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工幸福指数”已成为国企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于煤矿企业职工来说,“幸福”的基础就是安全有保障,安全是职工最大的幸福,就是个人价值能实现,就是对未来憧憬有希望,这也是我们煤矿企业长期以来提升职工幸福感的努力方向。邢东矿创新实施了“六大幸福工程”,全面提升了职工幸福指数。
一、创新安全教育新模式,筑牢职工幸福之基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才是最大的幸福。为了给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最大保障,每个正规的、有责任感的煤矿企业无不在增加高科技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超前警示、超前预防,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邢东矿多年来将父子、母子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爱情和广大青年人的激情作为安全教育法的基础和出发点,以爱心、关心、暖心、谈心等方法和手段去探索和研究安全教育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爱心”去真正的“关心”职工,让职工感到“暖心”,拉近企业与职工、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能够相互“谈心”,使企业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将思想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终达到筑牢职工“我要安全”之心的目的,从而形成了“三情四心”安全教育模式,一套从职工思想教育到职工生产环节,从职工内心感受到生产活动中的行为,从家属对职工的关心到家属对职工工作状况的关注,从企业注重生产到关心职工内心感受在内的安全教育方法,克服了传统教育方法和亲情教育方法的片面性,将两者优点相结合,有效助推了企业安全生产。
二、满足物质精神新追求,夯实职工幸福之本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保障,职工“幸福感”只有物质与精神文化追求均得到满足才能体会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个“食”放到当今社会来看,应不仅仅是指食物,而是包括吃、穿、住、用、行等在内的所有物质生活需求。作为一座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邢东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人富裕,家家和睦,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种高科技现代化用品不断走入普通职工家庭,私用汽车达到240余辆,“开着汽车去下井”已成为新时期邢东人最真实的写照。
当职工物质追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追求将不可避免的被提上日程,两者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保障,缺一不可。该矿为满足职工精神文化追求,成立了戏曲、登山、摄影、书法、球类等12家文体协会,多次召开职工文化交流会,还不断推广传统文化教育,让职工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引导和推动全矿干部职工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职工的道德素质和公众意识、社会责任,以期最终实现以“和谐”杜绝“三违”、以“和谐”保证安全、以“和谐”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改善生产生活新环境,打开职工幸福之窗
如果说物质因素强调的是个人所有,那么环境因素强调的就是外部和谐。
随着矿区职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强环境建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广大职工对建设绿色环保、文明和谐的生态矿区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为了适应职工的这种意识转变,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该矿努力探索绿色矿山建设路线,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矿山”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步步将该矿建设成了一座花园式矿井,极大的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在生产环境改善上,该矿实现了“矸石不升井、产煤不见煤、矿区无噪音、污水不外排”的无尘化矿井格局,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井下绿色阵地,用塑料葡萄、叶子点缀其中,并成功地实现了养鱼、养花;在生活环境改善上,该矿重点围绕绿色生态园对整个矿区进行绿化,使矿区绿地面积达到了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8%,整个矿区就像一座美丽鲜活的“绿色氧吧”。
矿区环境好了,职工、家属的心气顺了,职工干劲更足了。几年来,矿井生产经营持续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节节攀升,开创了崭新局面,刷新了安全投入、原煤产量、开拓掘进、商品煤销售、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等多项历史纪录。
四、提升矿井“窗口”新形象,塑造职工幸福之魂荣誉感是企业职工团队的灵魂,同时也是其战斗力的真正来源。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人们的物质精神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就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有荣誉,也就是要自己体面劳动。
该矿绿色无尘化矿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二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矿井内部,围绕矿井中心工作,该矿长期开展各种类型的评选活动,挖掘一线优秀职工,选树基层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强抓职工技能学习,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并利用广播、电视、牌板、简报宣传先进事迹,真正让先进名字“响起来”、形象“树起来”、身份“亮出来”,提升了先进典型的知名度和荣誉感。2010年,通风区职工杜继承获得了“全国优秀群安网员”荣誉称号,成为该矿又一安全形象人物。
五、探索人文关怀新途径,拓宽职工幸福之路
要让所有的人都幸福,就必须从寻找“不幸福”的人下手。如果他们感觉到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算有了真正的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些弱势群体,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力度,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该矿职工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有极少数职工由于各种原因而家庭困难,对于这些职工,该矿对其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帮扶,建立了长效救助机制和电子档案,并分红、黄、绿三个等级,按不同的等级定期进行走访慰问,确保不让一名职工因困难而掉队。掘进区职工高某是该矿的黄级困难职工,2009年,他父亲因病住院,巨额的医疗费用愁坏了这个汉子。该矿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将其升级为红级困难职工,并发动职工对其进行捐助,再加上工会的慰问金,让他安心的陪父亲度过了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矿党委还开展了“每日一元捐”活动,设立了帮扶基金;建立了“金秋助学”长效机制,并通过暑期为困难学子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寒暑假为学子赠送往返车票,拓展了“金秋助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职工们的拥护。
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加上煤矿特有的职业特性,个别职工存在焦虑、失落、自卑的现象,对安全生产和家庭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为此,该矿把心理咨询作为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的主打工作。开办心理学讲座,不断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意识。在职工活动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健全了《心理咨询师守则》、《职工咨询须知》等规章制度,每月15日心理医师定期到矿为职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职工心理压力。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在内部网上开办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栏,促进了职工身心健康,维护了职工队伍稳定。同时,对支部书记、工会工作人员等政工干部进行专项的心理咨询培训,以便更好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据了解,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后,该矿7名失眠与神经衰弱患者、1名抑郁症患者全部被治愈,职工们的不良情绪逐渐消失。
六、谋划企业发展新愿景,滋润职工幸福之心
企业发展远景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职工的未来与希望,是职工幸福感的最佳滋润剂。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不仅体现在职工与企业一起创造、分享发展的成果上,更应体现在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共同建设美好未来上。因此,企业在谋划发展愿景时,必须兼顾广大职工的利益与要求,制定符合职工意愿的远景规划目标。邢东矿为了使自己的“十二五”规划达到这一效果,多次进行全矿范围内的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对发展规划进行讲解和公示。第一次征集意见和建议,该矿确立了“十个一”目标,即:“矿区环境像生态公园一样,职工宿舍像三星级宾馆一样,职工食堂像三星级餐厅一样,职工澡堂像高档洗浴中心一样,井口房像宾馆大厅一样,坐罐笼像坐电梯一样,井底像地铁站一样,工作面像车间一样,车间像办公室一样,职工的心情像吃蜜一样”,公示后得到全矿职工的拥护。之后又经过三次公示和两次征集意见,最终确立了代表企业与职工共同意愿的“四区两化”远景规划目标。四区即生产服务区、办公绿化区、生活服务区、职工家属区;两化即井下在一水平建精品化安全生产区、二水平建标准化安全生产区。从地面到井下、从生产到生活、从矿井到家庭,为职工谋划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美好未来,让幸福逐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