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45

第45章 宗教意涵(3)

在《中国儒教史》自序中,李申明确指出,被学界长期讨论的天人关系,其实在古人心目中,本来就是神人关系。最初中国的宗教与世界上的其他原始宗教并无什么不同,只是到了商周之际,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促使周人意识到“天非虐,唯民自速辜”(《尚书·酒诰》),即人的命运实际上是由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这是否意味着就是无神论了呢?李申认为“当后来的人们看到中国古人谈论人的命运由自己造成的时候,常常误把他们当作无神论者,事实上,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的行为只是自己命运的先决条件,只是讨好上帝鬼神的必要条件,其结果如何,是要由上帝来决定的”。显然,自己的命运由自己主宰,但仍然不是无神论。这一思想线索一直贯穿于儒教发展之始终,所以,说“儒教是教”并不因为其主张尽人事而不能成立。

第三节 “天”与“天人之学”

郝大维、安乐哲太过强调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乃至认为中西哲学的主要范畴均不具有可比性。他们否认儒学的超越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天”作为儒学的核心概念,并不具有超越性。由于“天”不具有超越性,所以,儒学缺少某种超越的参照,人们必须依靠他们的关系的高尚,以作为完善的资源。他们认为:“天”是由持续发展的文化所产生的、聚集的精神性。他们举证“天”有如下属性:(1)“天”既是世界呈现的样子,又是它何以如此的原因;(2)“天”是自然;(3)“天”有人形,这意味着它与神话即历史论的发生、演变过程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神话即历史论是中国祖先崇拜的基础;(4)“天”不仅在文化上是独特的,而且也有地域性;(5)最后,“天”不说话,但却通过神谕显灵、灾变等与人进行交流。

在这里,“天”之根源性、神性意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知道,“天”在中国人心中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而是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源性存在。自古以来就有“天佑大德”、“以德配天”之说。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权,都自认为来自天之所命,史书记载受命君主几乎在降生时均有种种神迹的出现。农业收获与作战之中,也屡屡有天相助。就儒家而论,“天”也是有意志的,它代表人所不能控制的神秘力量。孔子在面临困境和高徒颜回去世时,就发出对“天”的感叹。《礼记·郊特牲》云:“万物本于天,人本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礼记·礼运》认为人事是以天为本的:“礼必本于天”,“政必本于天”,而且,“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人的命运虽然有赖于人事修为,但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又不完全是由人自己所决定的。

在《尚书》、《诗经》、《左传》中,保留了不少宗教神性意义的或权威意义的人格神的“天”的资料。在《诗经》中,也保留了不少人们怀疑权威意义的人格神的“天”的资料。

《论语》中有关“天”的看法,也比较复杂,既有宗教神性或主宰意义的“天”,有形而上的“天”,有道德义理的“天”,有自然的“天”,也有偶然命运的“天”。以下我们稍微详细地讨论《论语》中的“天”。

第一是命运的“天”。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孔子学生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而我独独没有。子夏说:我听人家说过,人的生死、富贵,听之于命运,靠天的安排。一个君子严肃敬业,谦恭有礼,在四海之内,到处都有兄弟,哪里会犯愁没有兄弟呢?从全章来看,子夏并不相信命运之说。但他引用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一句里的“天”与“命”都具有偶然命运的含义。

第二是自然的“天”。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行不言之教。子贡说,老师要是不说话,我们做弟子的如何继承、传续老师的思想呢?夫子说,老天爷并不说话,不发号施令,然而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在这里,“天”是指的自然之天。

第三是道德义理的“天”。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卫灵公的权臣王孙贾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卫灵公,还不如巴结我。于是孔子有此一说。孔子的意思是,若是做了坏事,得罪了上天,就不必再祈祷了,巴结谁都是不行的。在这里,孔子承认天的权威,同时,此句又有人的行为如不合于天(天理),祈祷也没有用的意思。

故这里的“天”,可以说是道德之天或义理之天。天不是一个可以取媚的对象,而是价值的源头。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桓魋(狋狌í)即宋国的司马向魋,宋桓公的后代。“其”是表测度的语气词。其如予何,又将拿我怎么样呢?孔子师徒到了宋国,宋司马向魋想杀孔子,孔子坦然自处,说:“老天既赋予我这样的美德,向魋又能对我怎么样呢?”此处的“天”,已不是主宰之天的天帝,而是义理之天的天道。孔子自信有德,德来自天。

