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15

第15章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2)

张大千先生曾说过:“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我们教书的人?我认为,对教师而言,读书和教书同等重要。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道,教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从读书中来。而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在工作以后,这时候读书是为了自己。孔子有言:“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以前的学者读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学者读书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

的确,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较量,而是为了自己丰润华美”[美]克利夫顿·费迪曼: 提高个人的素养,提升个人的品位,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阅读,是人生的智慧的标志。关于“智慧”,权威辞书解释为“分析和批判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辞书的解释是针对所有领域的、一般性的解释,具体到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我们在理解时就要有一定的方向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智慧”强调的是不断地认知和思考。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更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必须把读书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智慧,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读书人”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周国平: 人生拥有相当多的时光,如果一辈子不跟书本打交道,不享受诗意的阅读,这样的人生是苍白的、可怜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们周围的很多人(特别是教师)在开始工作时,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若干年以后业务上就拉开了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落后者在业余时间没有认真读书学习。早在十几年前,世界经济组织曾做过一次调查,结论显示: 在同等条件下,爱读书的人在晋职加薪上更有优势。这个结论的原理是什么?我想,是因为阅读不仅影响到人的心灵境界,更能让人获得新知,能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话到此处,我想起孙双金在《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一文中所引用的一个故事:“某商人在资产1亿元时欲与另一家资产120多亿元的企业争取荷兰设在中国的总代理商。一日,荷兰总裁来中国实地考察。他第一站先来见这位商人,谈完商务之后,在商人的办公室发现了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书。荷兰总裁顿时来了兴致,原来这位荷兰人特别崇拜中国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和这位商人谈起了道家思想。恰巧,这位中国商人对老子也极为崇拜,对老子颇有研究。两人越谈越投机,真是‘人逢知己’啊!荷兰总裁当即表态: 第二家不去考察了,中国代理商非你莫属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一本书!

二、 读书是世界性的话题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作为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将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衡量人生三大要素的指标合成一个复合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

据介绍,以色列书店里各种版本的图书、报刊一应俱全,在街头的报亭里可以买到头天出版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世界报》等西方国家的大报,在有的书店里还可以买到《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在犹太人的家庭里,有浓郁的读书和求知氛围。中国有一个习俗,要让婴儿“抓周”,如果抓书,预测他将是读书人;抓算盘,预测是个生意人,等等。而犹太人的习俗是,在孩子稍稍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涂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舔。这一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日后便爱不释手。

犹太人一直有着重视读书的传统,这使得该民族在长期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地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和一流的经营者。在近代史的长卷画轴中,马克思(社会科学)、爱因斯坦(自然科学)和弗洛伊德(人类自身心理研究),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三位大师,被推崇为“犹太三星”。不管是在欧美各国还是在以色列,犹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都很高。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根据1995年的统计,全世界共有犹太人1282万),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却有121位是犹太人,占比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俄罗斯人也是以喜欢读书著称的。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就达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因此,俄罗斯获得了世界上“最爱阅读的国家”的美誉。我的一个老师告诉我,他曾在北戴河休假,看到从海里上来的一对俄罗斯情人,身上滴着水,刚坐到太阳伞下的躺椅上,便各自摸出一本书来读。在整个海滩懒洋洋地休闲的人群中,这一幕留给人的印象极深。后来他到过俄罗斯,在公园的长椅上、电车上、大学草坪上、步行街上,随处可见埋头读书的人。在普希金公园,他观察到,许多人口袋里都装着一本书。至于图书馆的阅览室,则是各年龄段俄罗斯人最喜欢的场所,人们常常要为在图书馆阅览室订到一个座位而排队。读书,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是休闲甚至娱乐的方式。

近些年来,俄罗斯人的阅读率也有所下降,其罪魁祸首是电视和网络。这一情况引起俄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俄政府制定《民族阅读大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读者兴趣,鼓励年轻人读书”,让“读书重新成为一种时尚”。

2008年3月1日,《环球时报》报道了《法国倾力打造阅读大国》的情景: 在法国,常常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人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在津津有味地读着,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书包上学的青少年,也不乏匆匆赶路的上班族。的确,法国人读书有股“挤劲儿”。怀揣一书,随时阅读,有空就读。无论在咖啡馆,还是在地铁里、公园中、马路边、公车上,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读书的身影。多少年来,法国始终保持着读书大国的地位。统计表明,法国人每年人均读书12本,多的则可达25本以上。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法国人宁可砍掉其他消费,也不轻易减少买书的开支。

