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考核前渗透在细微
政治交代后洒脱向天涯
好事情接踵而至。
在灌河大桥即将竣工的时候,县委组织部长打来电话说,市里决定推荐一批干部到边疆一个城市去挂职,其中要一名去当教委副主任的指标很适合你,你要是同意的话,就给你报上。老兄,这可是件好事,因为去上任之前,先任命你为鸭阳市教委副主任,挂职满三年后,回来就是鸭阳市的教委副主任。而且这三年之中,工资两边都发,每年还有六个月的休假期,实际上只等于干一年半的时间。可不要错过机会哟。
我回家跟老婆商量,她竟然有点舍不得让去的意思,但最终还是深明大义,同意报名。徐泽厚书记历来为同志们办事不遗余力,他正在省委党校学习,也以为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就亲自跑回来找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市教委主任要这个指标,知道徐书记这个举动后,我心里十分感动。
可是没有多久,又传来消息说,有一所师范的一个副校长顶了这个肥缺。原因有三个,一是人家本身就是副处级,二是人家正在教育上工作,三是市教委主任全力支持。这些优势我们当然是不能比的,所以只得作罢。
同志们常说,要当官得靠“坟地风脉,祖宗积德,组织安排,个人能耐”,这几条缺一不可。“坟地风脉”和“祖宗积德”,那是无可考证的虚家什,在这上头做文章的人肯定是官迷心窍;个人能耐只是做官的基础条件,但有能耐的人太多了,未必都能够做官;只有组织安排才是能够做上官的必要条件。对于去边疆挂职一事,“猫咬着猪尿脬(膀胱)”,也许还瞎喜欢一阵子,但我却没有任何喜忧。实话说,本来怕吃羊肉,对于去边疆的事情并不十分热心,所以把成败没有放在心上,大有一点“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处于无意之间的名士风范。谁知到了七八月份,机会再一次降临了。
市委决定,从乡镇党委书记中抽出几个充实进大中专院校。条件是:一、县级后备干部;二、当了一任以上乡镇党委书记;三、原来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四、经过考核合格。此外,还要进行公示。范城县要选拔一名,目标岗位就是驻地在本县的市中等师范学校。为此,县委常委会形成了一致意见,同意把我上报。理由很简单,再也没有比我更符合条件、更合适的了。
接着,就是考核。市委组织部科教科毛科长带队,县委组织部长亲自作陪,一行人来到灌河。
住进招待所后,还没有来得及组织找人谈话时,县委徐书记视察工作也来到了灌河,像是在无意之间,我却看到这是匠心独运:他要带毛科长去村里看看,主要是食用菌生产。我立刻明白了徐书记的良苦用心,他要用事实证明我这个党委书记在灌河确实干出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从招待所出发,走过了尚未竣工、已经通车的灌河大桥,顺着河北岸新修的几公里河堤崭新的道路到了东头,下了车,可以清晰地看到灌河中学的全景,可惜院中还来不及绿化,不见树木,只见四排楼宇前边的正中间,天上的白太阳照耀着双手托起的红太阳,很对称。看的时候,我没有插腔,因为到不了我说什么,徐书记就兴致勃勃、如数家珍地给人家毛科长讲个不停,我只是从心里感到,“知子莫如父”,知兵莫如官,你的那点工作成绩,不必要到领导那里去显摆,领导的心里就清清楚楚的。
过了那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石龙沟,迤逦来果子峪村。因为其他各村的香菇棚犹在,但不是种植季节,所以没有看头。此时正值盛夏,能够看到的食用菌只有黄背木耳,这东西在果子峪村是发源地,现在已经形成规模。村周围的山冈上、河道里,建了几十个占地一亩左右的黄背木耳遮阳棚,若一个一个地看,一晌也看不完。打开每一个棚,就能看到黄背木耳生长繁茂,两条细绳吊起十来个横着的黄背木耳菌袋上,湿漉漉地长满了猪耳朵片子一样肥厚的黄背木耳,一个菌袋采摘下来就是一两斤湿木耳,真是喜人,把个毛科长看得赞叹不已。
中午,徐书记亲自陪同毛科长吃饭,就这样有意无意间把我那点东西捣腾给了毛科长,让他建立了从谈话中不可能得出的具有震撼力量的感性认识。
考核组走了,我忽然觉得心像被掏空一样,难道在灌河的事业就这样终结了?风一刮出去,大家都知道贺书记要被提拔了,也就纷纷前来祝贺、道喜、惋惜、留恋,这种氛围很让人不适应。我心里开始盘算,怎样才能把担子转移出去。
此时,县委召开了一个扩大到村支部书记参加的“九届三次会议”,主要内容就是搞支柱产业,要让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会后,又立即组织搞一次县乡财源建设的会议。
会议一开始,是先去山东参观,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参加。我就让中坤去,中坤说,这不行,规定是让你去的,我去怕不合适。我心里知道领导对我的态度,现在当的这个党委书记已经在羊蛋上吊住,只是没有卸任罢了,就对中坤说,有什么不合适?别怵,你只管去,只要领导们不吭声,就没有事儿。结果,十五名书记一名镇长去了山东。回来后,又要去湍川县参观,中坤说什么也不去了,他说:“贺书记,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扎在书记堆里不习惯,大家心里笑话我,还是你去吧。我回镇里主持工作。”我说行。
去湍川县的途中,书记圈子里的一帮弟兄,都要悄悄地向我问一问进展,啥时候能够当上处级干部?我说,没法说清楚,听天由命吧。于是大家只管闹闹腾腾,看山看水说笑话。
瓦房店乡的书记说:“这次去山东,孟坪乡有一个村支书,和我们这帮书记挤在一个车上,胳膊上长了一片黑毛,也不用一个长袖布衫盖着,叫人吃饭时看着感到恶心,就那个样子,还好抢着说话,真把人的毬都膈应(讨厌)弯了。”
横店镇的女书记抢过话茬子说:“打住吧,你们弯不弯咱先甭说,咱们有些党委书记也不像话……”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这个女伙计又把话说粗了。
