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6300000007

第7章 一方水土育一方“艺术”(1)

我们常说,艺术没有国界。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艺术作品,只要是好东西,大家都会喜欢;就算是不同的文化,大家也会试着去学习,去接受。但这并不是说,大家的文化都被同化了,无论什么时候,区域和民族之间还是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口味也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同一个国家,口味都不一样,更何况全世界呢。

世界万物都有“根”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些理念对某些国家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别的地方看来,却是一种禁忌。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是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成名作。画面上,学生们围着杜普教授和人体标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授着人体解剖的知识。这幅画不管是人体标本,人物的表情,还是现场的光线,都刻画得非常逼真,是一幅相当出色的作品。但是当我在艺术欣赏课中把这幅画推荐给学生们的时候,大家顿时沸腾起来了。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画面上赤裸裸地画一具尸体?虽然那是人体标本,但看了以后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这也算是出色的世界名画吗?学生们的反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在我们国家,人体、解剖这样的词语,到今天为止,还不是能从老百姓嘴里毫不忌讳地说出来的。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这种用毛笔蘸水、墨、颜彩作画于绢或宣纸上的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这种绘画艺术通常只用寥寥数笔就能把画家的心境表现出来,并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逼真准确的效果。直到近代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提出改良中国画的教育方针,我们的国画才有了人体解剖的概念,才有了西方艺术的写实画面。

那么,为什么中国画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画家文人们都不去研究人体的结构呢?

要知道,解剖尸体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意识中是一个极大的禁忌,他们认为对死去的人做这样的事情是极大的不敬,还会冒犯神灵,死后是会下地狱的。

而西方的科学家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在西方,最先发展人体结构研究的是医学。医生们通过解剖去了解人体的结构,一旦人生了病,才知道病因在哪里,才能针对生病的地方进行治疗。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传统医术也很有意思,因为缺少人体解剖知识作为基础,它讲究的是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行的相生相克,讲究血气的运行,经络的通畅这些抽象的东西,这又恰恰和我们传统国画中的写意、气韵一脉相承。

因此,西方科学家对人体结构的研究成果给了西方艺术家们绘画的根据,造就了西方绘画的写实基础,而缺少科学支撑的中国绘画艺术,则走向了以意抒情的另一条道路。

我们眼中的世界都一样吗?

图穷匕见,是我国战国末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转局势。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太子丹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州市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荆轲把行刺秦王的匕首放在地图卷轴的最里面,做好行刺的准备。荆轲见到秦王后,按秦王的要求,当场给秦王查看地图。秦王慢慢地展开卷轴,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那把原先就藏好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马上拿起匕首,抓住秦王的衣袖,向秦王刺去。虽然最后荆轲刺秦王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个图穷匕首见的典故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荆轲为什么会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把匕首藏在地图的最里面呢?这是因为我们从古时起就有卷轴这种东西。它在当时是最普通不过的了,写出来的书画就这样卷起来存放。这种保存方法很久以前就有了,像竹简就是其中的一种。把竹子切割打磨成均匀的长条,接着在竹片的中间打出小孔,用麻绳把它们穿起来。保存的时候就把它卷起来,写字或阅读时就从右到左一点点展开。

画的画卷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画卷通常都有一定的长度,一般都是慢慢地从右到左或从上到下地展开供人欣赏,所以从开头到结束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荆轲就是利用了这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习惯暗藏了武器。

说起卷轴,从古代直至今天,我们看到这种长卷式的中国画作品可谓是数不胜数。古代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试想如果把这幅作品挂在展览馆里展出,我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呢?一定是从这幅画的一端一边看一边慢慢移动脚步走到另一端吧?就好像自己就走在那个繁华的大街上,从街头逛到街尾一样。

这种观看方式,想必在西方绘画里是没有的。在西洋画中,如果遇到非常大幅的作品,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下意识地往后退,退到一个适当的距离把整个画面一下子看个完整,而不会像看长卷中国画一样,从一边走到另一边去欣赏,除非你是想研究它的某个细节。同样的绘画,但观赏的方法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

其实这是中西方在描绘对象时所采用的透视规律有所不同。透视,是绘画和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通俗地说就是把真实的景物或对象利用一定的远近规律正确地画在画纸上。

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像我们平时拿相机照相一样,照相的人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自己喜欢的景物等拍摄下来。就因为这样,拍摄的照片会受到镜头、视野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被拍摄进来了。

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这种透视方法,叫作“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因此,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我们前面提到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样。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这种效果就无法达到了。

中西方这种透视规律的习惯也是跟地域文化分不开的。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这种手法给画家带来了空间处理上的极大自由度。而西方文化更推崇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他们更习惯于将客观的对象准确理性地表现出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化和历史一样,都是发展着的,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因此,我们中国画也在不断吸取西洋绘画的精髓,西洋绘画也有着与我们中国绘画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毕加索在立体主义上的探索就是如此。毕加索在一个画面中,画了一张人脸,但这侧面的脸竟然能看到正面的眼睛,这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但这不恰恰是散点透视的发展和创新吗?不同的是,我们古人是朝着同一方向平移过去,而毕加索是围绕着对象进行360度旋转罢了。

