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7300000016

第16章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选择……(1)

文化的积淀形成民族的特质。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了中国印。

文化的影响,虽然是渐进的、非直接的、潜移默化的,看起来没有那么明显,但其对社会大众思维和行为的作用却是根本性的。我们经常抱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并从个人认识角度将其归结为某个或多个原因,然后发一顿牢骚。真正理解社会现象,需要从历史根源上找原因,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晰,下面就尝试着从历史文化角度给民族做一次局部检查。

体检项目

改革开放后,西方世界若隐若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也让人们有更多的好奇和疑问: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傻”,法律让怎么样就怎样,一点都不愿变通,不像中国人善于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行事,善打擦边球。为什么西方人不懂人情,吃个饭还AA制,中国人为了自己家人,敢于以身试法?为什么西方人信上帝,中国人信皇帝?为什么西方的画是裸体,中国的画连脸都不让看清楚?……比较之下,我们这个样子是健康的表现,还是有病的征兆呢?

抽血化验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不管是否自觉,已经融化到了每个人的血液里。理解中华民族,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选择,查出留在今天人们身上的文化基因,从而理解当代中国人的隐性特质。

先秦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也是文化的原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征战,全国没有实现统一,没有强有力的政权对文化施以限制,从而给文化发展提供了足够自由的空间。当时,处于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时期,各国兼并征战,打破了宁静的政治格局,如何重新构建社会框架摆上了议事日程。诸子百家兴起,出于救时之弊,“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①不同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了解决如何让国家强大的问题,竞相奔走,提出了诸多见解主张,试图说服当政者采用其学说,史称“百家争鸣”。最著名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中国此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无不以那时的学说为基础。

学说的提出,是哲人的事;学说的运用,是统治者的事。譬如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运用了凯恩斯的理论,推行了“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使美国走出危机,避免了走向军国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历代王朝一次次文化选择的结果。

古代中国第一次文化选择,使用了“法家”学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即把史书和关于各种学说的著作全部焚烧,把有名的方士活埋了。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不让黔首以书为师,进而把思想统一到政府的发号施令上,以便更好地钳制人们的思想,以强制力实现大一统。遗憾的是,秦朝实施严刑苛法,民众怨声载道,最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也使秦王朝仅存十五年即告毁灭。

古代中国第二次文化选择,是汉朝初期,使用的是道家学说。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因百业凋敝,就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使汉朝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并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空前盛况。

古代中国第三次文化选择,是汉武帝统治时期。他想当个有作为的皇帝,开始兴儒学,采用以思想来控制人的治国新办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实施人治的具体步骤。其实质,与秦朝“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其他各种学说都禁止学习和传播,只有儒学才是官方教科书,儒学便成了“官学”。其目的,是用儒学教化百姓,控制住民众的“心”,让老百姓在自觉认可或潜移默化中走向盲从,从而达到以“德”治国的理想境界。

古代中国第四次文化选择,是文化走向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历史阶段因为没有统一的集权政治,也就很难实现统一的思想学说,这就为外来文化的侵入创造了条件。此时佛教已传入中国,如著名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都是从北魏时期开始兴建的。及至唐朝,由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文化的包容性,从而使社会文化步入中国封建社会最开放的时代。当时道、儒、佛同时存在,朝廷也公开信奉佛教。此前形成的诸多伦理界线也能够突破,唐玄宗可以把儿媳妇杨贵妃占为己有,这种行为按照儒家伦理是绝不可行的,所以民间也有部分学者将唐朝称为“脏唐”。这两个时期,虽然有了文化多元化的趋向,但儒家文化从未被真正否定过。因为无论文化如何演绎,与其维护统治的需求相比,统治者的最终选择,依然是将能够助其巩固政权的儒家文化作为“官学”。有研究者认为,这两个时期,是“外道内儒”“外佛内儒”“道、儒、佛三教合一”。

文化选择的结果,使儒家文化在官学中长期占着统治位置,融进了中华民族血液里,成为民族的基因,因而有了独具特色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健康指标

历史选择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留给我们很多启迪,开启着我们的智慧,如方法论上的中庸,让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首先想到的是调解,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咄咄逼人地打击一方,支持一方。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让我们思维中有了包容,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己所欲、必施于人”,强制推行其价值观。再如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我们在学习知识中理解,在理解中有新的感悟,而不是照本宣科,等等。

