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新娘子一般都要用大红官轿扛来。有钱人家才用得起这样的轿子,结婚的轿子用绣花红布做的,也有的是用“好露面”好露面,类似抛了光的铅皮。(音)做的,太阳照上去闪闪发光,四个角上吊着四串红须,还缀有一圈珠子。轿子要四个人抬,另外还有四个人跟在后边,扛一段,换一班。轿子扛到女方门口要当场给钱,迎亲路上也会有流氓拦路,男方要给他们钱开销,才能把轿子抬回家。有钱人家的婚礼,男女双方各请一个嬷嬷,女方嬷嬷又叫送亲嬷嬷,她把新娘子称为“小姐”或“新小姐”,还要请一个男的礼人。新郎到女方家,阿舅要等在屋外的东南角迎接,双方行礼之后,阿舅把新郎领到客堂间,然后叫来老东家(女方家长)出来答谢,新郎要行三次礼,然后才能坐下喝茶。等一会就开始喝喜酒,老东家夫妻俩站起来,拿一个盘盘,正方形,长约35厘米,木质,红色,办喜酒时用来端酒菜。,上面放一只酒壶、一只杯子,大家也都拿着酒杯站起来,这样就算敬过酒了,不像现在新郎、新娘还要一桌桌敬过去。喝喜酒时男方来人要催新娘登轿,高升放无数趟,金锣铜鼓敲得震天响,敲得新娘子难过,这才上轿。爽气点的人家敲几次锣鼓就登轿了,不爽气的人家要等半日,因为老人说在娘家一个时辰,等于一年,所以往往要多待一会儿。新娘临行之前,要跟长辈禀报一声,要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女儿要离开家了,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就向叔父婶婶告别,我们那里把这个仪式叫“回头”。正日酒的第二天,女方亲眷还要到男方家喝喜酒,当地叫“做斟酒”。一般由阿舅带队,好岀风头的人家,阿舅还要坐牛头车去男方家,车上绑着甘蔗、橘子等。媒人还要拎着两只竹编箩筐,里面装满糕类食品,喝喜酒时要把它们分给大家吃。一般要快天暗时才到男家,迎接的礼数是一样的,新郎官要到东南角把阿舅接到客堂里,老东家(男方家长)出来答谢,行好礼,阿舅坐下来喝茶吃糕(女方受盘后的回礼),女方亲眷一桌坐在客堂里,一桌坐在房间里。新娘子嫁到好人家,她会跟兄弟说“东南场角留一步,西南场角转弯多”,意思是要兄弟“做斟酒”时时刻刻当心,因为好人家为表示他们家有钱,往往会热情地向女方客人灌酒。
有钱人家摆喜酒排场很大,要杀猪杀羊,俗话讲:“三日头酒水,六日头排场。”头一日叫“小代媒”,也就是答谢媒人;第二日叫“花油代媒”,也就是正日酒;第三日叫“斟头酒”,也就是请女方亲眷;第四日叫“老客酒”,“老客”指女方的祖父母与父母,男方要到女方家请他们去,但“老客”一般是不去的,因为俗话讲“爷娘看囡房头洋钿不旺”,老辈人迷信,认为父母去了,女儿家财就不旺了,老客总会跟男方人说“仗拉”(音)或者“辞拉”(音),要坚持不去的。五六日以后才过平常日子。
我是童养媳圆房,婆家又穷,所以我没坐过花轿,喜酒也一天就结束了。在婆家住了两夜,爸爸来邀我回门回门,婚礼习俗,女方派人到男方家邀新娘回娘家,新郎同行。,我要向婆家人“回头”,说一声“我回娘家了”。带进娘家的礼物叫“进门发”,给爸爸的是酒,给阿婶的是黄篮头,里面装些糕点。从娘家回婆家,也要向娘家人“回头”一声,带回的礼物一般是由母亲做的糕饼,我带回的是阿婶做的塌饼塌饼,面食,饼状,中间有馅…以后,女人就可以随意回娘家了。
四、 婚后生活
