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18

第18章 一九九六(2)

“文革”中涌现出一大批敢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豪的青年学生,实在不值得奇怪。“文革”前的教育使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使他们有充足的语言技巧训练。1963年起中共与苏共论战而发表的《九评》,许多学生反复吟诵,烂熟于胸。那大气凛然的口气,恰到好处的引证经典,咄咄逼人的反诘和尖刻的挖苦,学生们已经在作文和批判会发言中演练多时了。比如描述形势时总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管论敌是否日子混不下去,都要送他一个“向隅而泣”。这一类语言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直到1994年我在海南,一个朋友——他是某公司经理,在职的经济学博士生——给法院的诉状中也使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拭目以待”之类套语。

1967年夏季爆发了大规模武斗,我愈来愈感到困惑:“文化大革命”怎么变成了“武化大革命”了呢?我和几位新交的朋友开始坐下来研究形势。他们是总部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机关报的编辑,因此收集全国各地运动形势的资料比较方便。我们有计划地阅读理论和历史书籍,不时聚在一起交流讨论。我们特别重视各地群众组织派性斗争呈现出来的规律性。这种关注,使我现在对于“文革”的研究都获益匪浅。探讨到一定程度,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与热衷于打派仗的总部头头发生分歧。记得在秋天,总部核心领导制定一项代号为“上甘岭战役”的计划,我们听到消息后,深感全省几十万人的政治生命不可儿戏视之,于是破门而入,陈述自己的意见。总部大员们当然并未采纳我们的主张,继续一意孤行,但对内部冒出的一批“持不同政见分子”,他们也并未采取任何警戒或制裁措施。

我们这个自发的、未挂牌的“文革研究小组”后来散了。其中最令我怀念的是何,他沉静好思,想得多,说得少。当两大派实行大联合之后,他作为总部工作人员,参加了C市革委会成立的盛大庆祝会,被本校原对立派同学发现,然后抓回学校,连夜拷打,最后被装进麻袋毒打致死。我和同伴去向他告别时,看见遗体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他从不参加武斗,招恨的原因是他当初是对立派的头头,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改变了观点加入我们这一派。他被视为“叛徒”,可以说,他是因为坚持自己信念而死的。我们之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小曾,他血气方刚,喜怒立见于色,是成都第一名牌中学学生,我们讨论或辩论时,他总爱掏出自己的笔记本,引证材料或数据。他下乡后开始研究中国农村发展方向问题,曾写信给陈永贵,问他是否真相信大寨道路行得通,对全国有指导意义。信被转送到省革委会,他被扣上“怀疑大寨道路”的帽子,差一点被逮捕。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为这个问题没有上成大学。前几年他出差途经北京与我相见,显得神情颓唐。当然,以他的聪明和能干,现在得到的地位和待遇并不差,但他在科技或文化方面的志向,却落空了。他是因为自己的天真、热忱和执着而遗憾终身。和我们一起探讨的还有一位女同学蔡,她1977年考入英语系,接着移居香港,后来从事新闻工作。以前红卫兵的那股劲头,在她身上已荡然无存,但关心国事和吃苦耐劳仍一如既往,因此很快就干得有了些名气。

二、深入“虎穴”的舌战

为了加强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决定与对立派最优秀的理论家对话——他们是S校某个战斗队的成员。那时候,一些大学高材生不一定是群众组织的头面人物(比如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不宜挂帅),他们就形成了类似高级智囊团的圈子。我要找的就是这样一些人。

周围的人听说我们准备去S校,很担忧,纷纷劝阻。当时武斗中双方都有点杀红了眼,S校的理科大楼据说是一个武斗据点,被我们这派的人称为“盖世太保大楼”。据说外省与我们观点相同的某一派被打垮后,一些武斗高手窜到C市,策划了一次行动,穿上军装,开着摩托,冒充警备司令部军官到S校,谎称接他们的头头去开会,直到上车的最后一刻,阴谋才被识破,一次传奇性的绑架遂告失败。这个故事也许不那么真实,但在我派人员心目中,S校一定是戒备森严、阴森可怖的。

接待我们的是化学系一位高材生,曾是校游泳队队员,百米蛙泳冠军。我对这种人相当看重,我们信奉毛泽东青少年时的座右铭:“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希望自己的对话者,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概。这人开始似乎没有把我们这群中学生放在眼里,企图开导我们,搞策反。我心中暗自生气,一旦抓住发言机会,便滔滔不绝地向他阐明了我们的观点。我们是有备而来,很多问题他明显没有想过,只见他不断地皱眉蹙额,刚才居高临下的气势全没有了。

