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案头常置一把紫砂壶,壶壁上刻有两只龟,出于任伯年手笔。另有黄玉麟作弧棱壶,两面刻吴昌硕行、楷铭文,下钤“吴昌硕”方印,壶底钤“黄玉麟作”方章。其他如黄宾虹、王一亭、张大千、吴湖帆、江寒汀、张大壮、唐云等与当时的紫砂名家亦有结谊。同时,上海亦有不少紫砂壶收藏家,如龚心钊、郎玉书、虞仁恩等,他们多是古董商,尤钟情于明清大家的作品,这些都为高档紫砂壶的创作开拓了空间,并由此产生了紫砂壶古董商圈。正是这些社会综合因素,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汇集了一流的壶艺名家,如陈光明、蒋彦亭、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范大生、朱可心等人,开创了紫砂壶艺史上的第三次高峰,形成了紫砂壶销售及仿制的商号名店系列,开创了紫砂壶不同的档次供应和市场规范运作程序,这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营销新机制。

二、从“葛德和”到“福泰”的开先河之功上海最早经营紫砂陶器的商号是“葛德和”,系宜兴丁山大窑户葛冀云于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老北门民国路开设,在浦东设有很大的货仓,可见当年的规模。“葛德和”注重品牌,紫砂器上都钤或刻有商号印款,讲究质量,价格不二,在上海经营紫砂陶器颇有信誉。据《丁蜀镇志·大事记》载:“咸丰十年,丁山白宕窑户葛冀云,在上海开设‘葛德和’陶器店。”至民国元年(1912),该号凭借上海的影响力,已将其产品远销海内外,从而为紫砂壶艺在上海的崛起作了历史的铺垫和市场的培育。该号还与日本商人合资,在日本名古屋市开设商行,经销紫砂陶器。日本茶道的盛行,紫砂茗壶颇受欢迎,特别是紫砂名家壶开始受到青睐。“葛德和”为了开拓国内市场,有些紫砂壶茶具销往山东威海卫,经包锡、包银或包铜后再出售,更增加了紫砂壶的装饰性和坚固性。“福泰”商号是清光绪六年(1880)宜兴鼎蜀镇大窑商陈子怀在上海开设的紫砂陶器店,专营紫砂壶具及陶器,也属上海紫砂陶老字号。《丁蜀镇志·陶瓷工业》对“福泰”号有专门记录。

三、“铁画轩”名家云集、精品荟萃的名店风范开设在上海城隍庙的“铁画轩”,是上海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有档次的一家紫砂陶器商号,其创始人是戴国宝(1870—1927),号玉屏,别号玉道人。南京人,幼失双亲,10岁时拜南京著名民间画师华约三为师学艺。光绪二十年(1894)到上海创业,初开店画人像,后改用镶嵌金刚钻刀头的铁笔刻瓷器。因有绘画的功底,构图生动,在上海小有名气。1910年,戴将小店移至城隍庙九狮亭边(铁画轩现址)经营。民国初年,宜兴紫砂名艺人蒋祥元(蒋蓉父亲)游城隍庙,见其瓷刻用刀刚健畅达、遒劲浑朴,颇有金石气,建议其刻紫砂。于是,戴国宝便随蒋祥元到宜兴试刻,效果颇佳,不久即一举成名。取名“铁画轩”,并专营紫砂。至上世纪20年代初,“铁画轩”已成为上海专营紫砂的名号,汇集了一批紫砂壶艺大家,先后有程寿珍、陈光明、蒋彦亭、任淦庭、王寅春、汪宝根、范大生、卢元璋、胡耀庭、吴云根、朱可心、李宝珍等,形成了一个紫砂精英群体,在整体上使当时上海的紫砂壶艺达到了鼎盛期,并确立了在海内外的影响。历史地看,当时铁画轩的经营模式和销售理念,已具有西方艺廊的先进方式,在“铁画轩”所出的紫砂器上,有“铁画轩主人制”刻款,“铁画轩制”篆书印,制作人、刻工等均落款,以示名店名工名器风范。

