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2

第32章 道家的养生智慧(5)

可见,善养性之人必是反俗之人。俗人皆昭然明白,道人仿佛昏昧无知;俗人明察秋毫,道人却浑然忘我。俗人能求智,道人却似愚。俗人皆欲奢华,而道人却独取素朴。《庄子·马蹄》曰:“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则民性得矣。”只有素朴,才是养性之道。道家意识到人的本性所以遭受束缚,是因为人类社会制度不恰当地美饰仁义礼乐等所谓“文明”。这种经过美饰的“文明”使素朴整全的人心陷入了狭隘的是非、美丑、荣辱、真假、善恶的分别泥潭之中。《庄子》书中专列《缮性》篇提出:“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在道家看来,美饰的仁义礼乐好比多余的手脚,世间尚聪明、兴仁义、倡礼乐、竞圣智,是“不安性命之情”(《庄子·在宥》);而论善恶、好喜怒、制刑法、推赏罚,亦是“失其性命之情”(《庄子·骈拇》)。这些于人而言是“侈于性”。其实,后来张湛直截了当地将“反俗”列为养生的十大要诀之一(《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第一》)。这里的“反俗”也就是要在心态上和生活实践上走一条与世俗人相反的道路。

(三)养性须达理明权

老子特别强调立身处世应“知常”,养生也不例外。凡事都有其理,顺着这个理,就能很好地安身立命。故而《庄子·秋水》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明理明权表达在“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这其中的道理可归结为一句话“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庄子·秋水》)。人的内心掌握天道法则,行事自然而然合乎天道,自然没有伤害。《庄子·达生》称此为“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因此,要知道人的行为本于自然,安处于自得的境地,进退屈伸顺时而动,是谓养生要妙。千万不要因自己的作为而毁灭天然,不要因为自己卖弄聪明而毁灭性命,更不要因为贪得名声而殒命。我们所要做的是严格地遵循如上的道理,这样才能恢复自己天真的本性,也才算得上尊贵生命的人。《庄子·让王》有言:“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不懂得生命尊贵于一切身外之物的人,是大大的迷惑。富贵者养生太多而伤身,贫穷者为谋求财富而疲惫自己的身体,都不善于“养性”。人性本来是自足的,人所要做的是因顺其自然。这样的做法在道外人看来,似乎是“无情”。然而,庄子却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自我情意不妄动,就无伤身心,其要诀在于无所用心而顺乎天理。嵇康《养生论》亦云:“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性情平稳可以颐养生机。

(四)养性须去嗜欲

道家期望人类复归自然人性,积极探讨了导致人性迷失的原因和复归自然人性的方法。《文子·道原》就指出:“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则乱,以治身则秽,故不闻道者,无以反其性,不通物者,不能清静。原人之性无邪秽,久湛于物即易,易而忘其本即合于其若性。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作者在这里不但说明了失性的原因在于从(纵)欲,而且也指出了“反其性”的方法。在他看来,人性本来是以平为常,并且“无邪秽”,但是嗜欲却伤害了这种“平”的状态。而造成这种“伤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闻道”、“不通物”,亦即“不知常”。本欲悦己,反而害己,是谓“妄作凶”。

欲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夫性命者,与形俱出其宗,形备而性命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淮南子·原道训》)不过,“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淮南子·齐俗训》);“人性安静,嗜欲乱之”(《淮南子·俶真训》)。这里的“嗜欲”是指过量而与人不适的欲。嗜欲的产生是外物的牵连、巧智的诱惑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明·周臣绘《春泉小隐图》(局部)所谓“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淮南子·俶真训》)。因此,要养性,就应当去掉嗜欲。“嗜欲者,性之累也。”(《淮南子·原道训》)养性之目的在于“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嗜欲害神失性。反过来说,养性需要养神。

从节制自己的欲望开始,慢慢就会回归自己的本性,是谓“节欲之本,在于反性”(《淮南子·诠言训》)。

需要强调的是,道家养生无论是养形、养神、养心、养性,都有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本之于道,因顺自然。陶弘景引《老君妙真经》曰:“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养性延命录·教戒篇第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知病第七十一》也说:“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着,内伤精神,减寿消年也。”该书在解释老子“善抱者不脱”时又说:“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按照河上公的看法,只要精神得到充分的爱惜和保养,人就能延年益寿,甚至使生命状态发生质的变化,超越常人。

对此,河上公有进一步的说明:“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老子河上公章句·修观第五十四》)由此看来,河上公倡导的修道之法,不仅是要延年益寿,而且是要成为真人。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道家养生的形神与心、性彼此密切相关,是一体的多方面,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庄子·天地》就概括指出:“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作者认识到形体是精神存在的基础,它保护着精神,但形与神各有自己的规则,也就是说,养形与养神都各有自己的具体要求。从现实性而言,形神是相互依赖的,“形神离则死”(《史记·太史公自序》)。从逻辑性而言,应当是精神依赖形体。庄子学派指出“形全者神全”(《庄子·天地》)。王充也指出:“精神依倚形体……死而精神亦灭。”(《论衡·论死》)不过,道家在形神关系上,更重视“神”,因为精神是生命活力的直接体现,故而有“神者,生之本”(《史记·太史公自序》)之说。为了保护生命的活力,应当特别重视养神。《淮南子·精神训》就要求“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要处理好形神关系,正确的做法是“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原道训》)。因为神能指挥形,是健康的特征;如果是形影响了神的活动,说明身体不健康。嵇康就形神关系打了个比方:“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直截了当地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务必使“形神相亲”(《养生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提出养生的目标是“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表明“形与神俱”涉及健康标准,形与神俱在,就是理想的摄生状态。

