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900000029

第29章 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的创新意义(1)

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的创新意义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演讲

作为一种理论评述的指向,我想是重在发现。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境界,我想是贵在突破。海派书画的兴起,既是一种历史进程的契机,也是一种艺术发展的必然,其内在的主体动力,就是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今兼并、中西互动”的创新精神。可以这样讲,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海派书画”是一个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

从历史上来考证,清末民初由“三任”(任熊、任薰、任颐)等人所打造的海派艺术,真正确立了“海派”这个艺术概念。后来京戏到上海的演出,进行了一些舞美和唱腔上的改革,进一步形成了“海派京剧”。所以说,海派书画和海派京剧,是整个“海派”系统的源头。这中间还包括后来的海派文学、海派戏剧、海派电影,乃至海派商业等等。

为什么说海派书画在这个源头上开风气之先?实际上海派是一个很有创意的群体。它的创意体现在它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对于新意识的运用。因此“海派书画”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流派。但是过去由于受到一些意识形态的影响,包括历史上的误读,对海派书画的评价和它的历史作用的定位远远没有到位。

我觉得,评“海派书画”,吴昌硕是个典型。大家知道,海派书画,前期第一代领袖是任伯年(也就是任颐)。第二代领袖是吴昌硕。第三代领袖是吴湖帆等,即“三吴一冯”。在这三代领袖中,真正确立“海派”在国内、国际上影响的是吴昌硕。可以说,在推动海派文化这一点上,吴昌硕功不可没。

2008年国庆节,我专程拜访了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先生。他今年已经88岁了。眼睛几乎已经失明,由于身患糖尿病,他已经几乎无法行走。他专门和我谈起他的爷爷吴昌硕,晚年还在孜孜不倦地搞创新。因此,我觉得,以吴昌硕作为典型个案分析,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来介绍一下吴昌硕的简历。作为一名艺术家,吴昌硕在整个中国的传统艺术上,可以说是“四绝”——书法、绘画、金石、诗文。这些艺术,都达到了当时一流的状态。他于1844年出生于浙江省安城东街(今安吉县安城乡)。祖父渊;父辛甲,为举人,父兼究金石篆刻,家学渊源,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吴昌硕自幼家境贫寒,幼年时即在父亲身边读书,10岁后到乡村私塾就学。每天翻山越岭,往返数十里,风雨无阻,苦学不倦。而他所在的安城,群峰环抱、林木葱茏,风景十分秀丽,民众朴实敦厚,这种环境与家学,使吴昌硕幼年便养成了一种艰苦奋发、耿直勤学的品质。

1857年,14岁的吴昌硕正式开始和父亲学习书法和篆刻。到1872年第一次来上海为止,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当中,吴昌硕周游了江浙沪(主要是上海、杭州、湖州、苏州),和当时的一些艺术名家切磋交流,并且拜他们为师。所以说,吴昌硕有着比较完善的学习经历和多元的学习取法。

吴昌硕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创新表现在学习方法、表现手段和继承传统这三个主要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在这一年的5月,69岁的吴昌硕正式在上海定居。大家知道,69岁已经是人生的暮年,按照一般的理念来讲,已经没有多少创新的空间。然而,吴昌硕恰恰是在这一年,在书、画、印、诗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完成了从艺术家到艺术大师,再进一步到海派领袖的转变。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他的这种转变?这就是我今天要讲到的,一种不倦的、聪慧的、睿智的创新意识。

在讲吴昌硕诗、书、画、印四个方面的突破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诗文、书画、篆刻的文化背景。只有认识到文化要义和艺术内核,我们才能寻找到创新的方向。

吴昌硕先是以篆刻出名的。大家知道,篆刻又称为“金石”,因为篆刻上的文字十分接近于青铜器上、石碑上的文字,所以雅称为“金石”。我最近在《中国书法》(2007年第6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金石精神: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也就是说,金石作为篆刻的别称或雅称,反映了我们的民族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最初的金石精神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而金石精神,蕴涵着一种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所以说金石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

历史上的很多文人都擅长金石,远的不说,从李叔同开始,包括第一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包括教授闻一多都擅长金石。就连鲁迅先生对金石也非常感兴趣,还专门写过有关篆刻的理论文章,里面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我之所以要介绍篆刻,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范式,它体现了一种艺术上的执著和不懈的努力。

