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25

第25章 道家的人格理想(1)

道家虽然看到了人世间的生死现象,并且承认生死的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是关注生死。其实,道家最重要的生存智慧在于他们超越了生死,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理想。

一般说来,“人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人格修养”就是通过身心圆融的省思与实践使自身的品德、气质、能力、性格逐步趋于完美境地一种努力,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要求。道家秉承推天道以尽人事的思维方式,为自我安身立命提供精神依托。“人事”在某种层面上与“人道”有契合之处,包括身心健康、社会义务、道德境界等内涵。从根本点来说,“尽人事”的核心理念即“人格修养”;而“人格修养”的前提是确立理想人格。道家的理想人格是以道德境界是否高远为依据,而不是以谋生的职业来划分人的高贵与低贱。这里我们以文献经常提到的真人、圣人、大人为例,剖析道家的人格理想及其流露出的人生哲学。

一、“与道合同”的真人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与道合同,惟真人也。”与道合同就是要以道之真来成就人之真。道法自然,人也应当法自然。人的本身有其自然性,而人外也是个自然,只有身心内外和谐了,人才是个真人。《庄子·盗跖》称黄帝尚且没能“全德”,故有流血百里的涿鹿之战。那么,不慈的尧,不孝的舜,偏枯的禹,流放君主的汤,伐纣的武王,拘羑里的文王,这些君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个人的真性情因为利益而迷失了本真,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还有为尽忠而饿死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非议世事,不同流合污,抱木而死的鲍焦;因君主不听谏议而负石投河的申徒狄;割股以食文公后来被烧死的介子推;因女子违约,自己淹死的尾生。这些所谓贤士“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为虚名所累而轻生,不可取。

还有伍子胥、比干这类的忠臣终为天下讥笑,不值得尊重。相反,人之常情是“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不能说(悦)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那些不能与道合同的人,钻营名利,巧诈虚伪,都做不到“全真”(保全自己的本真)(《庄子·盗跖》)。从反面来说,他们“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清静无为方保其真;从正面而言,“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庄子·渔父》)。谨慎地修身守真,使人与物各复归自然,精神就没有负累了。

《文子·道原》强调真人乃体道之人:“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他在境界上能视有若无;他的身心平衡,充满活力;他的内心清静;他处事柔弱不争,素朴自守,处污而不染,是以能履践天地之正道。

《淮南子·诠言训》亦言:“能反其所生,故未有形,谓之真人。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

作者认为真人的境界当是混同于太一未分为阴阳之际,他在心境上是混沌、无知、无欲,没有人间的矫情与做作,活泼天真如婴儿。

(一)“道之真以治身”的力行精神

《老子》第二十一章指出:“其精甚真”,意思是说道蕴藏着的精气是极其真实不虚的。而富有生命力的婴儿便可谓是大道之“真”的形象代言人。《老子》

(第五十五章)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婴儿有得于道,即含蓄了道之厚德,才有“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的效果,显得精气神十分饱满充实,洋溢着无穷生机。

也因为无知无欲不争,故能与外在环境和谐共处,毒蛇猛兽也不伤害它。故而,老子提出人当效法婴儿,含蓄玄德的主张。这个过程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炼形,做到如婴儿之柔弱,生机勃勃,即“骨弱筋柔而握固”(《老子》第五十五章)。因此,人在日常生活中当努力抟聚精气,培本固元,返璞归真,返老还童。

所以,《老子》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庄子·刻意》所载的彭祖便是个典型代表:“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二是炼神。《老子》第二十章云:“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人应当效法婴儿那样不沾染世味,不知不识,无思无虑,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这样,德性自然就不断积累,是谓“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八章)。

道家强调道的真实性,其实也蕴藏“精华”之意,在人身上的体现表现为“精诚”的品格。《庄子·渔父》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过,道家进一步强调“精诚”是要体现在修身上。必须身体力行,方见其精诚。故而《老子》第五十四章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德的蓄积依靠修身之力。《庄子·让王》亦言:“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治国如治身,身治则国安。

《文子·精诚》一语中的地指出,真的修养功夫,无非是“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亏其身……”而修养的具体范式当如《文子·九守》所云:“所谓真人者,性合乎道也。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治其内,不治其外。明白太素,无为而复朴。体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芒然仿佯尘垢之外,逍遥无事之业。”也就是说,真人具有大智慧:“有无相生”的变化运动观,虚实相彰的处世哲学,内外兼修、而以内为主的修养观,超凡脱俗的人生情操。这样,方至逍遥之游。《淮南子·俶真训》曰:“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辩者不能说也,声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滥也,智者不能动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可见,所谓逍遥游的内涵是真人精神超越,心境超然,生活超脱,不滞名利,安闲无畏,和谐快乐!

