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44

第44章 二零零三(2)

同本文的论题关系更密切的是,中国的两类大学之中不论哪一类,自195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中都没有神学课程的设置。当然,纽曼所说的基督教神学是从基督教信仰出发的教义阐释,因而不但当代中国大学没有设置,而且像美国这样的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也没有设置,尽管欧洲国家多有设置,一些国家如德国还在同一学校内设置基督公教和基督新教两个神学系。不过在美国,由于在公立大学之外还有许多基督教团体开办的私立大学、宗教学校和神学院,所以学生要学习基督教的和其他宗教的宗教知识,仍然有很多途径。

相比之下,当代中国大学在这方面仅可说是刚刚起步。在中国,对政教分离的原则当然应该维护,甚至还应该进一步阐明真义并真正持守。而这意味着在保障宗教徒与非教徒权利平等(包括政治权利和教育权利平等)的前提下,政治和教育不受宗教干预,也不干预宗教。因此,纽曼所说的那种从信仰出发的基督教神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大学中也是不适宜、不可取的。

但是,就从理性出发的基督教研究而言,把它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纳入大学课程设置,显然是促使大学知识更加全面的努力中必要的一步。

现在,已有少数综合性大学在宗教学系课程设置中走出了这必要的一步,这是必须肯定并予以推进的。

二、中国的基督教研究之特点

(一)

基督教研究与基督教神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两者有联系,是因为基督教研究必然包含对基督教神学的研究,否则就不但是“残缺不全”的,甚至是“缺乏头脑”的。因为,如果说基督教的历史、礼仪、教会等等的研究是着眼于其“肢体”,那么基督教神学的研究就是着眼于其“头脑”。说两者有区别,是因为基督教研究是从理性出发,从外部向内部的探索,而基督教神学是从信仰出发,从内部向外部的阐发,前者是纯粹学术性的,后者是学术性与信仰性兼备的。

中国的基督教研究,不但从逻辑上或本质上说,属于学术研究,而且从历史上或事实上说,也具有学术研究的性质。

从历史上看,中国真正的基督教研究,大概可以从明末与耶稣会士交往的士大夫说起。且不说许多士大夫只是对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科学感兴趣,并不真正信奉基督教,即所谓“宗其学而不奉其教”或者“阳奉其教而阴尽其学”,即使是真正信教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至少在起初也是在相当的距离之外,抱着儒家式的实用理性态度来对待基督教的。这种理性的、因而是接近学术研究的态度,从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国初,直至今日,一直是绝大部分研究基督教的中国学者的重要特点。

这里的原因十分明显,即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种传统进入另一种传统后的互动关系,而一种传统中的人群要吸纳另一种传统中的某些因素,首先就需要解释或广义的翻译,解释或广义的翻译又需要理性的研究。对一个传统悠久和学者主导型的社会而言,更是如此。中国传统社会正是这样一个社会,所以,承担解释另一传统的职能或工作的中国学者,不可避免地会把其知识分子的“知识性”或理智性(intellectual)特征,带到这项工作中来。

(二)

中国的基督教研究的理智性和学术性特点,在20世纪前期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传入以后,表现得尤其明显。

当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是理性的实证主义。这种方法同中国传统的理性考据方法是可以契合的。因而,民国初年的基督教研究,一方面是以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同基督教的比较角度为主,另一方面是以历史考证角度为主。前者显示出某些比较宗教学的理性特征,而后者则显示出宗教史学的实证特征,两者当然都具有理性的学术研究的性质。

(三)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断之后重新兴起的基督教研究,总的来说是由教会外的学者发起和主导的。这些学者主要来自各级社会科学院和各地大学,而且原来的研究多在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艺术学等学术领域。他们全都生长在无神论的环境之中,自幼受到唯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强烈熏陶,所以,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少是倾向于理性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大学中的基督教研究,总体上不能不具有理性的学术研究的性质。

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融入现代国际社会,因此也必然会更多地具备现代化社会的两大特征,即政教分离和宗教多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大学的基督教研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必定依然是一种理性的、学术的研究。即令在思想观念多元的大潮之中,从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千差万别,但是,从理性出发、以理性为工具,坚持研究的学术性质,也必定依然是中国大学中基督教研究的首要特征。

三、基督教研究对当代中国大学的意义

(一)

