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希望自己聪明,但聪明不是说出来的,如果你真的很聪明,就不要说自己聪明。
19世纪英国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正所谓大智若愚,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守拙”。这是一种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人生韬略,经常在敌对斗争中使用。
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这种韬略还可用来维持与改善同他人的关系,特别是当你发现了他人的错误而又不能不指出时,使用这一策略尤其重要。因为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因为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等于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即使搬出所有的权威理论和所有铁的事实也无济于事。为什么要给自己寻找麻烦呢?
因此,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例如,你可以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或者也许是你自己错了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或者提醒他错了好像是他没说清楚似的。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谁都会反对你说他不对。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有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六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年轻的律师是对的,法官是错了,年轻律师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法官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他这边,但年轻律师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为什么要让他人觉得你更聪明呢?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是低调内敛的,他们从不自恃有才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如果你真有才华,也千万别显示你比别人聪明,否则不仅会让你失去更多的朋友,还会招来忌恨。
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我们聪明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聪明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聪明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守拙”。“守拙”即在别人面前故意掩盖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别人觉得比自己聪明,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可以说,“守拙”是一种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人生韬略,更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
亨丽塔在公司里人缘极好,但是过去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在她初到公司的头几个月当中,亨丽塔在她的同事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每天她都使劲吹嘘她在工作方面的成绩、她新开的存款户头,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工作做得不错,并且深以为傲,”亨丽塔对一位做心理医生的朋友说,“但是我的同事不但不分享我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我渴望这些人能够喜欢我,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在听了你提出来的一些建议后,我开始少谈我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告诉我,比听我吹嘘更令他们兴奋。现在当我们有时间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我就请他们把他们的欢乐告诉我,好让我分享,而只在他们问我的时候我才说一下我自己的成就。”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他们就有了一种自己是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忌妒。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能说话不等于会说话,会说话不等于说到位,只有将话说到位了,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一语激起千层浪”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