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07

第7章 儒学概说(4)

这四个阶段的时代特征、社会场景不同,儒学自身的治学风格、问题意识与中心范畴既有延续性又有差异性,各有其重心与特色。

在第一阶段,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家不仅最先兴起,而且也最盛行。我同意钱穆先生的看法:儒学是中国社会与中华文化的正宗与主干,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儒学适应并渗透在华夏社会的大群人生之中;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儒学是春秋时代学术下移的产物,是由贵族学向平民学转化的产物;儒家最看重学校与教育,讲师道与君道的合一,即道与治的合一;君师合一则为道行而在上,即是治世,君师分离则为道隐而在下,即为乱世;儒家所讲的道,不是神道,也不是君道,而是人道;他们不讲宗教出世,因此不重神道,也不讲国家无上与君权至尊,因此也不重君道;他们只讲一种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人生之道,即平民道;儒家是古代文化思想的继承者,另一方面也是新价值系统的创造者。

先秦儒家继承三代大传统的天、帝、上帝、天命、天道的终极信仰,以礼乐文明为背景,以“天人性命”问题为枢纽,肯定天道、天命下贯为人之性,创立了凸显人性尊严、人道自觉、人格独立的“仁”学系统,侧重解决天人之际中“人是什么”的问题及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主张通过人文建构、人事活动,特别是道德活动上达天德,把宗教、哲学、政治、道德密切地结合了起来。儒道及诸子以“气”的传统与相对相关的“阴阳”观念,形成连续性、整体性的宇宙观及宇宙生成论。他们反思文明源头,思考天人性命问题以及文化制度对于人的限制问题,并环绕天人性命之学这一中心而展开论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易传》的天地人三才系统,其宇宙生命、气化流行、继善成性、德业双修论,是儒道思想的大综合。

在第二阶段,前期是两汉时代,儒学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儒家在晚周及汉初一段时间内,已将先秦各家学说吸收融合,冶于一炉。在《易传》、《中庸》、《大学》、《礼运》中,儒家吸收融化了道、墨诸家的思想,把宇宙观与人生观、文化与自然、人道与天道、个体与群体、内在道德自我与外在事功活动等等统一起来,形成了新的价值系统。两汉儒学为经学。这是因为,就先秦儒家而言,如孔孟所师承的是古代经书传统,所讲的也是经书,两汉以下承孔孟传统而来,自然经学即成儒学。两汉儒学的贡献在于,当时的一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风尚、教育宗旨以及人生修养种种大纲细节,均根据经学而来,同时也对以后的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正如钱穆所说,非但不歧出、不衰败,反而呈扩大趋势。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不如两汉,但其研究视野、范围比两汉要扩大。

“扩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经学本身的注疏。对中国古代经学贡献最大的是十三经的注疏与整理。而十三经的注疏与诠释多出于这一时代人之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有南北之区别。北朝人主要侧重《周官》的研究,南朝人重视礼的研究。唐代的义疏之学承接魏晋而来。

如果真如一般人所说,魏晋南北朝四百年来只谈老庄玄学,只谈佛学出世,试问如何能继续中国文化遗绪以开启隋唐之盛世呢?另一方面,儒学扩及史学方面。

史学原本是经学的一部分,如郑玄、王肃、杜预偏重于史学。《宋书》、《南齐书》、《魏书》等均出于此时。受其影响,隋代史学尤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对后世均有很大影响。

唐代的经史之学,均盛在唐代初期,系承接魏晋南北朝人的遗产而来。也就是说,隋唐出现的儒学盛运,早在南北朝晚期已培育好了,只不过是此时结下了果实。唐代经学最着名的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孔颖达等的《五经正义》。尤其是《五经正义》乃经学上的一大结集,后来在此基础上陆续增为《十三经注疏》。至于史学方面的着述,如《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等均为唐初所撰,但主要也多是承袭南北朝人的遗绪。唐代儒学的新贡献,在于能把儒学与文学汇合,从此在经史之学以外,儒学范围内又包进了文学一门。儒学发展到唐代,先后包容了经、史、子、集之(隋)展子虔《授经图》

