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卡里·纪伯伦(1883—1931 ),著名诗人、散文家兼画家,二十世纪初阿拉伯海外文学的代表人物。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家境贫寒,一八九五年随母迁至美国波士顿。一九二年,他和一批阿拉伯作家组成以民族民主为旗帜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他担任会长,形成阿拉伯近代文学的一支巨流。他的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他的作品在海外和阿拉伯本土都受到热烈欢迎,反应巨大,创作风格被誉为“纪伯伦风格”。
太阳从那些秀丽的公园里收起了它最后一道霞光,月亮从天边升起,温柔的月光泼洒在公园里。我坐在树下,观察着瞬息万变的天空。透过树枝的缝隙,仰望夜空的繁星,就像撒在蓝色地毯上的银币一样,远远地听得见山涧小溪淙淙的流水声。
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间寻找栖所,花儿闭上她困倦的眼睛。在万籁俱寂之中,我听见草地上有轻轻的脚步声,定睛一看,一个青年伴着一个姑娘朝我走来。他们在一棵葱郁的树下坐下来。我能看到他们,但他们却看不到我。
那个青年往四周看了看,说道:“坐下吧,亲爱的,请你坐在我的身边。你说吧!笑吧!你的微笑,就是我们未来的象征。你高兴吧!整个时代都为我们欢呼。我的心对我说,对你那颗心的怀疑,对爱情的怀疑是一种罪过,亲爱的!不久,你将成为这银色月光照耀下的广阔世界中的一切财产的主人,成为一座可以和王宫媲美的宫殿的主人。我将驾驭我的骏马,带你周游天下名胜,我将驾驶我的汽车,陪你出入跳舞厅,娱乐场。微笑吧,亲爱的,就像我宝库中的黄金那样微笑吧!你看着我,要像我父亲的珠宝那样地看着我。你听着,亲爱的!我要是不向你倾诉衷情,我的心就不会安宁。我们将欢度蜜年。我们要带上许多黄金,在瑞士的湖畔,在意大利游览胜地,在尼罗河宫旁,在黎巴嫩翠绿的杉树下度过我们的蜜年。你将与那些贵公主阔夫人相会,你的穿戴一定会引起她们的妒忌。我要给你所有这一切,难道你还不满意吗?啊!你笑得多么甜蜜啊!你微笑就仿佛是我的命运在微笑。”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他俩悠然自得地走着,就像富人的脚践踏穷人的心那样踩着地上的鲜花。
他们从我的视野中消失了,而我却在思考着金钱在爱情中的地位。我想,金钱———人类邪恶的根源;爱情———幸福和光明的源泉。我一直在这些思想的舞台上徘徊。突然我发现两个身影从我面前经过,坐在不远的草地上。这是一对从农田那边走过来的青年男女。农田那边有农民的茅舍。在一阵令人伤心的沉默之后,随着一声长叹,我听见从一个肺痨病人的嘴里说出了这样的话:“亲爱的!擦干你的眼泪,至高无上的爱情已经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成了它的崇拜者。是它,给了我们忍耐和刚强。擦干你的眼泪!你要忍耐,既然我们已经结成亲爱的伴侣。为了美好的爱情,我们得忍受贫穷的折磨,不幸的痛苦,离别的辛酸。为了获得一笔在你面前拿得出手的钱财,以此度过今后的岁月,我必须与日月搏斗。亲爱的,上帝就是那至高无上的爱情的体现,他会像接受香烛那样接受我们的哀叹和眼泪,他会给我们适当的报酬。我要同你告别了,亲爱的!我不能等到月光消逝。”
然后,我听见一个亲切而炽热的声音打断了伤感的长吁短叹。那是一个温柔的少女的声音,这声音倾注所有蕴藏在她肺腑里的热烈的爱情、离别的痛苦和苦尽甘来的快慰:“再见,亲爱的!”
说完,他们便分别了。我坐在那棵树下,这奇妙的宇宙间的许多秘密暴露在我的面前,要我伸出同情之手。
那时,我注视着那沉睡的大自然,久久地注视着。于是,我发现那里有一种无边无际的东西,一种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一种用秋天凄凉的泪水所不能冲洗掉的东西;一种不能为严冬的苦痛所扼杀的东西;一种在日内瓦湖畔、意大利游览胜地所找不到的东西;它是那样坚强不屈,春来生机勃勃,夏到硕果累累。我在那里看到了爱情。
品味
“爱情是什么”?中外古今无数人作了无数文章,而作者只用这篇千余字的短文来回答。虽然没有足够的篇幅容纳完整的情节描写,也没有充分的空间展开论述,但由于作者在写法和结构上独具匠心,咫尺空间不仅容纳下细致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的回旋余地,阐述说理也未因篇幅有限而空洞。
作者在结构这篇短文时,精心设计,处处对比映照,使形象愈加鲜明,且饶有兴味。
作者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特写式的方法,解决了短篇幅与具体描写形象之间的矛盾。他并不完整地描写人物形象,而是选取一个画面、场景,定格放大,突出凸现,只需寥寥几笔,人物形象清晰现出并给人以强烈印象。
他没有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写人物的肖像、行动,省掉这些枝枝蔓蔓的叙述,人物招之来,挥之去,只写他们的对话,因为这最能表达他的主旨。笔力集中于一点,避免了短文没有游刃余地的局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