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9200000012

第12章 “势则日变而不可复”

改革,也是经世。但,经世可以循陈规蹈旧矩,一切按既定方针办,而改革则不然。改革的特点,在一个“变”字,在破陈规旧矩,立新规新矩。

在读书笔记《默觚》中,魏源说:“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这句话,是《默觚》的核心思想,是他后半生的许多光辉思想与重要实践的基础。“穷则变,变则通。”魏源撰史书、辑资料、议时政、谈改革,无不体现着《周易》的这一重要观念。

这也是时势使然。

魏源主要生活在嘉庆、道光年代,“康乾盛世”刚刚过去,原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显露或进一步深化。这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顺治元年(1644),为了满足旗人的贪求,清王朝下令圈地,前后共圈占耕地十六万六千七百九十四顷。一些汉族地主豪强,也趁机倚势强占公田和民田。至康熙八年(1669),清廷始下令停止圈地,二十四年(1685)四月,又强调“自后永不许圈”。虽然自此以后以暴力方式集中土地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是,随着经济剥削的概率逐年加大,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随着旗人因腐化而逐渐典卖在圈地运动中圈占的耕地,随着自耕农的纷纷破产,土地自由买卖之风渐盛。乾隆时期,土地有“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现象,“田之来去无常”,仅北京的旗地被旗人卖掉的已超过一半。这时,贵族、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凭借手中的政治权力、经济实力或宗教优势,或趁荒年饥馑之时,或乘贫者无力偿还高利贷之机,疯狂兼并土地,使全国百分之六七十的土地控制在他们手里。乾隆时期,皇室控制的官田、皇庄达六七千万亩。一些大官僚兼并的土地也是惊人的。例如,两江总督孙玉庭光在山东就占地三万多亩,大学士和璥有地八十多万亩,广东巡抚百龄有地五十多万亩。道光时期,大学士琦善竟占地达二百五十多万亩。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地主、商人中的“有心计之家,乘机广收,遂有田连数万亩,次则三四万至一二万者”,江苏无锡一贩运粮食和开当铺的薛姓人家,买田四万多亩,直隶袁姓人家占地二十多万亩。而且,土地兼并之风日演日烈。乾隆十三年(1748),湖南巡抚杨锡绂上疏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而且,地租也日益加重。清初旗地的租银最多不过一二钱,至嘉庆年间已增至三四钱。乾隆五十六年(1791),因“近年生齿日繁,每亩现值租银五六钱至七八钱”。土地,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民无地或少地,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大。

二、朝廷及整个官僚机构更加腐败。乾隆六下江南,挥霍无度,“一日之餐食至十馀两”。权臣和珅“秉权后,政以贿成”,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以和珅为首的庞大的贪污网。嘉庆四年(1799),和珅败露,抄没其家产,竟达八亿两。嘉庆帝指责道,不少臣下“不能奉宣朝廷德意,多方婪索,竭其脂膏”。例如,治理黄河的总督是个肥缺,每一总督走马上任前,须向和珅纳银几千上万两,大批的治河费落入了和珅等人的腰包,“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其用”,以致“黄河无事,岁修数百万,有事塞决千百万,无一岁不虞河患,无一岁不筹河费”。腐败,必然带来政务和军务上的废弛。嘉庆帝曾指责带兵大臣及手下将领“全不以军务为事,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廉鲜耻,营私肥囊”。积重难返,清政府的衰败,到此时已成定局。

三、土地的高度集中,地租率的提高,赋税的加重,天灾的频仍,加上官僚的贪污勒索,迫使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沦为乞丐或流民。嘉庆时,光北京城内便有流民十多万人。连嘉庆帝也在上谕中承认:“教匪聚众滋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百姓若非迫于万不得已,焉肯不顾身家,铤而走险?”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徒首先在湖北宜都枝江交界处举起义旗,响应者遍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的一百二十四个州县,而且,“新起之贼,实多于剿除之数”,至嘉庆九年(1804)九月,才最后失败,前后持续了九年。正如魏源所评论的:“前代流寇,皆发难末造,川壅必溃,未有蠢动于庞豫之馀,劳师武如今日者。心腹患其四肢,内讧急于边陲,痛深者其惩切,创钜者其愈迟。”早在康熙年间创建的秘密的天地会,在嘉庆、道光年间的反清斗争,虽零星而分散,却从未停止过,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嘉庆七年广东博罗起义、嘉庆十四年江西崇义起义、嘉庆二十二年广东梅县起义、道光十二年台湾起义、道光二十五年广东香山起义。天地会起义,是太平军起义前四十年间,被清朝廷诅咒为南方“荼毒殆遍”、最感头疼的事。

