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厂里设立夜校,我开始在夜校认真读书,后来取得高中文凭,当时我也学过一些数理化知识。党组织培养我,又让我到工人政治学校受教育。老师说:“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有无数的先烈为了革命而牺牲,像我们厂的顾正红就是为革命牺牲的。你们是国家的主人了,共产党是我们自己的党,工人应该加入经济建设,多为国家做贡献。”经过学习,我才知道我们工人为什么苦,是因为受压迫、受剥削,我们要推翻三座大山,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闹革命。如今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要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1951年我成为共产党的预备党员,1952年正式入党。在我们小组,我是第一个党员,接受党的教育之后,我和其他组员共同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以后她们都提出了入党申请,我们组后来有十几个党员。
提高思想觉悟之后,我工作起来十分积极。拿摩温制度取消之后,厂里成立工人小组。我们细纱车间分甲、乙、丙三个班,每个班有三个小组,一共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工会组长、生产组长和党小组长,我被选为生产组长。厂里的指标很多,不仅考核各小组的出勤率,还展开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竞赛,比如看哪个小组接头速度快,质量好,或者比哪个小组更节约成本,产量更高。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上面号召大家学新技术,搞创造发明。过去工作往往只顾一头,先做完一样,再做第二样,又累又没有效率。1951年,上海推广“郝建秀工作法”,这个工作法讲究工作安排,设法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厂内带头推广这个工作法,被群众推选为生产小组长。我们小组成为上海市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模范小组。1953年,我们小组被命名为“全国纺织工业模范小组”。
年轻的全国劳模
我们小组有三十几个人,管二十几部车子,工人工种不同,有人负责接头,有人负责落纱纺纱工序之一,工作的基本内容有拨纱、上机、插管、理头、压管、生头。,有人负责清洁,还有人专门负责机器的加油和保养,等等。为了带动整个小组,一方面我努力工作,从没有请过假;另一方面一有空就到组员家里进行家访,做做思想工作。重视思想工作、关心集体和比学赶帮是我们小组的风气。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个小组要搞好,首先就得搞好团结。我先在小组里团结几名骨干,骨干都很积极的,组员家里有困难,我们就给予实际的帮助。我们小组有一个工人,大家叫她“洪小妹”,家里挺困难的,连闹钟都没有,上早班常常起不来,大家凑钱帮她买了一个钟。有的人家务太多,骨干同志一下班,背着洗衣板就到她家里帮着洗衣服。后来有人结婚生孩子了,上晚班也有困难,我们这几个骨干就会顶上去干。那时做这些工作都是无偿的,也没有报销的概念,家访的所有费用都是自己出的。其实工人都挺质朴的,我们这样做,他们也会受感动的。
组员有时也会闹点矛盾,相互之间谁也不买账,甚至吵吵架,我就做做她们的思想工作。我对她们说:“共产党教育我们,工人是国家的主人,生产都是国家计划好的,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大家就会互相谅解。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何必斤斤计较呢?”这样说说就想通了。我们小组的工人都很不错的,她们能和我“同甘苦、共命运”,对我还是蛮尊重的,不管到哪家,她们都会做点红枣汤之类端出来,天晚了还让我住在她家里。我们小组成为先进以后,工人也会以进入这个小组为荣的。
我们不仅在夜校学习,工会组长或党支部还组织小组的政治学习,每次一个小时,每周至少学习两次。碰到困难了,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还读读报纸,结合形势学习。上海这个地方比较讲究吃穿,而我们小组要求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记得有个组员结婚时花五块钱化个妆,就受到过批评。现在想来,当时有些事情做得有点过头了,但我们那时的确是自觉自愿这样要求自己的。
技术学习主要靠刻苦练习,有时晚班下班后人家都回家了,我们留下来练习基本功。比如练习接头,熟能生巧之后速度非常快。又比如练习插管,纱满之后要快速拔出来,再放空的铜管上去,技术熟练之后也会提高速度。那时就要求工人动作快,因为纱断之后没接上的话,就变成棉花了,原材料就浪费了。当然,机器也在不断改进,以前卷废花用的有孔圆管是木头做的,废花会紧紧地卷在木管上,我很瘦小,只能把木管的一头顶在心口拔,时间长了把胸口弄得很疼。后来这种木管改成用铅皮做的笛管,再改进成铁管,而且机器会自动清理废花,也不用手工清理了。
