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0

第20章 核心价值(3)

日本儒学史上对于“仁爱”思想的重视和新释,关于“诚”与“敬”、“忠”与“孝”、“公”与“私”的争论,有着具体的复杂的语言背景、文化场景和思想内涵,需要作具体的分析。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说日本的伦理体系根本排斥“仁”,从未接受过这一道德观念,这种说法至少在精英层上是不确当的。我们似不能太过于相信本尼迪克特类似的论断。她当时并未到过日本本土,亦未读过日本精英的着作。以上粗浅的描述,旨在说明某些价值观念成为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主导观念,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重新解释某些观念,或者某一观念内涵的流变,都是正常的。

从“四书”、《管子》、《荀子》和宋代以来在民间流行的蒙学读物来看,传统社会朝野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廉、耻等等。

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安定国家、稳定社会的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维”是系物的大绳,四维是春秋初期的着名政治家管仲及其后学、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提出来的。“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礼、义、廉、耻是治理国家的四条大纲。管子学派的意思是,离开了这四条大绳的维系,国家可能会灭亡。百姓懂得了礼、义、廉、耻,就不会做出超过本分、违背常规的事,懂得羞耻,不隐蔽自己的恶行,这样,国家就会强盛。礼、义、廉、耻之说,后被儒家所接受。明清时代,“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结合起来,称为“八德”。

以下我们介绍“五常”与“四维”的一些具体德目及其内在联系。“五常”指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仁、义、礼、智、信”。孔子已分别提出了这些道德规范,甚至孔子以前的思想家也已分别提出了其中之一、二条原则。孔子的孙子、战国初年的子思开始把“仁、义、礼、智”和“仁、义、礼、智、圣”并提为“四行”或“五行”。作为思孟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明确指出“仁、义、礼、智”四德。西汉贾谊、董仲舒正式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将这五种基本道德原则视作人的“常行之德”。东汉班固等撰《白虎通义》和王充撰《论衡》,都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性”、“五常”,重申它们为五常之道和常行之道。总之,“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等五德,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中华民族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一、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孔子一般不直接说“仁”是什么,正如老子一般不直接说“道”是什么一样。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孔子与当时人的对话体悟“仁”的多重意涵。

第一,以“爱人”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孔子主张仁智双彰,以爱人为仁,知人为智。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体现在用人上,所谓知人善任,即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关于“爱人”,孔子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仅反对人殉人牲,甚至对用像人形的土俑、木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推而论之,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据《论语·乡党》,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

他关心的人,包括饲养马的普通劳动者。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

孔子和早期儒家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孔子主张“泛爱众”,但他认为下手处是爱自己的亲人,再把对亲人的爱推出去,爱别人,爱众人。

这与基督的“博爱”、墨子的“兼爱”是有区别的。

爱有差等是人之常情。人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爱是自然真挚的情感,这是泛爱众的基础与前提。泛爱众是把爱自己的父母、兄弟之情推而广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爱周围的人,社会上的人。《中庸》中记载孔子答哀公问政的一段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杀,音狊犺à犻,降等、减杀之意。这就是说,“仁”是人的类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是以亲爱亲人为起点的道德感,是孝敬父母等亲情的扩大,即推己及人。“义”是合宜、恰当,尊重贤人是社会之义的重要内容,这是敬爱兄长之心的扩充。“亲亲之杀”是说“亲亲”有亲疏近远等级上的差别,“尊贤之等”是说“尊贤”在德才禄位上也有尊卑高下的等级。“礼”就是以“仁”(亲亲为起点)和“义”(尊贤为起点)的秩序、等第的具体化、形式化。以上说明,“仁”的第一义是“爱人”。

第二,以“克己复礼”为“仁”;仁德是礼乐文化的真实内涵。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克己是约束、克制、修养自己。复礼是合于礼,实践礼。为仁是实践仁道。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以前古代的思想与讲法,志书有记载。据《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曰: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礼是一定社会的规矩、规范、标准、制度、秩序,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孔子回答颜回的提问,指出视、听、言、动都要合于礼。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来调节的,包括需要有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事情。礼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孔子重礼执礼,发掘礼的让、敬的内涵,一方面肯定“克己复礼”,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即以礼修身,强调教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转向内在的道德自我的建立,强调“为仁由己”。儒家的学问是“为己之学”,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为人之学”。

