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500000069

第69章 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2)

我有的时候也想:“戒酒太累了!算了,放纵一下吧,喝!”有一次,有位朋友到我家,我一下子喝了四两六十度的白酒,喝的时候特别高兴,什么节制,见鬼去吧!但第二天就觉得身体不舒服。所以,“放纵”本身是一种解放,是一种“善”,是一种“利”;但是,放纵的结果却是一种恶,并且,放纵等恶德结果的恶和害远远大于其本身的“善”和“利”,因而其净余额是“恶”和“害”。

恶德的净余额是一种害和恶,而美德的净余额是一种善和利。那么,人们为什么还是那么容易陷于恶德而背离美德呢?人们为什么很难真正地向往和追求美德呢?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原来,恶德的净余额虽然是一种恶和害,但是这种恶和害是一种结果恶而不是本身恶,因而是未来的、不确定的、说不准的。反之,美德的净余额虽然是一种善和利,但是这种善和利也是一种结果善和利,而不是本身善和利,因而也是是一种遥远的、将来的、不确定的、说不准的。这样一来,美德作为一种善,到底能带来多大好处,只有未来才能知道,因为它是一种结果善;而恶德作为一种恶,也是作为结果存在的,也是要到若干时间以后,甚至是在遥远的未来才能看到的。相反,美德本身是恶的,因而它的恶是眼前的,看得见的。你助人为乐、自我牺牲,你被截肢了,马上就会痛苦。但是,恶德本身是“利”和“善”,因而它的善和利也是眼前的,看得见的,当下亲自能够感到的,而它的“恶”和“不善”却是遥远的、不确定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陷于恶德的原因,也是人们为什么追求美德的原因。追求美德的人都是比较理智的,有着长远的打算,他的欲望是被理智所约束的,他是有远大的见识和抱负的人,这样的人会倾向于美德;而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人,就容易追求恶德。这就是美德和恶德的真正的本性和人们为什么是有美德的以及为什么会陷于恶德的真正的原因。

因此,一个人陷入恶德的原因,说到底,可以概括为七个字“占小便宜吃大亏”为了占有当前的、近的、确实的小利小善,而不顾尔后的、远的、不确实的大恶大害,为了眼前小利而不顾日后长远大害。相反的,一个人追求美德的原因,说到底,也可以归结为七个字“吃小亏占大便宜”为了占有尔后的、远的、不确实的大利大善,而宁愿承受当前的、近的、确实的小恶小害,为了日后长远大利而忍受眼前小害。因此,一个人追求美德还是陷入恶德,说到底,乃是他有无智慧的结果和标志:陷入恶德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显然是一种真正的愚蠢和不智,是愚蠢和不智的结果;反之,追求美德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得大于失,无疑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是智慧的结果。所以,孟子曰:“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这样一来,美德的追求便因其是智慧使然而最终是学习的结果;反之,恶德的陷入则因其是不智使然而最终是不学的结果。因此,恶德便比美德更接近人的本能:美德的形成是困难的,它是学习的结果,它必须有一定的学习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和训练;反之,恶德的形成则是容易的,它是不学而能的,是人的自然倾向。因此,每个人一生下来,最初总是因其尚无智慧而自愿接受恶德,他接受美德而遵守道德实出于被社会和他人所迫:道德最初总是他律的,总是作为一种外在的东西强加于每个人。只有随着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以及道德教育训练,一个人才会因具有一定的智慧而逐渐懂得美德的利益和恶德的不利,他才能自觉地克服恶德而自愿追求美德。

三、坏人也有美德和处于美德境界吗?

当一个人追逐美德或陷入恶德达到一定程度时,他就进入了美德境界或陷入了恶德境界。不过,当我们进一步考察品德的这些境界时将会发现,“品德境界”是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它与“品德”概念根本不同。因为,任何人,不论他多么坏,哪怕他是个十足的坏人,他或多或少也总会有一些美德,如勇敢或勤奋等等。但是,我们能因此就说他——一个坏人——处于美德境界吗?