北方的豪放,南方的细腻

中国有句老话“十里不同音”,各个地方的民歌都有着自己强烈的地方特色。我们以南北方为例,比较一下两地的民歌。北方民歌比较典型的是陕北民歌。从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一举成名的歌手阿宝,他的成名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是以陕甘地区民歌为基础创作的。陕北民歌又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像《兰花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属于信天游。大家都说陕北民歌土得掉渣,然而正是这股黄土高原的土味形成了陕北民歌强烈的风格。陕甘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大山和数不清的山沟沟就是农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黄土高原虽然雄伟磅礴,但生活条件却是艰苦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单调和苦闷之感,于是当地的人们为了排遣心头的愁苦,以景寄情,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有些地方还把信天游叫作“爬山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一个农民牵着牲口,走在山路上,一抬头看到山坡那边迎面走来了老乡,热情豪爽的陕北人距离还很远就开始扯起嗓子大声地打招呼和交谈。慢慢地,这种自由高亢的韵律对当地歌曲的节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这种与众不同的悠扬曲调。

如果说陕北民歌体现了北方的豪爽,那么南方的民歌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南方,在我国指的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自古江浙一带就被称为江南水乡,由于水资源丰富,种植业、商业贸易都相当发达,是文化繁荣富饶之地。既然说到江南水乡,那么不得不提江苏民歌。由于傍水而居,江苏人多数体现一种含蓄内敛、细腻柔和的性格,又因为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江苏民歌里多体现出轻快活泼的气氛。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极有知名度的《茉莉花》就是江苏民歌的代表,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太湖美》《紫竹调》等。除了曲调的差异,歌词的表现也是大相径庭。陕北民歌《兰花花》描写的是一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不惜性命也要追求幸福的女性。你看,“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字里行间,都表现了北方女孩那种敢爱敢恨、坚韧的个性,非常的直爽、干脆。而《茉莉花》的歌词却是另一番情景,“……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女孩想采花又不敢采的那种羞涩纠结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看电影,也是看文化

同类推荐
  • 音乐知识100问

    音乐知识100问

    这是一本通俗的音乐读物,它面对广大的少年和青年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尽量写得浅显和易懂,希望通过上面这100个问题,能够对中、外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
  •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主要内容分为“独特的汉字”、“甲骨文与金文”、“隶书及其子孙”、“文房四宝”等章节。
  •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分别介绍了甲骨的来源、知识特征、辨伪及收藏;牙雕艺术的历史、工艺流派;古代偶像、毛泽东像章的分类与专题收藏等。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你的左耳

    重生之你的左耳

    都经历过生死的两个女孩,一个离开,一个在其他地方,一个活着,但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成为了别人的替身。她,重生了,在重生后遇见了自己心目中的男神......
  • 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诛魂大陆

    诛魂大陆

    【新玄幻爽文,火爆来袭!!!】食魂鬼沉睡千年,逐渐苏醒......食魂者企图颠覆大陆,成为这片天地的主宰者......诛魂者手握魂器,血战八方,外御强敌,内诛食魂者,守护这片大陆......然而,有些人不甘于命运的作弄,逆天而行,用自己的方式谱写大陆新秩序。其中一人,名叫烛天!故事还要从一座不起眼的落日城说起......【新书已开,中午和晚上两更。亲们,记得收藏和推荐哦!】
  • 想忘记你,但不能

    想忘记你,但不能

    上天让她孤独无望的被抛弃,同时也给了她选择人生的机会,望着伸到面前的双手,她知道她的人生将会是一场赌局,她把自己交给面前这个温柔的女人---她的医生,面对她的关爱,她知道她赢了。19岁的回国,却是另一个命运齿轮的开启,,可是,她不知道她的命运会如此的变化着,让她不知所措,身心俱惫,她躲在角落看着那个曾经的亲密恋人正拉着别人的手接受着大家的祝福,她的未婚夫给她的不过只是一个代称。原来她的人生从来都没有赌赢过,一切都是一杯没有泡好的茶,只有苦涩。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不过是浮烟。终究她不敢奢望了,选择转身,消声匿迹
  • 乱世殇璃

    乱世殇璃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打乱,而我们这几个人,却仿佛是被上帝选中的幸存者,而我们,同时也要拯救世界,看初中生如何用特异功能和小伙伴一起逆袭打败丧尸,路途中又如何遇到些狗血剧情(注意:作者不止我一个人,所以看起来会有点不同)
  • 两瓣爱情

    两瓣爱情

    成长至20岁的女人,两半生花,一半百合、一半玫瑰。卑微的灵魂在动人的年纪生出意乱的情愫,久经感情的磕绊后,成长为一个独立、成熟、理智、上进的自由女青年。成就了自己,也放过了别人。独特的经历造就了独特的故事,你,值得一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天降呆萌女儿

    天降呆萌女儿

    这天下敢喊这位爷是爹的只有这一位,敢闹的这位爷家鸡犬不宁的也是这位,敢毫无顾忌的算计这位爷的还是这位!百姓们个个苦逼的目睹了这两位的斗(da)智(qing)斗(ma)勇(xiao)某只:“爹,我要养宠物!”某王爷:“……”某只:“爹,要和你一起上战场!”某王爷:“……”某只:“呜呜,爹,我要离家出走!”某王爷:“不许!”(说完,直接扛着某只就回了屋)
  • 总裁学长求放过

    总裁学长求放过

    “学长,你别耍流氓”!四年后的重遇杀了李沐晴一个措手不及,学长变总裁也就算了,闺蜜竟然变学长妹妹,学长啊,当初追你是我的不对,都怪我年轻不懂事,眼瞎,求你放过我吧。
  • 穿过那年少

    穿过那年少

    我待你,许就像你如今待王沐云一样:你的真心给了你自己一个归属感也还了王沐云一个家。而我,却依旧缩在原地,没办法往前也无法退后。后来,我将故事的手写本给曾曦看,她看的很认真,很认真,生怕忘记那些久远的事情。最后一页空白,曾曦留下一句话:我们都曾,为青春犯浑;我们都曾,为爱情犯贱;却也因此,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