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20

第20章 一九九七(1)

纪事

在《中国文化》1997年3月号上发表《新世纪对自由主义的重新诠释》一文,在《天涯》7月号上发表《自由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他》一文,使自由主义的言说在长时间沉寂之后重新正式出现,并开启了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在今日中国语境中的争论。

新三届求学历程: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徐友渔访谈录

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徐晓:人们把“文革”前的中学生称为老三届,把“文革”后头几批进大学的学生称为新三届,你是老三届,也是新三届,对吗?这种特殊的经历和身份是不是使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某些特征?

徐友渔:你说对了,我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也是七七级大学生,即“四人帮”垮台,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我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对我们这代人的特殊经历、心路历程、思想倾向和社会作用,我最近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那属于理性的分析和反思。我猜想,你感兴趣的可能还是感性描述。

徐晓:对,我想了解的不是一般的“我们”,而是这一个或那一个具体的“我”,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过程。

徐友渔:从什么地方说起呢?我,还有我的妻子,始终认为,在令人窒息和绝望的“文革”之后我们还有幸进了大学之门,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转折,最重要的事件。说得再干脆一点就是,在各种世俗的东西中,金钱、地位、名声等等都可以不要,但大学非进不可。不进大学会使我们终身遗憾。我至今还把圆了大学之梦,归功于邓小平。虽然说到底,受教育的权利是我们自己的。

徐晓:这话怎讲?

徐友渔:记得在1973年春,传来了国家又要“开科举考”的消息,我和我妻子——那时还没有结婚——很是兴奋了一阵,下班后拼命看书。我们的业余生活从来都是看书,只不过那时改成了复习课本。但一个交白卷的张铁生,把我们的梦想打得粉碎,她抱住我痛哭了一场。“四人帮”垮台后,我们“贼心不死,蠢蠢欲动”,但很久都没有动静。我们有个亲戚,是大学系主任,他断定我们不可能再上大学,因为年龄太大了。你看,连同情我们的长辈,又是教育界内行,都认为我们不行了。我们不能设想,在中国,还有谁在制定政策时能想到我们。

徐晓:你认为老三届学生能上大学,和邓小平有直接关系吗?

徐友渔:是的。邓小平复出后,紧接着就是“科学的春天”,当听说有可能恢复高考时,我们一夜未睡,写了一封致邓小平的长信,寄着名物理学家杨澄中,请他转交。当然,十之八九邓小平并没有读到这封信,但最后终于给了老三届一个参加考试的机会,作出这个决策还是非同寻常的,我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许多人都有了小孩。

徐晓:你“文革”前受了完整的教育,又一直未丢书本,进大学应该很容易吧?

徐友渔:并非如此,成绩是一回事,但招生使用的还是“文革”前的政审标准。

记得当时政策上也没有说每个老三届学生都能考,只有其中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有资格。我以为这话很当真,背了一大包书去厂人事科,要他们考我英语、德语、俄语、日语和生物化学等等,人家笑了一阵就给登记了。我把自己弄得这么居高不下,结果一直没有接到录取通知。我知道,不论是别人认为我成绩不好,还是我自己明白的政审不过关,都是使我极度蒙羞的。

徐晓:那你怎么还是七七级大学生呢?

徐友渔:据说邓小平了解这次招生情况,叫各学校挖掘潜力,再招一批走读生。我是在大学已经开学几周之后,在1978年春入校的。学校、专业都和自己的志愿无关。进校后我了解到,我的同班同学高考分数一般都相当高,我们进不了重点院校,只能到师范学院,主要原因是年龄大,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我们所在的大龄班,有人数学比专业老师水平高,有的人英语比外语系老师还好。进校后第二年,七七级学生有好几个人考上了研究生,大学老师条件比我们好,报考研究生的人比我们多,但比不过我们。

徐晓:你以走读生身份入校,是不是曾经有“二等公民”的感觉,心理不平衡?

徐友渔:有一点,但不强烈。我表弟受我影响很大,“文革”后期在我指导下自学,他考上四川大学生化系,我也是第一志愿报这个系,他的女朋友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他们准备高考时我对他们帮助很大,但我的结果最差。不过,我好歹也算入了大学,大家心情终于轻松了。我知道,“文革”的流毒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能恢复高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能给老三届一次机会更是难能可贵,而不少人落第之后,居然通过走读终于圆了大学梦,这确实有点近乎于奇迹了。

徐晓:现在看来,当时的政策是很有远见的,是不是?

徐友渔:当然是这样。“文革”后头两次高考,从老三届中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人才,现在这部分人在各条战线上都在发挥巨大的作用。我现在还想强调很少有人谈到的另外一个方面:老三届一代人中普遍认为,因为“文革”,自己的青春、前途给毁掉了,从道义上说,他们有权利要求一定的赔偿,虽然实际上很难做到。在恢复高考时放老三届一马,也算是一种道义上的补救措施吧!不然,把社会上最有抱负和活力的一批人拒斥在体制之外,无助于化解,只会加剧社会内部的张力。

抗拒愚昧

徐晓:老三届中的大学生,许多人知识积累、生活阅历要丰富些,与他们经历了“文革”有很大关系,你是不是这样看?

