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电线上网
巴西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且颇有特色。联邦政府不是由各个部门设立自己的政务数据信息体系,而是建立一个统一共享的政务数据信息系统,并将这个唯一的数据库放在财政部下属的信息中心管理,真正实现了信息高效共享。此外,还研制和推广了农业机械贷款购买软件、巴西国际商务关税信息系统、巴西大众网银应用与技术、土地和草原信息管理、牧业应用软件等多项信息技术。例如,农业机械贷款购买软件是由巴西发展银行研制推广,旨在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购买工农业机械和设备,同时也为了促进民族工业产品的销售,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家科研基金会建立的专家库,也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人才库,为全社会共享,为各种机构和组织寻找专家人才提供公开便利的参考信息,库内专家也可以自己上网,随时更新自己的业绩记录,使政府和公众便于了解他们,也使农业企业便于与专家联络。
为了帮助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实现上网的梦想,巴西一家公司还在2008年加大推广电线上网的力度。这家公司名为“超级贸易电信公司”,公司技术总监向媒体介绍说:“电网是巴西覆盖面最广的基础网络,覆盖率达到98%,因此,对那些没有宽带接入条件的家庭来说,使用电线上网可以作为一个替代方法。”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电线上网在速度上无法与宽带相比,因此“超级贸易电信公司”并不指望这一技术能够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2008年的目标只是达到6000家用户。
农民有把“保护伞”
前几年,有一次巴西南方农业产区洪水泛滥,冰雹骤降。农民塔纳卡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20公顷西红柿,顿时被冰雹砸得东倒西歪,果实掉在泥桨中,损失十分惨重。不过,塔纳卡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灾害而惊慌失措,因为他已经为这片农田上了保险。几天后,农业保险公司技术员来到他的田间,将受灾的情况详细记录在保险调查表上。随后,复查人员又来核实,确认他的农田受灾面积达59%。于是,保险公司便向他支付了近8万美元的赔偿金。他收到这笔钱后,立即买来新苗,重新种上西红柿。
巴西的农业保险始于20世纪60年代圣保罗州政府为推广新的棉花品种而提供的农业保险。当时,凡是种植新棉品种的农民在受到意外灾害时,州政府将全额给予赔偿。由于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新品种得到迅速推广,棉花单产大幅度提髙。巴西政府看到农业保险所取得的成果,便于1973年通过立法,正式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基金,为全国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各类保险业务。
目前,巴西农业保险有两个体系,一是国家农业保险体系,农业生产者在得到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后,按贷款比例向中央银行交纳保险费,贷款受益人也随之成为农业保险的投保者。在遭受灾害后,中央银行向投保者提供最多相当于信贷全额的赔偿金。另一个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收益率低,保险公司大多不愿开展此类业务,因而只有圣保罗州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农业保险。投保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信贷连带保险,这与国家农业保险体系的做法一样,即农业信贷与投保挂钩;另一种就是自愿投保,即生产者自筹资金进行农业投资时到保险公司办理投保。保险费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而有所区别,一般说来,相当于投资额或信贷额的1%至15%。
此后,投保者一旦遇到雷击、火灾、暴雨、干旱、风灾、霜冻和冰雹等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时,在8天内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申请索取赔偿金。保险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对受灾现场进行初查和复查,在确认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后,于15天内向投保者支付。
在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或者是大面积农田受灾,保险公司收支出现赤字时,可以动用国家的“农业保险稳定基金”来弥补赔偿金的不足。这项基金的来源是银行保险业利润和国家预算。在正常年景,农业保险公司和提供农业信贷的银行将50%的保险利润纳入基金。当保险公司入不敷出时,便可以动用基金,以保证及时向受灾农民赔付。
巴西的农业保险就像一把保护伞为生产者解除了意外风险,促进和保障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农民看病颇方便
