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33

第33章 一九九四

纪事

在西安开了后现代主义学术讨论会。几位朋友开始认真讨论“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并为此做一些准备。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们,特别是法国的那些哲学家,是瓦解启蒙运动所确立的原则、质疑现代性的主力队伍。当哲学与“上帝”乃至“人”一同死去时,我们所想坚持的是什么?通过瓦解形而上学与意识形态的话语强制来获得自我的精神解放,还是重新设定新的基地来再次启蒙,重新起步?启什么蒙?往哪里去?

《水浒传》给我们的启示到底在哪里?在回归中国文化传统的整个趋势中,我开始不断清理“水浒”世界所显现给我们的“边缘景观”。

主流文化与卑俗世界

——《水浒传》中的一种边缘景观

这次应山西古籍出版社之约,重新点评《水浒传》,面对的是两位强有力的对话者,一位是李卓吾(名贽),一位是金圣叹(名人瑞)。周汝昌老先生说这二位都是名副其实的“奇士”,一生不为世人所解,身被恶名,且皆不得寿终(一自杀,一腰斩)。至于这两人评点小说的影响之大,特别是金圣叹,恐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而且其评点不仅被及于士林,也早已深入到市井民间的街谈巷议之中。

点评中我感兴趣的是水浒世界建之其上的那套“知识体系”。当然,最大、最核心的知识围绕着忠、孝、节、义、寇、贼、反、逆等等范畴展开;这套知识体系绝非施耐庵所首创,说它“与天地相终始”也不为过,因为我们今天之所以能与施耐庵、李卓吾、金圣叹形成对话关系,就在于这套词语,无论是意义假设还是表达规则,包括“文法”上的语式,俗语、诗词、话说之类的东西仍活在我们心中,支配着我们所命名的经验。所谓的自我清理,无非是想把视点从作者、评者身上移到读者这里,使这套“与天地相终始”的组织体系尽可能地暴露出它自身的有限与偏见,这大约就是我作为一个“今人”在重新点评《水浒传》时所力求体现出的现代性或当代性。

自我清理当然也含有重新评价的意思,但却并不着眼于价值上的取舍,而是视价值为存在,看其是何以展开,并为自己所接受、所理解的。这意味着此点评不是文化反思意义上的传统批判,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已在传统之中,而且因为过去的文化反思太过于突出了文化的功能性、实用性,总想通过对传统的批判开出一个“新外王”或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这其实正是金圣叹当初“削忠义而仍[水浒]者,所以存耐庵之书其事小,所以存耐庵之志其事大”的初衷,而我们反思过来反思过去却怎么也走不出这种初衷。

使传统知识体系尽可能暴露其有限与偏见,依赖于我们每个读者对各种不确定的、偶然的或无序的联系的敏感与关注。宋江自称“卑微小吏”,可为什么偏偏他做得梁山泊之主?在宋江性格的平淡乏味下,衬托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基础的胜利?此种道德基础的合法性何在,此种胜利中的目的与手段是否能够统一?这些都是我最为关注的问题。只要说人是社会的人,“世上先有是事”的“是”,就已经“是”那样了,人也已然处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读《水浒传》,便知这种种关系高度政治化了;虽说是政治化了,却仍披着伦理的外衣,所以才表现为父子君臣之义、尊卑长幼之序的人身政治特征。人身政治不依重于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便不能获得其合法的统治基础。所谓道德基础的胜利,无非是说明人与人之间就心性而言,又复归于某种合乎等级秩序的道德关系之中。如何使这种道德关系合法化,如何使某种意义上的“复归”成为天意或命数的体现,这恐怕就是水浒一书所传达给我们的一个最主要的信息了,而我们自己也就正生活在这样一个由共同的传说、神话、象征和寓言所联结而成因而本身也就合法化了的共同体之中。对于这一点,金圣叹是有所感受的。第四回鲁达要把禅杖打得与关王的刀一样重八十一斤,金圣叹批道:“古关王刀真有八十一斤耶?谁见之?谁传之?