显然不能。无论他多么勇敢勤奋,我们只能说他处于恶德境界。反之,任何人,不论他多么好,即使他是个十足的好人,他或多或少也总会有一些恶德,如拼命工作,甚至嗜酒如命,以致英年早逝,违背了“贵生”道德而堕入轻生之恶德。但是,不论他何等的轻生和嗜酒,我们能说他——一个好人——处于恶德境界吗?显然不能。我们只能说他处于美德境界。

因此,品德境界与品德不同,好人与坏人都具有美德与恶德;但只有好人处于美德境界而坏人则处于恶德境界:美德境界就是好人的品德境界;而恶德境界则是坏人的品德境界。显然,好人或处于美德境界的人,虽然有美德也有恶德,但必定以美德为主,美德必定居于主要的、决定性的、支配性的地位;反之,坏人或处于恶德境界的人,虽然有恶德也有美德,但必定以恶德为主,恶德必定居于主要的、决定性的、支配的地位。那么,这种将好人与坏人以及美德境界与恶德境界区别开来的主要的、决定性的、支配性的品德究竟是什么?

就是“善”与“恶”!

因为,“善”是道德总原则,它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是一切美德的总汇,是一种完全的美德;“恶”是不道德总原则,它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是一切恶德的总汇,是一种完全的恶德。这样,人们品德境界的根本区别显然便在于:就“善”与“恶”来说,他们究竟具有哪一种品德?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恒久的行为遵守“善”原则,从而形成和具有了“善”的美德,那么,尽管他同时具有懦弱、不智、轻生、放纵、偏执、自卑等等恶德,却显然是美德为主,因而他仍然是一个好人而处于美德境界;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恒久的行为不遵守“善”原则,从而形成和具有了“恶”的恶德,那么,尽管他同时具有勇敢、智慧、贵生、节制、中庸、自尊等等美德,却无疑恶德为主,因而他仍然是一个坏人而处于恶德境界。

因此,所谓恶德境界,也就是一个人长期、恒久地违背道德总原则“善”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道德的人格境界,是不应该如何的道德道德总原则“恶”已经转化为自己的人格和个性的品德境界。这就是说,一个陷入恶德境界的人,并非完全违背道德而全干坏事;而必定也会遵守道德干好事。不过,他的行为违背道德干坏事必定是恒久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则只能是偶尔的。否则,如果他的行为恒久遵守道德和偶尔违背道德,他就处于美德境界而不是处于恶德境界了。

反之,所谓美德境界,也就是一个人长期、恒久地遵守道德总原则“善”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种善的、道德的人格境界,是道德总原则“善”

已经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的品德境界。这就是说,一个即使达到了美德最高境界的人,也绝不可能完全遵守道德而全干好事;而必定也会违背道德干坏事。只不过,他的行为违背道德干坏事只能是偶尔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则必定是恒久的。否则,如果他的行为偶尔遵守道德而恒久违背道德,他就不是处于美德境界而是处于恶德境界了。

美德境界比恶德境界复杂得多,因而进一步分为美德自律与美德他律两大境界。美德他律境界是为了美德之外的他物——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追求和获得美德的美德境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幸福而追求和获得美德的美德境界,是为了利己而求得美德的美德境界,说到底,也就是一个人长期的为了利己而求得美德的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美德境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处于美德他律阶段。我们都不偷不抢,是吧?

我们轻易也不去伤害别人。我们一天到晚也都像个“人”似的,其实我们的七情六欲可能是非常恶劣的,如果放任自流,我们都可能成为杀人犯,对不对?

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谁不想把仇人杀死阿!“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嘛!

