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①,小运亦当亨泰②。是故光焰③不发,珠玉④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⑤与布葛⑥齐价。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①整齐:均整,指先天禀赋与后天遭遇均衡。
②亨泰:顺畅。
③光焰:光辉,光芒,这里比喻气色。
④珠玉:珍珠和宝玉,即色彩,这里比喻气色。
⑤明光:指色彩明艳、质地柔润的高级丝织品之类,这里比喻人的本体。
⑥布葛:布是棉织品,葛为麻织品,这里指粗糙的纺织品。
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那么气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大命是由先天生成的,但仍应该与后天遭遇保持均衡,小运也应该一直保持顺利。所以如果光辉不能焕发出来,即使是珍珠和宝玉,也和碎砖烂瓦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绫罗和锦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分别。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运也能够决定一个人几个月的吉凶。
“智慧解读”
在传统相学中,“气色”是分为“气”和“色”两个概念的。汉代刘劭在《人物志》一书中就把“气”和“色”分开来识别人才。
他认为,“躁静之决在于气”。即通过一个人的“气”的观察,可以看出他是好动型的或是好静型的,因为气之盛虚是一个人性格的表现,气盛者则其人好动,气虚者则其人好静。
通过对一个人声音的识辨,也可以识人:“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其意思说,外表的动作,是出于人的心气。心气的象征又合于声音的变化。气流之动成为声音,声音又合乎音律,有和平之音,有清畅之音,有回荡之音。
在论以“色”观人时,他说:“惨怿之情在于色。”即通过对一个人“色”的观察,可以看出他情感的表现。因色是情绪的表征,色悦者则其情欢,色沮者则其情悲。
色,主要是指人的面色:“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气流的通畅发出了声音,一个人的性格则会在相貌和气色上有所流露。所以,仁厚的人必有温柔的貌色;勇敢的人必有激奋的气色;智慧的人必有明朗豁达的面色。
“智慧应用”
观人气色,知其动向
《吕氏春秋·精喻篇》记载:晋襄公派人出使周朝,对周朝天子说:“敝国君主现在病得很厉害,通过占卜知道是因为三涂山在作祟,所以敝国君主派遣下臣请求天子您假借道路为敝国君主祈福去灾。”周天子答应了晋国使臣的请求。朝见礼仪结束后,晋国使臣离开王宫,苌弘对刘康公说:“在三涂山为国君祈福去灾而受到周天子的礼遇,这是吉庆的事情;但晋国的客人却面有勇武气色,可能要有别的事情发生,希望您能防备他!”刘康公于是整备军队予以防备。晋国军队果然趁着在三涂山祭祀的机会,命令杨子率军十二万人紧随其后,从棘津渡河偷袭聊、阮、梁三个小国,把这三个小国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