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400000053

第53章 工业文明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经济危机(3)

工业文明的引进不但需要文化上的调适,而且需要社会组织模式上的调适。而社会组织模式的调适,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工业文明的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中,整个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都不是为劳动者服务的,而是为资本家的利润服务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手工业产业却没有催生这样的制度和文化。中国对于工业技术体系的引进,为什么不可以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主义倾向接轨,使之用来改善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呢?

费孝通援引一位在江村负责蚕丝产业改造的负责人(即费孝通的姐姐费达生)的话说:“如果没有社会组织的变革,技术变革是不可能的。为了改进技术,引进蒸汽引擎,必然引起一种从家庭个体劳动到工厂集体劳动的变革。电力的使用,又可能使生产过程分散,从而需要工业之间复杂得多的协作。在一个集体企业系统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生产,引进新的社会组织,变革力量也必须传授新的社会原则。在组织新工业中选择社会原则也与变革力量的利益相关。那么工业改革使谁得益呢?变革者的回答是人民。机器用来增添人类的幸福。试图把这些工具引进中国的改革者的责任,是寻找一种正当的办法使用机器。最重要的是,人不应该成为机器的奴隶。”

费孝通的姐姐费达生年轻时一直脚踏实地地帮助江村居民进行蚕丝业生产模式和技术的改革,是一个满怀热情的社会改革家,也是费孝通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费达生的如上叙述,可以看作是姐弟俩共同的想法。费孝通姐弟俩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明确规定了机器和工业生产必须为人服务的价值目标,而不是将机械化、工业化本身看作价值。他们在这方面一直保持清醒,而不像五四时贤,为了强调工业文明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就不由自主地将其看作价值本身,并移植和建构一个庞大的工业文明意识形态来跟传统文化、跟底层群体的温饱和生命相对抗。

正因为费孝通和他的姐姐费达生不是将工业文明当作一种价值体系,而是当作一个社会组织模式和生产技术体系看待,所以,在五四以来无限放大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一直是清醒的工具论者,而不是价值论者。他们对于改革者最有价值的提醒是:

不要以为工业的发展一定有利于国家及人民的。

这是对于建构工业文明意识形态崇拜的五四前贤的石破天惊式的棒喝。可惜这种后来者的智慧声音无法改变五四前贤的激进主义思潮,尤其不可释怀的悲剧性在于,费孝通的后来者也无法听懂费孝通的呐喊。

在费孝通所见证的时代,他反复警示应予避免的悲剧恰恰在他眼前发生,并且伴随他一生。一个“以牺牲穷苦农民为代价”的“中国工业”体系,在毛泽东时代初步建成。那个时代以所谓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让农民的劳动为工业起步完成原始积累。

他们被集中在人民公社,甚至缺乏基本的人身自由。他们没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产品,除了留下口粮,其他全部由政府垄断。在若干特殊的关键年头,他们甚至没有权利留下口粮,不得不大批大批地饿死——省下粮食供国家出口,以便早日完成工业化所需要的外汇积累。他们还有十分繁重的徭役,无偿参加铁路、厂房、水库等等工程建设。

再后来,中国在低端制造业上突飞猛进,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加工厂。原先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和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成为这些工厂的劳动力。他们每天十几个小时地伺候着不停运转的机器,工资不但十分低廉还常常被黑心老板拖欠或者赖账,其他权利更加得不到保障。管理部门只对工厂的GDP和缴税感兴趣,对于生产者的生存状态无暇顾及。广大底层群体再一次为中国工业的腾飞付出代价,成为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造成底层群体这种悲惨命运的现实因素极为复杂,当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五四时贤所建构的工业文明意识形态。但是,我们在造成这种悲剧局面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它的不正当性缺乏足够的反省,对于它的悲剧性缺乏足够的规避意识。我们几乎是理直气壮地“以牺牲穷苦农民为代价”来建设中国的工业体系,来成就中国的强国梦想,这种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却是起源于五四时代建构的工业文明意识形态崇拜。此后的民族选择,一直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延伸。

按照西方人建构的工业文明意识形态,无论是中国清末的闭关锁国还是甘地的纺纱织布运动,都是保守的、反动的、逆历史潮流的。可是,殖民者逼迫印度社会走向“逆工业化”的地狱之路,那不是更为反动、更为逆历史潮流吗?可见那些推销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西方殖民者,他们并不把自己的言说当作价值准则。实际上,他们一切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殖民者对于中国国民性有千千万万种批评,其中排在最前列的两点批评是:封闭、停滞。为什么他们最看重这两条呢?因为中国的封闭不利于他们进来掠夺,因为中国的停滞不利于他们把中国卷入他们设计好的全球化经济体系,而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所有东方世界的任务就是像工蚁一样世世代代为他们劳动。他们将建立这个经济体系的过程,命名为“全球化”或者“世界化”过程。由于有工业文明意识形态做基础,他们推销这个后殖民时代的经济体系极为方便,能够得到殖民地精英群体的倾心拥戴。1934年,胡适指出:

我赞成“全盘西化”,原意只是因为这个口号最近于我十几年来“充分”

