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彼此间进行信息的传播最为基本的工具。教师是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传播自己的思想。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表达情感,必不可少地要使用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工具。所以,教师语言规范化要求更是非常重要的。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的语言不仅仅要做到绘声绘色、浅显易懂,而且还要在进行知识传递以及信息传递之时符合规范的要求,切忌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注意:①用语(口头用语有要求);②态度(热情主动、敷衍了事、应付、不耐烦甚至反感、厌恶);③内容和形式(说什么、如何说都很重要)。
1.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而形象。一般应该是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以及法定的、允许的、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形象。教师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传递有效信息的工作,不仅仅要做到循循善诱,并且易于对方接受。
(2)态度要和蔼而耐心。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幼儿的特点是天真纯洁;一般来说,小学生会比较听从老师的话语,会有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不强;中学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喜欢接受新知识,却有青春逆反心理),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态度。
(3)内容和形式要有讲究,内容要得体。我们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事业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换言之,教师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应该是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上要遵循法律法规。教学的方式要适宜,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教师用语的规范
(1)要讲普通话。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要对普通话进行推广。不仅汉字、民族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标准、规范;与此同时,口头语言也需要规范,发音要标准,要能够让别人听得懂。
(2)要讲文明话。要和那些不文明的语言划清界限,不要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同时语言上避免“脏、乱、差”(低级趣味、黄色语言、下流段子,都不是教师之所为)。讲文明话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要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要对别人表示尊重,同时也要尊重自己。
(3)要讲现代语。教师要懂得与时俱进,要有现代感(那些一张口便是之乎者也的人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很有学问,但如果不是在进行古典语言的研究,恐怕这样的人同别人沟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教学时,进行古代文学研究、背《唐诗》、推荐《古文观止》给学生学,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不能把它拿到现在生活中,因为行不通。
(4)要讲直白话。要直白而形象、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强调以理服人、以例服人;不要聱牙嘈杂、枯燥乏味,不要讲玄奥、晦涩、别人不理解的名词和概念,因为不容易沟通。
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因不同的学科、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而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方式上以及语言方面要遵守几条规则:
①平等交流。
②要善于进行沟通和交流。(事实上,沟通是一种双方面的交流,不仅仅要了解别人,更要让自己被对方所了解。)
③要强调互动。
3.语言美的问题
语言美包括语音美(声音美)、谈吐美、境界美。
(1)语音美。语音美是指要发音清晰、语速正常,语气谦和,语音不能高也不能低,发音不仅要标准,还要正确等等。作为教师,语音美有三点要注意:第一,语调语声、发音不能太高,不高声喧哗是一种基本礼貌。而且需要有耐心,声音要轻柔缓和一点(教师的声调高就会有一种训斥蛮横之意)。第二,速度要适中。第三,发音要标准。
(2)谈吐美。就是表情和动作要注意。表情不能呆若木鸡、面无表情;表情要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教师的动作手势一定要适度,不能够过分夸张,尤其是那些不必要的夸张动作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境界美。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内容和态度方面的思想和境界。首先,境界、格调要高雅;其次,要有上进心,要不断地学习;再次,教师需要掌握真知,需要向学生们传递正确的知识;最后,要有科学和民主的精神。
4.教师用语六忌
(1)忌粗口。所谓粗口就是骂人的、黄毒赌黑的语言。
(2)忌训斥。教师不仅不能体罚学生,并且也不能当众对学生进行斥责。
(3)忌侮辱。教师不能用语言来对学生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
(4)忌讽刺。不能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
(5)忌妄言。不能信口开河、妄自议论国家政府大政方针,不能对法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随意加以圈点。
(6)忌乱言。教师相互之间以及教师和家人之间的交流问题没有必要都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
(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