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19

第19章 道家的义理思辨(3)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那种天地之前就存在,且永恒存在的,可为“天下母”的“物”,老子以“道”字之,取名叫“大”。《老子河上公章句》注曰:“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何以名叫“大”呢?《老子》第六十七章认为:“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为什么要称“道大”呢,那是因为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与它相像了,这也是对“独立不改”的注解。《庄子·大宗师》更是形象地描绘了“道大”“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从空间上讲,“大”表明道的无处不在;从时间看,“大”表明道的无时不有。道之大在于它可大可小,贯通古今,弥合高下,多少无遗。《关尹子·八筹》更是细致地阐述说:“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本无一,其末无多;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道以“大”为名,是因其“浑沦”,亦称“恍惚”,包容万有,又超越了万有。从横向的普遍性而言,《老子》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像水一样无所不在,无远不届。可称作“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第十四章)。从纵向的含摄性而言,道“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老子》第十四章)。

道不自以为大,以“小”为基,以成就其大。《老子》第三十四章说:“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说道“小”,是因为道生养万物,藏匿自己,可称为小,此乃不小之小。《老子》第三十二章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说道“大”,是因为道乃是万物的归宿,道没有拒绝,不分大小长短妍丑一概不弃,故有“大”之气象。《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九引河上公之言曰:“朴,妙本也。语其通生则谓之道,论其精一则谓之朴。妙本精一,故寂然而应用。匠成通生一切,则至大也。”从宏观而言,道是指称一切万物由其而生。不过,从微观而言,朴是道的内在本质,又称“精一”,是生万物的要素,可称为“精气”、“元气”,纯一不杂的东西。道再大也是通过“朴”来起作用,万物更是离不开“朴”,所以天下没有不臣服于“朴”的。《老子》第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器者,万物也,万物莫不是“朴”分散而成的,也就是说万物有得于“朴”而成为万物。圣人懂得把握万有的根源——朴,才有能力成为“官长”,其精髓就在于“大制不割”,具体说来就是“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第二十七章),原因就是圣人懂得抱一守朴。

(四)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明确提出了“小大之辨”,而《庄子·秋水》则有“小大之家”。究其实质,能否明“小大之辨”是道与非道的分野处。《庄子·逍遥游》载: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大鹏鸟之背如泰山一样巍峨,它的翅膀像天边的云那样宽广,一飞冲天九万里。而小麻雀只能飞几丈就落下来,自以为在蓬蒿中飞来飞去为能事,故而对大鹏鸟“图南”之壮举迷惑不解。人亦然。《老子》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好比鹏鸟,下士好比麻雀,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何以两者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两者的差异不在于形体上鹏大雀小,关键在于鹏有图南之志,而雀仅愿在屋檐下飞来飞去,且不自知而讥笑大鹏的壮举。《庄子·逍遥游》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智慧何以有大与小之间的差别?《庄子·齐物论》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闲闲,广博的样子;间间,细别的样子。大知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小知者,关心的只是一时、一地、一家、一国、一己的成败得失等。拿时间来说,朝生暮死的虫子只知道一天的情况,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情景。《庄子·秋水》更深入地论述了产生认知差异的根源:“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时间、空间以及受教育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道家充分意识到人类认识的局限,而力求克服之。《庄子·外物》说:“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那么大知应当如何呢?《庄子·秋水》说:“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大知者深明远近、大小、古今之理,以一种变化的眼光看事物,不为远近、大小、古今所困扰。

(五)秋豪为大,太山为小

道家不仅认识到了大小之别,而且意识到大小的相对性与统一性。《庄子·齐物论》指出:“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对于此句的理解以郭象和成玄英为优。郭象注曰:“以形相对,则太山大于豪也。若各据其性分,物冥其极,则形大未为有余,形小不为不足。苟各足于其性,则秋豪不独小其小而太山不独大其大矣。若以性足为大,则天下之足未有过于秋豪也;其性足者为大,则虽太山亦可称小矣。”成玄英疏曰:“夫物之生也,形气不同,有小有大,有夭有寿,若以性分言,无不自足。是故以性之为大,天下莫大于豪末;无余为小,天下莫小于太山。”他们都认为庄子超越了以形气不同为大小之元·赵孟頫绘《老子像》

辨,而以性足程度作为区别大小的依据,那么,秋豪之末在形态上为小,但性自足,没有比它圆满自足的,故为大;相反,太山在形态为大,但它没有秋豪之末之有余,故为小。因为秋豪之末虽小但性足且可长,故有余,而为大。

可见,大小的评判依据是多元的,应当破除一元的思维定式,这样就会有助于把握万物之真。《庄子·天道》强调指出:“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视天地如小米粒,毫末如丘山之人是能从多元角度看问题的人。