学,为宋代以后儒学进入综汇期打下了基础。

在整个第二阶段,“天人性命”之学得以深化和扩大。在儒、释、道三教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在超越的终极归宿与俗世生活的张力下,安身立命的问题更为凸显。各种各色的身心、才性与修养问题的讨论颇为热烈。在此一时期,人如何超越现世而又不脱离现世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汉代之“天人感应”中的人的生存,生死神形问题与人性问题;魏晋之有无、本末、体用、一多、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凡此种种,都是围绕着人的精神超越与现世生存(圣与凡)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的儒学,由于佛教的传入,在人的心、性、情、才与认知结构,人与世界的多重关系,个体自我的神圣完满性,能动的主体与重重无尽的世界的关系,顿悟、直觉、创造思维的爆发力,以及超越意境的追求等等方面的体认或研究,都比先秦哲学更为精深。

第三阶段的儒学综通两汉、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经史文学,或以儒统摄经史子集之学,经史子集之学包容在儒学范围内。北宋诸儒,如胡瑗、孙复、石介、徐积、范仲淹等具有综汇的特点。他们都能在教育师道、经史文学诸方面兼通汇合,创造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番新气象。他们学问的路向虽有差别,但不超过经史文学范围,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如王安石偏重经学、司马光偏重史学、欧阳修偏重文学等等。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颇有作为。

北宋又有一种新儒出现,如周敦颐、张载、程颢和程颐兄弟诸儒。钱穆认为,与上述综汇儒不同,他们都不大喜欢作诗文,似乎对文学颇为轻视,也不太注意史学。在经学方面,对两汉以后诸儒治经的功绩,他们都不重视,只看重心性修养工夫。他们所学所创,后人又称理学。就两汉以后的儒学大传统而言,宋代理学诸儒可以说是儒学中的别出派。到了南宋,朱子后起,儒学发生了又一次转变。朱熹是中国学术史上杰出的通儒,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承续北宋欧阳修一派综汇之儒一脉而来。朱子之学,可以说是欲以综汇之功而完成其别出之大业者,即想使理学的别出回归于北宋综汇诸儒。以后儒学朱子一派得势,他们兼通经史文学,继续北宋综汇诸儒的思想。元代讲经史之学主要继承朱熹的思想,成就可观。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自元代起成为科举必读之书。明代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渊源于元代,好像隋唐的盛运渊源于南北朝一样。

中国儒学在衰乱之世仍然能够守先待后,开启新的一代,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儒学的特殊伟大精神的作用。明儒有五经四书大全,正如唐初有《五经正义》。这是根据元代朱子学说传衍而来,此后也成为明代科举的教科书。明初过后,儒学不能急速进行新创造,经学不见蓬勃发展,史学方面对于新史的撰述也很少见。明代与唐代的兴趣多着眼于事功上。明代文学所倡导的是秦汉的文学,在诗的方面拟古主义盛行,它们没有把握到唐代杜甫、韩愈以后的儒学纳入了诗文这一趋势。论及理学,自然以王阳明为主。

从陆象山到王阳明,工夫论上则易简再易简,易简得不能再易简了。最后发展到王学末流,明代的儒学与明代的政治一样终结了。

明末清初三大儒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都又走上经史文学兼通并重即北宋综汇诸儒之路,成为一代博通大儒。这三个人中,顾亭林大体本程朱,主要是朱熹路向;王船山在理学方面虽然有不同程朱而尊张载之处,但为学路向还是朱子遗统;黄宗羲宗王阳明,但他的学术与王船山、顾亭林一样,主张多读书,博通经史,注重文学。他们三人大同小异,与北宋综汇儒属一路。当时儒学贡献是多方面的。如史学方面:其一,学术史与人物,清儒的碑传集,是一种新文体;其二,章学诚所提倡的方志学,这是历史中的地方史或社会史。在经学上,从顾亭林到乾嘉盛世的戴东原,此时经学之盛如日中天。但最先是由儒学治经学,其后则渐渐离开儒学而经学成为别出,又其后则渐渐离开经学而考据成为别出,这是清儒经学三大转变。宋代别出儒只尊孟子,此下即直接伊洛。清代别出之儒只尊六经,从许慎、郑玄以下直接清儒。到了晚清今文学公羊派,可谓登峰造极,在五经中只尊《春秋》,在三传中只尊《公羊》,可以说是别出中的别出了。