第二点,谈书法。在汉文化圈中,最高级艺术的境界是什么?众说不一。但是客观的评述是书法。书法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心灵的体现。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过去的取士讲求“以书取仕”,也就是说,必须书法写得好,才能入仕。在政治上,书法讲求“心正则笔正”。当时柳公权写字的时候,皇帝问他“怎么才可以把字写好”,他的答案一直流传至今——“心正则笔正”。这就是著名的政治上的笔谏。在人的价值取向上,讲究“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所以说,中国书法是我们汉文化圈当中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形态,它直接是人精神的反映和心灵的折射。

第三点,绘画。它是起源很早的华夏艺术。在原始社会的陶罐上就已有了画,而且绘画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画家就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特别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可以直接进入皇宫。画家并不仅仅塑造了一种美的形态,而且他对于当时的历史现状、文化,都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从汉墓上的壁画到唐朝的壁画,再到宋元明清,整个历史,实际上是“以画传史”。

第四点,诗歌。中国号称“诗歌之国”,唐诗、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作为诗歌的一个分支而发展的。诗歌可以讲是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造诣达到什么程度,文学功底是很重要的,以“琴棋诗书画”为标准,都达到了,才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完备的人。

吴昌硕在以上的四个方面,都做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1872年,他跟随一个朋友来到上海,1912年,他定居上海。在这三十年中,他对于自己的书法、绘画、篆刻、诗文进行了不懈的艺术探索。他的画从艺术渊源上来看,属于传统的水墨画,主要受到“扬州八怪”和清末一些书画家的影响,比如说比较讲求墨韵,墨韵的浓淡表现得自然生动;讲究线条,线条流畅遒劲,有金石气。中国画,实际上是中国书法的延伸。画是短线条,书法是长线条,特别是画藤本类植物的时候,所采用的长线条来自于书法功底的铺垫。从画的空间来说,中国书画,讲究“散点透视”,讲究一种意境、一种视觉效果。而且中国文人画讲究一种情趣、一种文学的可读性。这四个要素构成了吴昌硕画的艺术来源。

但是吴昌硕并没有停留在对前人的模仿上,他聪明地“与时俱进”、“因时而变”。1843年到1912年的上海,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最为发达、城市建设最完备的一个新兴的城市之都。当时的上海,年画很盛行,任伯年的画由于具有很强的市民性而受到大家的追捧。他的画取材于生活,表现得十分完整,整个构图很饱满。如果吴昌硕停留在这一点上,那他就是第二个“任伯年”,而不可能成为海派书画的领袖。

吴昌硕在画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创新。他以“民间”性为突破口。他深刻意识到上海尽管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但是其市民既有现代市民意识,又有乡村农民转型后的文化心理。所以他在传统人文画的基础上,从构图、笔墨、色彩包括章法四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首先,在色彩上,选用大红大绿。大家都知道,大红大绿在文人画中是很受排斥的,因为太俗不高雅。然而这种反差强烈的色彩效果十分夺人眼球,有很强的现实感,给人以热烈明快的感觉,深受市民的欢迎。

第二,在线条上。以往的文人画,讲究一种淡雅和含蓄,所以说线条表现得比较薄弱。而吴昌硕由于有金石的基础,能大胆突破,在笔法上强调一种强悍、饱满、力度和气势。这一点,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认可。他的画传达给市民一种阳刚之气,而非以往柔弱纤细“文人”的书画表现。

第三,章法上。吴昌硕的画基本上都很饱满,从四个方向看都是满的。吴昌硕深深知道,“文人画”的画都是给文人看的。由于官场上的事、文坛上的事,文人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不希望看见那么饱满而热闹的画,因此文人画在构图上都是很萧条的。但是吴昌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画主要是面向市民的,市民的审美和文人是不同的。因此需求的画要十分热闹。

第四点,上海市民的文化水准比农村高,有能力买吴昌硕的画,都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修养的市民,这又要求吴昌硕的画还要有一定的文学性。所以,吴昌硕的画上题诗、写文具备了很好的可读性,也因此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应。

于是,凭着以上四点,吴昌硕的画在上海以创新意识打开了市场。

以上介绍了他的绘画,接下来,我们来看他的书法。

吴昌硕的书法,个人风格非常强烈,而不是千人一面。过去,上海的书法家大都被几个大家所笼罩,因此风格趋向于单一。在清末,上海出现了大批的书法家,先有蒲华、虚谷、吴昌硕等,后有康有为、曾熙、李瑞清等。也就是说,如果缺乏个人风格,就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中,也就没有办法引起市场的重视,没法打开销路。

