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3500000017

第17章 理(1)

“近世言《易》者,直弃卜筮而虚谈义理,致文义牵强无归宿,此弊之矣。要须先以卜筮占决之意,未经文本义而复以传释之,则其命辞之意,与其所自来之故,皆可渐次以见矣。”

——(宋?朱熹《答孙季如书》)

毫不奇怪,所有事物都有自己来临时间和理由,西方人叫做因果律,我们称之定数。原始人没有发明青铜,是因为篝火上不可能熔化矿石,纪元前三千年前后,人类才发明了铁,因为有了可达1500℃的炉子。《易经》以讲变化著称,当然是在一个剧烈震荡时期崭露的头角。《国语?周语》记载:幽王三年,西周三山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诗经?十月之交》也描述了一场令人震惊的自然变化: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旧结构解体,新因素组合,诸侯兴起,天子失势,卿大夫起来,诸侯又沦落。仅春秋之际,短短240年间,大小战争297次,弑君36,亡国51。无数世家公侯,或陵夷废灭,或降为皂隶。昔日贱臣庶人却角逐舞台。一切都在颠倒、动摇,变革的观念浸润人心。郭沫若说:“在《易经》和《易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两个变革的时期:便是《易经》是由原始公社制度变为奴隶制的产物;《易传》是由奴隶制度成为封建制时的产物。第一个变革在殷周之际达到完成,第二个变革的完成是东周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持续不断地大灾变、大动荡、大改组,迫使无论是为王的胜者,还是为寇的败者,都不得不仰望苍天,要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上古之时,东方大陆和地中海沿岸,都曾被滔天的大洪水浸袭!《易经》以天人合一的道理,使先祖们拯救了自己,大禹治水,九年功成,信的是人而不是神!而西方的《圣经》却记载了一叶飘荡的方舟,诺亚束手无策地等待那只衔来橄榄枝的鸽子。耶和华许愿拯救大家!于是人们祈祷,这声音穿透了两千年时空,还在继续下去,甚至盖过了隆隆驶向火星的飞船声。奇怪的是,今天的西方并不将讲神的《圣经》视为迷信,美国国会开会前,先要由牧师带领议员们祈祷,而美国历届总统在就职演说结尾时,必然要祷告上帝:“愿上帝保佑美国。”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东方讲理的《易经》总是遭人误解,一次又一次地被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最让人纳闷的是,不少高举批判的武器的人,甚至从未读过《易经》!

《易经》是带着传达天道的胎记问世的!在它成为官学之前,各国卿大夫早已在传诵和研习了。《左传》颇多记载,如“晋师救郑”,知庄子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并评论说“此师殆哉!”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当时,几乎所有的易学家都在讲阴阳灾异,如董仲舒《春秋阴阳》、刘向《洪范五行》;以及《齐诗》中“四始五际”,《礼记》中“明堂阴阳”;孟喜、京房卦气说更是出众,它能作出一种计算,把阴阳灾异说得毫厘不爽。为什么大家不顾《易经》中占主导地位的哲理,而特别看中象数呢?因为那个特定的时代,人们需要阴阳灾异思想来指导生活,特别是对王权进行调节。但是仅仅作为一部占筮书,《易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了。三易中,周易独存,根本原因在于周人将筮道哲理化而著《易象》①,孔子整理《易象》为十翼,附诸《周易》,恰恰迎合了诸子百家寻觅理论根源的客观需要,所以《连山》、《归藏》相继亡佚,《周易》则因与“十翼”合并而托庇传世。

当时人们认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吉、凶、悔、吝四种判断,都失之于粗糙、模糊!人们要求给予详尽解释,要求说出极深研几的道理;要求从知道是什么?跃升到知道为什么?要求从盲目信仰进步到理性思考!于是孔子归纳、提炼的哲理,在淡忘中重新得到重视!其实,《易经》有着两付面孔:一付是占筮的,“秦燔书,而《易》为卜筮之事,传者不绝。”(《汉书?艺文志》)另一付是哲理的,“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汉书?儒林传》)《易经》的哲学思想,被称为义理。一般义指卦名、卦辞、爻辞的含义、意义;理,指《易经》的原理、道理。义含有理的成份,理又是义的展示,所以本书合而论之,统称为理。以下范畴,人们阐述得最多:太极、太虚、有无、虚实、乾坤、阴阳、天?地?人、时位、道器、理气、心物、体用、显微、刚柔、动静、神化、感应、始终、往复、常变、名实、知行、性情、纲常、德诚、中正、教化、政治……等等。这就包括了关于世界本原、天人之学、自然哲学、人文科学、占筮之学五个方面内容,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易理。作者认为,从大的方面看,《易经》的理,仅仅两种而已:其一为本体之理。作为大道之源的《易经》之理,必然是象、数、理统一的理,是它本身具有的整体和局部相统一的理,而决不是外在楔入之理。其二为载体之理。指各家借《易经》为载体,来解《易》、注《易》,阐述自己的一套学说,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数千年,易学已成一条兼收并蓄的汪洋大河,每个时期都有人泛舟放歌,乐此不倦。这种是“流”而非“源”的理,便是载体之理。