戴国宝还时常和紫砂名家合作。《宜兴陶艺》著录英国伦敦人亨利·金斯伯格藏有“玉屏刻铭蒋燕亭制白泥花瓶”,瓶壁刻有“吉羊宜用”四字,刀法沉雄刚健中见古朴浑穆,颇有金石气,落款为“戊午(1918——笔者注)玉屏氏刻”,底钤“志臣”印。“玉屏”系戴国宝号,“志臣”系蒋彦亭号。“铁画轩”紫砂除了供应国内客商及收藏家、古董商等高端客户外,还出口日本、东南亚地区及欧美等国家,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铁画轩”还和海外商家联手,如当时的独钮壶运往泰国,经抛光加工后,再部分回销国内。同时亦和国内商号合作,将紫砂壶销售至各地。由此可见,“铁画轩”不仅在当时为一批紫砂大家提供了从艺施技和成名成家的舞台,亦为紫砂器海内外的市场营销及艺术收藏起到了开拓、促进作用。

四、“利用公司”和“吴德盛”的海内外拓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紫砂商号规模最大的是利永陶器店,该店原为“利用公司”,总公司于民国初年设在宜兴蜀山。1920年由前清秀才邵詠棠任经理,其子邵惠如任副经理,并在上海老城隍庙豫园内设立店面,专营紫砂器。当时为“利永”制作紫砂器的有程寿珍、任淦庭、范大生、冯桂林、范成甫、朱可心、叶德喜等名家,其产品除了销售国内各地外,还远销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及西欧、南美等地。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1926年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及1930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利永”的紫砂器多次获奖。

“吴德盛”也是当时的上海紫砂商号中较著名的,该号原是宜兴鼎蜀镇人吴汉文在民国初年开于宜兴县城。由于紫砂热在上海的兴趣,民国十五年(1926),又在上海开设了“吴德盛”分号,主要经销紫砂器,有茗壶、茶盃、茶具、花瓶等。注册商标为“金鼎”,镌有一图章,中置一鼎,鼎身刻有“德盛”二篆书,四周亦刻有“金鼎商标”楷书四字。从传世作品看,该号当时出的不少紫砂器上,都刻有“跂陶款”。据考证,跂陶为吴汉文的别名,他是一位刻画大家。该号拥有俞国良、胡耀庭、岩如、冯桂林、王熙成、储银兰等名家,亦受海外壶艺爱好者及收藏家推崇。

程寿珍制巴拿马获奖仿古壶

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地,“吴德盛”号紫砂很有名气,受到藏家追捧。近年来,有些老壶返流国内。

上海当时的紫砂陶商号还有“益大新”、“鲍理泰”、“鲍鼎泰”等,《丁蜀镇志·陶瓷工业》均有记载。

五、东进西渐的国际化走向

紫砂出口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沃尔卡《瓷器及荷兰东印度公司》(莱顿·1971)载: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录,1680年约有1635件茶壶(宜兴产品),运抵阿姆斯特丹。而1679年由漳州运抵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的朱泥茶壶也有七箱。而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一跃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开放性城市,紫砂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数量上要远远超过以往,而且形成了国际区域类型化的特征,其主要分为东洋生意、南洋生意和西洋生意。

东洋生意是指紫砂行销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0—1867)末期,紫砂茶具已开始输入日本。清末,宜兴紫砂名家金士恒、吴阿根曾应日本常滑地区陶工鲤江高须之邀赴常滑传授紫砂“打身筒”制法及刻陶装饰技法达半年之久。民国元年(1912),上海“葛德和”老板葛翼云和日本陶商合资,在名古屋开设紫砂商店,开始有规模、有计划地销售中国紫砂。并制作了专供出口的日式紫砂茶,旧称“东洋装”,亦称朱泥烧。造型特点是壶嘴九十度,装有弯柄(也有不装柄),壶盖以嵌盖为多,用“流”代嘴,流根部较大,出水畅快,此茶具颇受日本人喜爱。