结婚以后家里的大权就由我捏了。我家老头子脾气很好,样样听我的,我们不吵架的。他满师以后还在上海工作,平常不在家,在家时会帮我干点活。他也不能每个月都回家的,我也难得去看他,有时候会带小女儿去大世界照照哈哈镜。他在上海做工的时候,在进贤路有一间十几平方的房子,还有一个烧饭间,是我们用八十个洋钿向房东买来的,后来这间房被老头子送给别人了。
1948年他失业以后,最初张钓子捕鱼,那时收入不错,我们还经常买肉吃。那时他还偶尔会去赌钱,我痛骂之后也不敢了。有一次船翻了,同船的两个人正在船头收钓子,船翻时被网缠住挣不开,就淹死了,他在船尾,正好抓到一根绳子,总算活了下来,这以后就不去张钓子了。他想去西安找工作,为准备盘缠,向邻居朱亚福借了一个戒指当掉,谁知拿到钱他又借给同村的杨林根,后来杨林根也没还给他。他在西安做了三年,又在青海海北做了三年。到海北要坐十天十夜的火车,还要爬过一座山,才到做工的地方,听说现在过去也要在路上走三天三夜呢。在海北太苦了,我不许他去,我说: 就算讨饭也会给你吃的。村北马家和他关系好,就介绍他进上海的泰山南货材料厂做。后来部队要用人,他又借调进部队。但做了几年他又不干了,他心太活了,硬要转到工厂去,别人劝他待在部队里,岁数也大了,以后还可以吃劳保,可他怎么不肯,所以部队介绍他到周浦制笔化工厂工作。
生大女儿的时候老头子在家,生其他几个的时候他都不在。我生了七个孩子,死了四个。有一个刚生下来就不喘气了,还有两个只活了十几天,一个养了一个月就死了。婆婆自己会接生,那时就用一般的剪刀剪脐带,也不懂怎么消毒,所以几个孩子都因为感染死掉。死掉的四个都是男孩,婆婆给他们穿件衣服埋在地里,而我本来想什么也不给他们的,谁叫他们刚投胎就走!后来再生孩子,婆婆把一只新碗摔碎,用干净的碗口割,这才保住一个男孩的性命。那时还怕在自己家里养不活这个男孩,还曾把他过继给马三妹,当然过继也是名义上的。那时候女人做小姆做小姆,浦东话,即“坐月子”。小姆,即产妇,又称小姆娘。,只能休息一二十天,有的生下孩子十天就要去踏水车了,没有时间休息的。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坐的时候要当心点,椅子上要放上坐褥。我生小女儿的时候买不到肉,乡里有人偷杀头牛,很多人偷偷去买,婆婆才买到一点肉,还吃到一只老母鸡,每天只能炒草头、萝卜干吃,别人送我一瓮咸菜也蛮开心的,有时喝点黄酒。孩子的名字都是请算命先生取的,他还专门关照,大女儿的“nan”是南北的南,儿子和小女儿缺金,所以儿子叫“金泉”,小女儿叫“惠珍”。先生还给他们三个算命,说“金饭箩,银饭箩,有底有盖”,意思是都是好命。
我平常穿自己织的土布做成的衣服,头上扎一条土布手巾。两个女儿结婚时,土布嫁妆都是她们自己荆的,上面还有挑花,而我是不会挑花的。家里早饭一般吃泡饭配酱油豆腐,那时常有人挑豆腐出来卖,一个鸡蛋可换一大碗豆腐,放点酱油,就可吃一顿早饭。大女儿小时候一看到卖豆腐的阿富根(音),拿起一个蛋来跑得快咧。秋八月里,邓镇谢家有从上海来的人演戏,但去看要收钱的,我只看过一次,还是亲戚请客的。祝家桥也有戏看,倒是不收钱,但我还是难得去看,因为婆婆会骂人的。
那时候我们生病也没地方看的,弄一点药吃就算了。邓镇有两家药店,叫高万生(音)药店和孙家同德堂药店,朱家店还有一个私人医生叫朱鸿昌(音),他架子很大的,要一部牛头车去接他,雇牛头车就要两块钱,而且还要给医生聘金。现在都说看毛病价钱高,其实以前价钱也很高的,要知道那时两块钱蛮值钱的啊。所以有点不舒服就自己刮刮痧,一般刮一刮就好了。丁家宅里的舅妈会“收惊”收惊,一种治病仪式。当地人认为受惊才引起发烧。先把锡块放在铜勺里,在炉火上加热,同时念咒语,熔化后举起铜勺在病人头颅上方转三圈,然后倒入一碗水中,锡块凝固后,要从中找出像头颅状的部分,并观察其他部分,以推测病人受惊的地点和原因。随后把锡块和锡粒包入红纸,由病人随身携带。,大女儿发烧时总是叫她来。后来我也学会了,是从小女儿婆婆那里学的。
