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阶段平衡计分法并不能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它只是帮助执行最高管理层的战略意见。
若平衡计分法的各项测评指标未能选择那些能真正反映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平衡计分法便无法帮助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公司应定期对平衡计分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看其是否真正有助于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测评指标,完善平衡计分测评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为公司战略管理服务。
在应用平衡计分法时,财务主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测评指标时要谨慎测评指标选择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需慎重选择各项测评指标。具体而言,顾客角度的测评指标应选择能真正反映顾客有关的各项因素的指标;内部业务测评指标应选择对顾客满意度有较大影响的业务程序;创新测评指标要集中于度量公司迅速开发和引入新产品的能力;财务绩效测评指标更要能显示公司战略及执行结果是否有利于股东价值的增加。此外,测评指标的数量不应过多,一般而言,四个角度的测评指标加起来不应超过20个,并且,测评指标还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量化的,必须有人为之负责。
2.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时注重财务绩效和经营绩效财务和经营是公司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不可偏废。财务绩效和经营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好的财务绩效是好的经营绩效的结果,但好的经营绩效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财务绩效,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健康发展,公司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
3.财务主管还要重视信息系统的选择信息系统在帮助公司高层管理者分解总体性测评指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司选择信息系统不当,信息系统不够灵敏,无法满足公司使用平衡计分法的信息需要,它便会成为绩效测评体系的致命之处。因此,公司实施平衡计分法,应根据平衡计分测评体系的具体情况及其对信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平衡计分法作为一种绩效测评方法可以起到激励和评价绩效的作用,但它的实质绝不仅仅是一种绩效测评方法,它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把战略方法和财务控制两者中已经很强大但被相互分割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财务主管在使用平衡计分法时,更应关注的是它的战略作用而不是测评指标。要建立平衡计分法,财务主管需要将公司的战略与使命转化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然后,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列出的各种指标保持监控。
第3招运筹帷幄,做好投资决策投资是一项重大决策问题,决策失误是造成资金浪费、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坚持决策的效益原则、可行性原则、多方案优先原则,实施项目决策责任制管理,坚决遏制集体决策、集体负责,最后谁都不负责的现象。在产量决策方面,企业要树立“无效低效投资增加负债、增添成本,高效投资促进发展”的观念,对那些需要大量资金、需用较高成本代价才能拿到的产能和产量,要适当削减,坚决关掉一批无效生产车间。通过减产和改善经营结构,切实把低效无效的产量降下来,以实现减亏的目标。
选择客观、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法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前提。我们所提到的投资决策方法是指评价和分析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经济效益的大小选择投资方案的方法。投资决策的方法多种多样,它们对投资方案评价和分析的角度和标准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相异。因此,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方法选择是否客观和恰当。
投资决策方法主要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1.静态分析法投资决策的静态分析法是按照支出、收入、利润和资金占用、周转等方面的传统会计观念,对公司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所以又称为投资决策的会计方法。按照传统的会计观念,以货币为统一尺度计量的金额收入或支出,不论发生在何时,其经济价值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现在发生的资金支出和垫付资金,可以用若干年后取得的收入来直接予以补偿。如果两者的数额相等,就认为并无任何损益。若取得的收入大于过去的支出,其超出部分就被认为是利润,反之,则认为是发生了亏损。因此,按传统观念来评价和分析投资的经济效益,不需要考虑现金收入和现金流出的时间性,任何时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都可以相加或相减。由此可见,投资决策的静态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将会计中关于损益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投资决策分析中。静态分析法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是指回收某项投资所需的时间(通常为年数)。这是一种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金额所需的时间来判断该项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方法。一般而言,投资者总是希望尽快收回投资,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这同时也说明了回收期越短,该项投资所谓的风险程度就越小。
运用投资回收期法进行决策时,应当首先将投资回收期同决策者主观上的期望投资回收期相比较:如果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小于期望回收期,可接受该投资方案;如果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大于期望回收期,则拒绝该投资方案。其次,如果同时存在数个可接受的投资方案,则应比较各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选择回收期最短的方案。
由于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每年的现金流量相等。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原投资金额÷平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②每年的现金流量不相等。如果每年的现金流量不相等,就需要运用各年年末的累计现金净流量的方法计算投资回收期,直到累计现金净流量达到投资额的那一年为止。
(2)平均报酬率法。平均报酬率是指一个投资方案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入或净利润与原始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平均报酬率越高,说明获利能力越强。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报酬率=年均现金净流量÷原投资金额×100%进行决策时,首先应将平均报酬率与决策人的期望平均报酬率相比较,如果平均报酬率大于期望平均报酬率,可接受该项投资方案;如果平均报酬率小于期望平均报酬率,则拒绝该方案。
若有数个可接受的投资方案供选择,则应选择平均报酬率最高的投资方案。平均报酬率的优点是简明、易算、容易理解,克服了投资回收期法的第一个缺点,即考虑了整个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和投资回收期法一样,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它还失去了投资回收期法的一些优点,如不能说明各个投资方案的相对风险等。