谁没有爱和恨啊?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杀人呢?因为理智告诉我们说,遵纪守法,拥有美德,你才能得到幸福。

其实,每个人一开始,一定是处于“美德是手段”的美德他律境界。他把美德当成手段,他是为了利己而遵守美德。更多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要遵守道德,我们要拥有美德,就是因为美德的净余额是“利”和“善”,是因为我们会“算计”,是吧?一算计,有美德是吃小亏占大便宜;有恶德是占小便宜吃大亏。所以,美德合算,恶德不合算。酗酒,固然一时快乐,但是终身遗憾。所以,我为了我自己的幸福,为了我的健康,我要节制,我要戒酒,我要追求美德。当我这么做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幸福和利益,而美德是一种手段。这就是美德他律境界。但是,当我不断地这么做的时候,美德便不断带给我幸福和快乐,美德就成了我的快乐和利益的源泉。那么,这时候我就会爱上美德。因为爱就是对于快乐和利益的心理反应,当美德不断地给我带来利益和快乐的时候,我对美德就会有一种爱的心理反应。而一旦一个人爱上美德,他就会为了美德而追求美德。那么,这个时候他就进入了美德自律境界。美德自律境界就是以美德为目的的美德境界,是受完善自我品德之心所驱动,从而为了美德而求美德的美德境界,说到底,也就是一个人为了完善自己的品德而遵守道德的长期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美德境界。

一个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既然是一种为了美德之外的他物——自己的利益、幸福——而求美德,那么,他必不以拥有美德而快乐和幸福,而仅仅以拥有美德给自己所带来的利益而快乐和幸福:在他那里,美德与幸福、快乐是两回事。因此,他遵守道德、追求美德是有条件的:只有美德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幸福,他才会遵守道德、追求美德;否则,如果美德不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幸福,他就不会遵守道德、追求美德了。

反之,如果一个人达到了美德自律境界,则会以拥有美德而快乐和幸福:

在他那里,美德与幸福、快乐原本是一回事。因为幸福无非是重大的快乐,无非是人生重大的需要、欲望和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其人生既然以美德为重大目的,那么,他求得了美德岂不就得到了快乐和幸福?当然,他得到的只是内在的“德性幸福”而不是外在的“非德性幸福”。因此,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他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并不以道德和美德是否带来外在的“非德性幸福”为条件:不论道德和美德能否带来这些快乐和幸福,他都会遵守道德、追求美德。

在美德境界与恶德境界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境界:无德境界。所谓无德境界,就是尚未形成品德、道德人格或道德个性的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人遵守或违背道德总原则“善”的伦理行为还没有形成一种品德,道德人格和道德个性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善和恶两大道德总原则还都没有转化为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因此,一个处于无德境界的人,必定断断续续交错地、半斤八两地遵守道德总原则和不遵守道德总原则,以致道德和不道德互相中和、抵消而皆未能内化为其人格或个性,从而他既不是一个具有恶德的坏人,也不是一个具有美德的好人,而摇摆于美德与恶德、好人和坏人之间,处于美德与恶德的中间状态。这样,他的道德境界便是不定的,他没有确定的品德: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无德者”。

显然,一个人最初既不会处于美德境界,也不会处于恶德境界,而只能处于无德境界。因为恶德与美德一样,都只能形成于一个人的长期的行为。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个具有恶德的坏人或具有美德的好人。人生之初,小孩一生下来,他必定因缺乏道德智慧而自愿逃避道德而接受恶德。

但是,父母对他的教育,外在的舆论和他自己内在的良心,迫使他又得遵守道德。所以,一开始,他是处于一种摇摆状态,他偶尔遵守道德,偶尔背离道德。

这样,他就既不会有美德,也不会有恶德,他实实在在处于一种“无德”的境界。

但是,他不会永远的处于“无德”境界的。从无德的境界出发,他或者会不受良心和名誉的约束,长久不遵守道德,这个时候,他就进入了恶德的境界;或者他非常注重外在的评价,就是所谓听话,他比较理智,因为听话能够带来巨大的好处,这个时候,他就会恒久地遵守道德,那么,他就进入了美德境界:首先进入以美德为手段的美德他律境界,最终达到以美德为目的的美德自律境界。

总之,品德境界分为三类四种:恶德境界、无德境界和美德境界三类,美德境界又分为美德他律境界与美德自律境界。恶德境界是坏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恒久说来,是不遵守道德的。无德境界是品德的中立境界,是无恶德亦无美德的境界,主要是儿童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必定半斤八两地、交错地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美德境界是好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必定恒久遵守道德:处于美德他律境界者的大多数的行为必定遵守道德;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者的行为则近乎百分之百地遵守道德。

