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0

第20章 核心价值(3)

日本儒学史上对于“仁爱”思想的重视和新释,关于“诚”与“敬”、“忠”与“孝”、“公”与“私”的争论,有着具体的复杂的语言背景、文化场景和思想内涵,需要作具体的分析。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说日本的伦理体系根本排斥“仁”,从未接受过这一道德观念,这种说法至少在精英层上是不确当的。我们似不能太过于相信本尼迪克特类似的论断。她当时并未到过日本本土,亦未读过日本精英的着作。以上粗浅的描述,旨在说明某些价值观念成为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主导观念,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重新解释某些观念,或者某一观念内涵的流变,都是正常的。

从“四书”、《管子》、《荀子》和宋代以来在民间流行的蒙学读物来看,传统社会朝野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廉、耻等等。

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安定国家、稳定社会的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维”是系物的大绳,四维是春秋初期的着名政治家管仲及其后学、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提出来的。“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礼、义、廉、耻是治理国家的四条大纲。管子学派的意思是,离开了这四条大绳的维系,国家可能会灭亡。百姓懂得了礼、义、廉、耻,就不会做出超过本分、违背常规的事,懂得羞耻,不隐蔽自己的恶行,这样,国家就会强盛。礼、义、廉、耻之说,后被儒家所接受。明清时代,“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结合起来,称为“八德”。

以下我们介绍“五常”与“四维”的一些具体德目及其内在联系。“五常”指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仁、义、礼、智、信”。孔子已分别提出了这些道德规范,甚至孔子以前的思想家也已分别提出了其中之一、二条原则。孔子的孙子、战国初年的子思开始把“仁、义、礼、智”和“仁、义、礼、智、圣”并提为“四行”或“五行”。作为思孟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明确指出“仁、义、礼、智”四德。西汉贾谊、董仲舒正式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将这五种基本道德原则视作人的“常行之德”。东汉班固等撰《白虎通义》和王充撰《论衡》,都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性”、“五常”,重申它们为五常之道和常行之道。总之,“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等五德,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中华民族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一、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孔子一般不直接说“仁”是什么,正如老子一般不直接说“道”是什么一样。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孔子与当时人的对话体悟“仁”的多重意涵。

第一,以“爱人”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孔子主张仁智双彰,以爱人为仁,知人为智。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体现在用人上,所谓知人善任,即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关于“爱人”,孔子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仅反对人殉人牲,甚至对用像人形的土俑、木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推而论之,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据《论语·乡党》,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

他关心的人,包括饲养马的普通劳动者。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

孔子和早期儒家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孔子主张“泛爱众”,但他认为下手处是爱自己的亲人,再把对亲人的爱推出去,爱别人,爱众人。

这与基督的“博爱”、墨子的“兼爱”是有区别的。

爱有差等是人之常情。人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爱是自然真挚的情感,这是泛爱众的基础与前提。泛爱众是把爱自己的父母、兄弟之情推而广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爱周围的人,社会上的人。《中庸》中记载孔子答哀公问政的一段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杀,音狊犺à犻,降等、减杀之意。这就是说,“仁”是人的类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是以亲爱亲人为起点的道德感,是孝敬父母等亲情的扩大,即推己及人。“义”是合宜、恰当,尊重贤人是社会之义的重要内容,这是敬爱兄长之心的扩充。“亲亲之杀”是说“亲亲”有亲疏近远等级上的差别,“尊贤之等”是说“尊贤”在德才禄位上也有尊卑高下的等级。“礼”就是以“仁”(亲亲为起点)和“义”(尊贤为起点)的秩序、等第的具体化、形式化。以上说明,“仁”的第一义是“爱人”。

第二,以“克己复礼”为“仁”;仁德是礼乐文化的真实内涵。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克己是约束、克制、修养自己。复礼是合于礼,实践礼。为仁是实践仁道。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以前古代的思想与讲法,志书有记载。据《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曰: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礼是一定社会的规矩、规范、标准、制度、秩序,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孔子回答颜回的提问,指出视、听、言、动都要合于礼。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来调节的,包括需要有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事情。礼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孔子重礼执礼,发掘礼的让、敬的内涵,一方面肯定“克己复礼”,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即以礼修身,强调教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转向内在的道德自我的建立,强调“为仁由己”。儒家的学问是“为己之学”,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为人之学”。

就礼乐文化制度、规范与仁德的关系而论,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仁是仁德之心、仁义之行。如礼何,礼的本质如何呈现出来呢?人没有内在的仁德,对礼、乐制度、规范或习俗,会怎么样呢?意思是,或者会违背礼乐,或者只是拘守外在的形式,没有内心世界与礼仪、音乐的交融。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玉帛,礼之所用。钟鼓,乐之所用。人必先有敬心而将之以玉帛,始为礼;必先有和气而发之以钟鼓,始为乐。遗其本,专事其末;无其内,徒求其外,则玉帛、钟鼓不得为礼乐。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林放是鲁国人。本是本质,根本。大哉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林放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易指丧事的整个仪节十分周全,符合丧礼的规定。戚,发自内心的悲哀之情。这是说,礼仪,与其讲形式的奢华,排场,不如崇尚俭朴;料理后事,与其形式周全,不如内心悲伤,真情悼念。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倩(狇犻à状),美貌。盼,黑白分明。素以为绚(狓狌à状)兮,白底子上画着花卉。绘事后素,先有白底子,再有图画。这三句诗,前两句出自《诗·卫风·硕人》,第三句为逸诗。礼后乎,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起是启发。孔子认为卜商子夏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诗》中体悟到儒家的真谛,甚至对孔子自己都有启发,故说可以与子夏讨论《诗经》了。

