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43

第43章 关于“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思考(2)

现在有一种观点:“名师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这话没错,但我认为,教师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因此,要让教师“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学校必须通过营造氛围,优化管理,为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只有让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唤起“教书育人”的热情。

诚然,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中获得。因此,学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的特点,探索多元化的培养和培训策略,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和有效载体,加强教师个体的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强化“专业自觉”意识。

毫无疑问,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和需求,学校开展的任何学习活动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从职业角度看,教师的生存方式往往是重复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很容易造成教师新鲜感的消退、创造激情的淡化,以致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工作的热情,也就没有创新、永不满足的动力。所以,学校只有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反思等活动,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和创新意识,教师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其生命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从社会来讲,不仅要尊重教师,而且要给教师一个宽松的教育空间。教育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家长把孩子送往学校就是想通过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使孩子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三、 立足学生,重在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易行难。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理念大家都有,但是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似乎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许多教师也往往更专注于研究教材,而很少研究学生实际,以致在很多课堂上,还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然后由老师提供一个标准答案: 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杨振宁院士曾经作过这样的对比调研: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时,成绩比美国学生好得多,但十年以后的科研成果却比美国学生少得多,究其根源在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只注重解答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提倡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材、教师和权威不同的见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曾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中国威胁论的时候,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她说:“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听了这话,我们可以愤怒,但是不得不承认,她的确击中了我们教育的要害。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外国的老师往往比我们做得好。有这样一件事情: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一次数学老师讲“加法”,老师拿出苹果问:“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学生齐声答道:“两个。”老师又用别的实物做类似演示,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1+1=2”。此时,爱因斯坦站起来说:“老师,1加1也等于1。”老师当时愣住了。只见爱因斯坦从口袋里取出两块糖,一只手拿一块,然后把两块糖用力地捏在一起,举起来说:“老师,您看,这不是‘1+1=1’吗?”同学们感到很有趣,开心地笑了。老师和蔼地说:“两块软糖粘在一起,是变成了一块,但那是一大块。”爱因斯坦说:“大1也是1啊。”老师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是轻轻地重复了一句:“对,大1也是1。”爱因斯坦这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而他的老师也并不因此而认为他是在捣乱,对他的回答没有加以否定,这是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的具体体现。俗话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在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之后,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有了问题,有了质疑,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才可能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兴趣形成和个性发展。

进而言之,教育要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我区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就是研究学生的结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说:“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研究学生不是一项外在叠加的研究任务或工作要求,而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可见,研究学生是教师的工作需要和重要职责。

研究学生,首先要从尊重学生做起。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你才有可能去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世界,更多地思考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对科学有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第一名并不代表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从发展的眼光看,浓厚的兴趣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有很大作用,而且是其今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

其次,研究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减下来的,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校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改变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智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在引领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成长。我们常说“教学相长”,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教师也不是完人,有时我们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学生。韩愈早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现代,就更是如此。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知道小孩的力量?”这就告诫我们,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不虚心向学生学习的人,是不配做学生的老师的。北京市第四中学著名特级教师刘景昆先生说:“学习好的学生是我提高业务能力的老师,学习差的学生是我改进教学方法的老师。”作为教育家、名师,尚且有这种“学生”意识,何况其他老师?因此,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尊敬教师、信任教师,师生关系也才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再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康德说过,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本来应该是师生共同享受幸福的过程。两千多年前,孔子与众弟子围坐一堂,纵论天下,共同发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的感慨,其乐可见。而现在的孩子们,为了考上名牌大学,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连休息日都要去参加各种补习班,脸上的疲惫和无奈盖住了天真的笑容,哪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其实,在儒家创始人看来,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有效,因此在《论语》中有56个“学”字,在《学记》中有48个“学”字,远远超过“教”字出现的频率。放眼当下,也应当如此。通常来说,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组成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才是最终目的。不过,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其主动健康的成长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教师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关注不够,尤其是对所谓“差生”的了解和关心不多,以致对他们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无怪乎有人套用一句名言: 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每一个“差生”背后,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差生”更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关爱、理解和帮助。当然,教育中“爱”的缺失,不仅仅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问题,也有政策、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教育的本质入手,加大制度改革的力度,同时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值得指出的是,《规划纲要》已经指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提出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有利于今后创新人才的培养,包括考生自己都要完全从“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将更加有利于激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当学生能够自主发展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拥有尊严感,才会真正得到幸福和快乐。