汤因比说:“中国文化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②如果让我来理解汤因比的话,中国文化的立足点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简单说是做人的学问,按孔子原初的设想是为了解决“人心”问题。目前,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以强欺弱、战争不断、自然被掠夺、饥饿威胁人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如何做人上找到突破口。如果不先解决人的问题,任何高科技只会成为弱肉强食的工具、人类苦难的武器,这就到了呼唤中国文化的时代。研究这个问题,会对世界做出贡献,因为中国传统做人的文化,一直领先于世界。目前,宗教起着教育人和精神寄托的作用,但是,它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只能是对人一时的麻醉。科学技术再发展,也解决不了人们的精神问题,这给中国文化再度辉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能不能抓住历史机遇,就靠民族的智慧了。

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人的问题,对于抑制人们的物欲、消除人们的戾气、平抑人们的心态、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都忙于追求权与钱,所以不少人发出感叹:现在是物欲横流、肆意刻薄的年代,许多人一辈子在钱眼里挣扎,却强颜欢笑说自己在挣钱。人们在追逐着享受着物质利益,却对这个社会环境并不满意。这说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人都希望重新让“仁爱”成为社会的主流,因此如何做人的问题就重新被重视。正如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所言:“钱”对集体安全感的侵袭和破坏,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比经济衰退更棘手的危机——精神硬着陆。看来,我们虽处于市场经济之中,也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重新梳理,创造出符合社会实际的做人学问,让人人都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如果说西方的社会管理是靠法律和制度,建立外部约束机制,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做人问题,建立了内部约束机制。一个社会,只有内外并举,才会井然有序。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小农经济时代如何做人的问题,维护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新时代应着力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人、如何让人们愿意这样做人的问题,以此激发出人性中爱心的迸发。

预防指标

一个民族像一个人,经历了沧桑岁月之后,必然染上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儒家文化的做人文化,教会了民族怎样做人呢?

文化选择的结果,让民族爱“管住人”。与西方国家更多依靠法律制度进行管理相比,中国人更善于通过管理人来管理事,这与封建社会长期“人治”有很大关系。在整个封建社会史上,虽曾有过儒法之争、王道与霸道之争、人治与法治之争,但最终未能撼动儒家的“官学”地位,宋初宰相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最好的诠释。因此,孔子逐渐成为万世师表,成为古代国人尤其是士子阶层的伟大导师,“官学”也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覆灭。儒家文化被官方推崇两千多年,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传承,百姓耳濡目染,薪尽火传,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脑海中,融入到血液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侧重以道德教化人,淡化以法律约束人;侧重靠“父母官”管理人,淡化以制度规范人,是我们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治国理念。

中国当下的行政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财、物”的控制,而不着重对事的安排,把“人、财、物”当成掌权的标志而不是做事的条件。在“人、财、物”中,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一切。譬如:许多人都知道机关当中组织部和纪委最有权,这两个部门之所以更有话语权,主要原因就是能管住人权,一个“戴帽”,一个“摘帽”,掌控了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控了一切。本来,各部门都应该按规定程序办事,行政过程就是为其对象服务的过程,用党的宗旨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可是一些人有权后就可以吃拿卡要,就可以恣意妄为,梦想着支配别人、支配社会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和贪欲,或者梦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因而形成了对权力的热烈追捧。

草根阶层有一句励志的口号:“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它吸引着许多人历尽艰辛往上爬,总想“说了算”,总想凌驾于别人之上,总想管住别人,让别人服从,进而显示个人的社会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想要“管住人”,让别人臣服的大氛围,导致了许多人处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扭曲。

文化推行的结果,让民族爱“顺从人”。西方靠宗教教化人,通过不断地向上帝忏悔,反思自己,从而净化心灵;我们靠文化教育人,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通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守好本分,尽好职责。为了尽忠尽孝,人们甚至可以压抑人性,委曲求全。伦理的束缚,让人们看不清自己,生活在迷雾之中。所以西方的直率与中国的含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尊重人性,爱人体美,可以大胆地以裸体形式表达,我们也爱美,但只能以朦胧的、写意的形式表达。

人治的结果,就是让被管理者习惯性地顺从。时至今日,有几个下属敢跟领导顶嘴?拍马屁尚且害怕拍在马蹄上!领导叫干啥就干啥,领导指哪儿就打哪儿,谁管方向对错呢。只要领导批示的,都是“最高指示”,不管合不合法;只要领导讲过的,就是重要讲话,不管合不合理。不是讲集体领导吗?个人讲话原本只能代表个人意见,为何官大的就能说了算呢?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能推行吗?