2.动态分析法公司投资决策的动态分析法是依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和方法,将投资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按某一可比基础换算成可以比的量,据以评价和分析投资效益的方法。在动态分析法下,投资在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不能简单相加或相减,只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换算为可比值。换算的基础可以是现值也可以是终值。因为投资决策的动态分析方法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这一重要因素,所以和静态分析法相比,它更客观、更精确。目前,公司投资决策常用的方法多是动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具体又分为现值法、等年值法和终值法。现值法是公司投资决策常用的方法,它是按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将一项投资引起的全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均按某一投资报酬率(或是投资的必要报酬率或是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换算为相当于投资开始时的现值,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投资效益的方法,具体又分为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建立在资金的时间价值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因此,必须把未来增加收益的总金额,按照资金成本率或适当的报酬率折算成现值,再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再者,企业投资的总价值是企业各个投资方案的个体价值之和,如果选择的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零或是负数,采用该方案后,企业的财富非但不会增加,有可能还会减少;反之,如果采用的是正净现值的方案,则会使企业的财产增加。
以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预测投资方案的每年现金净流量。每年现金净流量=每年现金流入量-每年现金流出量②根据资金成本率或适当的报酬率将以上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如果每年的现金流量相等,按年金复利折成现值;如果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等,则按普通复利分别折成现值并加以合计。
③将方案的投资额也折算成现值。如果是一次投入,则原始投资金额即为现值;如果是分次投入的,则应按年复利或普通复利折成现值。
④以第二项的计算结果减去第三项的计算结果,即可得出投资方案的净现值。若净现值为正值,说明可接受此方案;若净现值为负值,则应拒绝此方案。
(2)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是指投资方案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现值的比率,它用来说明每1元投资额未来可以获得的报酬的现值是多少。现值指数与净现值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值指数不是简单地计算投资方案报酬的现值同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现值指数法,是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的大小来判定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投资决策法,比起净现值法,它使不同方案具有共同的可比基础。现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现值指数=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投资金额的现值进行投资决策时,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可考虑接受该方案;如果现值指数等于1或小于1,则拒绝此方案;如果要从几个可接受的方案择一,应选择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
(3)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法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这个内含报酬率是一个能使该投资方案的预期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即根据这一报酬率对投资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此时:
投资成本的现值=投资收益的现值内含报酬率法就是通过计算各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看其是否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的一种方法。若高于资金成本,就可接受该方案;否则,应该拒绝该方案。若同时有几个可接受的方案,以内含报酬率最高的为优。
为了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在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财务主管应对投资的规模、水平、方向、增长率等方面作出长远的规划和部署。
第4招充分利用并购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失败者只会被淘汰出局,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和增强它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才能够生存下去,而并购往往是企业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手段。并购会让企业面临压力,但也可以让企业融入市场,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并购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市场碰撞中强强联合,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空间,并实现反渗透战略。企业利用并购渠道,使资源有进有出,按市场化要求重新合理配置,注入优质资产、剥离主业、形成竞争优势。经并购市场重新组合的公司有条件以新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服务营销策略形成竞争优势和更高的内部管理效率。并购是实现产权与投资渠道多样化、所有制形式与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渠道。
康佳集团的规模能够在几年之内迅速高效地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彩电生产企业,也取决于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早在1993年2月康佳就有目标、有选择地与牡丹江电视机厂合资组建了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1995年7月与陕西如意电器总公司合资组建了陕西康佳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5月又与安徽滁州电视机厂合资组建了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从而最终形成了东(安康)、南(集团)、西(陕康)、北(牡丹)“四方联合”的战略格局,奠定了大企业集团的基础,通过联合,康佳集团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加快了集团公司自身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集团公司拥有员工8000余名,下控60多个子公司、分公司,总资产达49亿元,净资产达20亿元。199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5.6亿元。集团目前在全国电子行业排名第4,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排名第32位,在“全国500家最大规模工业企业”中排名第92位。
通过并购,康佳集团盘活了国有资产的存量,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使被联合的内地企业扭亏为盈,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被誉为“康佳模式”。“康佳模式”表明:将沿海企业对外开放中孕育的先进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技术、信息优势与内地国有企业的人才、资源、成本优势及资本存量优势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资产重组,优势互补,对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并购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如媒体界的纵向收购,也有如银行界、医疗保健业的横向联手。企业兼并分为三种基本形式: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它们都能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