世界化的主张。……我现在很诚恳的向各位文化讨论者提议:为免除许多无谓的文字上或名词上的争论起见,与其说“全盘西化”,不如说“充分世界化”。“充分”在数量上即是“尽量”的意思,在精神上即是“用全力”的意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即全盘西化和充分世界化进程扫清了障碍,中国社会“封闭、停滞”状况出现了变机,中国从此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历程。

五四前贤对于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崇拜与推广,在20世纪80年代,被当时的精英群体放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尤有甚者,80年代的知识精英早就没有了五四时贤对于殖民掠夺者的痛恨和警惕,于是他们在崇拜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同时,对于生产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那些工业强国滋生起国家崇拜。

从20世纪初对于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崇拜,发展到20世纪末对于体现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西方国家的崇拜,中国精英群体的百年历程是一个精神日渐萎缩的历程。一百年来的民族苦难和血泪,没有让这个群体强健起来,却让他们黯淡下去。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精英群体跟主要由底层群体承担的民族苦难之间始终留有一丝裂痕。印度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印度精英群体跟民族一起站立起来。当中华民族日后真正崛起时,中国的精英群体很可能只有怀揣着对于西方文明和西方国家的崇拜而一天天趴下。起而担当民族领导责任的,很可能是另一个群体。

我说的是日后,而不是当下。因为在当下,中国精英群体对于西方工业文明意识形态和西方国家的崇拜依然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工业文明意识形态再一次被中国精英群体赋予价值意义,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至今还在误导着中国社会的GDP崇拜。

持续百年的工业文明意识形态崇拜运动,大大加速了中国进入这个以西方殖民强国为利益核心的“全球化经济体系”的进程。这个进程怎么看都有一点主动接受掠夺和控制的意味,我们姑且将此理解为一个苦难民族的无奈选择。当我们心甘情愿地完全“融入”那个体系之时,终有民族觉醒、文化觉醒的一天。到了那一天,我们一定会挺直腰杆扞卫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尊严,一定会放开眼界来制定我们的国际战略和文化战略。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艰难途程之中,它在文化上、精神上的觉醒和崛起,却还得稍待一些时日。我们虽然心情急切,却只能拭目以待。

同类推荐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
  • 吴郡二科志

    吴郡二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人馆

    美人馆

    情到深处可装逼,恨到极致能打脸。一座美人馆横跨阴阳,看尽人间事,度化有缘人。
  • 遗落界面

    遗落界面

    天若欺我,我破天。地欲压我,我灭地。神无相,人无道,我便粉碎这乾坤……看主人公楚凡如何破茧化蝶,成为至尊强者;天狼啸月,幽冥伴身,踏天路,铸一世传奇。
  • 幕后BOSS的自我修养

    幕后BOSS的自我修养

    作为人生赢家的莫聆在遇到某位哥特风双马尾少女后,他的人生刹那间从日常校园风格变成了魔幻推理风格。PS:变百。
  • 异世妖瞳:绝美容颜

    异世妖瞳:绝美容颜

    “你的心,在哪?”“心枯了,忘了它在哪了”……“你真的要走吗?你真的舍得我们的女儿吗?”“我……忘了我……于她是件好事……”……“你做的够好了,这天下会太平的!”
  • 无尽地府

    无尽地府

    一群高考结束的学生去野营,但他们不知道世上最恐怖的事情正在等着他们。
  • 幸运遇见你

    幸运遇见你

    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她第一次见到他。他的阳光帅气,温柔耐心,让她一见倾心。十八岁的那个夏天,她在一次婚礼上,凭借着他身上的一个印记,再次认出了他。那时的他稳重迷人。而二十二岁的那个夏天,她嫁给了他。他一身白色礼服,实现了她童话故事里白马王子的梦。可是缘分怎么就这么浅,他们怎么就离了婚呢?“你曾说我不懂得如何去爱”“你是对的”“如果你还能够回来”“我一定不会再让你离开我。”
  •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采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 驭灵女盗

    驭灵女盗

    三世情殇,百年轮回,扶一曲离别,舞一段伤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间芳华珠逝,醉舞残雪又何妨。意外回到异世界,从此命运相牵绊。未知艰难压人心,一切恩怨凤凰劫。留下歹人亲人胁,痛忍波折爱受连;待尘埃落定,唯有漫天飞雪此思念。三件神器突到来,命运不知何将从?能否挣脱命运缚,一切尽在驭灵女盗……
  • 冷凝月

    冷凝月

    她是世间惟一的一个神!更是命糸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更是妖界隐逝的妖星!由于身上有非凡的宿命!和特殊体香!所以自少便被妖魔缠身!出生时,六月飞霜,星月隐耀!故取名冷凝月。她性格天真!敢爱敢恨!心无杂念!由于命运遇上了白夕画,便终身为之沉沦…清风灼灼!枝叶蓁蓁,妖娆伤眼!为了他,只要他还在!只要她还受,那么天下人间!刀山火海!诛仙柱上,散魄钉前!青鸾剑尖!浮生如梦,情似春水!一百单八剑,十八颗散魄…情泪早已失散!她依然坚持!然当白夕画选择天下时,当她横眉冷对白夕画的剑时!她失望,无助!她生命的最后对他说:白夕画,三界律生,我以神诅咒你,永世永世,不源不灭,情丝噬骨!永世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