同类推荐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热门推荐
  • 瓦罗兰之陆

    瓦罗兰之陆

    瓦罗兰纪元789年,一丝腐臭的黑暗气息滋生于这片安详许久的大陆。包覆着阴影的大手一丝一丝向瓦洛兰大陆被光明照耀的地区伸出。波澜被阴冷的风掀起,一个酝酿良久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极北之地眸里摄着寒光的“冰霜女巫”;暗影岛内暗影笼罩下遥望天空的“死亡歌颂者”;诺克萨斯大将军“策士统领”;影流神秘莫测的“影流之主”……为正义而生,为和平而战的“德玛西亚”,为守护而存的“艾欧尼亚”,宛如巨擎的中央“巨神峰”……这场战争注定要来,它的压抑已是如此之久,它交杂着欲望、野心,升腾着热血、嘶吼,他代表着一代人心中各自所谓的正义,所谓的家园与故土!!!这是瓦洛兰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瓦洛兰最为辉煌,最为消败的时代!
  • 我的26岁美女师姐

    我的26岁美女师姐

    夏轩原本是一个普通职员,被天机门选中以后,成为了天机门第999代掌门人。从此,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这个世界里,有修真,有妖怪,有仙魔。绝色师姐争着要嫁给他。绝色同事抢着要嫁给他。绝色妖精跪着要嫁给他。绝色仙子求着要嫁给他。绝色魔女逼着压嫁给他。
  • 侠道释

    侠道释

    【侠骨新书】群雄割据,宗派林立,且看他纵意江湖,自创宗派,美人在怀,侠骨柔肠,不负剑意轻狂。何为侠者,何为道,何为家国,何逍遥。
  • 全能妖孽之霸气教师

    全能妖孽之霸气教师

    身负异体,修为天成。在都市,我的异体可以称霸,不论你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事,只要是女的,都会为我神魂颠倒;在异界,我的异体,同样可以让四方霸主,八界至尊,闻之丧胆,为我臣服。
  • 上古世纪之宏命蓝图

    上古世纪之宏命蓝图

    源大陆的毁灭,葬送了无数的神明、英雄与史诗,在血与泪光与热的召唤下,神明主宰的时代将是苏醒或是毁灭。
  • EXO之男主思想

    EXO之男主思想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即使是最微小的人类也一样。作为现代有名的设计师,却忽然隐身,这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女儿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女儿

    林轩意外穿越到未来。当从抱到的大腿那里得知未来人类的基因非常优秀时,林轩的心思活跃起来,第一反应就是去基因库弄一个具有吃货属性,高智商但平时却容易范迷糊的萌萌哒女儿。兴奋不已的林轩并没注意到,女儿母亲资料的吃货属性后面有一项备注:(这是一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女人)
  • 雪染今夏:秋日微凉

    雪染今夏:秋日微凉

    许是天意使然,功夫少女夏染雪与名门子弟的他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场校园唯美青春纯爱故事就此展开。她是万分尊贵的灵族公主,他是筹备篡位的世子。显赫的地位,却意味着一生一世的身不由己。古老的诅咒,两个人必当不会在一起吗?当雪开始染指夏日的风华,浅秋渐渐薄淡,我便许你,爱胜于一世繁华……
  • 美男来接招:魔女穆念熙【完】

    美男来接招:魔女穆念熙【完】

    她的父亲是商界之龙,她的母亲是商界之凤,她的爷爷奶奶是英氏贵族,而她却是轰动校园的魔女。绝美的容貌,张扬的性格,面对英俊的王子,邪恶的美男,她谁也不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王子有什么了不起?她可是响当当的魔女!哼哼,美男帅哥别挡道,统统靠边站!一场华丽的校园舞曲闪亮登场……本文是《温柔解码: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续文,续写下一代,但两篇文却是独立的个体。请支持素影另一篇文,与这篇完全是两种类型:http://***.***/origin/workintro/609/work_21827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