养心与养神其实是共通的。《庄子·在宥》曰:“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而养心养神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养性,是谓“原心反性”。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考察神、心、性三者的关系,大体上可以说,神相当于意识,心相当于潜意识,而性则相当于无意识。用道家自身的说法,神就是后天识神,性是先天潜神,而心是沟通两者的桥梁。释神则洗心,明心则见性。

如上可知,道家的养生实质是做真人。真人有“肌肤若冰雪”的形体,物我两忘的精神,清虚神妙的心灵,以及赤子婴儿般无知无欲的天性。因此,真正的养生是做人,可谓是“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第七十五章)。

不以养生为务,才是真正的养生境界。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陈耀庭等:《道家养生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李土生:《儒释道论养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3.邵汉明:《中国哲学与养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63年版。

5.张荣明:《中国古代气功与先秦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詹石窗:《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7.程雅君:《金元四大医家与道家道教》,巴蜀书社2006年版。

8.薛公忱主编,张其成、申俊龙副主编:《儒道佛与中医药学》,中国书店2002年版。

9.詹石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热门推荐
  • 热血不枉青春过

    热血不枉青春过

    青春,我们只是路过,青春,总还是一本仓促的书,我们曾低吟浅唱,但却无法改变那旋转的年轮。原来,在这段路程里,我们只是一个过客,虽然曾经在这里经过,却依旧未留下任何足迹,那矿泉水般的生活,犹如那枝丫间细碎的阳光,犹如那夏天湛蓝的天空,我们来不及珍惜,它却这样不留痕迹的在我们眼前逝去。
  • 学院时光的物语

    学院时光的物语

    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她长相甜美,但是她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丑,不喜欢张扬,她叫苏汐茉。他是一个长相帅气的一个阳光大男孩,但是他地下私底下却是一个极其霸道,冷酷的人,他家境很好,很神秘,叫韩文宇。他们是那天相遇,却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见面。。。。。。(什么方式呢?这是机密喔!)
  • 匠心

    匠心

    在安特卫普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女人的天堂,而这里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买到钻石的女人,一种是没有买到钻石的女人今天,你可能认识第三种女人。那个女孩,是这座古城里唯一被总理授予证书的亚裔切割师。
  • 魔界公主vs冷漠校草

    魔界公主vs冷漠校草

    魔界公主为未婚夫等了整整五千年,终于等到,一见面就起了冲突。看他们怎么有情人终成眷属
  • 异族公主的复仇之旅

    异族公主的复仇之旅

    她,是来自另一个世界,拥有着比她的国家所有人还强的魔力,但在她小的时候,父母双双因为车祸身亡。然而她却不能因此而放弃,因为她身上肩负着太多太多的使命。一次偶然间,她意外来到了人界,开始了新的生活。却不料,原来父母的死不是一场意外。在悲伤的同时,她站起来了,踏上了一条复仇的路。但她未曾想过竟然还能遇见他,遇见他们......
  • (完)与王爷同居:史上最强王妃

    (完)与王爷同居:史上最强王妃

    她是穿越而来,横空出世的魔法师公主。他是表面废柴,实则腹黑的妖孽级王爷。当腹黑遇到腹黑,当强大遇到强大,这个世界注定要波涛汹涌。合作还是PK?这是个问题!本书美男众多,有歪诗为证:镜中花无名,风来香满袖。千里霜如雪,苍穹月无双。
  • 南柯一生

    南柯一生

    十年前,小人物的他沉浸于纸醉沉迷里昏昏碌碌;十年后,同样是他站在世界五百强新闻发布会上接受着集团的传承。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改变了他,回答他们的也永远是一个答案——南柯一梦。别人问他成功学的秘诀,他回答的是两句话:你必须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你不努力,是会死的。
  • 至强武力

    至强武力

    能以武逆命,以力乱天,是为至强武力!三十万年前,有一声长啸碎虚空的武帝。三万年前,有滴血斩神魔,一念断苍穹的至圣。三千年前,有一身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的剑尊。如今,各方豪杰笑谈宏图霸业,天下风云涌动。一名旮旯之地的少年,因为一位神秘老人,从此踏上一条至强武道,看他如何博弈各方巨头,踩天骄,震当世,惊万古!他说:“我相信,只要我杀人,杀人再杀人,一路杀过去,就能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本书为爽文,要学最强的武道,要会最厉害的副职业,要战最逆天的骄子)
  • 星念传说

    星念传说

    星念师,通过找到本命星辰,将念力转化为星力,施展出强大的星术!凌羽,一个天赋下下等的废物,被一个小小的铁片“砸”中了,一夜之间,他的一生也遇到了改变!别人的本命星辰都是金、木、水、火、土这种普通的星辰,而他的,则是……
  • 弋生为戟

    弋生为戟

    天水巷在五年前有一位白衣女子到来,她开了一家店,曰:花镜。这位姑娘五年来相貌不曾有过变化,实在诡异,更诡异的在后面.....白弋作为禹山的掌门,却被污蔑偷盗神器,驱逐下山,剔去仙骨。世人都道她冷若冰霜,心如铁硬,而谁又知她心中心心念念的,却只是她最爱的阿戟。阿戟,我会去找你,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