第四是自然之“天”与道德义理之“天”的交叉整合,不是纯自然的也不是纯道德的“天”。

天有创造精神,是万物的创造之源,但采取的却是默运的方式,而不是强行干预的方式。“天”的这样一个品格,也赋予了人类,特别是圣人。“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是说,尧、舜都是以天为法则,无为而治的。孔子赞颂尧舜,发挥“天”的非人格性的观念。孔子回答鲁哀公问“君子何贵乎天道”时指出:“贵其不已……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礼记·哀公问》)这里看不到天的意志对于自然人事的干预,“无言”、“无为”的自然之“天”与“天道”按自己的秩序运转,生成长养万物。同时,这种“天”是圣人的榜样,是道德的根源与根据。

第五是保留有宗教神性或主宰意义的“天”。

孔子也是凡人,也发脾气、发牢骚,呼天叹天。如一次孔子大病,子路私下让孔子门人筹组治丧处,但按当时礼制,只有诸侯身份的人才能由治丧处料理后事,有些卿大夫僭行此礼。孔子病好后,对子路弄虚作假、违背礼制的行为不满,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有一次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名声不好,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我如有错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皇侃曰:“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有吉有凶),故不尤人(责备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孔子认为自己承担着替天传续斯文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在旁人眼中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迂阔,所以孔子慨叹“知我者其天乎”。

以上数条材料,孔子呼天叹天,当然有把天作为主宰、作为有意志的神灵的含义,但不一定就真以为天或天意在主宰其人,只是借天聊以自慰或宣泄情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时途经匡地。匡人受过鲁国阳货之虐而恨之,而孔子貌似阳货,故匡人误以孔子为阳货而囚禁之。孔子认为自己为天所命而传续文武周公之道。孔子不仅有“德”的自信,而且有“文”的自信,故敢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精神遗产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如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要消灭这一文化,那匡人又会拿我怎么样呢?这是儒家“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担当精神的典型表述。孔子一身系文化神州的安危,是文化托命之人!这里的“天”,是天之所命的“天命”。华夏斯文不丧,自有其道理,故在这里是形而上的天的理命。

大概正是有这样的背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是一种任道救世的精神。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这种献身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弘毅,宽广坚毅。朱熹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以人道自任。

人之为人,不能没有超越的向往,即终极的最后的关怀,支撑生命的信仰信念。孔子继承了三代大传统的天命观念。如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一方面保留了天的神秘性和对于天、天命的信仰、敬畏,另一方面又修正了周代关于天帝、天命只与天子、诸侯、大夫等贵族阶级有关的看法,而使每一君子直接地面对天帝,在人生的道路上去“畏天命”进而“知天命”,这就肯定了个人所具有的宗教性的要求。

孔子为什么要反复申言对天的信仰和对天命的敬畏呢?在这里,“天”关涉到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首先是宗教性和道德性。孔子通过生命的途程与体验,来体悟天命与人之自由的关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对上古宗教的改造,正是把超越与内在结合起来了。如果说“命”只是外在的命运的话,那么“天命”常常关系到内在。一个能够驾驭生活、驾驭世间外在力量并全面发展人的内在本性的人,一个积累了一定的生命体验(例如五十岁左右)的人,才能逐渐体悟到天所禀赋给人的本性本分,直接面对每个人的命运或局限,并对天道、天命和道德人格典范有所敬畏,而又积极地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意义,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一切,包括救民于水火,博施济众,修己安人,杀身成仁。这就把天做主宰转化为人做主宰了。面对死亡的威胁,孔子心地坦然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是天命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说明在孔子那里,天命论不是被动、宿命的。相反,有道君子以天降大任大命为自我的担当,以一身正气系天下兴亡之责、文化神州的安危和人文传统的延续。这是孔子及孔子以后的大思想家、大儒和志士仁人的品格。这就是终极承担的意识!

孔子把对超越之天的敬畏与主体内在的道德律令结合起来,把宗教性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性。天赋予了人以善良的天性,天下贯于人的心性之中。天不仅是人的信仰对象,不仅是一切价值的源头,而且也是人可以上达的境界。

人本着自己的天性,在道德实践的工夫中可以内在地达到这一境界。这就是“下学而上达”。这基本上就是孔子的“性与天道”的思想。《论语·公冶长》所记“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的意思是说,夫子关于文献上的学问,学生都听得懂,夫子关于“性与天道”的议论,学生不容易听得懂。“不可得而闻”,是听到了,但还不理解,即平时我们说的“听而不闻”。

