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7300000037

第37章 社会该给予什么慰藉心灵……(2)

中国人依靠的第二大群体就是熟人圈子,包括因工作、学习、生活和地域而相识的同学、战友、朋友、同事、老乡等。在这里比较一下中西方是怎么处理熟人交往的。

在瑞典,常见的是人们面对一杯啤酒发呆;在英国,周末看到人们站着手拿一杯啤酒闲聊;在中国,下班后熟人围着桌子大吃大喝。

北欧人过得十分休闲,晚上常见三两人坐在小桌旁,面前放着一杯啤酒,眼望着远处,很少有言谈话语,似若有所思,似凝神静气,似发呆般地坐着。

英国人只在周末的时候,三五成群地站在酒吧门前,每人手拿一杯啤酒,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像在谈一周的工作,也好像在交流着情感,更好像在释放一周的压力。

中国人在上班的时候,已经定好了餐厅雅间,约好了人。下班后围着一大桌子菜,频频举杯,不醉不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疏通关系,托人办事,联络情感。

在熟人圈,本可以找到纯洁的友情,滋养人们的心灵,现在却成了“面子”。中国还有一种消费,叫“人情消费”: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有人的捧人场,有钱的捧钱场,必邀请熟人参加,随上份子,繁多的应酬,让人苦不堪言。如果不被邀请的,还觉得没有面子。如果领导干部家里有个事,前去捧场的人自然多,就成为不自觉者敛财的好机会。这种人情走动,好像是风俗,其实是一种不良风气。在中国,交友的成本太高。如果没有资金作为后盾,请不起客,送不起礼,就没有“朋友”。当交友成为一种负担时,“朋友”会让人更加孤独。

在熟人圈,本可以在互相关心中得到温暖,却变成追逐利益的工具。人活在世上,因各种缘分而相识本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当代中国,却成了人脉资源甚至演变为人情网络,有的还成立了松散的组织,如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中国的人情社会,随着大大小小众多的这样组织的诞生,以人情替代了法律政策,以交情取代了原则立场,公平被各种关系扭曲了。现实误导着人们,干不干事不要紧,拉关系最重要。古代提出很严肃的做人学问,被曲解为拉关系学问。整个社会弥漫着人情,导致法律、政策和制度形同虚设。

我的一个同学给我讲了其“熟人心态”:成人研究生入学考试,替考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2011年成人研究生外语考试时,某省教育厅为杜绝替考现象,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请中学教师监考,因为中学教师办事比较认真。二是持身份证提前录入本人的指纹,考试时验指纹进考场。中国人想舞弊的话是聪明绝顶,用假身份证、假指纹膜、熟人说情等办法,都能逃过先进设备的严格检查。但是,假的真不了,就看认真不认真。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能一样吗?进考场后,又抓出一百多个替考者。唯一一种情况抓不出来,就是熟人关系。有个老乡求他办这件事,他就给监考的同事说了,有熟人罩着,自然不会被抓出来。事后,他谈起这件事时说:“其实,我和那个老乡也不熟悉,也没有收礼。我觉得托人求到我了,不给办不好意思。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脑子没有多想就这样做了。在西方,违反规定的事压根就不会张口,即使张口了也不会给办。咱们就这国情,谁也抵制不住。”

如果从制度上讲,制定的一套监考制度不能说不严密;如果从监管上讲,不能说行政部门不用心;从手段上讲,连先进的设备都用上了,不能说不到位。任何先进的设备和严格的制度,在中国人情面前都会失去效力。每个人都在渴望公平、愤恨不公,为了社会的公平,在此呼吁:别把朋友当成利用的工具,回归交友的本质,从每个人做起!

我们应该鼓励朋友交往,这样人们心灵的寂寞,可以多一条慰藉的渠道。古代提出了一些交友的原则: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之交淡如水。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人生乐在相知心,等等。

普希金认为,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巴金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谢觉哉则对一些交友方式提出了批评,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真正传承传统文化,就要理解交友的真谛:生活需要真正的朋友,也需要更多的熟人,是为了心灵的交流,学习工作获得帮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为了让心灵得到慰藉,需要把好人情关、交友关、细节关。会友善一笑吗?

生活中的第三大群体就是公共圈,包括活动空间遇到的陌生人、共同生存在一个空间的人。我们如何对待公共空间里的“外人”呢?

对现代人的空间意识,也有人描述:一个人拎着一袋垃圾进了电梯,顺手就把垃圾撂在电梯的地板上。出电梯时忘记了,垃圾就留在了电梯里。甲看见了,心想:“这人把垃圾就扔在电梯里,什么素质!”乙也看见了,心想:“也许是忘记了吧,等他想起来了会回来取的。”丙也看见了,心想:“怎么就没个管事的人?物业只会拿钱不干活呀!”……就这样,那袋垃圾一直留在电梯里,直到臭气熏天。进电梯的人都掩住了自己的口鼻,但没有一个人扪心自问。①