从总体上看,第三阶段的儒学,真正实现了儒释道三教的融合,特别是以历史实践证明最适合中国社会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融合。宋元明清是“道学”

或“理学”作为精神世界的时期(清代亦不例外)。其兴起,正是中国知识人面临政治、民族危机,特别是外来文化思想的严重挑战而产生的一种“文化自觉”。自韩愈开始,至宋初三先生、北宋五子直到南宋朱子,可以说是数代知识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过程,重塑了中国人的终极信念与价值系统,从高的层次与水平上回归中国人的精神源头,即回归“六经”、《论语》、《孟子》,周公孔子。朱子与同时代的学者(吕祖谦、陆氏兄弟、陈叶功利派等)间的辩论,朱子之后的阳明学及明代的心学、气学诸论,乃至清初大儒的反省等,尽管异彩纷呈,创见叠出,派系繁复,争论不休,然合而观之,其所同大于所异,深论细节千差万别,而总体上或先立乎其大者,却仍旧是环绕着一个中心而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对佛道二教作内在性的批评、扬弃、消化,重建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论与本体论,解决中国人的精神归宿问题(信念、信仰、终极性等等)及超越追求与现实关怀的关系问题。

理学重建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修养论,重建了道德形上学的体系。这一时期的儒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抽象程度很高,不仅讨论宇宙自然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进一步讨论天地万物的根据、本原和普遍规律等形而上的问题,包括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理”、“气”范畴是最基本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及“道”、“阴阳”、“太极”等范畴在先秦就有了,但只有在这时才形成为相互对应、相互联结的范畴体系,成为儒家形而上的宇宙本体论的核心范畴。在宋明理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以程颐、朱熹为重要代表的理学学派和以陆九渊、王阳明为重要代表的心学学派。理学在本体工夫论上主“性即理”的理本论以及由此“理”本论发展出的所谓“格物穷理”、“主敬涵养”、“变化气质”的工夫论,心学在本体工夫论上主“心即理”的心本论以及由此“心”本论发展出的“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

第四阶段的儒学就不同了,所谓“现代”即相对于“前现代”而言,内容与形式与前三阶段的儒学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是在回应西方文明的挑战并与之对话中产生出来的。为救亡图存而产生的各种思潮,包括现当代儒学思潮,都在选择适合中国而又不脱离世界大势的道路。这一阶段的中心课题是普遍与特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技的问题。儒家尤在检讨、反省:什么是现代化的普遍之路及现代性的内涵;什么是中华人文精神中的普世价值;今天还需不需要形上、本体追求和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本书分浮生、物语、风情、流光、玄谈五部分,阐述了禅宗智慧。禅在路上,有得而心安,活在当下,云上的日子。
热门推荐
  • 一秒光年

    一秒光年

    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离,再相遇。冥冥之中自有缘注定。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亦或彼此错失擦肩而过。一切的一切,一切的因果。都在那些花香飘逸的四季。连绵的色彩。时光。停滞不前。我们相差一秒,距离了无数个光年。
  • 绝恋妖娆异能师

    绝恋妖娆异能师

    一道闪电劈下,居然从天而降一个古装美男。从此,某女开始了她主攻打怪,兼职调教纯情小美男的生活。怎么?难道魔族祸害人也看颜值的吗?一个个的干嘛都追着小美男跑!什么?是他来历不一般?管他呢!谁把他捡回来他就归谁!不同意?那就带着他一起跑路!什么大众男神,冰山男神?谁都没有自家单纯小美男可爱!谁知道,单纯小美男却是个真腹黑,不知不觉把某女的心都拐跑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花千骨之穿越奇缘之儒尊爱恋