孔子激赏子夏由“绘事后素”而悟及“礼后”(礼的形式之背后的人的真性)。这表明,仁是礼乐背后的精神。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教条,虚伪的仪节,支配性的社会强制,使人不成其为真实的人。这正是孔子要批评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这里指出了礼乐形式背后的是生命的感通、人的内在的真情实感和道德自觉。“仁道”及其标准并不远离我们,现实的人只要有自觉,只要想去行仁,仁就在这里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两句话在全世界道德哲学思想资料中,大禹是最早最有理性的论断。这表明,道德是真正显示人之自我主宰的行为,道德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不仅如此,是自觉而且自愿,是“由己”,而不是“由人”,即不是听任他律的制约或他力的驱使。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由的文化伟人之一。当然,这并不抹杀礼的积极意义,礼是社会的节与度,礼使君子的行为保持一定的节与度,亦有助于道德的主体性、自律性原则的建立。合于礼、实行礼的过程是人性化的过程,是“仁”(内在性的道德)在特殊社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孔子维持了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紧张,这是培养君子人格,从事道德的自我修养的很好的方法。

由上可知,“仁”的第二义是“修己”,通过实践礼的工夫而有教养,同时不执定于礼,努力体认礼之内核,达到实践仁德的自觉、自愿、自律,挺立道德的主体性。

第三,“忠”与“恕”接近于“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句是说,似尧舜这样的圣人恐怕还担心做不到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说一个有仁德之人善于推己及人,自己在社会上站得住,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自己也在社会上站得住;自己上达了,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自己去通达起来。能近取譬,指能够从自己身边选择(人和事作为)榜样。仁之方,践履仁道的方法。从这一章我们可知,在孔子心目中,“圣”(或圣人)是最高境界或层次(的人),“仁”(或仁人)是次于“圣”的。这一章重点讲的是“仁”的内涵的“忠”的一面。

什么是“仁”呢?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启悟别人,让别人自己站得住;自己通达了,也要帮助别人,让别人自己去通达。人们都可以从自身、从当下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实践仁道的方法。孔子的意思不是外在强加地使别人立或达起来,而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让人家自己去挺立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上站得住并通达人间。这才是仁人的品格。

“仁”的内涵的另一面是“恕”。“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是孔子以前的讲法,春秋时人即以“敬”为“仁”的原则之一,敬事与尽忠有关。孔子进而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也是“仁”的原则之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大宾,公侯之宾,指最尊贵的客人。大祭,郊禘之祭,指过去在郊外祭天的仪式。当然,按《周礼》,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克己复礼,主敬行恕,皆求仁之工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君子终身奉行的“恕道”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决不要羞辱别人。尊重别人,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热门推荐
  • 偏偏要你

    偏偏要你

    他,她和他们,爱的不易,本是这一辈子都不一定会认识的人就这样互相深深喜欢
  • 随身空间修仙

    随身空间修仙

    杜星,一个孤儿前二十年受尽苦难,无意中得到一个随身空间,无限面积还带加速作用。本以为可以开始享受生活。谁知眼前一黑,来到了一个修炼世界,无穷的精彩就这样展现在他眼前,请看一个异界来客,怎样领略这个神奇世界的精彩!怎样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大帝国!怎么走上辉煌的长生之路!
  • 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

    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

    《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要点,从为人、处事等方面,生动地展示了轻松为人、巧妙处世的方法。愿所有渴望成功的人们,在本书的指导下,寻找到通向成功殿堂的曲幽捷径,早日享受成功的鲜花和掌声。
  • 追蝶

    追蝶

    在一个神秘女子的示意下,少年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一番奇异之旅
  • 活人莫入

    活人莫入

    远古六神,四凶,四灵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战国的帛书上怎么会有我的名字?玉佩上雕刻的麒麟含珠到底什么意思?背后的人牵引我一步步深陷进去到底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这一个接一个的谜团让我心乱如麻。廿三将带你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见识那些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千百年活人莫入的恐怖地带......
  • 日日与君好

    日日与君好

    初见,那一笑灿若星华,从此寂静的心门敞开,红尘纠缠,只为生命中注定的芳华……他说:“从你出生起,我就决定让你和我一起肩并肩站在这个位置,如今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她答:“那么我倾尽毕生精力还你这一世教养之情,来世我们不再相见,今日断发,以天为誓!”悬崖边飘飞的衣带,凄美的面孔,撕心裂肺的吟唱:“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 遍行山水顾及你

    遍行山水顾及你

    抬眼遥望洁云云形朵朵都是你抬手题诗长短句句意句句都是你江山如画画上映然处处都是你【没有理由让你爱我,但我会一如既往爱你,在你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
  • 无边落叶萧萧下

    无边落叶萧萧下

    她,叶落,生性胆小怕死,却穿越成为毒王最爱的徒儿,然后为不靠谱的师父满世界的收拾烂摊子。他,萧肃,皇帝最爱的弟弟,江湖第一大组织日沉阁阁主,生性平淡,不理世事。可当他撞上了她,平淡的生活里终于掀起了狂风暴雨。他护她,宠她、疼她、爱她。从此为她,平定天下。
  • 商务合同大全集

    商务合同大全集

    本书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编写。本书从合同的相关知识点入手,具体介绍了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联营合同、转让加盟合并合同、赠予合同、借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劳动合同、服务合同、合伙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出版合同、保管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内容、格式和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还附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供参考。本书为读者进行商务活动签订合同时提供了详实的专业指导。
  • 我的双眼能见鬼

    我的双眼能见鬼

    一件连环杀人案,牵引出来一宗千古秘案,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出一个庞大的神秘组织。陈浩本是一个普通的诡案组成员,在调查一个小山村杀人案时候,无意中踏入了一个千古迷局,于是,一件件离奇案件接踵而来,一个个神秘现象不断展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被慢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