就礼乐文化制度、规范与仁德的关系而论,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仁是仁德之心、仁义之行。如礼何,礼的本质如何呈现出来呢?人没有内在的仁德,对礼、乐制度、规范或习俗,会怎么样呢?意思是,或者会违背礼乐,或者只是拘守外在的形式,没有内心世界与礼仪、音乐的交融。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玉帛,礼之所用。钟鼓,乐之所用。人必先有敬心而将之以玉帛,始为礼;必先有和气而发之以钟鼓,始为乐。遗其本,专事其末;无其内,徒求其外,则玉帛、钟鼓不得为礼乐。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林放是鲁国人。本是本质,根本。大哉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林放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易指丧事的整个仪节十分周全,符合丧礼的规定。戚,发自内心的悲哀之情。这是说,礼仪,与其讲形式的奢华,排场,不如崇尚俭朴;料理后事,与其形式周全,不如内心悲伤,真情悼念。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倩(狇犻à状),美貌。盼,黑白分明。素以为绚(狓狌à状)兮,白底子上画着花卉。绘事后素,先有白底子,再有图画。这三句诗,前两句出自《诗·卫风·硕人》,第三句为逸诗。礼后乎,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起是启发。孔子认为卜商子夏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诗》中体悟到儒家的真谛,甚至对孔子自己都有启发,故说可以与子夏讨论《诗经》了。

孔子激赏子夏由“绘事后素”而悟及“礼后”(礼的形式之背后的人的真性)。这表明,仁是礼乐背后的精神。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教条,虚伪的仪节,支配性的社会强制,使人不成其为真实的人。这正是孔子要批评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这里指出了礼乐形式背后的是生命的感通、人的内在的真情实感和道德自觉。“仁道”及其标准并不远离我们,现实的人只要有自觉,只要想去行仁,仁就在这里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两句话在全世界道德哲学思想资料中,大禹是最早最有理性的论断。这表明,道德是真正显示人之自我主宰的行为,道德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不仅如此,是自觉而且自愿,是“由己”,而不是“由人”,即不是听任他律的制约或他力的驱使。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由的文化伟人之一。当然,这并不抹杀礼的积极意义,礼是社会的节与度,礼使君子的行为保持一定的节与度,亦有助于道德的主体性、自律性原则的建立。合于礼、实行礼的过程是人性化的过程,是“仁”(内在性的道德)在特殊社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孔子维持了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紧张,这是培养君子人格,从事道德的自我修养的很好的方法。

由上可知,“仁”的第二义是“修己”,通过实践礼的工夫而有教养,同时不执定于礼,努力体认礼之内核,达到实践仁德的自觉、自愿、自律,挺立道德的主体性。

第三,“忠”与“恕”接近于“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句是说,似尧舜这样的圣人恐怕还担心做不到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说一个有仁德之人善于推己及人,自己在社会上站得住,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自己也在社会上站得住;自己上达了,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自己去通达起来。能近取譬,指能够从自己身边选择(人和事作为)榜样。仁之方,践履仁道的方法。从这一章我们可知,在孔子心目中,“圣”(或圣人)是最高境界或层次(的人),“仁”(或仁人)是次于“圣”的。这一章重点讲的是“仁”的内涵的“忠”的一面。

什么是“仁”呢?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启悟别人,让别人自己站得住;自己通达了,也要帮助别人,让别人自己去通达。人们都可以从自身、从当下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实践仁道的方法。孔子的意思不是外在强加地使别人立或达起来,而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让人家自己去挺立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上站得住并通达人间。这才是仁人的品格。

“仁”的内涵的另一面是“恕”。“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是孔子以前的讲法,春秋时人即以“敬”为“仁”的原则之一,敬事与尽忠有关。孔子进而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也是“仁”的原则之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大宾,公侯之宾,指最尊贵的客人。大祭,郊禘之祭,指过去在郊外祭天的仪式。当然,按《周礼》,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克己复礼,主敬行恕,皆求仁之工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君子终身奉行的“恕道”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决不要羞辱别人。尊重别人,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热门推荐
  • 魔皇至上

