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15

第15章 一九九五(2)

这是一个外部信息爆炸、国内百废待兴的时代。万千读者像嗷嗷待哺的婴儿,学术上则是一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刚毕业的研究生,甚至尚未毕业的研究生,眼疾手快的纷纷跑马占地,那时谈不上学术功力、知识积累,只要脑子灵活外语好,一搞一个准。

好一派百花竞放、百鸟争鸣的景象!

耐人寻味的是,此时的中心话题并不新颖。和半个多世纪之前一样,仍是中西之辨,传统和现代之争。其实这并不奇怪,世界已飞速发展了六十多年,但历史竟像开玩笑似的使中国在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仍然面对原来的问题:要不要学习西方?要不要走向世界?如果要,又如何学、如何走?

研究和讨论的水平没有超出上一次。原因很简单,十七年的营养不良外加十年“文化大革命”,再聪颖的头脑也没有多少养分,贯通中西的学者几乎没有,争鸣的环境远比不上蔡元培治下的北京大学。争论的焦点还是中西的体用问题,只不过按文字的最大组合方式多了几种形式上不同的答案。

这是一个大谈“主义”的时代,比如人道主义、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有时谈主义不甚方便,就换一种说法,比如某某思潮、某某哲学、某某文明。

不能以轻慢和嘲讽的态度对待当时的种种主张和信念,按美国一套哲学丛书的编排,西方思想在信仰的时代之后,分别是冒险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思想体系的时代,最后到20世纪为分析的时代。我们看到,除了最后一个特性外,80年代中我们的学术思想已经同时具备了冒险、理性、启蒙和体系化的特征,我们的步子可能迈得不踏实,但速度倒确实还可以。最近常听说一个词,叫做“后发优势”,用到此处颇为合适。

批判与反思

文化热兴起之后不久,一些新想法在学术沙龙中产生,有人感到这些想法可能开启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并有助于思考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后来发现,国内外已有人认真研究过类似问题,但当时交流中大家都很兴奋。这些想法的要点有如下述。

在研究了西方的哲学、政治思想史和历史之后,人们发现,所谓西学,其实可以分为差异极大的英美和欧陆两支。英美文化重经验、爱怀疑、推崇多元、喜欢零敲碎打、点滴改进;而欧陆文化重理性、好绝对、独尊一元、追求总体和根本解决。

欧陆之中,德法两国又有差别和侧重。德国文化好思辨,重整体和终极目的,法国文化具有浪漫和乌托邦色彩,批判性和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人们认为,欧陆的整体主义和浪漫主义比英美的多元论和怀疑倾向更容易成为政治权威主义的思想武器。

人们还注意到,中国传统哲学和德国哲学的思辨性与整体主义属于同构;中国人的性格中浪漫主义和激进主义与法国人颇为相似;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德法因素压倒了英美因素,再加上俄罗斯文学(它散发出追求绝对、彻底而不妥协、爱作自我否定,以及病态地欣赏受难的宗教气息)的强大影响,使得个人自由和以妥协为基础的民主思想很难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土壤。

人们联系到20世纪初以来各历史阶段的现实,考虑学术思想在吸纳西方养分方面长期吃偏饭的情况是否有改变的必要。这种思路和历来的意识形态熏陶方向正好相反。

上述种种思考的明晰程度因人而异,且很少见于着述,但多所酝酿议论,确为事实。本人当时忝为“圈内人”,对内情略知一二。不谈这段思考历程,从80年代中期发展到今天的思想路数就不易理清。

历史终于演进到1989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在这一年里和这一年的前后,陆续有一些学者借批判性地反思这两大历史事件,把以前思考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争论当然是有的,但在中国内地,人们终于听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说法。我至今并不认为新的说法就一定好,但它无疑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学术和思想。

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就思想文化而言,它们都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毫不妥协地与传统决裂这一突出特征,正是这一历来备受赞扬的方面,现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批判。有人指出,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命的价值观念,文化的变革只能是去芜存菁,使其创造性转化,彻底否定传统只能造成文化失序、精神空虚、价值丧失。事实上,传统不可能消灭,也不能斩断。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有人打出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号。与以前的褒贬相反,现在激进主义被视为轻率和不负责任的东西。

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也受到批判。有人认为,支持启蒙心态的是理性主义,即认为人借助于思维的理性力量和科学的方法,可以洞悉宇宙和历史,达到绝对的真理。职是之故,有的知识分子以全知全能理性的名义,要求历史向一个既定目标前进,为了达到彻底改造社会的目的,他们强行要求改变人的思想和灵魂。

有人不再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而是监狱人满为患,断头机超负荷运行的恐怖岁月,激进的领袖被更激进的领袖宣判死刑,而他们都以全民意志或历史必然性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

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和民主被有些人讥为空洞的口号。他们说,民主实际上被理解成了没有中介环节的全民直接参政,这将导致暴民政治,或统治者以人民的名义施行不受制约的专政。而科学成了神化某种意识形态和垄断真理、压制不同意见的口实。有人仅限于指出五四运动的缺失面,而另有些人则把“五四”否定到这个地步,似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不幸皆发端于此。