与法国一样,在德国的地铁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坐着站着,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本书来读。调查显示: 56%的德国人在他们的业余时间喜欢或非常喜欢读书;平均49%的妇女和36%的男士每年至少买3本书;仅汉堡市中心图书馆一年就有近1100万册图书被读者借阅,光顾中心图书馆的一年为458万人次,平均每天超过18000人;全世界最大的图书展每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举办。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德国人是喜欢阅读的。

在印度的飞机和火车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乘客捧着书在认真阅读。印度各地都有许多书店和书摊。在每一个市场里,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市场里,也有一两家书店。据印度一位社会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印度人一般一年要读3至5本书,而且多是小说。从印度人爱读书以及能静下来读小说这一点来看,印度人心态普遍比较沉静,不浮躁,生活得很从容。

在澳大利亚,“天天都是读书日”。澳大利亚人无论搞活动,还是外出,背囊里都装着书。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阅读的场景。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地掏出一本书,然后心无旁骛地看起来。即使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四川省还小一点,人口有1.2亿。但是,日本每年出版新书的总码洋是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日本的书店很多,仅东京,就有7000多家。尽管日本的书店都不是很大,但书的种类非常齐全,内容非常丰富,什么书都有。日本人的读书热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很高的。

最近看到一个材料,说美国人又爱读书了。美国权威调查机构从1995年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调查,要求人们说出自己业余时间最喜欢的三项活动。结果2005年阅读以35%排在首位,看电视以21%排在次席,与家人和孩子玩以20%居第三。2005年阅读上升势头最猛,上升了11个百分点。美国人为什么掀起这样的阅读热?据观察分析,这和美国人强烈的危机感有关。在美国人看来,不读书已经没有出路。

同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现在拥有阅读的比例还比较少。应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论语》共十六章,第一章就是《学而》,而《学而》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读书的一生。“韦编三绝”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便是孔子勤奋读书的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的最广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表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色。

在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虽然有其片面性,但同时也反映了自古以来对读书的极高评价。在一定的高度看,也有积极的一面。创立于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其进步的一面就是打破了用人问题上的论门第的世袭制度,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变为现实,使一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只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它使广大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单一(八股文)窄化(重文轻理)了。而且,这种延绵千年的科举应试教育,至今在现实社会中还有相当的市场。毫无疑问,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真正改观,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

三、 如何认识和改变教师的阅读现状

近年来调查发现,“我国识字的人口中只有一半在看书,国民阅读率的走低令人担忧”。记得2009年,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2012年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京公布调查结果,不到一成人认为自己读书多。还有一种趋势就是: 网上阅读的人多了,愿意付费下载的少了。

实际上,当下教师的阅读状况也难如人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逼迫,不少教师除了看教科书和教参书之外,其他的书已经很少读了。教师如果只读教科书和教参书,尽管也可以应付教学,但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优质话语系统,只是鹦鹉学舌地“拿来”现成的东西。相反,那些喜欢读书的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优质语感,有了高层次教学的底气,自然也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所以,有人说得好:“厨师看菜谱不是读书,教师看教辅不是读书,门迎看礼仪手册同样不是读书。”

曾有调查显示,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阅读存在大面积空白: 在某中学,老师们对“多元智能”理论一无所知;在某小学,与老师们谈到“最近发展区”时,他们大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在多所学校,问:“你了解陶行知吗?”老师回答“好像听说过”的占58%。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追求“生活教育”的人民教育家,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楷模,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四大教育主张,至今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有学者指出: 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还有的教师,以为魏书生是医生。

同类推荐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2010年全球出版业共同面临了金融危机,数字出版等新命题,各国出版业在技术研发、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其中不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型之举。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本书包括出版、动漫游戏、印刷与纸张、发行、版权、阅读、政策管理、海外看中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10年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出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热门推荐
  • BOY永远不分离

    BOY永远不分离

    传言,易太太蛮横霸道不讲理,易先生对此霸道回应:“抱歉,我太太被我宠上天了,冒犯各位了,我一定会宠我媳妇更上一层天,绝对不会让你们挡着她的眼”“从此以后咱俩友尽!”她站在背后,一脸愤怒的看着他。他转过身,一脸严肃的点点头:“好!友尽。”她垂下头,敛下了眼底满满的失落。不想,他接着说:“友尽之后,咱俩就是一生一世的夫妻了。”那天,她对他说:"其实我挺喜欢水彩画,只是当初觉得漫画简单,所以学了漫画,后来因为工作忙,就一直没有学水彩,但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会选水彩"第二天,家里突然来了她最喜欢的三位水彩大师,他站在她的身后,悄悄地说:“生日快乐,礼物还喜欢吗?”
  • 妃笑倾世帝王醉