而一入于耳,便定要依以为式。”这批语甚好。问题不在于关王的刀到底有多重,而在于“一入于耳”,何以便能“依以为式”。“依以为式”久了,再积式成性,使我们对经验的感知方式,乃至性情、气质、形状、声口也都“公式”(观念)化了。所谓对不确定的、偶然的或无序的联系的敏感与关注,就是朝着这“定要依以为式”来的。

所以这次重读水浒,我特别注意那些“自古道”、“岂不闻”、“古人云”、“常言道”之类的话,而且一一抄录在案,逐个加以评述,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流通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活生生的传统了,也是“依以为式”的“式”的具体形态。再大的事,不管意见如何分歧,只消有谁说出一句“自古道”或“古人云”,争论便告结束,意见于是一致。争论本身不具有或不显示为合法性,倒是把争论、把分歧、把各种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就地消灭的“自古道”、“古人云”(亦即对传统与权威的忠诚)才构成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合法性基础,这一点是通过那些并未读过多少书或根本就不识字、而且看来是天生的造反者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格外显出“心同此理”的“理”,也就是“依以为式”的“式”。

当我们说到儒、道、释的主流文化形态时,切不可忘记这主流文化是不断向社会边缘渗透并起着重组边缘的社会功能的。所谓的“自古道”就是这种渗透的一种形式,或可理解为精英文化向通俗文化、宫廷文化向民间文化的下移与扩散。

看起来它对主流文化每每有颠覆、亵渎的力量,有时甚至使聚众造反、杀人越货,也有了“说法”上的依据,但主流文化又正是凭借着这些“一入于耳,便定要依以为式”的话语来重组社会、暗中引导、以成另一轮循环的。这我们从梁山好汉们的造反与招安就能看出来。智真长老说鲁智深“虽是如今眼下有些罗唣,后来却成得正果”。这里的“正果”,就很难说只合乎一方面的标准。

与主流文化向社会边缘渗透并重组边缘使其复归于“正果”相联系的,就是林冲、杨志、秦明、关胜、呼延灼等朝廷将领或旧豪子弟向社会边缘的移动与李逵、阮氏三雄、时迁、白胜等边缘人物的重被组合。看起来这是两个世界,各有各的话语与规则,而且边缘世界似比中心世界更显得有胆有义,更合乎“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理想模式,这也是水浒之所以吸引人并也曾带给过人一种新的对人与人关系的憧憬的原因。但当我们深入到这种憧憬后面起着索引作用的知识结构时,便会发现它与所谓的“正果”(正宗、正统)一样,仍是一蝇营狗苟、尔虞我诈的世俗世界。

菜园子张青曾对孙二娘说,有三等人不可坏他,一是云游僧道,二是行院妓女,三是流配罪犯。这三等人用今天的话来说,恐怕就算是身在社会最下层、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宁来说又最具危险性的三等人了。且不谈云游僧道、流配罪犯,就以行院妓女而论,张青说这等人不可坏他,因为若坏了行院妓女,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金圣叹却于此处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既然连行院妓女都不可坏,为何又称快于杀杨雄之妻、武松之嫂?他给出的解释是行院妓女多为逢场作戏,而潘巧云、潘金莲的“淫”却因其“真”而更能败坏风俗。

可见哪怕在最下层,也仍有一个不可败坏的“风俗”或“名声”约束着人们的行径。

既然是“风俗”,总要从大处着眼,目标在于维持局面,所以“假”(逢场作戏)反而比“真”(淫)更合乎风俗在面子或形式上的要求。当然反过来看,也正是此风俗才能对行为者的主观动机予以一种社会学的解释;因为无论行为者追求的是多么私人化的目的,其价值总依赖于社会风俗所给定的标准。所以要解释行为者何以在一种情况下宁死不上梁山,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又如此放心归顺,只能依赖于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社会风俗本身所能给出的灵活解释。所以对于梁山好汉们的作为,我已不大喜欢单凭他们个人的性格、经历或心理分析来重建他们的行为动机,而是更倾向于将文本中的故事或情节视为一种社会境况,看在此境况下风俗(自古道、古人云等等)所能展示出的他为何如此行动的侧面,因为此种展示有利于我们在江湖好汉们的个体化行为(如杨雄杀妻、武松杀嫂)后面看到某种在主体间或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一致性的东西,亦即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包含着意义假设与表达规则在内的知识体系(话语方式);而我重新点评《水浒传》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使这套知识体系能通过各个人物在各种境况下的不同作为而更多侧面地或相互矛盾地展示出来而已。

原载《文论报》1995年6月15日

同类推荐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自由谈文学

    自由谈文学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难得潇洒》、《“好汉奸”论》、《文人风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话说王伦》等三十余篇文学评论。
  • 甲板上的蝴蝶