格局的变化

90年代学术文化的场景冷落萧条,和80年代中期的火爆场面恰成鲜明对照。“商业潮”猛烈冲击学术的根基,有人敲响了“精神失落”的警钟。中国知识分子固然经历过政治运动的打击,但这一次的挑战更带根本性,因为他们不是因外部条件失去从事研究的权利,而是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工作的价值。被剥夺发言权有时反而使人生出勇气,无人理睬的悲哀却令人进退失据。

相对而言,国学研究还算有几分底气。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海外交流的渠道日渐增多,另一方面是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些空白需要它去填补。

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先的内部学理之争早已冷寂,因为“不争论”的指示博得多数人的欢迎。恐怕小风小浪在所难免,但绝不会重现当年惊心动魄之景。争论的双方似都感到失落和惆怅:一方失去卫道的威严和实利,另一方失去悲壮和殉道的机会。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失去昔日显赫声势,只在学院的讲台和专业刊物上占一席之地。原因我以为有三,均耐人寻味。其一,人们对大构架失去兴趣;其二,中国的文化品位追求善和美远胜于求真,只是此种品味易涉“污染”而一度被抑制;其三,国人多喜异求新,不管“老三论”还是“新三论”都只能引起一时的兴趣,眼下更多的人则一竿子直入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以社会学、经济学为首的社会科学逐渐成为当代显学,其强劲的势头已不限于学术领域,而且大大活跃于新闻传媒,并成为各级决策层必请的座上宾。若干宗教、哲学、文学研究者开始转向社会学或兼治社会学,一些最重要的学术群体俨然成了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为核心的共同体。实用学科发展扩张的架势咄咄逼人,已使某些人文学者产生窘迫之感。以前被笼而统之地称为“社会科学”的各门专业。现在显出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明显分野。弄清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想必有一定意义,以下是几点粗浅分析。

第一,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建设是当务之急,而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亟待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见得是“本质”性的。似乎可以与“主义”无关。

第二,社会学以前几十年被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几乎成为不毛之地。平反之后,开发者可占捷足先登之利,转行者也不一定处于后发的劣势。

第三,和以前相比,知识分子的心态有所逆转。五四运动后期有“问题”和“主义”之争,大陆知识分子以前接受了一边倒的结论,现在感到胡适之言亦不无道理。此外,在“皮”和“毛”的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讲问题比谈主义合乎时宜。

第四,与上一种心态变化有关,有人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职责除了从事社会批判(与政治上的反对派是两回事)之外,更应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由此造成启蒙和批判势弱,而就事论事的实证研究盛行。

最后,人文精神的阐释虽感内外受逼,但学术水平仍有长足进展。海外有人学成归来发出感慨:今日学术水准远非十年前可比,以前那种泛泛之谈根本上不了台面,许多领域都有人就一个个具体问题作认真研究。

从十年前高谈主义到现在悉心研究问题,除了表明学术研究取得扎扎实实的进步,亦反映了对激进主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成效。许多人放弃了彻底决裂、根本转变、总体革命、大破大立的抱负,转而欣赏新旧传承、点滴积累、迂回缓进。应该提醒的一点是,弃绝主义而拥抱问题也有出于无奈的因素,不承认这一点恐怕是自欺欺人。

几点评论

面对学术界的新局面、新气象,人们不免要抚今追昔,比较评论。

有人说,80年代中期“文化热”时是有思想无学术,现在则是有学术无思想。

我以为此论既不确当,又失公允。80年代学术文化活动的可评议处甚多,我只想指出两点不足。

一是有一种泛文化倾向。如前所说,当时中心话题是中西之争,如果说本世纪初关于学西方经历了器物、典章、文化三个阶段,那么这一次讨论则是干脆跳过物质文明,直接涉入体制,紧接着便落实到文化层面。当时有一剂药治百病的倾向,似乎只要解决了文化问题,其余问题均不在话下。其实,将万般弊病均归诸文化并未把准脉。有人当初大谈文化是出于语境原因,但因为越讲越顺,竟忘了初衷,假戏真做,飘飘然在文化的云端神游而回不到现实的大地。

二是在80年代的学术论争中,或多或少有被海外华裔学者牵着鼻子走的情况:问题是人家提出的,基本概念、重要的论点也是人家的。虽然从他们那里受到不少启发,但他们的许多见解也并不见得就切中肯綮。直到现在,我们才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以独立的方式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应该指出,近几年北京一批学者反复强调建立学术规范,此事具有莫大的意义。为什么海外一些知名学者会一直认为大陆学界思想胜于学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80年代的学坛有浮躁的毛病,为什么至今我们还会见到一些天马行空、自说自听式的为学方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格的学术规范没有建立。也可以说,中国历来有自己严谨的学规,但曾经发生过失范,至今没有很好恢复,现在需要重建,并与国际上通行的学术规范接轨。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之处甚多,这里不能细说,仅引陈平原先生一段中肯之语:“如果说80年代是学术史上充满激情和想象的变革时代,跑野马或者学风空疏都可以谅解;那么,90年代或许更需要自我约束的学术规范,借助于一系列没有多少诗意的程序化操作,努力将前此产生的思想火花转化为学术成果。”