就这样,一路打趣,其乐无穷,真叫我舍不得离开这支县以下的“人尖子”队伍。这是我们大中国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基层的上头,又在地方的下头;只能称作基层领导,拔上一格才是地方官员;对上对下都要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与老百姓长年紧密接触,感情上与人民息息相通;知识结构雅俗共赏,行为方式粗中有细;把握了方方面面,少不得顾此失彼;在工作中没有固定的套路可走,倒会不断地产生奇招怪术,否则就无法控制一个区域。大家都在乡镇里耍,几年下来,磨炼、交往,相知、相得,有着共同的苦乐,艰苦的环境中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友谊。
两个参观下来,县里安排乡镇党委书记们各自先回到本乡镇认真研究怎么办的问题,下周在县里开碰头会,听各乡镇的详细汇报。我只给中坤把这个情况打电话通报了一下,压根没有打算再回到灌河去。
没有几天,县里把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集中在县第一宾馆开会,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一个一个汇报自己的工作打算。各乡镇汇报时,徐书记要的是“干货”,对那些空洞的大话、空话、废话、套话很恼火,谁只要一说准挨批评,几个弟兄就连续被批得面红耳赤,别的弟兄吓得直伸舌头。轮到我发言时,因为没有回去开什么会,按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汇报的,但我胸有成竹,做了下面一段在范城县乡镇工作的最后一次汇报。我说:“县九届三次会议,人员扩大到村级。书记、县长讲话时六次表扬到灌河,村支书们听后心里非常高兴,‘猴子都喜欢戴花帽’,没有不高兴的道理,所以回去后大家的干劲很大。”说到“猴子都喜欢戴花帽”时,大家就“嘿嘿”地笑。
“会后,我们按照县里精神,借鉴外地经验,结合灌河实际,制订了三个文件,已经分别报两办,这里不再系统汇报了,我只简要把食用菌生产情况汇报一下。
“回顾几年的经历,我们考虑,一个乡镇要搞一个产业,不能像小猫钓鱼一样,蝴蝶来了捉蝴蝶,蜻蜓来了捉蜻蜓,捉来捉去,最终捉不到一条鱼。”
大家又“哄”的一声笑了,徐泽厚书记厉声说,笑什么笑?人家贺振宗是在讲一个深刻的道理,你们都应该好好听听,仔细地揣摩揣摩!
我接着往下说:“换句话说,好比我们看电视,你拿着遥控器,不停地转换频道,结果什么也看不好,你不如一个频道看下去,该广告就广告,该新闻就新闻,该电视连续剧就电视连续剧,才能看出个所以然来。”说到这里,大家就不笑了,听得很认真。
“所以,我们总的思路就是:只主攻一个食用菌产业,兼顾其他产业。
“就灌河的食用菌产业而言,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我们感到初步形成了工作规范(制定了‘春栽黄背木,秋种白花菇’的发展模式,搞出了月工作历——八月份一到,干部包到灶,一天一碰头,三天一汇报);培育了一批骨干(技术和购销——刘国玺、娄明代、郑付安、樊定金、姚梅、甄诚友等);引入了竞争机制(镇食用菌公司、各职能部门的香菇场明争暗赛);贯彻了税收法规,为富镇富民奠定了牢固基础。目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已经到了‘政府导引,群众主动,村上规模,粗具雏形’的阶段。全镇建设灭菌灶六百四十五个(每个可以蒸馏十个工作间以上),制备接种箱一千八百多个,备料四千六百间,已灭菌两千多间,部分农户仍在积极备料,预计今年种植量可以突破五千间,按每间五百袋(实际上每间都超出这一数字)计算,可达到二百五十万袋。生产干菇按每间一百二十千克计算,全镇可产六百吨以上。这一数字表明,再加上周边乡镇群众种植的约一百吨干菇,培育市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已经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培育市场上。
“我们感到,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四个促进’,即:‘以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保护;以有形市场建设促进群众规模性生产;以高科技示范促进群众性科技普及;以主导产业促进并带动相关产业’,只有这样,持续发展才是有可能的。对此,我们已经充满了信心。”
听了这个汇报,徐泽厚书记马上表示,立即由县委办整理,以专题简报下发,大张旗鼓地推广灌河的经验。我也觉得,这可能是几年来工作的简要总结。
闲话少叙。报纸上登出了大中专院校要调整的三十二名干部名单,就算是公示了。范城县委的大门外,也对选拔我张贴出了公示牌。我忽然觉得,自己虽然尚未卸任,但已成定局。因为中坤当上镇长时间太短,我就把能让中坤接任我当党委书记当做大事,专程找徐泽厚书记,请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如何也要让中坤干。徐书记很尊重我的意见,表示同意说,等你走后再定不迟。但对我希望用“老驴拉磨”的方式把下边同志顺势提上来的要求不置可否,我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这种状态下,我已经意识到,在灌河镇政府机关中,同志们的心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原来的当家人已经失去了依靠的意义,敬畏的目标正在转换。作为当事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及早把接力棒传出去,不要恋位,不要再指手画脚,眼不见,心不烦。坚信一条道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走了穿红的,又来挂绿的。谁上了任,主观愿望都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离开谁,地球照样转动。多少英明的帝王撒手西去,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前进。
就这样,反反复复胡想八想以后,我与中坤进行了一次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