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inspiration)需要有空间,郑子诚在电台节目中说得很对:“有时候,太多的说话,挤压了聆听的空间;有时候,太多的动作,会令你失去宁静的能力。”
现今家长都有个错误的观念——要赢在起跑线。我们要孩子学音乐,只求达到某个级数,不为培养兴趣;学普通话,只求入读心仪的幼儿园,不为提升沟通能力。若孩子入学前,已学会大部分知识,那为何还要到学校念书呢?要小小年纪的孩子学会十八般武艺,这无疑是夺去了孩子的空间,残害孩子的成长!
“玩”是孩子最需要的,有得玩才能激发孩子体内的安多酚,令孩子思考变得灵活。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曾如此描述“童年”:“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甚至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出发点1979—1996》)孩子应体验小时候独有的经历,经历可衍生能力、触动感觉,就如漫无目的地坐在沙滩上静静感受海水沾湿脚掌的感觉。
然而在即食文化下,凡事都讲求速度、效率,这个时代的孩子忙得没有玩的机会,也没有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灵感被扼杀了,换来的就只有?“零感?”,把?“都行啦”“无所谓”挂在嘴边,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
是谁令孩子失去童真、失掉感觉?我很珍惜及享受每天早上学生来找我谈天的时光,听他们天南地北地谈论、说着?“无厘头?”话题,就如屈颖妍新作《怪兽家长3》提及的?“最富童真的童言?”,这就是父母跟孩子沟通时最容易忽视的。
屈颖妍的新作对家长绝对是当头棒喝,提醒大家不要凡事功利地将往后成就与今日所学联系在一起,戒掉如?“做完功课没?”?“明天测验温习没有?”等功能性口头禅。好好珍惜孩子的童年,重视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让孩子从你的眼光和赞赏中看到自己的宝贵。
林浣心
香港英华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