孔子强调要在人事活动中,特别是在道德活动中去体认天命。于此,才能“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正因为生命有了这一超越的理据,所以儒者才有了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和超越生死的洒脱态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等等。由此我们可知儒家对于人格尊严的重视、强调与维护。孔子思想并不是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说,只是一些俗世伦理或常识道德。如上所说,孔子的人性、天命、天道的思想有深刻的哲学形上学与宗教的终极关怀的内容。

在孔子那里,“天”有超越之天(宗教意义的终极归宿)、道德之天(道德意义的秩序与法则)、自然之天(自然变化的过程与规律)、偶然命运之天等不同内涵。他在肯定天的超越性、道德性的同时,又把天看作是自然的创化力量。

李申的《中国儒教史》是怎么论述的呢?他说,历史上传说《河图》、《洛书》

同类推荐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热门推荐
  • 世迁瓶

    世迁瓶

    你说:世事迁移,瓶装天下。我说:世迁瓶,世间平;和气成风,平来喜生!这部小说是我2005年之作,当时写此书时,很多词汇还没有被社会妖魔化,如“木耳”。我是男生,但是这部书我却采用女性主角,当时原因为何?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也许是因为觉得女生更干净一些吧。
  • 绝代双煞:惑世毒女

    绝代双煞:惑世毒女

    热血江湖文,复仇文。何为恨,何为仇,何为纠葛。她只愿,红衣骑怒马,仗剑慑江湖。或许!她错了呢?复仇之路己走远,她能回头吗?
  •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

    了解我国国防的概括和历史以及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指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 邪恶王子的霸道

    邪恶王子的霸道

    黑道里的命运,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爱情与黑道的纠缠,注定他们为爱痴狂为爱受伤。这场爱情正式拉开序—幕……
  • 癸巳年下山游记

    癸巳年下山游记

    赵甲一,癸巳年奉师命下山泡妞。一个小道士,融入滚滚红尘,见惯人间风月。追美只追奇女子。
  • 岁月静好,日久生情

    岁月静好,日久生情

    陌亦晨(女主),因爱受伤从而结识叶皓轩(男配),从来不把爱放在心里的人,突然学会爱了,但一次又一次受伤,每个女主背后都有一个痴情的男配,优秀又多金,但这位男配特牛逼一不小心还转正了,陌亦晨许多男生眼里的梦中情人,白富美一个,但太过于专情,以至于总是受伤。韩霖烁(男主),风流倜傥,多金,深爱女主,但从来没有认清过,好不容易明白了但为时已晚,怨谁呢?前几章主要是写男女主,后几章叶皓轩才会出来,因为好戏一般在后面。
  • 河山美人图

    河山美人图

    美人图现,刑天苏醒,引起世界血雨腥风。他,一人一剑,独自走进这乱世。为了他,也为了她们,一人与世界敌。看惯了太多的风花雪月,总觉得男儿的热血才是最美的画面。
  • 天弃降龙

    天弃降龙

    地球武者步屈因降龙玉争夺肉身被轰成渣,灵魂飘至异界,遇到废材世家弟子。步屈想着夺舍然后开始装逼之旅。结果。。我叫屈。真的叫屈,明明说好我夺舍,为什么我成了只鳖。从此我成了一只叫屈的鳖。姑娘你智障么?这叫鳖不叫龟。姑娘请你尊重点不要碰我的头谢谢。
  • 桑榆情缘

    桑榆情缘

    最近,县敬老院发生一件新鲜事儿,引起了我极大兴趣。说是住在敬老院里的一对儿八十多岁的老男老女喜结连理,并说是恋爱了七十多年后才走进婚姻殿堂。我虽然笔拙文陋,但他(她)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漫长的恋爱经历,使我为之动容与钦佩。促使我拿起笔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她)们苦苦追求人间真爱的悠悠情缘。为了更加详实的了解他(她)们漫长的恋爱经历,我多次到二老的故乡---鹊山南麓的小山村采访,也许我的泪腺浅薄,每次采访都会使我泪洒前襟。当我挑灯伏案时,他(她)们浪漫与心酸的情感经历,多次湿涩了我的双眼,使我无法写下去。
  • 公子不良:爱妻,别闹!

    公子不良:爱妻,别闹!

    这一次,她求死,却又重生。原本厌弃她的相公,偶遇的俊美男人,冷峻的侍卫,还有那荒院里的神秘少年……歌尽桃花后,终是有人动了真心。可惜,那名动天下的公子一出现,其余的通通成了点缀!他含着她唇,欺上她的身,“娘子,咱们得努力一把才行!”“为何?”她问。“咱们总得留下一个宝宝祸害他们吧!”他笑着。“也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