在《环球》杂志2005年第19期,载有一篇名为《感受巴西城乡无差别》的文章。该文中记录:21岁的黑人玛丽萨,5年前从贫穷的巴西东北部农村来到首都巴西利亚。她结婚后与丈夫住在郊区,两人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3年前玛丽萨怀孕,7个月时儿子早产,需要放到保温箱护理,丈夫也要到医院陪住。从怀孕后做各种检查,到住院生产和早产婴儿护理,玛丽萨和家人不用花一分钱。住院期间,她和陪住的丈夫还可以免费享受一日三餐。由于属于低收入家庭,玛丽萨的儿子一直到8岁前都可以免费从政府领取奶粉。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因为巴西1988年颁布的宪法规定,医疗和教育是所有巴西人的权利和国家的责任,不论种族、宗教信仰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何,每一个巴西公民都有权在政府各级医疗机构享受免费治疗。
留在家乡的农民,看病也颇方便。原因是巴西早就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渐发展到对全国城乡居民实行全民医疗保险。
巴西的医疗保险事业由社会福利部管理,下设国家医疗保险协会,由该协会自办保险医院。保险医院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居民患病后,必须先在当地初级医院就诊,经初级医院医生同意,才能转到中级或高级医院诊治。若患者随意找医院或医生就医,则一切费用自理。
巴西农民医疗保险费用是以税收附加的形式交纳保险金,再加国家财政适当补贴。企业雇员的医疗保险费由本人交纳工资的8.5%~10%,雇主交纳相当于雇员工资的17.5%。
早在1994年,巴西联邦政府就着手建立农村“家庭健康计划”。其具体内容是:建立家庭健康小组,配备1名全科医生、1名护士、1名助理护士和4~6名社区健康代理,每个小组为600~1000个家庭服务。目前,巴西已有1万多个此类小组,该计划已覆盖巴西50%以上的农村人口。
“家庭健康计划”所需资金来自联邦和各州专项资金支持,小组医生、护士工资均为城市公立医院同类人员工资的2倍左右。据资料显示,巴西的“家庭健康计划”实施后,农民的就医率明显提高,现已达到90%以上。但是,仍有近10%的人因为买不起药而放弃治疗。在东北部和北部贫困地区,这一比例超过60%。为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药费负担,自2004年起,巴西政府又决定开办出售低价药品的大众药店。
大众药店销售的药品主要是与专利药有同等疗效的仿制药和非专利药,因此药价比普通药店便宜65%~90%。为减轻患者负担,避免浪费,其药品还可以按照处方用量拆盒零卖。
此外,所有药品一律由卫生部下属的一个基金会统一定价,全部在网上公开,药店无权私自加价,并须在店里的醒目位置张贴卫生部统一印制的价格表。
2004年以来,巴西已在全国219个城市开办了273家大众药店,覆盖人口达6000多万。民意调查显示,大众药店计划得到91%的民众赞同。巴西卫生部也准备设立更多的大众药店。
农民蕃欢种棉花
据人民网巴西利亚2008年3月13日电,特派记者孙娴报道:近几年来巴西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按此进度,巴西将在明年成为全球十大棉花出口国之一。
从历史上看,巴西农民最喜欢种植的作物,最早是甘蔗,后来是咖啡,这几年是大豆,而现在却开始青睐棉花。原因是巴西棉花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已实行减税措施。该措施规定:如果棉农所生产的棉花品质达到国际水平,州政府将退还75%的税金。
马托格罗索州政府的这项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棉农的积极性。该州的农民不但增加了棉花种植面积,棉农还投入了150万雷亚尔研究开发新品种,如彩色棉花等,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致使巴西的新品种棉花品质达到世界第一。
棉农们也都算过一笔账:种植新品种棉花有利可图。如种1公顷的大豆,收入是300雷亚尔;种1公顷的咖啡,收入是600雷亚尔;而种1公顷的棉花,则可达1000雷亚尔。由于农民种棉花最合算,马托格罗索州棉区附近的小城市也正迅速发展起来,有的城市在3年中扩大了2倍。
鉴于马托格罗索州种植棉花的成功,其他各州也都纷纷推出类似的奖励措施,从而使更多的农民热衷于种棉花。
城里人下乡当农民
在离科济斯塔市25公里处,有一个马守道农场。该农场共有农业工人90名,其中40名是从科市招募来的,有的每天需乘通往城里的班车上下班,有的干脆住有农场里。
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马守道农场建有职工住宅区,都是四室一厅的乡间别墅,电灯、电话和自来水等生活设施一应倶全。再就是城里就业比较难,而在农场好一些,何况待遇并不低。如57岁的儒贝伊在农场工作已30年,是甘蔗种植部的机械主管,每月工资1500雷亚尔。他说,这个收入在米州属于中等偏上,与城里的工人不相上下。他的儿子阿德里亚诺中学毕业后也在农场上班,已被提拔为奶牛部主管。
有位中国记者在参观另一家农场时,发现总部所有的书面材料全都是介绍律师协会的。一了解,才知道农场老板及他的合伙人都是律师,老板本人还是律师协会主席,但他们也从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并延伸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怎样理解这个现象?记者思考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从产业属性去认识巴西农民。在巴西,一个律师从事了农业生产,那么他也就成了农民,也要参加农业协会,交纳会费。
类此现象,在巴西不少地方已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