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说话的技巧不可不掌握,要做到既能达到说话的目的,又能圆融。正如马云所说:“你可以说错,或者可以不说,但所说的必须是真实的。”
对员工要说真话
马云: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来吸引人才,而是要用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在一个企业中,想要让员工真心诚意地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企业领导者在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经营好每一个员工,说到底就是能否做到对每一位员工都坦诚相待。
马云最开始做中国黄页的时候,有一次还有几天就要开工资了,因为资金紧张,账面上的钱不足以发放员工的工资,面对这种情况,马云并没有找借口拖欠员工的工资,而是坦诚地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告诉所有员工。面对马云的真诚,所有的员工都表示能够理解,并表示就算是再有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他们也不会离开公司。虽然马云最后还是按时发放了工资,但是这种对员工以诚相待的做法,却被他一直保留下来。
2005年,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当马云第一次踏进雅虎中国的办公室时,他从几百名员工的眼中至少读出了几十种神情,有迷茫的,有沮丧的,有愤怒的……
面对雅虎中国员工的诸多表情,马云真诚相待,他说的第一句话是:“首先我很抱歉,因为制度要求,我不能预先跟大家做沟通;其次,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一些时间,留一年下来观看;最后,希望大家在一个有空调、像公司的地方舒舒服服地上班。”
随后,为了拉近与雅虎中国员工的距离,并购宣布一个月后,马云作出决定,将雅虎中国几百名员工用专列请到杭州。当他们到达杭州后,马云更是用一颗真诚的心热情地接待他们。考虑到雅虎中国员工的生活习惯,马云为他们准备了“中西合璧”的早餐:每个雅虎中国员工都收到了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两个热包子、一瓶旺旺牛奶,外加一包口香糖和一包餐巾纸,与此同时,十几辆大客车已经排队在站外恭候。在车队经过的马路两侧,挂满了“欢迎回家,欢迎雅虎回家”的条幅。
但是,表面的和气并不能消除两家公司在文化上的冲突,这也导致双方抵触情绪的产生。在被并购之初,雅虎中国的员工们不太理解马云的表达方式,而马云也有些不喜欢这些员工,马云认为“他们有一种小团队倾向,不喜欢沟通,似乎能说不能干,而阿里巴巴说到必须做到。他们也不喜欢我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技术上比我们厉害”。
当时,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也不断在暗中挖人,马云感到并购宣布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到来了。于是,他把雅虎中国的所有员工召集在一起,抛出了较高的“离职”补贴政策:离职的员工可获得“N+1”个月工资的补偿金——N为该员工在雅虎中国工作的年数,而且期权可以全部套现。结果只有4%的员工选择了离开,大部分员工都为马云及阿里巴巴的诚意所打动,选择了留下。
马云对员工以诚相待,在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上都能够得到体现。在公共办公区里,马云经常会笑容可掬地走到某位员工身边,亲切地与其交谈,拍着他的肩膀倾听工作中的难题,和员工打成一片。而且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直呼马云的名字。对于这种看似“不成体统”的做法,马云解释说:“我希望和同事之间是真诚的感情,像亲人一般的感情,而不是单纯的老总和下属的关系。叫我的名字不是很正常吗?名字起了就是给人叫的呀!”
