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6400000014

第14章 “天机”的泄露与诗人的被杀:文学的终极关怀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又残忍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许多人都表示怀疑,但怀疑归怀疑,奇怪的是人们还是喜欢讲述它,不仅爱诗的人喜欢讲,就连权威的大学文学教科书也喜欢讲。这说明,这个故事本身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而其透露的信息是深为人们所赞同的。

许多人都读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这首诗深深感动,但不知道这首诗的前奏。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该诗的前奏的。

唐代有个诗人叫刘希夷,一天他写了一首诗,写到其中一句的时候,他自悔道:“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意思是:我写的这首诗就好比一个不祥的预兆(谶:预言吉凶的文字和图像),它与石崇的“白首同所归”又有什么区别呢?到写到另一句的时候又叹息说:“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意思是:这句还是像刚才那句一样是个谶语啊。看来没办法了,想来死生有命,都由于此诗啊!诗写完之后一年,他果然被奸人所害而死。但广为传诵的是另一个说法:这首诗写完后,他的舅舅宋之问非常喜欢,硬要叫诗人让给他,诗人不肯,于是宋之问就用土壤将他活活压死了——诗歌的谶语于是应验了。

这是一个美丽而残忍的故事。说它美丽,是因为凶手杀人的动机居然是为了一首诗,而不是常人所看重的钱财。有人无端被杀,所以说它“残忍”。

这到底是一首什么诗?还有,其中又是哪一句是作者认为预示自己将死的谶语呢?我们来看看: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中华书局《全唐诗》卷八二

诗歌表面看来很简单,说的是诗人在桃花盛开之时到洛阳城东赏花的情景。美丽的桃李落英缤纷,花雨中到处是赏花的贵族女子。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切都沐浴在盎然生机之中,但是诗人的感慨却不同:纷纷扬扬的桃李花啊,你离开了生长的枝条,飞来飞去将要落到哪里呢?赏花的女子中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她的容颜就像桃花一样美丽鲜艳,但是却望着纷扬的桃花黯然神伤。“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姑娘徐徐低语说。难道你没有看见吗:千年松柏已经斩摧为材,曾经的桑田已经转变为海。今天我们在这里欣赏这美丽的桃李花,但是你可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今天站立的这个地方,也曾经有许多人在欣赏,但是他们今天又在哪里呢?这美丽的桃李花年年岁岁都依然相似,但是,赏花的人却岁岁年年绝然不同。正处妙龄的美丽女子往往怜惜衰老半死的白发老翁,但她可知道白发老翁当年的青春激扬、意气风发:“公子王孙芳树下,轻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后来他老了,青春不再,曾经的热闹蜂拥消失了,剩下他一人孤独在床无人相识。那美丽的容颜、绚烂的青春能有几时,转瞬之间就由青丝变成如雪白发啊。你看看那鸟雀悲鸣、荒凉寂寞的地方,你知道吗,那里也曾经是轻歌曼舞、人头攒动的欢乐之所啊!

此诗到底透露了什么,以至于使它与死亡相连?

慷慨激昂、才情四射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用浓烈的感情、诗一般的文字写下对这首诗的评论:“……诗被宋之问看到,硬要让给他,诗人不肯,就生生地被宋之问给用土壤压死了。于是诗谶就算应验了。编故事的人的意思,自然是说,刘希夷泄露了天机,论理该遭天谴。这是中国式的文艺批评,隽永而正确,我们在千载之下,不能,也不必改动它半点。不过我们可以用现代语替它诠释一遍,所谓泄露天机者,便是悟到宇宙意识之谓。”(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见氏著《唐诗杂论》)

在闻先生看来,宋之问之所以起杀机,刘希夷之所以被杀,都因为该诗泄露了天机。而天机不可泄露,泄露了自当该死。诗歌与天机居然密切相连。什么天机?闻先生的解释是“宇宙意识”。什么是“宇宙意识”呢?简单来说,凡人都有意识,所不同的只是意识的种类和性质不同。一般人的意识只是狭小的属于个人的意识,宇宙意识则不同,它突破了个体的领域,是与宇宙一样浩瀚无边、广阔无垠、至大无外的。在闻先生看来,刘希夷所透露的就是这个天机。而宋之问认为这首诗达到了这个层面是好诗,爱之不得不惜杀之以获。

在闻先生看来,还有另一首诗在表现宇宙意识方面更为突出。闻先生称赞它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当读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之时,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升华,逐步超越了尘世,上升到一个寂静辽阔的空间,在那里俯瞰人间,对人生、社会的追问不再具有个人性质,而是具有了宗教性质。在此,文学与宗教相牵连。

文学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追问始终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与宗教极为相似。宗教探讨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文学的终极关怀也与之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宗教是以教条、教义的形式反映,而文学则以具体的文学形象反映。不过在此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宗教以直率、坦白的方式探讨这些问题,而文学却非要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探讨呢?我想,这个问题除了宗教与文学各自的特征有关,还与文学的人文关怀有关。文学呈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因为无论如何,人无法超脱这个世界,不可能像宗教的神一样超脱人事,所以,它必须以一种与世界牵连的方式迂回、曲折地讲述超越的问题,而不可能像宗教典籍那样直白、坦率。所以,文学更多讲的是人如何在世界上生活——美好地生活。

文学的宗教性主要具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宗教思想直接介入文学作品之中,这一点在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时感觉特别明显。我们都知道,西方是一个宗教社会,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无所不在,生活其间的文学家也概莫能外。这样的影响非常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假如我们没有对西方宗教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就无法理解西方文学。以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尼尼娜》来说吧。