我以为,人文科学的价值和地位问题,亦是当前学术思想界最为关切,也是最复杂、混乱的问题,应该加以澄清和讨论。

许多学者最近谈到人文精神的失落,在我看来,其所论主要内容属于精神文化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外力对于人文精神的挤压,一是商品经济潮流引起民间人心浮摇,百姓厌书,学生弃学,颇有“文革”中“读书无用论”返潮之势;二是政策上偏重实用科技,虽然也讲狠抓精神文明,讲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但实际上只重物质建设,甚至未将社会科学研究者(更不用说人文学者)视为科学家。

我在这里还想讲讲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属于精神文化的内部关系问题,即人文科学是否受到来自实证学科的压抑或威胁。

同类推荐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本书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大背景下,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上,将亚非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到亚非文学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内部形成三大文化体系,并相互影响。根据亚非文学发展的这些特点,采取历史断代的编写方法,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状四编。每编在简要阐述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特征之后,列专章专节评述有较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对作家的评述,着重于创作道路和创作倾向的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重点评介。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莎士比亚情诗录

    莎士比亚情诗录

    本书收录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全集》等书中的情诗录百余篇。书后还附有莎士比亚年谱。
热门推荐
  • 魔君的宠儿,腹黑公主

    魔君的宠儿,腹黑公主

    魂穿越到花夕国六个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身上,因在满岁宴上被天下第一宫宫主的蓝眸所吸引,花研顿时两眼发光,高富帅啊!于是第一次见面,便吧唧一声吻上了天下第一宫宫主墨紫宸的唇。使得万年冰山墨宫主顿时变傲娇腹黑奶爸。从此,被带回魔宫,与墨宫主同吃同睡,同洗澡。天下皆知什么,花夕国公主天赋异禀,更是被魔君宠上了天。什么?父子恋,乱伦,呵呵,你不知道上一个说这话的人已经魂飞魄散了吗~男强女强,男主腹黑会卖萌会傲娇。宠文
  • 小萌妻报复邪魅老公

    小萌妻报复邪魅老公

    三年前,一场误会,她远走他乡,而他却无动于衷;三年后,她霸道回来,报复还未开始,就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痛苦又美好的记忆,再次想起时,她会怎么做,继续报复还是就此放弃。
  • 海贼王之皇者天下

    海贼王之皇者天下

    这是一个现代人来到海贼世界的故事,有热血,有激情还有爱情。主角以奇特的身份在海贼世界游荡,当过海军,当过四皇,睡榻握权,膝枕与爱,海贼世界因他而改变,他也因海贼世界而改变。。。。
  • 舞灵空

    舞灵空

    这是一个灵武的世界,以灵为尊,以武为道。在这个如鸡蛋般三层的世界里,“地心”天灵界是所有灵武者梦想的地方。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于第一层世界的西南角,看主角从这里出发,穿灵兽森林、过暗黑峡谷、踏天境陵墓,既有萌宠搞怪,又有痴情人相伴,一步步舞动三界风云,踏上灵武的巅峰……架构重调,暂停更新,待后续……非常抱歉!
  • 武行天神

    武行天神

    武道三千,元气为始。过天关,进幽冥。聚星辰,斩日月。一念生死,一道通天。废物少爷,聚元失败,却得紫元神石。从此,逆袭各路天才妖孽,轰杀无数妖魔。唯吾独尊,君临天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画皮人偶师:被禁锢的灵魂

    画皮人偶师:被禁锢的灵魂

    我是一个人偶师,是制作手技工艺品的传承者。我一个人偶的费用堪比星辰,所以向我订购人偶的人非富即贵,除了达官贵人甚至还有皇族子弟,所以我从不缺钱。但我的名声却不好,不是因为人偶价钱太贵,而是——我做的人偶名叫画皮人偶,它们会吸收身边人的阳气,长得越来越像那人,最终代替那人,窃取灵魂……看!你身后就有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偶……
  • 金牌谍妃

    金牌谍妃

    身背“罪臣之女”罪名的苏毓菀易容伪装成缙国公府备受欺凌的二小姐白念瑶,嫁给邺王伺机而动。她接受了最残酷严苛的训练,她隐瞒身份,虚以委蛇,却不料,这一切竟然是负心人布下的局。利用?她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陷害?她打他一巴掌还让他叫不出声来!一场纷争,无数迷局,且看她翻江倒海,笑看风云!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流星谜

    流星谜

    这,也是种都市魔幻类作品。学霸言晓兰与杨雪汐、秦嫣雨二人共往米山观看流星雨,却不幸遭到意外,当她们清醒时,发现面前一人竟是言晓兰的孪生姐姐,她们的养父母杀了她们的亲生父母,姐姐言晓梅魔化,坠入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