(二)“质真若渝”的人格修养范式

老子提出“质真若渝”(《老子》第四十一章)的人格修养范式,其精髓是大道若愚。道家要求人应当“法天贵真”(《庄子·渔父》),就是要求效法天道之真以成就人生之真。不过,人生之真并不是要人处处特立独行,标新立异,鹤立鸡群,而是要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老子》第四十一章)明白大道好像昏昧无知;不断行进于大道,不与人争先,而“外其身”、“后其身”,故好像退步一样;行走于平坦的大道,却好像走在坎坷的大道上一样谨慎。高尚的德性如空谷一般容纳万有;洁白无瑕却好像黯黑,因为他和光同尘,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第五十八章)。处俗但不混俗,品高但不自高。

《文子·道原》对真人的品格修养刻画得最生动形象了:其一,“真人者,知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乱情,隐其名姓,有道则隐,无道则见,为无为,事无事,知不知也”。真不欲展示自己的能耐,但却是功益天下,而不与人争功。他无取天下之念,而有修身正己之念,顺时而动,无欲则刚。其二,真人“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俯仰,与天同心,与道同体;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万物玄同,无非无是”。真人讲究动静适宜,玄同隐迹,无喜怒哀乐之情,泯是非之念,俯仰相得,无往不适。其三,“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伤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故真人用心复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以其寝不梦,觉而无忧”。真人形神兼养,原心复性,睡觉无梦,生活无忧。因此,“真人者,通于灵府,与造化者为人,执玄德于心,而化驰如神”(《文子·道原》)。是谓真人为无为,严谨治心,随机应变,神妙莫名。

(三)“天与人不相胜”的真人气象

《庄子·渔父》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这里的“真”是指人秉承于天道而来的天性。这种天性是人的存在依据,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在。因此智者当懂得贵此真而不拘泥于俗。可见,道家是以世俗为对待面而显示真的本质。人的后天行为不应当损害先天之真。

故而,《庄子·大宗师》说:“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因为天与人本是一体的,人如能自觉地维护天人合一,就是遵循天道的人;相反,如不能自觉地维护天人合一,就会陷于危殆境地。真人明白天与人在本质上的统一,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战胜的关系,故而能逍遥自在地生存于天地间,这称作“采真之游”(《庄子·天运》)。所以《庄子·徐无鬼》有言:“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真人坚持以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决不以个人的意念强加于天。

正因如此,《庄子·大宗师》才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人的真知体现在法天贵真,明白天性可以在人的行为中,人的行为可以显现出天性。“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这种心契于道、行合于天的真人,不忘自身的来源,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在死生两忘中复返自然。

他心里好像忘掉了一切,容貌静寂安闲,额头宽大恢宏,冷肃的时候像秋天一样,温暖的时候像春天一样,喜怒哀乐举手投足如同四时运行一样自然,对待任何事情都能做到适宜,他人难得窥测其内心的究竟。这正应验了《列子·仲尼》所说的:“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

(四)修身守神的真人情怀

真人优游于天地间,其内在心境是“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庄子·大宗师》)就是说,真人不看轻和违逆微小,不自恃成功,没有谋私之虑,如错过时机他也不后悔,事情顺当他也不自鸣得意。这样,他登高不惧,下水不湿,入火不热,究其根源是真人的智慧达到与道合同的境地罢了。可见,真人是无欲的人,“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同上),他无思虑故无梦,日常生活也没有忧愁,饮食不求鲜美,呼吸却很深沉。

《庄子·大宗师》接着还细致地刻画了真人的内心世界:他神态巍峨而不畏缩,好像不足却无所承受;介然不群却不固执,眼界开阔而无浮华之念;内心充实而面色可亲,德行宽厚而令人归依;精神辽阔犹如世界的广大;高远超迈而不拘礼法;沉默不语好像封闭了感觉,不用心机好像忘了要说的话。《庄子·应帝王》以泰氏为例,称赞他睡时安闲舒缓,醒时逍遥自适;任人把自己称为马,任人把自己称为牛;他的知见信实,他的德性真实,而从来没有受外物的牵累。

如上所言,真人是个精通修身养神以守真的人。《庄子·刻意》就认为真人是个心地纯洁,精神不亏的人。作者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真人是做真实自我的人,他的精神不为外物所牵累,他的心意不轻易使用,而努力保持内心的宁静,正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那样的人。真人心不动念,顺天应人,葆有天性之真。