安娜为了化解哥哥的家庭危机来到莫斯科,但使大家奇怪的是,她居然不顾大家的执意挽留,坚决打破原计划提前回彼得堡。安娜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她对渥伦斯基动了感情,“她之所以要提前走,就是为了避免再同他见面”(《安娜·卡尼尼娜》第二十八章)。为什么她对渥伦斯基动了感情就必须离开呢?难道自由的爱情不该拥有吗?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社会,一个已婚的妻子对自己丈夫之外的男人产生了感情,这是不符合宗教教义的不道德行为。安娜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她的困难在于她无法遏制自己的感情,但是她知道,这样的感情又必须得遏制,否则会导致家庭的破灭。安娜虽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是她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通过远离所爱的男人以逐渐熄灭不道德的爱情之火。“‘啊,感谢上帝,一切都结束了!’当安娜同直到第三次铃响还站在车厢过道的哥哥最后告别时,头脑里首先这样想。她坐在软席上,同安奴斯卡一起。她在卧车的昏暗灯光中向周围环顾着。‘感谢上帝,明天就可以看到谢辽查和阿历克赛·阿历山德罗维奇,我又可以照老样子太太平平过日子了。’”(《安娜·卡尼尼娜》第二十九章)安娜迫切地希望通过远离渥伦斯基以摆脱不道德的情感,在此主宰她的是宗教上严格的婚姻家庭道德观,所以她在火车即将离开这个差点使她出轨的城市的时候,是如释重负的感觉。在情感与道德之间,安娜此时的选择是非常自制的。总之,由此可以看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如果对宗教没有了解,我们根本就无法读懂它,也无法深刻地理解托翁及其作品。

二是间接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称之为宗教情怀。它没有与宗教直接相关的经文、教义,而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呈现宗教主题,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宇宙意识”。这样的方式虽然不直接讲述宗教教义,但它可以将我们引至宗教的门口,使我们进一步追问和思考。你知道开头那个美丽而残忍的故事中,刘希夷认为的那两句将导致自己死亡的谶语是什么了吗?是第一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和第二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什么这两句诗被认为是导致刘希夷死亡的谶语呢?也许它揭示了有限与无限、永恒与短暂之间的永远的无奈与冲突,而这样的无奈与冲突恰好是宗教所追问和试图解决的主要课题。如果我们由此登堂入室,或许我们就将进入宗教的神圣殿堂。

谁沉冥到

那无边际的“深”,

将热爱着

这最生动的“生”。

——[德]荷尔德林

同类推荐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本书精选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异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生人勿近

    生人勿近

    我叫胡一半,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儿,我爷爷是附近十里八乡,出了名儿的风水先生,我从小跟在他身边,也见识了不少奇闻异事,九岁那年放暑假,我回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却因此惹上了麻烦,之后更是被高人断定,命格炼炉,逢九必灾,从那时开始,我的命运,就和其他人,显得不一样了。
  • 天道寻仙纪

    天道寻仙纪

    上古神魔大战后,魔族留下一把无仙魔剑,神族留下四卷神册和一把天道神剑。传说得四卷神册者可成仙,不老不死不灭,是为仙。千万年之后,神册重新出世,成仙的传说再次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孩偶然拜入正道第一大派的天道剑派,故事也由此开始。
  • 重生命运转轮

    重生命运转轮

    女主上一世命运悲惨,最后心理扭曲,重活一世,不知不觉成为心理变态,与外表冰霜实为可爱萌男的男主相遇,一系列惊悚爆笑温馨的故事就此展开!
  • 读心宝宝迷糊妈

    读心宝宝迷糊妈

    你相信世界上有超自然的存在吗?不管你信不信,现在的柳云朵是信了,自己居然莫名其妙生了一个会读心术的儿子。本来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她,卷入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中。“妈咪,我的爸爸是谁?”“你爸他,早死了。”“好吧,我想起来了,你爸他是个神,在人界还很有钱的。”“好吧,我记错了,你爸他是个魔,很厉害的那种,没人打得过他。”“好吧,你爸是谁,我也不知道了。”
  • 无限身份

    无限身份

    楚轩从满布疮痍的战场上刚刚捡起一把碎成八瓣的机枪,耳朵边便传来一阵“主神”的讽刺声:这种破烂玩意你也要?楚轩害羞的一笑,说道:我下面……需要找零件维修一下,这样一根线挂着挺难受的。
  • 校草融化小冰山

    校草融化小冰山

    某人咬牙切齿“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我“干”死你)“你当我傻阿!我是不会过去的,哼!”某女被骗过N次后,终于醒悟一回。叉着腰得意的昂起头。某男终于炸毛了,一把伸过手,捉住她的腰,一脸邪魅的看着她。某女被他这种眼神看的慌乱,有点害怕。“你......你想干嘛?”“看不出来吗?干你阿。”这是一场温馨浪漫的爱恋。一个腹黑冷酷却为她不再突破底线的男子。和他美艳绝伦的娇妻的爱情故事。
  • 有趣的物质循环(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有趣的物质循环(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自然环境可分为四个圈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总称生态圈,这是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自然界是强大而复杂的,它所包括的所有物质并不单独的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人类就是在这些物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生存着。自然界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一种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这个运动变化就是循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个大的循环,而这个大循环要经历极其漫长的岁月。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循环只有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问内才能完成它的轨道。
  • 玉嬛

    玉嬛

    回首,君是否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女子在世间摸索成长,跌倒爬起的心路历程。(前朝公主重生励志逆袭)
  •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本书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商业经营紧密结合,以全新的解读方式,通过精辟的活用解析与经典的经营案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现代商战的策略与技巧,堪称商界有识之士赢得商战竞争的智慧之源。
  • 数码战争

    数码战争

    多年前的一些构思,无聊写下的数码暴龙同人作品。剧情不跟任何一个原作,只想把数码暴龙之中的激情与热血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