一、本体之理

《易》之“经”,四千九百余字;《易》之“传”,近两万字;两者相合共二万四千二百零七字。起初包牺氏示象,继而文王演辞,最后孔子说理,锤炼磨砺数千年,于是象、数、理融汇贯通,一体三元,不可偏颇。但关于《易经》的第一个争端,偏偏就发生在各持一端之言上,进而分出象数派和义理派来,以后又各自发展,史称两派六宗。汉魏王弼率先扫象,提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周易略例?明象》他认为“意”才是最终目标,象与言只是所凭借的过程。象必须随用随忘,随取随遣,常保无执无累的心,抛除“言”、“象”的粘滞与牵绊,才能达到意的领悟,这便是所谓的“忘”。

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却主张不可偏废象数,不象同代程颐那样,一口咬定说,《易经》是一本纯粹谈“理”的书,卦、爻辞中明确表达了“理”。他对王弼的高论感到困惑:圣人要说理,何不就理上剖判说?何故恁地回互假托,教人不可晓?又何不别作一书,何故要假卜筮来说?又何故说许多吉凶悔吝?(《朱子语类?卷六十六》)朱熹的观点是很明确的,偏重于理,但不丢弃象数,认为《易经》有两套语言:筮法语言和哲学语言。其所提出的范畴、命题亦是如此。其实道理并不复杂,象数有形可见,是为形而下;义理隐含在象数之中,是为形而上。但是形而上的义理,必须借助形而下的象数才能表现出来。犹如战场上,子弹击毙敌人,必须借助武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有一个例子,似乎能说明这一点,我们都吃过洋葱,洋葱一层皮接一层皮紧紧裹着,你说哪些是它的内容?哪些又是它的形式?在家庭主妇的刀下,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分开,甚至一锅煮了。的确,形式和内容有时根本就是一回事!我们注意观察电视节目,如儿童类,你能不重视形式吗?形式的突破,往往为内容的充分表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优秀节目,都是在形式上找到了突破口!当然一些歌星们刻意追求形式,又近乎滥觞。以前中国商品不注重包装,很多好东西只能在国外摆地摊。外国人重新包装后却发了大财!现在基本上适应了国际市场要求。你能说形式不重要吗?易学权威金景芳教授认为:易兼象数义理,象寓于卦而数生于蓍,象为易之体,数为易之用。象有奇偶,数分天地,是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象可生数,数还成象,交参互入,如环无端。象数为显者,义理为隐者。数(筮)、象卦为易的形式,义理(思想)为易的内容。易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象数表达义理。这番话应属公论!下面我们论述《易经》的本体之理与载体之理。《易经》本体之理,可分为三个系统:其一为卦意系统(指卦名、卦辞、爻辞显示的理。)。其二为结构系统(指卦序、层次、变化、整体、局部显示的理。)。其三为解经系统(指十翼对经的阐述之理。)。

卦意系统

《易经》中共有卦辞、爻辞450条,分为四类:记事97条;取象188条;说事141条;断占377条;前三类都是为了断占服务的,反映了古人力求在认识过程中,让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

结构系统

《易经》的结构非常奇特,首先是最基础的“—、“--”符号,它不代表任何具体的内容,却又偏偏可以代表任何具体的内容,这种空灵的无可无不可境界,正是古人所追求的。唐孔颖达认为万物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其运动变化来源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乾纯阳,坤纯阴,他从六十四卦结构上,发现了阴阳之理,认为《易》六十四卦,分上下两篇,体现阴阳之理,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上篇之终为坎离二卦,代表日月阴阳,下篇之终,即济、未济、象征阴阳变化。下篇开始,咸、恒两卦,象征男女夫妇之道。另外从爻位的变化、卦象的形式,又显示出:1、矛盾运动观;2、变化发展观;3、循环反复观。从整体来看,又显示出:序列原理、分层原理、对称原理、对待原理、二元矩阵原理、网络原理、整体原理、渗透原理、全息原理等等。