徐友渔:当然如此。我们进校后按年龄分大班、小班,小班的同学对一些年长同学十分钦佩,其实,回想“文革”前,我们很蠢,很可笑,我是指没有头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我“文革”前完全把班主任、团支书,甚至入团介绍人的话当成圣旨,其实那时很多做法是很荒谬、可恶的。比如,我有个初中同学读完《红楼梦》,请我帮他还书,我在课桌里放了几天,团支部派人偷偷去翻,背后议论我思想不对头。有一次写作文,我引证了《静静的顿河》、《包法利夫人》、《约翰·克利斯朵夫》

等书,被语文老师批得一塌糊涂,当反面文章在全班传阅。所以,当1966年6月北京女一中、四中学生要求废除升学制度,中央决定为了搞“文革”而推迟高考时,我是真心实意地拥护,由衷地高兴。我们那时正在分文理科,准备分科复习,填志愿。我毫不犹豫地扔下书本,去写大字报,那时叫做“拿起笔,作刀枪”。

徐晓:但我有点弄不明白,依你前面说的,你好像是个一心想读大学、搞研究、做学问的人。

徐友渔:我的性格和家庭教养是这样,但人还有更深的一层,就是要追求人生的意义,或者用宗教的语言来表达更有意思,那叫灵魂得救。而在当时,全部意义都归结到革命二字上。我们当时因为自己没有能够赶上五四运动、长征、抗日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等等而觉得很可能要抱憾终身了。我高中毕业时就向班主任提出过,准备放弃高考机会,上山下乡干革命。所以“文革”一爆发,大喜过望,以为是千载难逢,天赐良机,于是以十倍的激情、百倍的疯狂去冲锋陷阵,去打倒和扞卫……徐 晓:看来,对“文革”前的理想主义教育,还需要分析和清理。

徐友渔:对。理想好像天然和崇高的东西相联系,但“文革”前浓烈的理想主义氛围中,分明有愚昧和虚伪的东西。当时对我们说,“农村是最需要革命青年,最需要知识文化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我打算放弃高考而下乡,就是以革命为出发点和公理,以上述口号为公式逻辑地推演出来的。但事实是,那些被物色成接班人的人,并没有打算到农村这个最艰苦、最光荣、最革命的岗位上去,他们上大学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后来在1968年底、1969年初下乡之后也是这样,那些家庭革命成色最重的人,很快就通过参军、内招脱离苦海了。

徐晓:那种“革命第一,理想至上”的精神,经历“文革”之后,你是强化了,还是抛弃了?

徐友渔:根本的东西没有抛弃,但表现形态完全变了,尤其是,敢于坚持自己爱知识、爱文化的本色,对“文化大革命”变成“武化大革命”,变成“革文化的命”十分反感,对当时的文化专制主义,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当时想的,首先要把自己救出来,不能盲目地给别人当政治棋盘上的卒子。“文革”后期我经历了好多事,终生难忘,给你随便讲几件。

1968年我从重庆探望我哥哥回家,在火车上看《二刻拍案惊奇》和《警世通言》,列车员来回看了几次,报告了执勤军人,他们来没收我的书,我和他们辩论,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继承”,但执勤军人说,他们有明确命令,除了毛选和《红楼梦》,其他任何书都在禁止之列。

下乡前,我们一批人打算系统学习马列原着,但书店里只有“最高最活的马列主义”,根本买不到马克思的原着。听说抄家、抄图书馆后有些书送到了废品站,我们理直气壮地去买马克思原着,说要有市革委文教组证明。我到学校开了介绍信去市革委,军管会一位军官出来接待,他一听说是想买马克思原着,就皱眉头教训说:“林副主席教导,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我那时很善辩,说为了更快地攀顶峰,还是打好基础,从山脚下走起吧!后来越辩越激烈,他理屈词穷,恼羞成怒,要打电话给学校调查我到底是怎么回事,看样子还打算扣人。我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跑掉了。我终于还是搞到了一些书,记得刚下乡,我主动要求去踩水车,在水车上看完了《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徐晓:你们这一代红卫兵,有的人退下政治舞台后,还在继续考虑中国的问题!

徐友渔:这是读书的主要动力和主要内容,看马列原着,看各种内部读物,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等等。我后来读到过你的回忆,还和各地的同代人作过交谈,我发现当时我们这些人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模式惊人的一致。列出书单来,大部分是重合的,什么“黄皮书”、“灰皮书”,《新阶级》、《赫鲁晓夫主义》,俄罗斯古典名着,等等,考虑的问题也惊人地相似,从“文革”思考到中国革命的历程,到十月革命,还到法国大革命。我和周围的人有些不同,我古典文学名着读得很少,因为中学时期,把能找到的读得差不多了。另外,我比较系统地学自然科学,主要学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用的全是大学正规教材,主要是想在农村搞科研,也搞起来了,改变农村面貌。另外从哲学角度上看,不满足于对人作冥思苦想,感到现代生物化学有可能从物质与精神的交汇点对人的本性研究取得突破。

