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13

第13章 为师的境界与追求

一、 由“境界”一词所想到的

“境界”一语原出佛家典籍,后来移植到中国哲学和美学理论中来,有所谓“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境界可用于人,可用于物,也可用于评价文学艺术作品。刘再复先生在《放下,放下,放下》一文中认为:“人与人的差别,诗与诗的差别,艺术与艺术的差别(包括书法艺术的差别),其根本在于‘境界’的差别。境界看不见,但可悟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如果从人生角度讲,境界就是对生命的纯真感悟。人生活在时空之中,或者说,人在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的心灵都有自己的境界,有自己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判断。因此,在评价人时,境界往往用来形容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一个人如果仅有胆没有识,或仅有识没有胆,均构不成境界。有胆有识还有“学”,三者兼备才能构成境界。

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的,境界就是理想。在美学理论中,“境界”是一种审美意境。冯契先生在分析境界时指出:“境界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精神享用着的,在其中生活着、自由活动着的领域,体现了人的精神所达到的造诣、水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与境界,并且不断为之奋斗。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人有了境界,才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作为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我们更要有仰望天空的胸怀,因为“天空”中有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可见,自我专业追求是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有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一般教师的发展大都经历过三个阶段: 从师范毕业生到做一个合格教师(教师适应期),大约需要5—8年时间;从合格教师走向成熟(教师成熟期),大约持续10—15年;经过成熟期以后,开始有了职业倦怠感(教师倦怠期),如果没有“内外动力”的激励和推动,就难以迈入更高的境界,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

从教师发展阶段来看,名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在教师的生涯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历和追求,自然有着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境界。

二、 做一个有境界的教师

我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1877—1927)在《人间词话》里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大事业”与“大学问”,和我们理解的为师之道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我看来,这三种境界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鹊踏枝》。据季羡林先生的解释,意思是: 在秋天里,夜里吹起了西风,碧绿的树木叶子都凋零了。树叶一落,一切都显得特别空阔。一个人登上高楼,看到一条漫长的路,一直引到天边,不知道究竟有多长。王国维引用这几句词,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立志做一件事情的情景。志虽然已经立定,但是前路漫漫,还看不到什么具体的前景。比之于做教师的,应该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记得有一位名师说过:“寂寞是很锻炼人的,是成长的大好机会。寂寞可以让我安心地走自己的路,对于不好的现象、不同的观点,也可以理性地思考。”

是啊,“文章千古事,寂寞身后名”。古往今来,能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者,大多都是耐得寂寞的人,如司马迁、曹雪芹、鲁迅等。如此看来,耐不耐得寂寞,是一种意志与品格、责任与使命、思想与境界的体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王国维只是借用这两句话来说明: 在工作进行中,一定要艰苦奋斗,不惜努力付出,以致形体消瘦,连衣裳的带子都显得松了。但是,他(她)并不后悔,仍然是废寝忘食,勇往直前,即使憔悴痛苦,也在所不顾。在三个境界中,这可以说是关键。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这种精神,即把教师当做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默默耕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 在人群中,我到处找他(她),也不知道找了几百遍几千遍,只是找不到。忽然回头一看,那人原来就在灯火稀疏清冷的地方。王国维引用这几句词,来说明治学过程的体验。一个人既然要下定决心成就一件事情,于是就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百折不回。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不必过分考虑。只要有这种精神,且方法对头,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会取得成功。

研究学问如此,当教师也是如此。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要倾心钻研教学的艺术,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过,这种教学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让你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说到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苏联一位资深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许多同行和教育部门领导都来听课,大家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做点记录,以便课下提些意见。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历史老师的课上得精彩极了,一个个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了。课后,一位同行迷惑不解地问这位历史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不料这位历史老师回答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为师的境界,是需要终身学习和修炼的。

就备课和上课而言,我认为这是教师的天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对课程如何熟悉,都要认真备课。那么,如何进行备课和上课呢?一位外国诗人说得好:“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很深奥的道理,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就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如此,“深入浅出”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我觉得,“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或资格,没有“深入”,何来“浅出”?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最好有一桶水,无非也就是这个意思而已。当然,要成为一个有境界的教师,光靠“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是不够的。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因此,我认为,一个真正有境界的教师,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课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激情,深得学生赞誉。的确,教育要有激情、有诗意。但激情需要教师去创造,需要有学生积极地参与,通过教和学两个主体生命之间的对话,去创造,去生成。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没有诗意、没有追求精神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遗憾的是,时下一些中小学教师未能把教学当成“艺术”、把教书育人当做事业来对待,因而缺乏对教育的热情和执著。不仅如此,就连一些高校教授、博导,也把自己当“老板”,而把所带研究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招收研究生就像招工一样”,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自己做项目、生钱财。说实在话,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教师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应该承认,在教师群体中,每个人的业务素质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可能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科带头人,但起码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争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有境界的教师。

