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就容易怅然若失。人生无法重来,该学习的是,如何审慎抉择,忠于抉择,而且又能耐得起挫折。
人真能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吗?人比人气死人,但内心真能不比,且从一而终,了无遗憾,恐怕就很难了。
不在乎他人眼光有几种情形。一种是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态度虽然很潇洒,可是很容易被认为是“成就欲望低”,所以笑骂由人。
一种是“心有定见”,内心的世界是“不跟一般见识”,这种人容易被认为是孤芳自赏。
另一种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种态度虽然表面上无所谓,但内心世界却一直挣扎起伏,患得患失,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变脸。
以下就是个好例子。
汉朝时,黄霸与令狐子伯是同乡好友,当令狐子伯担任楚国丞相时,黄霸还只是个地方小官。
有一天,令狐子伯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派他的儿子给黄霸送一封信。等这个贵客走后,黄霸竟然瘫在椅子上,久久不想起来,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到底怎么一回事?”
黄霸说:“我刚才看见令狐子伯的儿子容光焕发,举止泱泱大方,而我却是蓬头垢面,简直像个糟老头。看到别人的发达,想到自己的没出息,我自己落魄还没关系,但想到没能带给自己的儿女,享有同样光鲜的生活,却有一种深沈的愧疚感!”
黄霸的妻子,听到后有些生气,马上不以为然地说:“注重清廉节操,淡泊功名利禄,是你过去的人生坚持。现在令狐子伯看起来发达显贵,那是个人的人生抉择不同,哪有必要拿来相比?你又何必忘记自己原来的志向,而为子女们感到羞愧呢?”
黄霸经过妻子点醒后,当下对妻子的深明大义感到敬佩。
以这则故事来看,黄霸的妻子是“心有定见”型的人。这种人一经立定志向,便贫贱不能移,这样坚定的意志与情操,即使没有显赫的人生成就,也容易得到尊崇与肯定。
反观,黄霸则显得患得患失、意志不坚,虽然是个“负责任的男人”,但心肠太软,则很容易变成“四不像”。
事实上,人生的很多悲剧,都是因为性格的“四不像”而造成。
以今日之我,否定过去之我。如果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焦点放在检讨自己的努力程度,那是一种不服输的无奈;如果是对原来志向的动摇,那问题就复杂了,实在大可不必。
患得患失,就容易怅然若失,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左右不是人的无底洞。
人生无法重来,该学习的是,如何审慎抉择,忠于抉择,而且又能耐得起挫折。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