第二次对话,对方显然派出了空前强大的阵容,有五六个大学生等着我们,一见面就发起了凌厉的反击。这次轮到我张口结舌,感到力不从心了。与我们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心论点不同,他们的核心思想是“继续革命”。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具体内容已无法复述,但迸溅的思想火花,其耀眼和多彩的感觉至今没有消失。再经过一两次拉锯战,双方一致同意,在对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解上,各方侧重点有不同,继续探讨和交流是有益的。

在这种交往中,我和该校数学系学生萧成了好友,友谊持续到现在。萧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声若洪钟,是学校长跑冠军和排球队队员。与我们交谈时,他常着运动短裤,背心,赤脚,风度全不落俗。他思维严密,气质超脱,最善于从问题的纠缠中抽身而出,专注于论述中隐藏着的前提和预设。他影响我们在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自然科学上下工夫。我们一起阅读和讨论的书有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林赛和马根脑的《物理学的基础》。后来我和他一起自学数理逻辑,我们经常发出感慨,只知“诗书礼乐”的中国式文人要在思想领域有所建树,是先天不足的,与科学和理性精神隔膜,犹如儿童发育过程中严重缺钙。

萧借给我一本怀特编的《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使我爱不释手。我后来考取了此书主译杜任之先生的研究生。

此书编者称摩尔为“哲学家的哲学家”,称怀特海“是一位试图在狮子自己的鬃毛竖立的兽穴中捋住唯智主义、唯物主义及实证主义的狮子的胡子的英勇思想家”,还把维特根斯坦的教学法比作禅宗大师的棒喝,把他的教学效果比作禅宗僧人所说的超脱经验的顿悟,这些都使我感到新鲜和刺激。但萧也有一点使我暗中不满,他宁愿将此书长期借给他当时的女朋友,一个初二的学生,而害得我用一个笔记本抄录此书主要内容。相比而言,另一个朋友就慷慨得多,他见我对他的《西方名着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十分喜爱,就送给了我,还说:“宝剑赠英雄!”从萧的行为中我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再理智和有思想的人,处在爱情状态也是盲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小姑娘的拔苗助长并未成功。

三、探寻“第三条道路”

C市两大派斗争日渐激烈,两边营垒中都有一些主和派,但力量很小,成不了气候,我们考虑,这些力量能否先聚在一起,从两派中超脱出来,形成第三种力量?于是,许多人经常在九中聚会。

九中的组织是唯一不隶属于任何一派的独立力量,他们人数众多,纪律严明,头头好学深思,敢于坚持己见。我们去九中时,先与我们交谈的是一个高三学生谢。刚一接触,他给人的印象是个头高大,肩宽腰细,披一件军大衣,目光炯炯有神,手势有力而夸张,使人想起电影中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后来知道他父亲是省人艺导演,他九岁时就登台表演,扮儿童角色,现在摆出“列宁在十月”中的领袖姿态当然不难。我认识了一位来自西南局机关的干部,他是某群众组织的第四号人物,厌倦了派性斗争,想组建第三势力。虽然我与他来自不同的派别,第一次见面,彼此毫不熟悉,但他讲起话来给人极其坦诚的感觉,分析形势既一针见血,又高屋建瓴。与此人打交道,我才明白了什么叫恢宏气度,大家风范。

西南局是党中央派驻西南三省的最高领导机构。当时中央号召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我这一派的头头作出响应姿态,大造“紧跟中央战略部署”的舆论,对立派显得越来越被动。在这关键时刻,西南局一个姓洪的女将,抛出一篇《在革命的基础上实现大联合》的文章,一下子就把舆论扭转了。这篇文章写得极为老练和雄辩,如果落款不是某群众组织,完全会被当成《红旗》杂志的社论。

这也难怪,据说洪女士是原西南局第一支笔。和这种官方专业秀才相比,我们这些业余的“理论家”就感到自愧弗如了。我前些年经常在《光明日报》上看到S省某些理论刊物的目录预告,知道洪女士正致力于论证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很想再睹其文采,看看她的笔力是否雄健如当年,但终究没找到有关刊物。

与我们接触的那位第四号人物,终于不能见容于他们组织中洪女士一类的多数,逐渐失去权位。我既尊敬他,又替他惋惜。不过“塞翁失马,安知祸福”,他的失势,倒可能躲脱了日后当“三种人”的厄运。