在北方,白莲教的支派天理教于嘉庆十八年(1813)首先在河南滑县起义,山东定陶、金乡,直隶长垣、东明等地的教民迅速响应,林清率领的起义军一度攻入北京城,攻入皇宫。同年,陕西三才爆发木工起义、岐山爆发饥民起义。嘉庆十九年(1814),河南的捻军开始起义。道光二年(1822),河南新蔡朱麻子率众起义。道光六年(1826),台湾的黄文润率粤民起义。道光十五年(1835),山西赵城曹顺起义。道光二十三年(1843),湖南武冈曾如炷起义。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台湾洪协起义。同年四月,湖南耒阳杨大鹏起义。道光二十五年(1845),山东的捻军与曹州地区的官军接连交战。道光三十年(1850),爆发了足迹遍及十六省的六百馀座城池的太平天国起义。

与此同时,国内的民族矛盾也日益突显。嘉庆二年(1797),贵州布依族韦朝元、王囊仙率领布依族和苗族起义。六年(1801),贵州石砚苗族起义。二十年(1825)四川回族起义。道光二年(1822),青海番人蕴依起义。十一年(1831),广东黎族、瑶族起义,湖南江华瑶族起义。十三年(1833),四川彝族起义。十六年(1836),湖南武冈瑶族龙华会起义。十七年(1837),四川凉山彝族起义。二十六年(1846),云南永昌回族起义。二十七年(1847),湖南乾州苗族起义。道光二十年(1840),更爆发了抗击英国侵略者的鸦片战争。113魏源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火山迸发,社会急剧变化的嘉、道、咸时期。

四、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乾隆五十五年(1790),库存银曾高达八千万两,到乾隆末年,锐减到二百万两,他交给嘉庆帝的已是一个钱财匮乏的烂摊子。经过嘉庆、道光两代的努力,到道光三十年(1850)库存八百万两。但是由于鸦片战争失败后的赔款几占年财政收入四千万两的一半,“至咸丰三年(1853)六月,库存正项待支款仅馀二十二万七千两”,已无法维持正常的财政支出。种种迹象表明:清政府正走在由盛而衰的急剧下坡路上。

魏源自述亲身经历说:“荆楚以南,有积感之民焉。生于乾隆征楚苗之前一岁,中更嘉庆征教匪、征海寇之岁,迄十八载,畿辅靖贼之岁始贡京师,又迄道光征回疆之岁始筮仕京师。”“乾隆征楚苗之前一岁”,指乾隆六十年(1794),镇压湖南永绥石三保和贵州松桃石柳邓分别领导的苗族起义:这时,魏源才两岁。“征教匪、征海寇之岁”,指嘉庆初年镇压白莲教起义,镇压福建同和蔡牵、广东朱续在浙、闽、粤沿海地区的反清斗争:这时,魏源才十多岁。“十八载,畿辅靖贼之岁”,指嘉庆十八年镇压直隶等省的天理教起义:这时,魏源才二十岁。“道光征回疆之岁”,指道光七年平定张格尔在英殖民主义者的支持下于南疆地区的叛乱:

这时,三十四岁的魏源才入资在京都当了一名小官书)。他又写道:他的《圣武记》“告成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月”,即道光二十二年(1842)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时。这时,魏源已四十九岁。不久之后,捻党活跃于山东、河南等地,攻城夺寨,太平军也接踵飙发,直到魏源逝世的咸丰七年(1857),农民起义方兴未艾。可以说,魏源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死于乱世。他有意识地把这些动乱大事与自己的生平联系起来,足见他“积感”之深!

面对嘉庆、道光年间社会的急剧变化,中国的官员和士人有两种基本的选择。一种是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一切率由旧章,按既定方针办,任凭风浪起,好官我自为之。结果只能是各种社会矛盾继续扩大和尖锐,朝政继续败坏,清王朝迅速走向崩溃。另一种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变化,要求改革弊政,进行地主阶级的自疗、自救,以求清王朝能延年益寿。魏源正是后一种人中的激进代表。但是,改革,从来会遇到重重阻难。其中,最严重的是思想障碍:祖训不能违,祖制不能变。改革家则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口号。商鞅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司马光攻击王安石所说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说:“兴利除弊,不为生事。”魏源则说:“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他认为,即使是儒家常常称道的五帝三王,也是常常变更“礼乐”的。