    甲板上的蝴蝶

    甲板上的蝴蝶,翩然拍动着绚丽的翼翅,越飞越高,渐渐偏离了船的泊位,远远淡出了我走上南岸的视线。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从某种意义来说散文是门槛最低的写作,她多是散养在民间的文字。我喜欢读一些闲适的东西,可以涵养心地,但散文不只是文人的事,散文更应是百姓的事,所以我更喜欢一些有痛感的东西,多年前的《天涯》杂志《读者来信》里有篇文章说:"一切在苦难中的底层,他们的话语、情感都应该得到疏通、表达,形成底层自身真实、质朴的话语空间……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热门推荐
  • 校园之旅:沫然离颜

    校园之旅:沫然离颜

    邪魅的少年突然出现在混乱无比的忆惜高校内,低调的少女因为邪魅少年的出现而渐渐的名声大噪。他与她直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对她穷追不舍?混乱的高校渐渐变得有秩序起来,原来这个高校内的学生每一个简单的。不是贵族就是道上混的!看他如何征服这个校园以及这个可恶的小女人!
  • 总裁大大的恋母情结

    总裁大大的恋母情结

    那年他九岁,被父母抛弃,年少的他被亲戚送进福利院,可就在他孤苦无依的时候遇到了她。那年她十五岁,一席白裙,即使是地摊货但无法掩饰她骨子里散发出的气质。她收养了他,可谓是“一把屎一把尿”地养大了他。十年后,他成了s市最年轻的CEO,她却己经迫不及待想抱孙子了,在儿子结婚前夕她却后悔了,从明天起儿子就不属于我了!她怀着嫁女儿的心情纠结了一晚,最终他只说了一句,“我在赌!”或许真的,只有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 遗世天祭

    遗世天祭

    祭印、遗弃之地、魔神、天匙、远古凶兽以及神,真是个混沌的大陆啊,秩序又在哪里?原来我就是秩序啊!
  • 王俊凯,我们爱过!

    王俊凯,我们爱过!

    此书很好看,进来吧,多投票哦,我就这样任性咋滴,不给你们介绍要看进去看
  • 月华初上樱千殇

    月华初上樱千殇

    她,一袭樱色流光萦绕周身,高贵如帝王之女。她,血色暗影在四处蔓延,如神明般傲视苍生。原本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场优雅而残酷的游戏,掀起了惊天波澜。她还是她吗?她该何去何从?
  • 宠你如命:霸道总裁傲娇妻

    宠你如命:霸道总裁傲娇妻

    小剧场1.酒店里,叶慕雪衣衫褴褛,撒泼耍赖,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满脸黑线的叶聿宸,不怕死的狂吼“叶聿宸!我要睡你!”2.公司里,叶聿宸冷着俊颜听着助理的报告“早上九点,三小姐在拍戏,被男主角拉了一下小手……”“中午十一点,三小姐与戏里男主角吃饭,那男的帮三小姐温柔的擦嘴巴……”“下午一点,三小姐在休息,那男的在哄三小姐睡觉……”“现在三点十分,三小姐应该与那男的在拍吻戏……”“砰!!!”一声巨响,叶总史上第一次提前下班,怒气冲冲的杀去了片场隔天傍晚,高冷女神叶慕雪更新了微博:老公,我错了……
  • 中国电力高等教育

    中国电力高等教育

    进行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撰的《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丛书》是我校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的理论成果,也是我校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标志。
  • 荡天记

    荡天记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卑微的生灵的慢慢修道之路。大道三道,每天都有耀眼的天才在修行之路上殒落,且看传奇修士小于阳,是一步步怎样在血与火中慢慢成长,最终问鼎九天十地之上的……
  • 夏季正旺,我们正好

    夏季正旺,我们正好

    大学毕业后的头一年,尤羽就在女朋友的订婚宴上被甩了。然而上天总是公平的,失去也就意味着拥有,那一天的相遇就像是注定的一样!“尤羽,你这样陪我一辈子好不好。”莫柠靠着尤羽的肩膀问道。尤羽搂着莫柠的细腰,笑着说道:“傻瓜媳妇,一辈子根本不够。”
  • 人世无情之绝爱

    人世无情之绝爱

    她是Z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名门世家的公主尹笑笑,他是Z国GW公司的腹黑总裁金夏渊。他们在一次豪门聚会中相遇了,她说:“我看上你了。”他说:“我看不上你。”于是她开启了疯狂追他的模式,可是他却让她读三年书时订了婚。可是在她报复他的冷酷无情时,她的家却被尹家的仇人上官家毁了,只有她侥幸活了下来。于是她去了复仇岛,发誓要当一名职业杀手,报杀父母之仇。五年后,在Z国机场,她回来了,又会发生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