其实,“秋豪为大,太山为小”的提法还隐藏着道家超越现实万有、升华人生境界的方法。道家常以现实为小,并以在超越现实中获得永恒的意义为大,这也是道家的理想目标。其精神实质是希望世人能够反俗入道,役物而不役于物。《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大道“无名”故没有称呼,有名者,物也。真有智慧者不辩论,老子所谓“知者不言”(《老子》第五十六章),“知者不博”(《老子》第八十一章)正是此意。真正的仁义是无所偏爱,没有显出仁义,是谓“圣人不仁”(《老子》第五章),也可以说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真正的清廉是不谦让的,廉洁显露形迹就不真实。廉不在外,而在内。真正的勇敢是不伤害他人,否则就会成为强梁的小人。道家以世间所称道的名称、辩论、仁义、清廉、勇敢五者为小,提出了大道、大辩、大仁、大廉、大勇为大。《庄子·缮性》还明确指出:“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耽于仁义礼智之行则伤道,迷于物我之别则伤德,只有乐全天性,不拘于俗的人才是“真人”、“大人”。

当然,道家在力求保持内心高洁的同时,行事却是十分低调的。老子就有和光同尘之教。《老子》一书中还有多处这样的例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成”本为不缺,而“大成”却好像缺,主体内心深处不以成为成,而是知成守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白若辱(黑),广德若不足、质真若渝、大方若隅等,亦当如是解。

总而言之,道家的大小观是一扇窥探大道思想的窗口。其精义在于重“小”不忘“大”,重“大”不轻“小”,小其小,大其大,以小自守可成其大,以大为念可明其小,自然而已,无所费巧。这样,“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老子》第三十五章)以大象(大道)莅临天下,万物祥和。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行世,唯小是畏。

三、批判与求真

道家的义理思辨也表现在对现实的审视之中。王明曾经指出:“我国道家老庄的理论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的统治制度和抨击封建礼俗是比较突出的。”道家有着崇尚民主自由的精神,表现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这种意识根植于对“自然”的渴求。胡适就称道家的缔造者老子为“革命家之老子”,认为老子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无为的政治哲学便是对政府干涉政策的反动。诚然,老子的无为主义是希望统治者能够营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官员由百姓推选,施政不是崇尚法治,而是推行“不言之教”,以期能有“无为之益”。这就是说,政府作为最少,百姓受益最多,社会最稳定和谐。如其不然,苛捐杂税太多,百姓饥饿,必定难治,甚至“不畏死”,揭竿而起。于是老子呼吁统治者能够“损有余以补不足”,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他还旗帜鲜明地批判那些只懂得自己享乐而置百姓生活于不顾的统治者为“盗夸”(最大的强盗),其民本思想与革命精神跃然纸上。李约瑟称“他们(道家)直观地达到了科学与民主二者的根源”。

道家的批判意识在“自然”理念的导引下演变为对“真”的维护,对“伪”的批判。陈鼓应说:“这种对真的追求使得世俗社会中的一切始终处于被反省、批判的状态之中,政治权力、政治伦理等更是首当其冲。历史表明,这种批判意识乃是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当代社会,随着世俗化的进一步发展,道家的批判意识可以让人们在喧哗的闹市中保持心灵的自主与独立,并不断审视各种现存的价值与秩序,这有助于个人到社会的平衡、和谐发展。”道家秉持明天道以尽人事的行为范式,从自然之真扩大到人生之真、社会之真。道家的“真”确实内含对事物客观性的冷静认同。《子华子·大道第八》说:“大道有源,其源甚真,名曰空洞。空洞无有,是生三元。”表明道家所信奉的“道”是真实不虚的。

只不过像空虚的黑洞一样,虽然虚而不能明见,却可以生成天地人。道家从本体之道,贯彻到认识之真,为人之真等,热切地追求事物的真实。《庄子·知北游》说:“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其强调“真其实知”,要求真实地反映事实,不有意欺瞒。只有无所用心,事实的真相才能得到反映。什么是真呢?《庄子·渔父》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屯,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之可贵在于自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庄子·渔父》因此,道之真规定了人世活动应然之真。这好比理论要联系实际一样,道之真要落实到修身之真,才是采真、得真的表现。庄子学派认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庄子·列御寇》)。不过,道家也没有抛弃人世道德,只不过将它作为得道之真的基础前提。

陈鼓应:《道家思想在当代》,载《道家文化研究》第20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7~8页。