所以,他很重视事物的变易。指出:“法不易简者,不足以宜民;非夷艰险而勇变通者,亦不能以易简。”他希望涌现大批“夷艰险而勇变通”的有志之士。

为了批驳某些人以唐、虞、夏三代为人类最大盛世,言必称三代的守旧观点,他指出:“岂知三皇之事,若有若无;五帝之事,若存若灭;三王之事,若明若昧。时愈古则传愈少,其与天地不朽者果何物乎?”“时愈古则传愈少”,这是魏源对“思古”派的一句掏心窝子的劝告。

他为了强调一个“变”字,说:“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天、地、物,皆在变,古今不同,这是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的;人,被称为万物之灵,当然更是古今大异。魏源举了大量事例来支撑他的这个论点,并且概括地说:“故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时势,每天都在不断变化;过去了的,不会复现;历史,有时也有某些极相似之处,但不是重复。

魏源进一步指出,古事古物有古事古物存在的原因,今事今物有今事今物存在的条件,所以不能笼统地以古绳今,也不能以今人强求古人。他说:“古乃有古,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诬今不可以为治,诬古不可以语学。”诬今和诬古一样,都是既不知今,也不知古,都不是治政、为学的正确态度。

魏源懂得“今必本夫古”,故观今宜鉴古,“立乎今日以指往昔”。

他的《圣武记》便是一部鉴古以观今的力作。

但是,魏源反对崇古,更反对复古。他指出:“庄生喜言上古,上古之风必不可复,徒使晋人糠秕礼法而祸世教;宋儒专言三代,三代井田、封建、选举必不可复,徒使功利之徒以迂疏病儒术。”这是说,崇古会带来弊病,甚至祸害。崇古者的思想疙瘩,是没有一个“变”字藏在心胸,看不到古今情势在不断变化。他说:“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之情势则必迂。”崇古者,多是一些迂夫子,是一些“读周、孔之书,用以误天下”的“庸儒”。

对这些“迂夫子”、“庸儒”之所以有如此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因为魏源有着唯物的历史进化论。他指出:“后世之事胜于三代”,至少有三端:“[汉]文帝废肉刑,三代酷而后世仁也;柳子[柳宗元]非封建,三代私而后代公也;世族变为贡举,与封建之变为郡县何异?”他还举出下列史实为证:“租庸调变而两税,两税变而条编……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而复两税,舍两税而复租庸调也。乡举里选变而门望,门望变而考试,丁庸变而差役,差役变而雇役,虽圣王复作,必不舍科举而变选举,舍雇役而为差役也。丘甲变而府兵,府兵变而骑,而营伍,虽圣王复作,必不舍营伍而复为丘甲、为府兵也。”他归纳说:“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变归之山,得乎?”今由古来,今胜于古,这八个字是历史事实所铁证了的,却不是魏源所处那个时代的一些迂腐的封建士大夫所容易明了的,所以,魏源在他的多篇文章中反复讲这个道理。

于是,魏源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变法。他说:“法无久不变,运无往不复。”又说:“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简易而能变通之法。”除弊兴利,就是“变”。除弊,是为了兴利;兴利,必须除弊。魏源反复阐述了“弊乎利乎,相倚伏乎”这样的辩证观点,认为“法之弊生,因时至变,则神而明之”。

变革,是魏源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的思想的核心。为了支撑自己的论点,他举儒士们乐道的“三代之事”为证:“以三代之盛,而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是以《论语》‘监二代’,荀卿‘法后王’,而王者必敬前代二王之后,岂非以法制因革损益,固前事之师哉!”同时,魏源又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口号:“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他说:“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又说:“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人情所群便者,变则不可复。”变与不变、怎样变,一切以“便民”为转移。魏源在19世纪中叶所阐述的这一观点,不仅难能可贵,且有深远的借鉴意义。魏源就是以这样较为完整的变革理论,走入了道光年间地主阶级的先进人物的行列。

同类推荐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2)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马云、王石、冯仑、潘石屹强烈推荐!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热门推荐
  • 蠢萌媳妇快到怀里来

    蠢萌媳妇快到怀里来

    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你错了,应该是相爱相杀,明明都喜欢对方,却还不承认,唉~可怜天下父母心~丈母娘都操碎了心呐~
  • 密糖俏王妃

    密糖俏王妃

    为了躲避高考失利的麻烦。谢蜜和颜熙两一起踏上了寻觅传说中能够穿越的山洞,却失足意外的成功穿越来到了南洲国。邂逅永安王爷贵为王爷他德天独厚多的是对他倾心不已的女子,却唯独对古灵精怪爱闯祸的她一见钟情。忍不住想将她捧在手心,呵护倍至给她一切。而这个时不时为他惹一堆麻烦的蜜蜜。却丝毫看不见他的真心。为了将她留在身边,不得不奸诈的诱拐她成为他的暖床丫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爱上他接受他…………………………-------------------------------------------------------------------------
  • 鬼随身

