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应聘者的智力、能力、学识、修养的过程。面试方为了获得可用之才,不仅要考察应试者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其智力水平、反应能力也是十分关注的。因此,在面试的过程中,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充满挑战性的偏题、难题、怪题。如果敢于迎接挑战,并能针对具体题目,巧言做出回应,必然会被考官另眼相看,赢得赞赏,从而成功突破面试关。在面对这些具有挑战意味的题目时,有哪些应对策略呢?
1.机智反问。
有时,考官提出一个“刁钻”的题目,并非让你像解物理题、化学题一样,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和处事态度。这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智慧解答。
在面试中,有时考官可能提出真真假假的“题外题”。为此,考生不要简单地就题答题,要想得全面一些,以便使答案更完整圆满。
某电视台招聘记者,小郑前去应聘。面试中,考官指出:“你说你爱好写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报考表,在‘自我评价’一栏中居然出现了三处语法错误,现在既没有多余的表格,也不准涂改,你怎么办?”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小郑吃了一惊,心想填表时自己是字斟句酌的,怎么会有三处错误呢?但是,此时决不能和面试官顶撞,也不容多想。他当机立断,回答说:“为了弥补失误,我可以在表后附一张更正说明,上面写上:‘某某地方出现了三处语法错误,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不过??”他停顿一下说:“在发出这份更正说明之前,我想先搞清楚出了哪些错误,以免以后再犯,并且不能无的放矢地发出一份更正说明。”
小郑的机智和冷静让面试官满意地笑了,其实他的报考表并没有错误,这不过是考官设下的一个“圈套”,用以考察他的自信心和反应能力。无疑,小郑的表现非常完美,他的回答十分完满,滴水不漏,印证了他机敏、周全、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品格,从而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2.预设前提。
考官提问有时暗设“陷阱”,如果你不加识别,单就表面意义直言回答,简单回答“是”或者“否”,将会把自己陷入不利局面。面对这类考题,切记不要急于回答,而应该抓住要害,巧妙地避开陷阱。
比如考官问;“如果录用你,你能长期工作,不跳槽吗?”
这个问题暗藏杀机,难以回答。如果简单回答“我不跳槽”,就等于把自己套住了;如果你回答“我会跳槽”,那么对方肯定不会录用你。这时候就应该采取预设前提条件的方式委婉回答,才能显得得体而又巧妙。
你可以这样回答:“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流行跳槽的年代,我不跳槽’。文章的主人公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有能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和丰厚的收入,所以他才决定不会跳槽。我很赞同他的看法。就我求职的愿望而言,我想找到一份对口的、满意的工作,我将为它献上我全部的心血。”这样的回答,很坦诚,也很全面,无懈可击,就是因为对问题设定了隐含的前提条件。
小方在面试一个外企的部门主管时,双方交谈得很投机,面试接近尾声时,考官看了一下表,问:“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可不可以邀请您一同吃晚饭?”
虽然看似是一个邀请,不过却是一道深藏陷阱的考题,如果小方痛快接受,则有巴结应酬考官的嫌疑;如干脆拒绝,又显得非常不礼貌。小方面对考官微笑道:“如果作为同事,我愿意与您共进晚餐。”
由于小方预设了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他的回答十分得体到位,获得好评。
总之,当对方的问题设有“陷阱”,难以直接回答时,就不要迎难而上,而是要想一想对方的用意是什么,“机关”在哪里,然后运用预设前提的说法跳过陷阱,予以回应。
3.激将挑战。
在面试中,应试者通常应对面试官恭敬尊重,不可出言不逊,轻易挑战。但是,由于考方的武断使你失去公平机会时,你也不妨采取强烈刺激的表达方式,给予对方有理有节的回应,促使对方改变态度,从而获得面试的成功。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雨去一家企业求职,接待他的是见多识广的总经理。没谈上几句话,总经理便得出结论,说:“不行。”请小雨另谋高就。小雨感到再从正面请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直言说道:“总经理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已足使公司获得成功,鄙人纵有天大本事,似也无需加以录用,不如拒之千里之外,是吗?”他微笑着直视总经理,等待着经理的反应。经理似乎被小雨的一番话惊醒了一般,沉默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好吧,咱们再谈谈吧,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小雨再激一步,说:“很抱歉,刚才我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这样的反攻激起了经理的兴趣,他谦和地说:“请不要客气。”这样,小雨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将自己的经历、想法、职业规划详细地说了一遍。听完小雨的侃侃而谈,总经理微笑着说:“小伙子,不错,请你到我们公司后继续保持这样的热情和毅力,合作愉快!”
在这里,小雨一反常规,大胆运用激将法挽回了危局。所以,有时为了挽回局面,不妨走一招险棋。
点睛妙语:
面试时回答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万能公式,只有依靠应试者灵活变通,随机应变,沉着、机智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