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意识,是被广泛认同的。我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碍你啥事了,我跟你说话了?乘公共汽车排队,我挤不上去落在后面,你会下来让我上去吗?我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了,这又不是你家,你管得着吗?我又不认识你,让我帮你,关我什么事,谁帮助我呢?马路中间虽有栏杆,我就敢跳过去,红灯我就敢闯,我不走捷径,累了,时间耽误了,你赔得起吗……

处理好自己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与共同活动空间的人和谐相处,维护共同的环境,能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使大家共同享受美好。而中国人有两种思维是极不可取的,一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管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天塌下来还有大个子顶着呢,与我何干。二是好人需要绝对无私,必须是“高大全”的形象。一说为公,就否定了私的存在,没有独立的主体。其实,公共空间是自我与大家共同拥有的,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体。维护公共空间,需要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需要共同生存在同一空间人的合作。美国学者库柏(Terry L。Cooper)认为,公共意识并非“期望公民变得无私并在行为上完全利他,但它确实意味着,公民有责任既要发现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也要发现政治社群的利益,而对这一社群利益,他们负有契约性的自制的责任”。

不少人有这样的思维,社会都这样了,我去当好人,不是傻了吗?应该看到,社会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包括你在内的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着什么;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包括你在内的每个人去努力改变。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阳光,自然而然由衷地想用阳光温暖别人;如果我们心中充满阴暗,内心的善良就会被黑暗遮挡。

每个人如何对待这个社会,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你可能一直抱怨别人的自私,因而自己不愿意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善事;你可能是社会的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认为世界美与丑都与己无关,这样将永远体会不到大家庭的快乐。其实,每个人就是他人的环境,就是他人的镜子,就是他人的楷模,就是他人行动的引导者。社会是什么样,是每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处一个空间的人对他人要求并不高,只是一个友善的微笑,问一声“你好”,让一下座位,拥挤时让别人先行,或者举手之劳对别人搀扶一把,人们就会感到人间的温暖。这不比挤着、喊着、吵着、骂着,最后还非得说一句“谁怕谁呀”,人们心里感觉更好吗?如果作为当代人,有自我而不滑向自我主义,由传统亲情的小爱转变为对生活在公共空间人的帮助,才不会感到社会的无助,才不会感到情感的孤独。不能摆脱传统宗族的狭隘,由小爱走向大爱,思想就停留在了小农社会。

忠君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帝王将相等显赫人物;毛泽东时代,到处充满着激情,让人们记住的是像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勇牺牲、大公无私的人民英雄;当下,感动我们的是最平凡却是最伟大的人物,如卖羊肉串的慈善家、最美的妈妈、最美女老师、最美的司机等,他们在追求自我中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自利中奉献爱心,在平凡岗位中彰显伟大,在平常生活中阐释诚信。如果能够被生活中一件件平凡却是善良的举动所感动,就会积极向社会中处于危急和弱势的人伸出温暖之手。凡人、平凡、常人、平常,却孕育着时代的伟大精神,也给我们讲述着应如何处理自利与他利,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既然大家有缘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就共同担当起责任,共同推动这个时代前进吧!

①转引自《读者》,2012年第16期,《电梯众生相》

安放心灵:让人感受到这里就是家

“官文化”的专制性沉淀为管理思维,让人们被迫附着在地域上;乡情不是对地域环境的认同,只是对认祖归宗的外延。让人们践行社会公德,需要唤起人们的地域归属感。

中国人的地域概念就是故乡。寻根、回归故里、叶落归根、穷家难舍、低头思故乡等,都表现出对故乡的归属感。这是因为几千年小农经济,人们基本固定在某一地域,在那里有更多的亲情,出外有一种漂泊之感。

中国的管理思维,在地域上也有所反映。从古代开始,就在居住地实行保甲制度:一般以十户为一甲,设立甲长,十甲为一保,设立保长,联保各户,实行连坐。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治安良好,原因之一是对人口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无论出外办事、住招待所,都需要原居住地的组织开具证明,这实际上是对居民强制性的属地管理,可以称之为“被归属感”。现在连银行贷款,也实行联保制度,一户贷款,几户联保。

强制性的地域归属,能对维护治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一定让居民产生地域归属感。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能让居民自发地产生地域归属感,产生了热爱情结,一个城市该多么和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走出故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哪里是我家?谁会关心我?如果人们对生活的地方没有归属感,不能安居乐业,就会出现浮躁和不安。现在高调喊出城镇化,没有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增强归属感,谈何城镇化?让人们有地域的归属感,成为新时期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能管出亲近感吗?

工作时间由单位管理,受劳动纪律约束,各国的管理制度虽然有差异,但基本类同。可是,八小时之外的居民生活,需要有人去管理吗?怎样管理呢?

1951年国庆典礼,毛主席看到市民队伍整齐有序地通过天安门城楼,不无感慨地对站在身旁的彭真同志说:“?

