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叨叨是一种不尊重人,更是一种不信任人的表现。愈唠叨,愈糟糕,甚至没事搞成一团糟。
任何团体都不难看到耀眼的明星和摇摆于权力核心的“红人”,但事实上,维持团体顺畅运作的,却可能是一些没没无闻的“小人物”。
他们做不起眼的事,解决不容易被“发现”的小问题,参与着复杂运作机制的诸多重要关键,少了他们,那些“大而化之”、“专说大话”的明星和红人们,恐怕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
所以,不要以为少了几颗“小螺丝钉”无所谓,特别是那些刚硬耐磨的“小螺丝钉”。
以下是宋朝某个时期御史衙门里,所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
有一位衙役,个性非常耿直,他有一种“怪癖”,就是每当发现御史大人举措有不妥当的时候,这位宝贝衙役,就会将他随身配带的棍棒拿得直挺挺,藉以表达他的不以为然。
久而久之,衙门里上上下下,便会以这个家伙手中的棍棒是否拿直,来猜想御史的作为,是否又有什么可议之处。
有一天,御史中丞范讽来了一群客人,这位大嗓门的御史,便吆喝厨师准备饭菜,而且大吼大叫,交代什么应该准备,料理又该如何烹煮……等等,交代了一遍又一遍;等厨师离开后,又不厌其烦地叫了回来,说了又说,生怕厨师忘了他所吩咐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时候,大家又发现,那位衙役在衙门内院走来走去,手中的棍棒,硬是拿得直挺挺。正忙着招呼客人的范讽,也在无意间看到了,直觉得扫兴,又纳闷地心想他又招谁惹谁了?便趋前想要问个明白。
衙役回答说:“要命令属下做事,只要将事情传达清楚,事后检验成果就可以了,如果属下做不好,按规章处罚不就得了,何必唠唠叨叨,说得没完没了。如果让您掌理天下,难道也要事必躬亲,每件事都得亲自发号司令吗?”
范讽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也十分惭愧,更对这个小小衙役表示无限的佩服。
该位衙役可以说是运气相当好,服侍的是虽然唠叨,却又肚量宽宏的长官,否则哪有“得理不饶人”的空间?换上一般的上司,恐怕早就要卷铺盖走路了!
唠唠叨叨不是一种好德性,所以常常令人敬而远之。但是,什么样的人容易唠叨呢?不外乎是握有权力的人、完美主义者、紧张兮兮、不信任他人的人等等,这种人不见得不好,只是令人受不了。
唠唠叨叨有可能是细心的表现,也有可能是琐碎的表现,不过,通常给人的感受都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这是一种不尊重人,更是一种不信任人的表现。
对于唠叨的人而言,有可能是好心,却是多心;多心就会不放心,不放心难免对人没信心,最后变成事必躬亲,弄得离德又离心。如果无法自我节制,最容易激发他人故意唱反调,引起反效果。可以说是愈唠叨,愈糟糕,甚至没事搞成一团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