文化服务的结果,让民族爱“迷信人”。与西方的民主法制相比,中国古代甚至当代,更信奉“青天大老爷”。我们知道,法家只在秦朝短暂地得宠,从此就一直作为儒家治国理念的附庸和补充,甚至被尘封在“藏经阁”中,再也没能重见天日,再也没被奉为至尊。当人治长期一统天下,人们的法治意识就会逐渐淡漠。封建社会也有法,但那是王法,是皇家之法,而非大众之法。当人们知道圣旨大于法的时候,对苛法的畏惧,已经转变为对人的敬畏。要解决问题就找“大官”,要把案子翻过来也得找“大官”,因为“大官”说了算,“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就形成一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尊重纳税人,官员的角色更像大众的“公仆”;而中国人忠于皇帝信奉官员,本来民众才是“衣食父母”,可我们却称掌权者为“父母官”,相信一个好领导才是一个地方之福。

思想影响是深远的。回首“文革”,全国红卫兵拥到天安门广场,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等着毛主席接见,每人手捧红宝书,胸佩纪念章,看起来当时的人们甚至有些幼稚可笑,其实他们可笑吗?看看现在,争着跟领导合影,然后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以示炫耀。跟领导握个手后,甚至想着永远不再洗手,保留住这股“仙气”。你说这不一样是迷信吗?如果不受儒家的“忠君”文化影响,领导不就是一个人吗?不就是一个公民吗?

文化变异的结果,让民族爱“拉拢人”。中国的家文化,有别于西方的个体主义。我们最讲亲情,讲以族群为纽带的宗法关系、裙带关系,所以我们是一个讲人情、有族群意识的国度。老百姓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是:“朝里没人难做官”,“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熟人多吃四两豆腐”等。在古代中国,打官司就是打关系、打金钱,所以不会在乎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能不能赢得官司,关键看有没有关系,是否打通了这些关系。

同类推荐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是史小溪的散文作品集。作者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机电系,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为陕西省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最后的民谣》收录了《信天游浸泡的陕北 》、《高原和她最后的民谣》、《乡村的忧伤叙述》、《大地有光》、《 捍卫人的价值》、《旷世的西部高地》等作品。
  •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学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
  • 陆游文集3

    陆游文集3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热门推荐
  • 呆萌小狐仙:三生一世没有错

    呆萌小狐仙:三生一世没有错

    有一天,千宁雪对龙煜说:“煜哥哥,我愿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你,愿意吗?”龙煜笑了笑,说:“雪儿,怎么了,你不是我的妹妹吗?”千年雪知道,龙煜明白她说的话,只是懂装不懂罢了。|千宁雪再次对龙煜说:“煜,我愿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你愿不愿意?”这一回,龙煜真的不淡定了,开始犹豫起来:“让我想想……”在心里喊道:“我只是不想你灰飞烟灭罢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啸傲江湖曲

    啸傲江湖曲

    古武流!你穿越,我穿越,不如大家都穿越。各个配角的穿越人生。70、80、90、00、10恶补武侠知识的饕餮盛宴!笔者带领大家共同领略传统武侠的魅力!
  • 剑道匹夫

    剑道匹夫

    一本剑典一场背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既然你们这么想得到我的剑典,就先让你们尝尝匹夫的剑道吧,周冲如是说
  • 魔袭之异界重重

    魔袭之异界重重

    魔法纪元九百五十三年,在魔法大斗技场举办的盛大比赛进行过程中,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异空间因为某人的安排被释放了出来,神奇的冒险即将展开……
  • 武侠天下

    武侠天下

    你说富贵子弟有修真者保护?我还不是取之人头如探囊取物?你说世间天才能够笑傲天下?我还不是将他们尸体踩之脚下?你说天下大乱将至,我可以一人之力平息战火!一人三头六臂,剑斩苍天!一人三进三出,不惧地狱!
  • 墙上的第十三张脸

    墙上的第十三张脸

    我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却因为我特殊的体质经历许多离奇曲折,梦魇从小时候开始缠绕着我,奇遇注定了我不平凡的人生,刚上大学本想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同学一个接一个的失踪,离奇的死亡,我究竟该相信谁,它到底和我什么关系,为什么我好像少了一段记忆?这一切的一切又是怎么回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入魔以后

    我入魔以后

    江雨寒,第一废物,懦弱到极限,突然一天离别16年的妈妈带着妹妹归来,好像一切都光明了,可这样的光明没有多久。天空烂了一个洞,异变刚好发生在江雨寒的身上,当天空恢复平静,他却变成了一个只能食人血生存的怪物。
  • 无上仙侠传

    无上仙侠传

    凡人修仙,何其困难。修仙之路,何其漫漫。可一但修成,就有长生不死之身,有毁天灭地之能。故此,无数人踏上了修仙路。上官云青从大陆边缘的一个小镇子上出生,传说,也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