当然,“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幸福和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因为,实现快乐的能力不可能与生俱来,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思考、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喜欢”,帮助学生找到实现“快乐”的途径与方法。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了解,才会喜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作为学生能否受到老师的关注、欣赏和鼓励,这对学生心情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相信,教师如果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并像孩子父母一样真心喜欢他们、关心他们,学生自然也会尊重教师、喜欢教师,进而视学校为家园和乐园。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主体的“人”,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没有学的教和没有教的学都不成其为教育。正如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所说:“要研究‘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课题,必须首先确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因为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充分确立两个主体的意识,是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关键在于“三个立足”: 只有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的特色与文化建设,才能为学生搭建优良的整体成长舞台;只有立足教师,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只有立足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课程、喜欢学校。只有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让教师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敬称,让读书学习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生存与生活方式,我们的教育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同类推荐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古墓惊魂录

    古墓惊魂录

    一个惊世骇俗的隐秘宝藏,一个风水家族的盗墓经历,一个觊觎宝藏的祸心……各种惊险,引发种种猜疑……后代凭借自家风水秘术《九重阴阳风水诀》,踏上盗墓寻宝之路……离奇际遇,惊心动魄,诡异经历,骇人听闻……鲜为人知的盗墓异闻、诡异惊悚的盗墓奇遇、阴森恐怖的盗墓迷途……还有那防不胜防的鬼魂灭灯……
  • 那些年我们喜欢过的男孩

    那些年我们喜欢过的男孩

    那年夏天,初入大学校园,一条白裙子,一头及腰的乌发,浑身上下洋溢的个性写着“青春“二字,目光越过来往学生的头顶,清澈又高远,不知伤痛。那年夏天,大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你猫进我的伞,白衬衣如雪,飘逸着淡淡的绿茶味儿,肤色白皙,轮廓分明,眼里带着笑意,你问:“共一下伞,可以吗?”我如何能够拒绝?自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武运番天

    武运番天

    一方古印,让一方家族,一夜之间,无声无息,惨遭灭门!因果轮转,小小少年,手持古印,从此崛起!砺山河,碎虚空,威震古今,一印可破万法;踏日夜,摘星辰,法相天地,武运能翻九天!
  • 风华绝代的皇后(完结)

    风华绝代的皇后(完结)

    冷氏,世界经济三分之一的拥有者,傲视全球的神秘一族,几乎就是精英的代名词。传言,冷氏的人都是优秀基因的结合,不过到底如何就没有人知道了。
  • 傲娇公主的完美复仇

    傲娇公主的完美复仇

    她,沐昔翎,本是被家人捧在手里的傲娇公主,却遭背叛变得冷酷无情;他,南宫夜,腹黑,冰冷,人称恶魔王子,冰山王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送个校花上天庭

    送个校花上天庭

    【本书已签约,更新稳定,质量保证】他是人,也是神。是天才制药师,也是天才鉴宝人。因为一块水滴紫玉,他被逐出家门,新婚妻子也离他而去。也因为这块玉,他将妻子的孪生妹妹送上天庭,誓要刮尽天才地宝……从此,龙皓心踏上牛逼哄哄的修炼、致富之路——所有弃我者,我将创造一片天,覆盖你们之所有!
  • 综穿之无尽

    综穿之无尽

    她是二十一世纪医学界第一人。人生格言:随遇而安,有得必有失。一次偶然竟打开了一个神秘空间,从而揭开身世之谜。也因此担负上了修复时空的责任,开起来一段传奇的旅途。
  • 今生来世,唯有你,割舍不得

    今生来世,唯有你,割舍不得

    他是落魄世子,她是卑微小乞,当二人相遇,究竟是谁遗了谁的心,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抢婚总裁V587

    抢婚总裁V587

    一场宿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衣衫不整,躺在凌乱的酒店的客房中。哭……貌似没有任何用处。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陷入混乱中。“在想什么?!”他问。她脸色惨白,惊恐无度的表情令大爷分外不满。他用那修长白皙的手指捏住了她的下巴,迎上了她满是怨恨的眸子,“怎么,你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