南洋生意是指紫砂行销南洋、东南亚一带,主要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因这些国家华人很多,饮茶习俗盛行,因而对紫砂壶需求量甚大,当时上海的铁画轩、利用公司、吴德盛等的南洋生意相当兴盛,而且信誉良好。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笔者赴新加坡举办个人艺展,曾在牛车水一位老中医处拜访,该老中医出示了五六把他珍藏的当时铁画轩销往新加坡的紫砂壶,款式雅致、朱泥如玉、包浆华润。

西洋生意是指紫砂行销欧美国家,主要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早在明代末年,葡萄牙商人就将紫砂器运往欧洲,颇为畅销。欧洲人称紫砂为“红色瓷器”。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凭借着对外贸易的活跃,葛德和、铁画轩、利用公司、吴德盛等的西洋生意更加红火,并出现了欧美紫砂收藏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台维斯收藏的时大彬的“梨皮瓜棱壶”、“梨皮长方茗壶”、陈鸣远的“竹笋式水注”、“孟臣壶”等。

同类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自我发现的开端

    自我发现的开端

    “速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记录艺术灵感的一种方法。速写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正确的艺术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初步尝试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究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 本书是“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实践过程中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本书是国内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
热门推荐
  • 弑道天神

    弑道天神

    盘古开天辟地,恰逢首次天地大劫,而自陨创世,至此人神、魔神、巫神、妖神、冥神、灵神、蛮神等七大传承神系并立。第二次天地大劫,盘古所开天地破碎,形成凡人、修真、天界、圣界等位面,众神遁隐,至此百族林立,世事纷乱。第三次天地大劫来临之前,穿越的少年秦风走出千断乱域,一步步成长起来,手执造化天心,率领同道成功抵抗天地大劫,逆道开天,成功的避免天地重归混沌。
  • 鬼墓缘

    鬼墓缘

    有鬼的地方就有墓有墓的地方就有鬼家传偏门术的白家,好不容易出了个有天眼的人,父亲不让学,自己偷着学。兄弟有难跑去救,陌生人有难跑去救,作为一个外行,老和墓纠缠不清,自己有难谁来救?小白带你去冒险,不一样的鬼墓,不一样的鬼墓缘(读者群号:481626168)
  • 村晚

    村晚

    一个百年的村庄,一个离奇的故事,一段未知的探索。
  • 重遇之爱转风云

    重遇之爱转风云

    小时她整天跟在他后面,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哭,可是他的爸妈极力反对,只能逼迫着她。他眼睁睁地看着她跌落山崖可却无能为力救她,他一直坚信她没死,坚持找了她五年,后来终于又再次相遇,可她却不认识他……
  • 甜性涩爱

    甜性涩爱

    失恋那一天,他莫名其妙地有了一夜情。当这种不期而遇的意外成了自然,绝口不再提爱,成了一个真正的浪荡于人流中的行尸走肉……
  • 使咒法经

    使咒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箭喻经

    佛说箭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QQ封神录

    QQ封神录

    一个神秘老头的一不小心,造就了一个落魄少年的意外崛起。少年突然发现自己的QQ空间的说说竟然都是封神榜里面的人物发表的。我.........是疯了么............
  • 国民教父

    国民教父

    三件意外神秘的生日礼物,一个意外出现的女儿,一张神秘的照片,一次意外的人肉炸弹,狸猫换太子,7亿独奖背后的秘密,一场场突入起来的刺杀,政府神秘部门的介入。一切却只因一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且看一个草根如何夹缝中生存,成就国民教父之称号。
  • 凤舞天下之樱飞满天

    凤舞天下之樱飞满天

    一朝穿越,一魂两体,一男一女。看着身下多出的二两肉,夜樱羽就是挠破头皮也没法解决。太上老君炼丹炉,砸了!天帝宝座,踹了!上古天尊,抢回来,当压寨妇男!神界使者当小弟;仙界第一美女求包养;上古天尊吃飞醋!夜樱羽表示,吃不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