正是由于马云这种坦诚相待的做法,让阿里巴巴所有员工也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回报马云。马云之所以能够把大批优秀人才聚于麾下,打造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铸就阿里巴巴的成功与持续发展,应该说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马云的人生哲学
管理大师约翰·科特曾说过:“作为一个领导者,许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鸿篇大论,领导者只要注意一下个人感情上的细节,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作为阿里巴巴的领导者,马云追求与员工之间进行真诚的交流,他曾经在演讲的时候说:“你可以不说,但是只要说,就要说真话。”这种做法也让他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亲和力,在员工的心中,马云既像朋友,也像家人。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这样评价马云:“我感觉他本质非常好,非常善良,比较照顾周围的人,而且不是应付也不是应酬,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把我们当作真正的朋友,他付出从来不讲回报,他平等待人,而且处事很公正。很多事情我们觉得困难,可是他却说,你看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希望。跟他工作很高兴。”
马云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而如果一家公司的领导从一开始就不对员工坦诚相待的话,就很难让员工对你百分之百付出和信任。
有一个人到朋友的公司去学习参观,他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公司不像其他公司,鼓励员工加班。他朋友的公司不但不提倡员工加班,反而一到下班时间,行政部门的人就会催促所有员工离开办公区域。
他对这位朋友说:“你真是一个好老板,不让员工加班,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聚。”他的这位朋友笑一笑,说:“其实我们给他们安排的任务,他们回去也还是要加班的,让他们下班就回家,不过是为了给公司省电费。”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因为员工们都感觉公司的老板不够坦诚,过于精明,那他们也就没有必要为公司全力以赴了。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那么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会有一群强有力的员工作为后盾,前提就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以诚相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谐默契,工作起来也才能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公司有专门负责内部沟通的部门Internal Communi cations,隶属于HR。他们通过多种方式与员工定期沟通,内网、每周通过E-mail发送的区域communi cations板块、每季度的内刊,还有紧急事件的通讯。除此之外,选举产生的员工委员会负责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主要是把员工的意见和感受传达给管理层,召开定期会议保证双方的意见得到及时交换。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的总裁迪特尔·蔡澈,“真诚”是他的三个最重要的领导特点之一。
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真诚地为人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孙子兵法》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企业管理体系混乱不堪,员工们互相猜忌,感情疏远,领导者怀着纯粹“利用”的心态来管理下属,只会动摇军心,也不能任用好人才,不能挽留住人才,造成“人才浪费”。所以说,诚信不仅体现在经营上,更体现在对员工的真诚上。
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心
马云:你想把别人绑住是绑不住的,绑得住人绑不住心。要的是让他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强扭的瓜不甜。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能够让下属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事业?靠的不是高薪厚职,也不是股权分红,而是赢得属下的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能够赢得属下的真心支持,那么,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阿里巴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有为的部门主管在一段日子里总是心事重重,因为有另一家公司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挖他过去做事,他正在考虑之中。这个部门主管现在在阿里巴巴的年薪15万元左右,他自毕业以来就一直待在阿里巴巴,因为为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在公司的人缘也不错。因业务关系也结识了不少业界精英和知名人士,认识他的人都对他的业绩赞赏有加。
当这位部门主管纠结于跳槽的事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这时候,主管的家人传来了消息,说家里面收到了一盒月饼,而且还是阿里巴巴的老大马云寄去的。不仅如此,马云还在月饼盒中附上了一封慰问阿里巴巴员工亲属的信。部门主管的家人说,他们见是马云亲自写的慰问信,还特意找了当地的一个高年级学生朗诵了一番,大家听完后都非常感动。
原来,阿里巴巴特意为每位员工的家人都寄去了一盒慰问月饼,还有一封马云写的慰问信。这位部门主管的家乡在偏远的小山村,当他的父母收到这样一份中秋节礼物时,几乎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全村的乡亲们在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很欣慰。这位主管的父母把月饼切成小份分给了前来的每位乡亲,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这份意外的喜悦。
部门主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独自一个人思考了很久,并且回忆了自己从毕业到现在的种种工作经历。经过一个通宵的思考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真正需要的是不断地提升自己,而他最大的优势则是自身的诚恳和对工作的热情。
中秋节送月饼这件事已经很好地证明了阿里巴巴是一个懂得对员工感恩的有良知的大企业,而马云更是一位懂得感恩的有心的企业家。他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企业和老板吗?那么还有什么需要纠结的呢?第二天,这位部门主管就坚决地回绝了高薪聘请他的那家公司,安安心心地继续在阿里巴巴工作了。
其实,阿里巴巴为员工的家人寄月饼和慰问信的这一行为就是典型的企业感恩文化。而所谓的企业感恩文化,就是用回馈的方式来构建企业与员工、顾客、合作伙伴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向这种关系中渗透一种情感,进而使得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收获更多的利益。企业感恩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员工的感恩,用这种行为来感动员工,进而促使员工加深对企业的情感,加强对企业的信任和依赖,并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从来就懂得知恩图报的马云当然非常了解企业感恩文化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而如何形成一个具有感恩文化的企业,马云明白,除了用真心打动员工,别无其他。试想:假如没有当初那一帮与他共同奋战创业的“战友”,假如在阿里巴巴成功之后马云没有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那么还有今天享誉世界的阿里巴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