    花千骨之穿越奇缘之儒尊爱恋

    愿为情所困,其实她从一开始就爱上了他,她是神,他是仙,神仙眷侣手紧牵。他爱她,撕心裂肺的爱恋岂是一个情字了得!
  • 柯南之神武无敌

    柯南之神武无敌

    在柯南世界···············有生之作PS:小兰在动漫里都可以空手劈刀,徒手对枪。主角当然变个蜘蛛侠蝙蝠侠之类的也不用大惊小怪。不会基因突变。本书也没蜘蛛侠,蝙蝠侠,也没有超级英雄之类。主角可能是邪恶BOOS写的两个大纲混在一起不知怎么写下去,承认我喜欢主角强大形象,一开始写的好离谱可以说没有柯南就是成神类的。为了压抑住,就写另一本大纲,没想到还是写偏了不想写了
  • 一路南北

    一路南北

    我们的青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只有流血才能涅槃。关于青春十字架。这是我的青春手稿,站在青春的尾巴尖上,陆北,陆南,卫滕这里面是真实的青春,友情,爱情,亲情,理想,未来现在。我们活在众多的期待中,很多的爱里挣扎彷徨,但是终究要走下去。倘若这篇文你能看下去,有点毒舌的吐槽,也许你能找到自己青春里的影子。
  • 尸骨

    尸骨

    南来北往的客人都过来瞧瞧,故事要开始了。
  • 萌物来袭:我本喵星人

    萌物来袭:我本喵星人

    此文略萌:废话,书名就是《萌物来袭》,能不萌吗?此文脑洞大:废话,一只喵星人从喵变成低级的铲shi君的故事,脑洞都突破天际了,好咩?此文略浪漫:“亲爱的,我想要浪漫的生活!!”“浪漫不就是,你浪一点,我慢一点吗?”此文略美好:“橙子,你觉得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什么?”“我,睡觉和你。”“要最美好的,最!!”“哦,简称我睡你”“……”此文略甜:“橙子,你说甜品店新出品的芒果慕斯是什么味道?”“甜的”“……”此文略小白:橙子,柠檬say:“咱们白着呢!”总之,此文作者逗比,作品甜宠,文风搞笑,情节新颖,猪脚奇葩。这么好的文文还不跳坑的人,你咋不上天呢你!!!
  • 恶魔公主王子玩转学园

    恶魔公主王子玩转学园

    某女踢着正在睡觉的某男:‘喂喂,你有没有跟别的女生约会。’某男抬头揉揉眼睛:“啊?什么?什么约会啊。”某女听后将某男的头重重的按了下去:“哦,没事了,你继续睡吧。”
  • 天降凰女:盛世婚宠

    天降凰女:盛世婚宠

    凤倾城,二十一世纪的名门高材生,在嫁人后经历生老病死顺风顺水的过完了她幸福完美的一生。不曾想经过阎王殿走上奈何桥领完孟婆汤,正准备喝下投胎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时,阎王殿居然爆发了小鬼起义闹事事件,慌乱中她手中的孟婆汤已经被挤洒了出去,于是她带着前世的记忆重生了。古言架空宠文,不虐不大喜大悲,简单而和谐。男女主皆身心健康干净,包括其他主配角的感情戏都会比较纯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赤灵剑之三世情缘

    赤灵剑之三世情缘

    “他不仁,我不能无义,当初,我答应过他,隐忍三世,绝不还手的!”“这一剑,你刺在了我的心脏之上,心已破碎,再也没有情谊可言了”“你好痴傻,没有了你的陪伴,心儿纵使有着毁天灭地的功夫又能如何!你没了神之体魄,我也陪你做一世凡人!生也好,死也罢,有你,我还能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