同类推荐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热门推荐
  • 公主梦有多美

    公主梦有多美

    『君言卿仙岛』古风文学岛屿出品每个女孩子都是公主,无论她是美的还是丑的,无论她富贵还是贫贱,是青春还是年迈,脾气好的或者脾气暴躁的,她们,都是公主。公主这个词不应该是存在于某个小范围,应该是广泛的,这个称号是每个女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可以担任的起的称号。你,可以不分场地,不分场合的对所有的人自豪的说出:“我是公主,最漂亮的公主。”这句话。樱落还琴不知道何时写下以公主梦为主题的各种小说,带领着大家畅游了一段时间,如今,樱落还琴想重点的说一下‘公主梦’,不知道你们,可否愿意再次的倾听……
  • 神墓之再战九天

    神墓之再战九天

    扫八荒六合,闯九幽魔障!修逆天之力,战天地玄黄!这一世,那地,缚不住我身,那天,遮不住我眼,我就是少年辰战,我命由我不由天!本书以纪念《神墓》的辉煌战绩,向经典之作致敬。已有近百章存稿,绝对不会太监,请大家放心收藏。
  • 神魔传说之君临九霄

    神魔传说之君临九霄

    神也好魔也罢。天若亡我我便灭天。魔若阻我我便屠魔
  • 超级邪能公子

    超级邪能公子

    某黑道枭雄说:若是给老子一杆007发的枪杆,外加一枚声控的榴弹,老子可以干掉整个太平岛屿。某武道至尊说:若是老子手中能拥有一本武林秘笈,外加上老子的大力金刚指,老子可以动荡黑白两道江湖;然而,某位痞痞的公子大少却是说:若是给老子一个女人,外加上一瓶阿拉斯的印度神油,那么,老子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民族......
  • 妖精的尾巴之虚空

    妖精的尾巴之虚空

    我平时非常喜欢看动漫,平时也经常看小说。但是想看的小说经常在连载,而有的我认为写的很不错的,然而却停笔了。每次到了这种情况我就为他们着急,很迫不及待想把剩下的疑团解开,恨不得自己上场去把剩下的补完。因此产生了这么一个念头,想尝试自己去写一本独属于自己的小说。我虽然这是第一次,但我争取一定把小说写完,毕竟我承认第一次写的小说不怎么好,但我一定会做到最后,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 花绘月:胭语集

    花绘月:胭语集

    花绘月:胭语集《千雪石》你后悔过爱上一个妖女么?后悔?从未想过,但我知道,我的确爱上了你。雪国的雪永远不会停下来,因为……《墨蝶》我不想忘记你,只因我还要在轮回之时去寻找你。如果我的离去可以让你活下去,那,我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但请你……不要忘记我。
  • 蛇王爱上迷糊妻

    蛇王爱上迷糊妻

    这个男人真是妖孽啊;可是他为什么会在我的床上呢?难道我在做梦还没有醒吗?真希望永远不要醒啊………………看见她这样看自己,不知怎么心里很高兴,可是她不是应该吓到吗?怎么还这样看自己呢?
  • 落霞宫

    落霞宫

    四面楚歌系列第一部落霞宫主慕容兰叶与江湖第一杀手洛枭和武林第一公子白沅江的故事【文案1】兰叶回望,手中的桃木梳“咣当”一声砸在地上。只见换了装的洛枭立在门口,左手持剑,右手背在身后,剑眉如羽,灿眸如星。江湖第一杀手竟有一副这样的好相貌,就像一块被埋没的和田墨玉,终是遮不住它的光芒。【文案2】白沅江温柔地望着沉睡的兰叶,弯起食指轻轻刮了刮她的侧脸,俯下身亲了亲她的额头,“我会让你忘记他的,我会让你爱上我。”说完为她掖好被子,转身离开。兰叶睁开眼睛,看了一阵白沅江刚刚离开的门口,翻个身睡去。
  • 终极全才

    终极全才

    三流中医大学学生林天成,和手机合体之后,一个手电筒应用,便能让林天成拥有夜视透视能力。美图秀秀,360杀毒等等应用,又能带给他怎样的惊喜?
  • 凌风断水

    凌风断水

    战国时,天下分裂,鬼谷重现江湖,不问剑术如何,只看拼杀结果,四处游历,只为寻人,在寻人途中,身陷江湖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