直到1971年有次回城,看到《人民日报》上基辛格访华的消息,还有一幅周总理和他以迎客松为背景的照片,我一下子得到了一个感悟:学外语。这一点很难,我一直学俄语,周围同学绝大多数也学俄语,找不到书,连发音都不会,只好每次赶集时走三十里路找一个学英语的同学教。不过,我自学总讲正规,英语书一般人就知道许国璋编的一至四册,我还学了俞大编的五至六册、徐燕谋编的七至八册,以及配套的《英语精读课本》,学到后来力不从心了,作业是翻译《镜花缘》和《红楼梦》,太难了!这种自学很悲壮,也很畸形,我会翻译莎士比亚的诗歌,但一句也听不懂,一句也不会说。

徐晓:这么发奋地学,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

同类推荐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 挂着泪的微笑:最感人的情感散文

    挂着泪的微笑:最感人的情感散文

    有多少故事让您眷恋一生?有多少情景让您深受感动?有多少故事在您记忆的海洋中永远闪烁着光芒?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时文选粹”。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本书收录了宋代有代表性的词作品三百首,每一首都包括注释、语译、赏析三部分内容。
  • 面具与蛇

    面具与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探险小队员

    探险小队员

    阅读世界各国少年儿童文学名著,不仅可以让少年儿童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人生,而且对于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提高审美的能力,都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 首席霸道爱:萌妻请站住

    首席霸道爱:萌妻请站住

    灰姑凉的生命中出现了守护她的王子,她变成了公主。一打工小妞在咖啡厅看见帅哥,白痴的想与帅哥相识,脑抽得拿起咖啡和盘子撞向帅哥…却不曾想过,万一帅哥是个冰山呢?!!后悔早已来不及,也就将错就错吧!!听说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重山。但不曾想过,呆萌女追冰山男是隔好几重山!!某女气愤道。一场灰姑凉的序幕拉开,看灰姑凉如何捕获王子的初心吧!
  • 已婚男的肆意人生

    已婚男的肆意人生

    我,男,已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生病了。医生说我是抑郁症,别人都叫我神经病。他们是对的,我的确是个神经病。所以……
  • 伊人回首泪倾城

    伊人回首泪倾城

    他从小就被占卜师测出,此生必有一位红颜劫。他一见钟情喜欢上了她,却又三番两次错过她。终于……“朕遇到你,便是最大的缘分。”可现实总是与他们开玩笑,经历了太多辛酸与背叛,他们之间发生了太多的误会与不信任……“毅……我只愿来生与你在一起,永不离弃……”泪水滑过脸颊,在大火之中她缓缓的闭上了眼……露出孩子般的笑……
  • 我的美女师姐们

    我的美女师姐们

    女大三抱金砖,这个年龄的师姐,正配。十六岁的师姐,是不是太小了点?唉!都是幻想,修炼才是王道,男人不挺起,什么师姐,都是浮云。
  • 星脉战神

    星脉战神

    浩瀚天幕,星辰万千。传说,每一颗星辰都烙印着天地法则印记,拥有无法想象的力量。凡人沐浴星光,沟通星辰,以血肉之躯接引一道道印记,组合成型,凝成潜力无限的星脉。越是强大的星脉,其指向的天地法则越是强大。最强的星脉武者,当能傲笑九天之上,逐鹿星海,主宰天地……
  • 重生之修仙在都市

    重生之修仙在都市

    在灵界渡仙劫失败的萧玄本应形魂俱灭,却意外重生到地球历4500年。此时人类早已进入宇宙星河开拓纪元,而一代仙尊萧玄仙尊在这科技、武道、术法极为鼎盛的时代,开启了自己璀璨的修炼生涯。本书讨论QQ群:304310613
  • 重生之影后自强

    重生之影后自强

    他成了影帝,她是个杂工!影帝方逸臣说,柳艳梅是他此生真爱!那么,十几岁就跟他在一起,为他的事业东奔西走,为他生儿育女的余婉婉又算什么?方逸臣的粉丝说,余婉婉是个死皮赖脸,倒贴的愚妇。回到16岁,余婉婉问,方逸臣,你真的爱我么?对不起,你的爱我要不起。我要考大学,我要拍广告,我要努力挣钱,这辈子我的人生绝对不能放在男人的身上。一个女人的娱乐圈奋斗史!
  • 傲世重生:青蛇归来

    傲世重生:青蛇归来

    她虽然被那群善妒的雌龙用天雷炸至肉体四分五裂,三魂七魄不全,还倒霉的寄住在一名父亲嫌弃的小女娃的身上,但你们别以为我是好欺负的!想使手段整死我?虽然我只剩下二魂三魄,但足可以让尚书府的人员来个大洗牌!想送我入蛟洞代替你的女儿去死?以后若假的圣女变成了真的圣女,那可别怪我!入宫除鬼?鬼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养鬼、驱使鬼去吃人的人!她,青蛇,在消失了两年之后重新归来了。户部尚书府、丽贵妃、长圣女及龙界所有的龙人们,是你们该还债的时候到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