他不但自己天真,又能开悟他人,使他人的邪念自然消除掉。《庄子·田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这种人即便拥有了天下,天下也不会成为他的负累。因为他明白物的真谛,不为利迁,精神不困。《庄子·天道》载曰:“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真人的心中没有亲疏贵贱之别,而是唯道德是从,以和为度,心不为物迁。《庄子·盗跖》曾有言曰:“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道为天下贵,真人是与道合同之人,和合三才,无往不顺。

同类推荐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热门推荐
  • 外交内方外圆

    外交内方外圆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白虎煞星

    白虎煞星

    集我一生仇恨,举我屠世大刀。看我重生归来,待我笑傲群雄。任天地广阔,随我畅游其间,神魔阻我我屠神魔,仙佛阻我,我屠仙佛。
  • 虐爱四部曲:忌情难测

    虐爱四部曲:忌情难测

    五行六界,天界四姬。御情音时,万物主宰。纵然忌情,仍唯君心。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永生永世,生死不离。
  • 寻城志

    寻城志

    其实这个故事应该由三部分组成,这个应该是第二部分,第一第三部分太难写了,所以先写第二部分,用网游的形式来给自己降低点难度。写的好与不好,也就这样了。
  • 毕业季:六年光阴

    毕业季:六年光阴

    一年级时,大家互不相识,感觉到的只有羞涩,新奇·二年级时,大家已经相识了很长时间,并没有感到任何即将离别的那种感觉·三年级时,大家终于有了几丝压力·四年级时,我们感受到了离别的前兆·五年级时,离别已经开始摧残我们了·六年级时,我们似乎都知道了什么,也许小学毕业不起眼,但对于我们,是第一次也是最难过的——离别再见了,六年光阴QQ群“毕业季教室”群号:588785705
  • 傲娇王妃:太子,妾本蛇蝎

    傲娇王妃:太子,妾本蛇蝎

    一朝穿越,她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害她之人,必要让他们血债血还,欺负她的人,必定踩在脚底!这一世,她要好好的活着,宁负天下人,不负自己!他觉得自己找对了人,她如此恶毒之女,巧的是他重口味,就喜欢这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临天下

    道临天下

    又是一个穿越者,又是一个杀手,挺老套的设定,但是故事并不老套,看叶道临如何搅动乱古大陆。同样的穿越,不同样的故事
  • 姐妹人生

    姐妹人生

    金花和银花,来自东北辽宁南部大山深处,骨子里有天生的倔强和不屈的善良;正是十里八村人人羡慕的姐妹花,由于母亲的卧病在床,不得不早早开始她们的人生社会旅途;这一路上,带着农村的牵挂,扑向了城市的渴望;冥冥之中发现,自立才是女人的最可靠力量;强者的生命是大写意的,而幸福的生活又是倾向于有好工笔的人儿;姐姐金花先期得到了召之即来的婚姻,妹妹银花则冷眼旁观对待自己的尾随男士们,然,美满的结局大多殊途同归,不知不觉中,昨日的征程还在回响,似乎人的本质就是这样,付出过才能分辨出生活的真谛;原来浅显的道理,在时光的世界里永远点亮......
  • 鹿晗,重生的邂逅

    鹿晗,重生的邂逅

    她就是他一个小小的粉丝,而他却是舞台上光彩四射的鹿晗。差距这么大无论,怎么努力还是不能追上他的脚步。一场车祸,两个命运。她会成功守护住自己的男神吗?还会和自己的男神鹿晗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鹿晗遇见你,我愿赌服输。——慕容译萌。〖此文内容均为虚构〗禁止以一切形式转载.后果自负.
  • 铜雀台上凤凰游

    铜雀台上凤凰游

    天降玄鸟,生而衍越。他们的初遇,彼此不相识,只是带着满腔的真心。东皇自称太一,在满山飘荡着白色蒲公英的种子的时候,他说会带着满满的十箱聘礼,上山来,娶她。两年后的初夏,,皇下诏,大选秀女。她不知,山上的蒲公英开了,可他不见踪影,跌跌撞撞的,终是入了宫,成为皇的新后。东皇:你原先问我我是不是也喜欢过你,其实,自然。但是,这种喜欢是可以变浅的,因为另外一个更加天真,更加讨人喜欢的女子,这种喜欢甚至可以消失。弥生:卦象有异,你的皇后之位怕是当不长了。她:其实,铜雀台再好,若是我不愿,又怎能桎梏我。原是如此,铜雀台,自己只不过永远是只上不了台的铜雀罢了。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