解经系统

《易经》的“传”部分,又称“十翼”,它们是:《彖辞》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上下、《系辞》上下、及《说卦》、《序卦》、《杂卦》,这是易学史上对《易经》所作的最早,而且是最有权威性的解释和阐述。《彖传》对六十四卦卦名、卦象、卦义、卦辞的解释;《象传》释上下两经卦之象,并专阐一套人法卦象之义,其中《小象》部分则释每卦六爻的爻象、爻辞;《文言》推衍乾、坤两卦的卦名、卦象、卦义、卦辞、爻辞的道理;《系辞》则论述卦之系以卦辞、爻之系以爻辞的总体思想内涵,及《易经》总体思想和用易之法,乃《易经》之通论;《说卦》则论述罗列了八卦基本卦象及推衍卦象;《序卦》论述了六十四卦所以如此排列的义理;《杂卦》以两两相对之卦分组,杂论各卦的卦象、卦义。以上诸篇通过各有侧重点的论说,对《易经》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构筑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二、载体之理

自从汉魏王弼以老解易,首创义理学派之后,说易之书,灿若星河;百家之言,各称其是。这些易河上泛舟放歌者的“理”,主要以“注”、“传”、“解”等形式出现。其实,王弼发难的真正企图,是要建立一个高贵无比的玄学体系。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族孙,他家学渊博,英气逼人,自觉有使命在身。在这个对外否定权威,对内觉醒个性的时代,王弼关心的已不再是《易经》本身,而是已逐渐成为主流思潮的哲学玄思,这正是曹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8)的现实需要,关注的焦点,就在传统与现实联接点上。以后各家也莫不以此为切入点。今人顾颉刚说:“《易》本来只是一部卜筮之书,经他们用了道家的哲理,圣王的制作和道统的故事一一点染上去,它就成了最古的、最玄妙的和圣道关系最密切的书了。于是它从《六经》之末跳到《六经》之顶!”(《古史辩?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早在汉初,讲授《易经》的人就纷纷为《易经》作传,以后又分出两派六宗。著名的有汉代《京房易传》,宋代《程氏易传》、《汉上易传》、《诚斋易传》等;明末清初,王夫之作《周易内传》之前,就作了个《周易外传》。那些对《周易》的注释,也是借《周易》讲出一番自己的道理,王弼的《周易注》,实际上也是一种“易传”。有的人干脆另立门户,僭号称王,如西汉后期的杨雄(前53-18),将孟喜、京房的自然哲学观系统化,仿《易注》作《太玄》,自创一套符号系统:一玄、三方、九洲、二十七部、八十一首。每首相当《易经》中的一卦,又分九赞,相当于爻,共七百二十九赞。又分九个阶段,称九天,分配于一年四季之中,表示阴阳二气消长运行,万物兴衰成亡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写给上班族的血型星座)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写给上班族的血型星座)

    这是一部透析血型神秘莫测之威力的秘籍,这是一部剖析众星座人性特点的兵法,这是一部巧妙地将趣味十二星座与当代上班族群结合起来,立体式探索职场奥秘的无上宝典!破译性格的真相,把握命运的先机,发现自己的工作心情与工作取向,赢在职场。
  • 发达开运姓名学

    发达开运姓名学

    姓名,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宗族关系,传达人的精、气、神。同时,姓名文字还蕴涵着人和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姓名与人生命运的密切联系。姓名既可以预测人生运势的吉凶规律,又具有调整平衡运势和趋吉避凶的作用。《发达开运姓名学》对中国象数姓名学进行了概述,从姓名文字的笔画数理及其组合结构的五行生克、卦象含义等方面入手,对姓名与性格、学业、事业、职业、相貌、仕途、财运、婚姻、父母、子女、疾病、伤灾、牢灾、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人生运程等方面进行了诠释,使姓名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本书通过易学等多种手段,开运、顺势改造办公环境,创造出有利于事业顺畅发展的吉祥气场;通过在自身的行为中做出一点特定的改变,就能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好运。
  • 人生运势500问:面相100问

    人生运势500问:面相100问

    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会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说:“面孔是一个人内心情感和生活经历的永久习惯记录,它就像一张地图,不仅能反映人的气质和性情,通过对它的正确解读,还可以改善各种人际关系。不要把解读面孔看做是一种算命,而是把它看做一种识别他人品质的工具。”在古代,无论是相亲、看病,还是询问前途,人们都要看相,所以相士门前常常是“朝野归凑,人物常满”。也许有人对此表示怀疑:通过面貌就可观察一个人的前程,他是健康还是生病?面相的依据是什么?它真的很灵吗?难道这不是迷信?其实,中国面相学是一门严肃的生命信息科学。
  • 手相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手相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手,您了解多少?”面对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作出准确且明晰的回答。虽然手时刻陪伴着我们,而且每个人都认为对自己的双手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对它的真正了解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多。基于此,自古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手的研究。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说:“手并非单一的机能,乃是各种机能的表现。”在他看来,手隐藏着复杂的潜质和暗示力。
热门推荐
  • 神征者

