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戈林得意扬扬地来到了总理府,他手上拿着一份自己统计出来的战果清单。他大步走进希特勒办公室里吹嘘说,第一阶段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正以1∶2的比例,摧毁英国空军。帝国元帅还宣称:“英吉利海峡已被封锁,没有一艘英国船胆敢横渡多佛海峡。”
戈林又在那里吹牛了,因为根据战后双方核实的数据来看,至7月31日,德国空军已经损失了296架飞机,皇家空军则损失了148架。偷梁换柱的戈林,总是习惯把损失率倒过来瞎掰(这是他惯用的手法)。
而且,多佛海域的控制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来自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船队,每天络绎不绝地穿过海峡,运来了大批岛上急缺的战略物资,其中还包括美国布法罗制造厂生产的战斗机。仅在这一个月,英国工人就生产了496架战斗机——是敦刻尔克撤退以前的4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德国飞机的产量。如今,德国军备部把日产量定为10架。因为德国情报局声称:“英国每个月顶多生产150架战斗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殊不知,英国工业的战争潜力已经爆发出来,并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虽然这个小岛什么都缺,但他们拥有海洋,只要舍得花钱,世界各地的物资都能买到。
当然了,丘吉尔先生也是一位舍得花钱的主儿——英国政府近千年来的黄金储备早已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为了图方便,他甚至把英国仅剩的黄金储备全部用船运到加拿大。这笔财富,后来被丘吉尔用来购买美国战舰等装备,很快又被挥霍一空。
从1940年8月开始,世界上最穷的世界帝国就此诞生了,堂堂日不落帝国的黄金储备为史无前例的0克!
而且,他们马上还会欠一屁股烂账——租借法案。
虽然穷是穷了点,但为了最后的胜利,咬咬牙,忍了吧。
此刻,一世精明的希特勒反而成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他相信了戈林的数据,也相信了德国情报局的数据,还真的以为第一阶段已大获全胜。他大大地赞赏了戈林一番,对于戈林,希特勒百分之百地信任,从来不怀疑他的能力。
在戈林的强烈要求下,第二天(8月1日)希特勒发出了全面袭击英国的“第17号元首密令”,这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第二阶段战役。即:彻底毁灭英国皇家空军。同时,希特勒向陆军和海军发布号召:“海狮计划”在即,做好登陆的一切准备工作。
另外,希特勒还附加了一道特别的命令——“德国空军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对英国平民实行‘恐怖空袭’,即使对皇家空军空袭德国的报复也不允许。”他叮嘱戈林,这项命令尤其适用于伦敦,英国首都将在德国空军攻击范围之外。
希特勒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没有解释,由于无法请到希特勒先生出来现身说法,大家只好凭空猜测。有人认为,希特勒要在征服英国之后,能骑着战马从丝毫无损的伦敦大街穿过;有人认为,是因为他担心摧毁伦敦古城会不利于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而我则认为,希特勒对于与英国和谈还抱有幻想。证据是,两天前,他还提到丘吉尔内阁倒台之后,该由谁出任新首相。
希特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倒也十分清晰。他至死都认定,战争是丘吉尔和那些犹太财团挑起的。这场战争之所以未能在1940年结束,正是因为丘吉尔从中作梗。因此,希特勒期望通过军事上的胜利迫使丘吉尔内阁倒台。
所以,他不会轰炸伦敦,白金汉宫一旦被炸毁,或者某个英国皇室成员被炸死,那才是真正断绝了与英国政府的谈判之路。代号“鹰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