    鬼随身

    破土动工,万千禁忌。越是大工程,惊扰越多。要活人搬家花钱就行了,要死人搬家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本书将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海归博士、规划工程师薛慕容,受聘主持家乡虹城的地铁规划、设计和修建工作,可他刚回虹城就遭遇种种鬼缠身的事情……后来他才发现,原来地铁工程早在20年前就已上马,却因当时的总规划师离奇自杀而被迫中止。老规划师自杀的原因是什么?薛慕容的地铁事业能否完成?工程破土的诸多禁忌到底该如何规避和利用?欢迎阅读【四组】签约作品《鬼随身》。
  • 明筝悠悠琴瑟鸣

    明筝悠悠琴瑟鸣

    他是别人眼里的璀璨,璀璨的他内心却早已被命运的无情结满冰霜,匆忙的一个笑,却使他的世界从此四季变换。那个微笑的她,却不知早已被心中的璀璨注视过.......
  • 我们真的会不到那天了吗

    我们真的会不到那天了吗

    有一个叫夏墨婷的,她有着富裕的家庭,但她不快乐,自从认识了王俊凯,她的生活改变了。。。。。。。。
  • 积累健康在中年

    积累健康在中年

    本书介绍各脏器的保健方法,中年人的合理膳食,中年人的适量运动,如何抗衰老,如何防治各种高发疾病等。“四十以前人找病,四十以后病找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消化道溃疡、各种肿瘤等都会找上门来。阅读这本书,您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防病治病的知识,把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手中。本书适合中年人阅读,对广大临床医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鬼在我左右

    鬼在我左右

    现在社会在网上随便一搜到处都是什么道法、佛法群,难道现在真的是道士传人到处都是的了吗?影视剧中拍出的鬼怪精灵就真的是那样吗?全部是人形吗?且看《鬼在我左右》为大家一一揭晓;幼时的离奇际遇,十八年后的人生转折,越发不受控制的自己,一段离奇的梦靥,前世未了的情缘,将主角代入一个又一个的神奇轶事:前世未了的情缘、拜入道门、莫名其妙的罪名、无法控制的阴阳眼、形形色色的鬼怪精灵、古老的传说......一个平凡的市井小民逐渐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看猪脚是如何凭自己的为人,一步步走出险境,最终的结果又会如何?一切尽在《鬼在我左右》。
  • 神谕天启

    神谕天启

    仙修圣地突然封山百年!千年帝国为何一朝崩塌?传承塔内的神秘灵魂,到底是谁的召唤,使他进入这个时空的黑洞!这一切的背后是阴谋,还是意外?来自青墟的少年,一步步走向这个迷茫的世界。没有人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新人新书,开篇已经修改,求一切支持!
  • TFBOYS人心会变

    TFBOYS人心会变

    这也许是命运,也许是神迹,今生我们可以穿越人海相遇,能够在相同的时空中共同存在,甚至能感受到你的心跳和呼吸。对你而言,这也许最多只是命运的安排,只是旅程中最为短暂的一处停留,于我,却是命运女神的嫣然一笑,是千年祈愿的一朝得偿。如果与你相遇要耗费千年的时光祈祷,那么为了博你的笑颜一展,我可以再次祈求千年,经历时间的轮回,守望你的转世或永生。当你静静走过我的身边我确信,我听见了百合花开的声音,你无意间的一次回眸,却吸引我久久伫立、凝视。每次远远望着你时,心跳总会莫名加快,我的视线如此地被你吸引,却无法引起你的注意,这样的折磨如果使我带着对你的不舍和期待死去,也许倒成全了我的幸福。
  • 王妃太撩人:王爷,克制点

    王妃太撩人:王爷,克制点

    “王爷,王妃让沈小世子不举,侯夫人找上门了。”某王看着身边低着头的女人,勾唇一笑:“问问是不是想大世子也不举。”“王爷,王妃将您贴身宝剑烧了。”某王握了握拳头又松开:“告诉王妃,高兴的话还有一把宝剑。”“王爷……”“又怎么了?“管家低着头,小声说着,”王妃说大好人生不能吊死在王爷这颗树上,出去找男神去了……”某王终于怒了,掀桌而起,带着十万铁骑兵捉拿逃妃。三天后,穆紫韵怒瞪着王爷,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不就是出去玩了一会儿,你特么还真的让我三天下不来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