    魔皇至上

    一个女孩儿原本只跟着她的妈妈和爸爸过着隐居的生活,可是,好日子并不长,迪亚斯,也就是他的叔叔偷偷前来,趁叶玺的爸爸不注意之际,杀了她的爸爸。由此,叶玺转学至魔法学院,开启了女皇的生涯……可是,并没有人知道叶玺真实的身份,她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怕?善良?还是......
  • 大唐追美记

    大唐追美记

    晚清为华夏女子特战队的一员,一次执行任务为救战友而陷入敌人陷阱被敌人重重包围,无奈之下只好纵身跳下悬崖,企料被闪电击中,意外的穿越到了古代,这里的一切都与叶晚清所熟知的历史不同,唐朝的开国皇帝竟然不是李渊,许多历史名人居然在一个时代出现,一代名将薛仁贵既然是自己的小弟!哦买糕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也许在穿越过程中被闪电击中的原因,叶晚清竟意外的获得了一种特意功能……然而在现代被世人所禁忌的百合之恋,现而穿越到了古代,叶晚清能否寻得真爱?富家大小姐、一代名妓、英姿飒爽的女将军,还有皇帝的女儿,古代众多美女究竟叶晚清该如何选择?
  • 天才少年K

    天才少年K

    他,放荡不羁,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路,搞坏学校实验室,上课翘课,私自把学校的操场让给孤儿院,····他就是天才K闫凯,一个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天才少年(本文改编于漫画天才J,剧情有雷同,请见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101次追妻:大爱晚成

    101次追妻:大爱晚成

    “乔琳,我怀了明远的孩子,请你成全我们吧!”亲姐在她的婚礼上将b超图递给了她时她一口鲜血吐在了洁白的婚纱上,失了心跳,被宣布当场死亡,而那年她只有二十岁。五年后归来,她与这个令她心碎的城市握手言和,势必要血债血偿。步步为营之际,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你是神经病还是狗皮膏药,怎么甩也甩不掉!”她真怀疑眼前这个俊美非凡却地痞十足的男人到底是不是那个传说中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阅海集团大BOSS墨千尘。“你错了,我不是神经病也不是狗皮膏药,我是旺仔QQ糖,又粘又弹又好吃哦!”
  • 查理九世之轮回坠天使

    查理九世之轮回坠天使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爱情到底是什么?”那天,她问他。“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对于我来说,爱情,就是你。”“那你为什么要喜欢我?”“因为你是切西亚。”很完美的回答,让她顿时明白了。她是切西亚。她有唐晓翼,一个愿意等她,愿意照顾她,愿意陪她一生的人。她很幸福。给你倾城的温柔,恋我半世的流离。
  • 一指破天尊

    一指破天尊

    高高在上的圣尊,我李行书不服。你们阻止我的双修,毁掉我的宗门,以为这样便能打倒我?管你三皇五帝,任你道祖三清,还有那西天如来。你们等着我从异界归来,待我破体成尊日,便是天界崩陷时!
  • 李宅恶妇

    李宅恶妇

    刘桐和李修从小认识,一个住在东街,一个住在南街。原本无缘的两个人,因为一伙土匪,结缘一起
  • 玫瑰恋语:嘿!我亲爱的伯爵大人

    玫瑰恋语:嘿!我亲爱的伯爵大人

    家庭不算很富裕的她,凭着对音乐的执着,考上了当地的一个知名音乐学院,本以为,进入这所学院后,自己会离梦想更进一步。谁知,进入这学院的那一刻起就是命运的转变,也痛苦的开始。原本只是简简单单的她,却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与阴谋中。同时,随着记忆的“苏醒”,身份复杂的她又该如何面对这场爱的抉择?是该爱?还是该恨?前世的爱恨情仇,是否会蒙蔽她的内心?
  • 妃不做小之正室的范儿

    妃不做小之正室的范儿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如来神掌?黑妞张口结舌老师居然把她拍到古代来了,来就来吧居然变成了八岁小孩还要嫁给一个什么王爷,嫁就嫁吧,居然是当小老婆,当就当吧反正她还小不喜欢大叔,不过就是闲来无事烧了他几间屋子,就被他打的几天下不了床,一不小心撞了那个娇滴滴的侍妾他就把自己扔出门外一纸休书,休就休吧,她又不喜欢他可是心为什么会这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