“合格才能卓越”,是一位著名企业管理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结。其实,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也不容易。记得有一篇文章里讲到,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十二修炼”: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动,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从上述的归纳可以看出,教师的气质和素养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不过,在我看来,从一个合格的教师到一个有境界的优秀教师、名师,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有人说过,名师也是名角。京剧中的梅兰芳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表演理论体系和传人弟子。名师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他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会在学生中传承、延续。例如,斯霞、李吉林、于永正、魏书生等许多教育名家出神入化的课堂调控、点拨与适时的评价、反馈艺术,等等,都深深地烙上了他们个人鲜明的性格和气质特征。他们独具特色的风格,让人欣赏;睿智深邃的思想,给人启迪;宁静致远的心境,更显生命的可贵。

最后,我感到: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也绝不是一个好教师。与名师相比,我们缺乏的并不是聪明才智,而是可以改变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反思的习惯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等。尤其是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来追求,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惜终生为之奋斗和付出,努力使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一种真实的精神的提升,真正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教师的精神境界,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TF之幻影无期

    TF之幻影无期

    像这样重逢的,对于雨妍曦来说只是一场幻影。。既美好,而又是身不得以,少年们的少女憧憬着无限大的未来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腐地危旅之生化异途

    腐地危旅之生化异途

    原本庸庸碌碌的大学生经过一场巨变改变了人生,重生是该欢喜还是该重新定义?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亿万婚约,女王先婚后爱

    亿万婚约,女王先婚后爱

    那一年她为完成父亲遗嘱,在生日当天迫不得已敲响了他家的门。那一年,她是享誉T市的卫氏公馆当家。而他,只是闻名T市娱乐圈的金曲奖歌王。两年后,尹又荣被家里人逼婚,这回,换她帮他了。却不料在见到尹又荣父母时,卫曼的身份被公之于众。俩人分开后,尹又荣大跌外界眼镜,坐上了尹氏财团的总裁之位。而她,却遭人暗算,颠沛流离。A国,尹又荣看着眼前许久没见却从未如此落魄狼狈的女人,眼中划过心疼。"求我,我会帮你夺回属于你的一切。"他无法原谅她竟是那件事的主谋,但他更无法原谅被欺骗了两年的自己此刻仍爱着她。"尹又荣,道不同不相为谋。"卫曼轻笑:“或许我该叫你,EM?嗯?我骗了你两年,却衷心为你布的局喝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何为逆命

    何为逆命

    天道不公,再临故土,便是要逆天而行。再得一世能否逆天而成,守住那些已故之人。踏足大道世界,自问何为逆命?我便要屠戮大帝。改得万世天道,再临天帝至尊,我便是想知谁人能挡我所谓神土,我必将降临……
  • 异界:归航

    异界:归航

    太一历二一三一四年,人类征远军在上将军仲子由的率领下,于界生山誓师,远征原魔界。从此,这支能征惯战的劲旅就在人龙大陆的历史上销声匿迹了。没有人知道征远军曾经顺白河而下,打得魔族闻风而逃,覆灭魔国无数;没有人知道征远军曾经攻陷过魔族的老巢失誉之都,把圣杯当作夜壶;也没有人知道征远军在原魔界浴血转战三万余年,无数勇士心系故土,却埋身于异乡;更没有人知道,而今魔族早已日渐强大,但征远军的后裔六十万舟人,仍然据守于白河岸边的矗云山。他们渴望胜利,更盼望归航。
  • 最后的唐刀

    最后的唐刀

    故事,是从唐刀讲起的,炎雉、淼月,唐刀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的江湖传说,此刀一旦重出江湖,必将掀起血雨腥风。一九三八年,水深火热的中国,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只为那一片净土,只为那中华民族不受外辱,国之殇,民之殇。唐家,自从唐刀没落之后,便也没落成为一个普通的家族,这个没落的家族,又会在这样的年代经历怎样的风雨变迁?炎雉和淼月重出江湖,又会引发怎样的血雨腥风?故事要讲的,就是这样一群平凡又不平凡的人。
  • 三界情仇

    三界情仇

    盘古开天辟地,用死亡换来万物之丰。临死之时,将自己的三魂:慈、仁、恨留给了三位徒弟宙、无行、宇,三徒弟分别统领人间、天庭、魔界,由于宇的恨,天庭与魔界纷争不断。一次战斗,为了天地,无行圣尊毅然选择与宇一同走向死亡……死亡并不是结束,恰恰是新的开始。新的决战,新的厄运,要确保太平就要找到传说中的精神之力。或许它就在每个人身边,或许你就感应得到它的存在,但它是什么?没人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