同类推荐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梦想合唱团

    梦想合唱团

    《梦想合唱团》内容介绍:在绚丽的舞台之外.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一个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远比演出更精彩。他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回到西北的荒漠,只为种下绿色的希望;她将最好的时光留在寒冷贫瘠的高原。为孩子们带去学习的机会;她曾为革命历经九死一生,纵被世人误解亦不改初心;深爱的恋人在动荡的年代失散,彼此等待与寻找了数十载,终却为爱选择不见……爱与守护、迷茫与挣扎、选择与追寻,交织在他们的梦想中,照进了现实。世界纷繁嘈杂,但总有些梦想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净土,总有些梦想让我们深深其鸣。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热门推荐
  • 囚卒

    囚卒

    天地为囚笼,仙路如棋盘。有人是一步千里的车,有人是百步一杀的炮。而李青,他只是一个小卒子,却立志要打破桎梏冲出枷锁!一路走来,行动虽慢,却不曾后退一步!(这是一个起源于秋名山的故事,你确定不上车?……)
  • 奇斋怪潭

    奇斋怪潭

    一切都要从我五岁那年说起,我的人生路被打破,从此进入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 莲峰志

    莲峰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上kiss

    恋上kiss

    帅气,有着冷酷的外表,优雅的气质,散发着恶魔与王子魅力的完美男生与有着一对双眼皮,眼睛大而明亮,睫毛像洋娃娃般细长,自然向上卷曲着,长长的秀发略带棕色,垂荡在身后的完美女生的浪漫邂逅,一场充满梦幻色彩的party,埋下了两人的爱情种子......
  • 若爱只是浅忆

    若爱只是浅忆

    十年前,她无助的看着朋友被推入海中,从此,她厌恶,害怕海。十年后,她华丽归来只为报仇......
  • 刁蛮PK冷酷:和亲丫鬟

    刁蛮PK冷酷:和亲丫鬟

    什么?和亲?还是嫁给一个冷血无情从来没有见过的家伙,谁知道他多大年纪,有没有什么不良癖好和老年痴呆症?不嫁不嫁!但是父皇怎么会答应呢,无奈之下,她只有……丫鬟成为公主,公主沦为丫鬟!这个丫鬟好大胆,看到不爽就扬起下巴,不管你是王爷还是皇上:“臭男人,每天摆张臭脸,以为你很了不起,要不是运气好,谁会屌你是什么鬼屁王爷!”当刁蛮公主遇上冷酷王爷,究竟会是怎样一番缭乱情缘?
  • 暖一冬的阳光

    暖一冬的阳光

    苏子凌想要一份薄荷般的爱情,却陷在宋翊東那句“你是暖翊東的阳光,而我只愿向阳而生”的告白里。
  • 十二星座之星座青春纪

    十二星座之星座青春纪

    十二星座,十二个女孩,十二个故事,十二部青春进行曲。每一个星座,都有独特的魅力,或是金牛,若是水瓶,亦或是天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青春,不同的欢乐,不同的苦难,唯一相同的是,她们都有不老的青春。
  • 魔王修仙记

    魔王修仙记

    南宫璃本是难得一见的女魔王,去人间历个练,拜入玄天宗,泡到千年冰山脸师傅,本想好好过完一生,却处处出错,哥哥母亲的出现,友人的背叛,被赶出魔宫.......这些她忍了,可为毛他家师傅失忆了,不但差点掐死她,还说她可恶......“行,你们不走,我走”南宫璃如是说,她走后遇上仨自称穿越来的人,而且其中还有两萌小孩,穿越是个啥,还有,不要随便叫银家主公,反过来叫还好,这仨真是吉祥,师糊恢复记忆,自己也恢复前世记忆,艾玛,前世姻缘是个啥,姐走的是高冷派,因为高冷而忽视了某男,某男一脸不爽,亲也亲了,抱也抱了,英雄救美无数次,这丫的咋还不以身相许呢?
  • 帝剑离殇

    帝剑离殇

    他是神心的重生?还是魔剑的载体?意外穿越的楚离殇,为了不让当日的画面重演,孤身一人寻取魔剑碎片。艰难的路上他能够坚持那致命的诱惑,他是大陆的救世主?还是大陆的终结者?身负大陆存亡的他能否制止邪恶的滋生?与世无争的他将登上那巅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