    妃笑倾世帝王醉

    人人道她红颜祸水,她一笑置之。逍遥活在世,看似没心没肺,谁又知她的心酸。
  • 奇锋录

    奇锋录

    五骨者,神骨控识,仙骨控气,魔骨控影,妖骨控血,鬼骨控骨。华夏千秋,佛道并立,然人尊岂能信谗言,废佛立道,天下一乱,五骨齐出,天下苍生无不哀叹。极西之地,降来十二天宗,八方并立,魔神之兵现世,五骨齐争。乱上乱,乱极必静……四道者,华夏四疆,东海,南林,西川,北漠。东海之东为东渊,南林之南为南岛,西川之西为西天,北漠之北为北极。上古传说中的五骨神兵即将现世,伴随着世人从未见过的惊天功法……PS:无职业,无等级,以高度自由的玩法淘汰一成不变的设定。
  • 丑小鸭的职场漂游记

    丑小鸭的职场漂游记

    好学生宁晓爽毕业后,经历了几番磨难,终于来到这个公司来上班。本性纯良怯懦的她艰难地打拼,既要应对苛刻刁钻的上级,又要躲避同事的明枪暗箭,又要小心乙方的糖衣炮弹、明哲保身……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部门的技术大拿杜天明,冷漠孤傲其外,贪婪逐利其中,处处诱惑宁晓爽落入他的陷阱……部门主管陈友汕,在经历了一场风波之后,性情大变,漠视万物却只苛待宁晓爽一人……神秘人物张黛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是他内心的孤独感与众人对他的敬仰同比增加。有一天,他听说了一句话“因为你的善良和恶毒都不纯粹,所以你痛苦”,他想到了宁晓爽……
  • 我的美女法医

    我的美女法医

    “溪溪~”男人吧唧一口亲在少女的脸上,“我饿了~”少女冷漠的说:“滚犊子!老娘正在做饭呢!没空理你!出去看电视去!”男人突然撒娇,亮瞎了林语溪那12k的氪的闪金狗眼!“老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说好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呢?你不爱我了~我们离婚吧!!!”林语溪狠狠的把刀扔在案板上,“好啊!离婚!现在就去民政局!走!”拉着男人就走。“老婆,我错了!不会再有下次了!”“知道就好,外面坐着去!”“遵命,老婆!嘿嘿嘿!”“滚出去!”
  • 月半仙

    月半仙

    我不是你心中高高在上的仙,也不是你口中十恶不赦的妖。你依旧是桃花树上,忘忧亭里,斩妖除魔的青池。我却不再是蓬莱岛上,为你驻足,听你吹箫的仙月。我,亦仙亦妖。你,亦正亦邪。纵使上苍灭我蓬莱夺我至亲毁我仙身,我依旧为蓬莱而活为至亲而活为你而活。如有来生,奈河桥上,祈求你别喝下孟婆汤。我不要你忘记我,哪怕只是记住我一个小小的背影。
  • 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

    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恩蒂亚斯

    恩蒂亚斯

    他是恩蒂亚斯最出色冒险者之一。玩家中的传奇,手持符文咒剑的剑士,编织万法的施法者。他以剑铭誓,为了守护他所热爱的土地与生灵,此身傲立剑丘已无所惧。那些企图让混沌重临世界,让战争卷起的烽火燃烧大地,使生灵悲戚的家伙。不要如此肆意妄为、骄纵轻狂,如此轻蔑地认为世界会屈服于力量,勇气会消失在胸间。神邸的目光垂落云端,苍穹在光辉中破开阴霾,风声带来远方悠远的思绪,沐浴着历史交错的时间,他与其他人并无太多不同,只是选择了条不违本心,不留遗憾的道路而已,在勇气与信念的支撑下成长为玩家中的传奇。这是发生在恩蒂亚斯的故事,发生在构筑在虚幻而又真实世界中的传奇。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和TFboys同闯娱乐圈

    和TFboys同闯娱乐圈

    和TFboys同闯娱乐圈?苏曌sama[注:曌(zhào)]故事简介:周家的小女儿周芷寒是铁杆四叶草,为了想见到三小只求姐姐和自己一起去重庆,王俊凯表哥也是某企业大少爷海憬欧为了周芷沐也跟着去了重庆,当古灵精怪两姐妹遇上三小只,轻松愉快的故事就发生了……(关于TFBOYS戏份):本文主角王俊凯,但是王源出场戏份也不会差得太多,毕竟小爷也不是过分凯唯的四叶草~只是千玺由于在北京,出场会少一些~当然只是一些而已,为了均衡小爷还写了不少千玺场景,千纸鹤福利!双胞胎姐妹和三小只的故事,主王俊凯和双胞胎妹妹周芷寒,王源和,易烊千玺和羽音,还有原创男主海憬欧的出现(cp双胞胎姐姐周芷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