《子华子》,《道藏》第27册,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196页。

同类推荐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天道之桃花劫

    天道之桃花劫

    冷夜,神魔时代唯一一个超脱天道的存在,他游戏人间无心争夺天下却被神魔两界所忌惮,命中注定的桃花劫是他力量的诞生也是力量消逝的契机,是他生命的终结也是他生命的开始。他在生命结束前封印的所有神魔,只留下当时孱弱的人类,他始于人类,最终也将归于人类,力量消逝殆尽之时便是殒命之时,殒命却代表着生命的开始,这便是桃花劫………
  • 错爱何以回头

    错爱何以回头

    一场森林火灾改变了原本在平行线上的几个少年的命运。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让他们原本平静的人生掀起惊涛骇浪。多少错爱孽缘,多少爱恨情仇。深山中孤独长大的女孩,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错爱何以回头?
  • 恶魔大人宠上瘾

    恶魔大人宠上瘾

    某女在电视前面趴着看时装秀,突然爬起来,不情愿地掀起小嘴:“我看以后还是给你做情人算了,好歹那个时候你还每月给钱呢。”某男不悦地从文件里面抬脸,危险地眯起眼,深邃的五官立体得如同雕塑一般:“你是在抱怨我没有给你钱花?”感觉到他身上的危险气息,她利索地缩了缩肩膀谄媚凑上去:“当然不是啦……只是要是你愿意依旧定时给钱就更好了,我一个堂堂的总裁夫人出去老是没有钱多不好......”“那好吧,我就给你这个机会,”翻身将她压下,“按次数?”还没有来得及说不,就被吃干抹净,哀怨地咬着小手绢,可怜巴巴地缩在角落里面,总裁什么的最讨厌了......
  • 从僵尸开始的世界之旅

    从僵尸开始的世界之旅

    穿越到僵尸世界方清儿淡定了。遇到九叔,卧槽,僵尸片世界啊。学道术斩妖除魔。僵尸王、红衣鬼王、妖怪魔头……为什么全是妹子啊。说起来——现在谁来帮帮我。方清儿看着眼前一个个逼近的妖魔鬼怪表示,……谁来拯救我的贞操啊。“内有变身情节,欢迎对文中各种细节处理批评,但请不要随意使用侮辱人的话语,违者权限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秋千上的毛熊也不知道我爱你

    秋千上的毛熊也不知道我爱你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 白玉辟邪记

    白玉辟邪记

    跟隔壁小张是传统的银行世家,楼上小王是典型的公务员世家,楼下小赵是不折不扣的教师世家,我们家也是一个祖祖辈辈从事着同一个职业普通的家庭——阴阳师世家。可是,我却是家中唯一没有遗传这一特殊能力的人。世界上有两种人堪称灾难,一种是遭千人恨万人怨依旧活得好好的人,一种是妖魔鬼怪也避让三分恶到极致的人。呜呼哀哉,我是哪辈子造的孽,两种全让我给遇上了!被黑社会绑架已属不幸,各路鬼魂妖怪还要出来添乱。高中生阴阳师悲喜交加的成长之路!
  • 夕阳嘻夏

    夕阳嘻夏

    16岁的夕曦离家来的a市,上私立学校,遇见萧苒、may、夏墨青和秦宇勋,她参加了校园女球队,却与队长从一次误会,成为情敌。。。
  • 末世之生命进化

    末世之生命进化

    三无男主角因为辐射被变成蚂蚁大小,他该怎么重新变回人类?T病毒变异的丧尸,基因变异的变异兽,传说中顶级血脉巨龙,还有从百年千年古墓爬出来的僵尸,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都在逐渐出现在地球上。丧尸和僵尸究竟是谁优谁劣?秦始皇和唐太宗谁更胜一筹?朱元璋还能不能再次推翻成吉思汗?一个意外的核爆炸响了整个世界,上演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是地球妈妈的怒火,还是外星生物的阴谋,茫茫星空的彼岸究竟隐藏着什么?作者很忙,但会每天坚持更新,书群92406190,谢谢支持,欢迎大家评论!
  • 千金归来之罪爱

    千金归来之罪爱

    幼年亲眼目睹父母染毒惨死,她继承了父母的智慧和异能。同时也被一个自称是她“爸爸”的男人带回家,过上了富裕平静的生活。命运扭转,为报血仇,她是三好淑女,同时也一步步坐上了青龙帮第二把交椅。受特训、反帮规、接任务,执掌人生,善恶两面,毫不留情。对她穷追不舍的霸道总裁;亦正亦邪的黑帝国皇长子;穷凶极恶的四大家族!裴奕辰,大当家,冷血残暴,踏脚石,侩子手,鞭抽她,断她手,独宠她?夔宇帆,老板上司,互攻互斗的冤家,恋人,杀亲仇人,想娶她?一次商战任务掀起一段罪爱恋,三代人的豪门江湖恩怨,将牵出怎样的情爱纠葛?禁忌爱,弑亲仇,她该何去何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