同类推荐
  • 别样人间

    别样人间

    过去,家乡人说听戏,不说看戏。那时不象现在的舞台,有灯光、布景许多讲究。戏台上就是两把椅子一张桌,简单得很。而且上万人听戏,好大一片,哪看得清?只远远地见舞台上人影乱晃。便只能借助耳朵了。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
  • 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

    这里要指出的是,黄晓峰并非战争残酷论者,他不以突出人性丑恶和战争的凶暴来惊骇或折磨读者。恰恰相反的是,在他笔下,硝烟弥漫的战场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读起来不但无沉重感,时不时还令人发笑,其细致平和的描述,如同你从战场轻松走一遭。这一遭,胜读十年书!任何一位军迷都不应错过此书,所有读者都将获益匪浅。那么,本书的魅力何在?黄晓峰讲述了一个什么不一样的战争?
  •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是作者对1978年到1987年任《光明日报》记者期间新闻业务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新中国历史由低谷到复兴的一个转折期,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有特殊的时代印痕,可资参考;二是,这九年作者以大报记者身份处于最基层的记者站,又是初出茅庐,深挖细采,绞尽脑汁,有一些特殊的收获。几篇作品得奖也在这一时期。这一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该书1990年出版后,曾先后再版、重印13次,影响较大。归纳出的一些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相约六盘

    相约六盘

    本书是一部记录泾源县开展闽宁对口帮扶协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内容包括闽宁对口帮扶中福建对宁夏泾源县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及经济产业等的帮扶事迹,讲述的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一个贯穿于“闽宁对口帮扶”主线上的群体故事。
热门推荐
  • 滴血重生

    滴血重生

    一座血迹斑斑古石碑,见证一个超级大宗族的兴衰沉浮,也承载了生命重生的奇迹,演绎波澜壮阔的仙侠争战的画面和无数悲欢离合……
  • 御魂界

    御魂界

    御魂界,一品御魂、二品御力、三品御甲、四品御器、五品御灵、六品御帝、七品御皇、八品封号、九品封号御魂
  • 鸿蒙仙侠传

    鸿蒙仙侠传

    陈磊偶然得遇修真者,得到古仙传承功法后,得知一个惊天危机,为了挽救师父和生存的世界,不得不踏上了域外修行之路,一段传奇,因此展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星辰恋上雪

    星辰恋上雪

    他,是神秘家族的少主加皇氏集团的总裁,性格多变;她,是一流家族中的一个母亲早早离世、被父逐出家门的女生;因为儿时的诺言,他们来到了他们约定地方,因此而重逢。她开始了复仇之路,而他毅然地支持她、帮助她,只因为是她。“少主,不好了,有个人自称是你未婚妻,少夫人把人给打了,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让他们一家倾家荡产,我倒要看看是哪个不张眼的东西。”“少主,少夫人被留校了,不能回来了。”“让人转告那个学校的校长,是不是不想活了。”……
  • 一妃天下

    一妃天下

    大明国,生活繁华,但是暗里却是潮水涌动。各大势力为了争夺荣华富贵、无上权力,进行着种种斗争。皇朝九五之尊,却是不明事理之人。几大家族被无辜席卷而入,成为战争之中的替罪羊。
  • 异星新纪元

    异星新纪元

    星球、大陆?第一次俯瞰这个世界,那是一个浮游在虚空中的平面板块。有光明就有阴暗,奇异的是在这个空间中周围是环绕的星球而只有这个大陆是板块。人为、还是神创造的呢?神魔,他仍记得当时看到的一幕场景。‘死灵魂’一种无形的灵魂体,他们徘徊在人世间。这个世界很大,板块大陆换算起来地球仅是这个大陆的千分之一,而且充满着灰色谜团,迷失大陆、暗影面、深渊、永恒边界诸多开始相互交织。新的纪元已经开启......。
  • 不魔法的学园都市

    不魔法的学园都市

    主角无敌,有妹子,数量看情况来决定,剧情设定在旧约,大概就这样……
  • 修真小丫鬟

    修真小丫鬟

    前辈子就是被雷劈死的,好好一个都修行了千年的大妖,就这么在渡劫的时候化成了灰灰,勉强一丝神识在雷劫之下逃出转世投胎,这tmd的刚活到二十岁又让自己那个二货师兄的聚雷符给劈到古代去了?喵喵的,老天你逗我玩儿呢吧?咱能换一个人坑不?看修行千年的魔女穿越,会在一个历史上没有记录的王朝掀起怎样的风浪?兴风作浪,必须的,美男帅哥,那也是必须的,五行法术各种灵符,身后再跟俩妖精小弟,史上最拉风的小丫鬟正式诞生!康府后院尔虞我诈,恢复修为只为回到家人身边,至于没有机会,表示机会是需要创造的!宅斗宫斗都是小意思,和天斗,就是逆境也要活出苍狂的本色!玄幻爽文,前方危险高能,女主冷倩倩请自备坟墓!她性格猖狂恶劣,但偶尔也有对着美男犯花痴的时候,江湖庙堂任驰骋,至于能不能留住她,可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 夺誉而生

    夺誉而生

    苍龙之志,刑天之念,扫平那一切的不公扫平那一切的不平讲述华夏最神秘的曹操后代,领枭卫跨异世夺取那本属于这个世界的荣誉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重大事件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重大事件

    本书通过100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向广大青少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全书共分“尼罗河的恩赐”、“血泪交织的流浪之路”、“永恒的遗产”、“忽如一夜春风来”等100篇,约26万字,是一本通俗、生动的青少年历史知识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