    神征者

    三百颗可居住行星,聚在一个星系。神奇异兽,智慧族群,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修炼者,以“气”为主,为‘武’‘法’两系,分为练气境,真元境,圣元境,至神境。气有特性,因人而异,繁杂无比,多如恒星。武系者,以气御体,拳碎大山,掌断湖海,争斗之间山川易景。法系者,以气御灵,引动天威,改天换地,争斗之间虚空泯灭。地球来客,秦征转世重生于一颗卫星上,等待他的是???(雏鸟初啼,努力精进!万望各位多多支持。点击!推荐!收藏!)
  • 嫁汉嫁汉

    嫁汉嫁汉

    紫逸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脑海里闪过一丝回忆,却始终不抓住,脑海里却听到叮的一声响,“3。。。2。。。1。。。绑定成功。。。”紫逸问,:“你是谁。。。”“愚蠢的宿主,我是系统大人,简称系统君。“紫逸抚着头,好痛,一丝丝画面浮现在脑海里,似乎是她的记忆,又似乎不是,感觉这记忆对我很重要。这是系统君带着一丝诱惑的说:“你想要回记忆吗。。。”紫逸丝毫没有犹豫的说:“想。”因为好像记忆对她很重要,而且心里的某一处地方强烈的催促着我,要报仇,要报仇,要报仇,杀了她,杀了她。。。。。。
  • 快穿之逆袭女配的人生

    快穿之逆袭女配的人生

    陌上蕊只不过遭遇了一场意外就死了,死了!!还有了现在最热的系统大神!!系统:“对此,让我们来采访蕊蕊少女,听听她的悲(无)剧(节)的(操)人生。”女主:“......”系统:“少女不要嘛~说句话呗~”女主:“......对此,我只想说,系统,你能别这么无节操吗”系统:“好的,好的,谢谢少女的演讲,十分精彩,一针见血,情节起伏跌宕,blablabla(以下省略1000字)”男主:“......”且看女主如何去勾搭男主,不对,攻略男主,为女配完成美满的人生吧。??作者是新手,有什么不足请不要大意的说出来吧!
  • 醒世灵尊

    醒世灵尊

    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性,只不过强弱不等而已。灵语大陆,以人的灵性修行为根本。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沉淀,人类在提升灵性的基础上,反而更为痴迷灵诀带来的战力,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了。战茗一,启灵时灵性值满阶,本为不世奇才,奈何其灵性竟然毫无属性,无法修炼任何一种高深繁杂的灵诀。心灰意冷之下撞入祁云森林,偶遇机缘,开始成长之路,一步一艰险,粉碎了一个又一个阴谋,终于迈上了成功之巅。其间美女芳心不渝,柔情百转,让人身心愉悦;破坏遮天阴谋,阻止布局天地万物的游戏,更让人心潮澎湃,豪情倍起。
  • 十年予温溪

    十年予温溪

    今天是我要见我偶像的日子,谁也不能阻挡我的脚步。。“那你抖擞着的脚是怎么回事?”某凯补刀。。。几天后,某溪:“王俊凯,我觉得我心中那个逗逼与高冷兼具且腿比上身长N倍的你破灭了。。。”某凯不做声,只给予我们滴温溪一个怜悯的白眼。。。又过了几天,某溪:”王俊凯,我觉得我那个迎娶王俊凯走上人生巅峰然后再坐享其成的梦也破灭了。。。“某凯:”你想多了。。。“
  •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下)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王牌校草,放了我

    王牌校草,放了我

    “老婆,陪我睡觉”“去去去,我才不陪你呢”“啊,那可怎么办?咱妈还想抱孙子呢。”某男一脸委屈的样子“那你自己去生一个呗”“那你帮我呗”“不要…唔…”……ing
  • 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却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只有三个月。她该怎么办?那就让时间过的慢些,慢些,再慢些!从头再将自己的这一生再活一遍。过去的那些遗忘的人、后悔的事,我来了!
  • 兵痞苏秦

    兵痞苏秦

    十六岁前,他是清平镇争强斗狠的痞子王。十六岁那年,他怒发冲冠为红颜,做掉几个流氓地痞,从此销声匿迹。七年之后,回归江海市,拥有‘天眼’神通、机械手臂、逆天血脉的他,如何风生水起,搅动这暗潮汹涌卧虎藏龙的江海市?!“武行前辈?拳坛高手?黑帮大佬?商界巨头?全都抱头靠墙蹲好!本大爷狠起来,自己都怕,你们怕了吗?!”
  • 嚣张王爷的宠妃

    嚣张王爷的宠妃

    他们是现代的情侣杀手,他们的组织第一条规矩就是,杀人,活着,不杀人,就是死,为了实现她的梦想,他抱着她跳下了忘天涯,一朝穿越,他们来到了幽冥大陆,看现代杀手如何在异界大陆横空出世,掀起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