我们小组积极学习“郝建秀工作法”,并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操作方法,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被评上“火车头小组”,成为全国先进小组。多年来,我们得到很多奖旗,获得很多荣誉。1957年,在上海曾上演根据我们小组事迹改编的沪剧《永不褪色的红旗》。60年代初,还出版发行了《裔式娟小组的故事》等连环画。
著名的裔式娟小组的姑娘们
从1953年起,我们小组获得的模范集体称号保持了三十多年,这很不容易。我们小组相处得很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姐妹们都很好的,一点不计较。从北京开会回来,我总是买点礼品在小组分分。我们小组一共出了三个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英就是其中之一,她人长得挺好看的,技术也很好,后来通过学习思想觉悟提高以后就更不一样了。
1953年以后,我八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56年和1959年,获得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一次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是第一届到第六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我成为劳模以后,身边很多人支持我,也受到过一点嘲讽。我们小组工作效率高,有时早点做下班准备,别的小组也会说:“先进小组怎么那样!”我那时年轻,碰到不平也会生气,也哭过好几次。但国家给我的这些荣誉既给我力量,也是提出更高要求的鞭策,想到这些荣誉和大家的信任,我就觉得再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了。当劳模以后组织上也曾要我脱产当干部,我没答应,因为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恐怕做不好,所以我长期坚持在生产第一线。
解放前,劳动者生活得很苦。解放后,我们工人也管起国家大事来了。我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多次到北京开会,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等许多中央领导人,在会上选举国家领导人,讨论、表决通过宪法,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1954年,我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兴奋得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要知道,我是个普通女工,以前总是厂里、家里两点一线,就是上海的许多繁华地方我也没去过。对我来说,这真是难忘的日子。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人民大会堂还没造起,我们在怀仁堂开会,1954年9月15日下午3点,人大会议正式开幕,大家都很激动,一直在拍手,直拍到手都抬不起来。
口述者于人大会上得到毛主席接见
我曾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入主席团,那时不但能看到毛主席,还和毛主席坐在同一个台上,以前谁能想到工人阶级还有这种地位啊!毛主席坐第一排,我姓裔,姓氏笔画比较多,坐在后面,每次人大会议,毛主席都会接见主席团成员,并和大家一一握手。我和毛主席握过手,毛主席的手很大,人很魁梧,很有领袖的气质,记得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啊?哪里人啊?”周总理就在旁边作介绍说:“裔式娟,在上海国棉二厂工作,是全国劳动模范。”
见到周恩来总理的次数就更多了。周总理给人的感觉总是很亲切、很平易近人的,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和你见过一面,就能叫出你的名字。我与总理还在同一张台子上吃过饭。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我有幸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那次晚宴,我被安排和周恩来总理坐在同一桌宴席。我当时又激动又拘谨,好一阵手举筷子都不知道伸出去。总理听说我是江苏人,他亲切地笑着说:“那我们还是老乡呢。”那时北京出现了“十大建筑”20世纪50年代,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在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火车站等十个大型项目,当时称“北京十大建筑”。,周总理问我:“北京有十大建筑了,上海要不要啊?”我心里十分希望上海也能造起像北京一样的漂亮建筑,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要”。1961 年春节,周总理又来到上海,在市总工会二楼吃年夜饭,我又一次荣幸地和周总理同桌共餐。周总理关心地问我: 多大岁数了?成家了吗?我回答说:“三十二岁了,还没成家。”总理听了,爽朗地大笑,还表扬我能先立业后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