儿子订亲时,我去打听了一下,人家说不好,我还想去还掉照片,可还了两次都还不掉,最后老头子说我们都是穷人家,只要女方肯了就好了。两个女儿的亲事都由我一个人做的主,大女儿订亲时她爸不在家,后来老头子还怪我把女儿嫁得太高了,因为我们家穷,担心人家会欺负她。其实还算好,婆家人还挺宝贝大女儿的。小女儿的亲事她爸也不同意,他说那家人家比我们还穷,我说初二就要受帖子了,他就表示不管了。大女儿的嫁妆是到川沙买的,买了一个衣橱、一个镜台和一个马桶,我们娘俩划了一条船去装,店里的人帮我们装进船,我们自己运回来的。小女儿的嫁妆是老头子做的,他做了一个镜台、一张宁波床,还买了一台缝纫机。
五、 那些特殊年代
1958年每个小队办起一个食堂,亲戚有人在食堂做会计,婆婆还去烧饭。大家都吃食堂饭,不用出钞票,每天一日三顿去拿粥拿饭,在食堂吃完饭就回家,小菜有青菜、煮豆,早晚炒点咸菜。
1959年,东边小学堂里有个老师来队里教一会儿书。课堂就在仓库里,天快黑时看到仓库的电灯亮了,我们就过去学,大约有十来个学生。但那时小女儿正在吃奶,我也没心思学,就学会几个阿拉伯数字,还有个“女”字。
交公粮的那些年,上面会有条子来,你有多少田,就让你交多少公粮。收成不好,粮食就全交给他们了,收成好,还能剩一点。三年困难时期最苦,隔壁东间有廿几亩地,交公粮交得一点也不剩,两个老人没东西吃,天天煮菜吃,有的人还要使坏,硬说他家还有粮食,其实都没有了。我们家自己种的粮食也都当作公粮交光了,上面再分给每人十斤廿斤的,要都发米倒好了,发的还都是杂粮,根本不够吃,我们只能用分的面粉摊面饼,把咸菜、萝卜剁细,再加入面粉摊成咸菜面饼,有时做面浆粥,再放点萝卜。听来的马路消息说,当时外国跟我们不对,不要我们装去的米,米还被他们扔到海洋里去了,所以我们这里苦得要死。阿大一家搬到广西,回来说广西米吃不完。
“文化大革命”我们大队没什么事情,也没人挨打。因为我们村没有地主,只有两家富农,也都是苦熬出来的,一解放田都交出来了,也没什么其他好东西。在批斗大会上,几个富农和“戴帽子”的一排列好,也没有反绑,他们朝南站,我们站在另一边,有人上去训话,他们被斗一斗就好了。听说南汇县斗争会打得厉害,把人家腿都打瘸了。
近年与三妹付三囡合影,右为口述者
后来城里知识青年下来插队,说是要让知青种田,否则他们连麦子和韭菜都分不清楚。上面给我们队分了一个女知青,叫张爱琴(音),和我们一起种田。听说她老家是洋泾洋泾,地名,浦东西北角。的,一开始她住在我家,后来上面给她在桥头造了间屋子,但她说一个人住在那里害怕,所以又拆掉换个地方再造一间房。后来她回城了,屋子就卖给村里人了。
分田到户以后,我自己种一亩八分田,粮食蔬菜就有了。老头子死了以后生活很辛苦,我自己也没有劳保,1988年以后就靠老头子原来做的周浦制笔化工厂给的一点补助金过,现在一个季度拿二百九十元,大队劳保一个季度再给一百九十元。听说最近补助金要转为养老保险,2005年,浦东机场搞工程,我们家被征地,3月开始大队劳保停发,4月份就转到小城镇劳保,最初我每月领七百元,2013年增加到一千一百八十元,希望以后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