在前述的两类当代中国大学中,第一类即专科类大学,显然亟需走出专科、专业或职业的狭窄范围,争取用本学科以外的广阔得多的知识去丰富学生的头脑。

这不但是教给学生更“全面”知识的需要,甚至是使学生在本专业之内得到提高的需要。因为在这个科际融合的时代,只专注于本专业的思想方法本身,是十分过时的。

第二类即综合性大学,如前所述,也面临着走向真正的“全面”、“综合”的“大”

学(university),也就是使自身名副其实,使自己“大”起来的时代挑战。这里所谓“全面”、“综合”和“大”起来,不是对校长而言的,因为一个大学对一个校长来说,总是够大的,甚至太大了——头绪万千,日理万机。这里所谓“全面”、“综合”和“大”起来,乃是对学生而言的,因为一个大学对一个学生来说,总是有那么多陌生的地方,那么多陌生而威严的老师,那么多令人神往又令人生畏的学科——在系里是条“龙”,在校内是条“虫”。这里所谓“时代挑战”,是说在这个普及教育的时代(我不大愿意说是“素质竞争的时代”),至少本科生教育必须更多地趋于“通才”

教育而非“专才”教育。否则,我们也许会比纽曼的19世纪还要落伍。顺便说一句,相对而言不太重视专业教育的英国,竟然产生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至少是值得思考的。

当代中国大学这种走向真正的“全面”、“综合”的需要,向学生传授“全面知识”的需要,意味着基督教研究对之具有重要的意义。事情很明显:所谓“全面知识”的“全面”(universal),理应包含对于普遍(universally)影响了文明进程的基督教的认识;所谓“综合大学”的“综合”(comprehensive),理应包括探求理解(tocomprehend)作为西方文明核心的基督教的这种研究。否则,是谈不上“全面”、“综合”的大学的,尤其对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即使只看所谓“专科大学”,且以林业大学和医科大学为例。在今天,前者必须讲授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后者也应该讲授身心医学的咨询问题。如果分别增加一些西方环保中的基督教观念影响的知识,增加一些西方社会中的教牧人员心理咨询工作的知识,无疑会提高学生在相关课题上的专业造诣。

现在,鉴于少数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始设置了基督教研究学科,从而使其学科配置更加全面,更加同国外着名大学接近,并由此而增加了国内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我们还可以说,基督教研究已经对当代中国大学的良性发展,做出了明显可见的贡献。

(二)

就当代中国大学内的科研工作而言,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它都应该立足于社会的现实状况,应该为总体的社会发展服务。

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基督宗教在“假死”至少二十年之后的急剧增长。这个事实具有多方面的实际影响,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放眼也应该纳入科研视野的世界局势,则基督教不但在过去两千年中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社会,而且在过去五百年间也深深地影响了国际社会,至今也依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考虑到我们科研工作的立足点,还是考虑到其目标,它都理应包含对基督教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基督教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趋势,及其在思想、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

还可以一提的是,基督教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和多学科的研究,它不但需要进入人类历史中各大文化圈和各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采用了哲学的、神学的、思想史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人类学的、现象学的、语言学的等诸多不同的学科方法。因此,它对于当代中国大学中尚待发展的对同一主题的跨文化研究和多学科研究,预期可以发挥某种示范或促进作用。

当然,这种研究,作为这一学科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同当代中国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教学发展相辅相成的。

(三)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基督教研究同当代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无疑应侧重于精神层面。因为它所要矫正的,首先应是那些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倾向,和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潮流;它所要培养的,首先应是正直、诚实、勤奋、仁爱的精神品格。一个受教育者,只要摆脱了那些倾向潮流,具备了这些精神品格,无论具有其他什么观点和兴趣爱好,无论在某些方面的才能是高是低是强是弱,就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自己能够健康生活、又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公民的基本素质。一句话,这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

然而,每一个教育者都知道,要达到这个“起码要求”,真是谈何容易!它不但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和长时间的协同努力,而且需要教育者自身多方面和长时间的精神修养。

精神层面的教育,需要对人类文明之精神核心的领悟。因此,通过客观理性的或学术性的(即非主观盲信的或灌输式的)研究和教学,将人类文明之精神核心揭示给学生,使之从中受到启发,汲取精神营养,对于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必不可少。

在此,我们不难看到,以基督教研究为基础的这一领域的教学工作,对于当代中国大学中的素质教育所具有的意义。因为,作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历史悠久而又能适应不同时代精神需求的基督教,在人类文明中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毕竟,如果纽曼可以说:“当教会建立一所大学时,它之所以珍视才能、天赋或学识,并非为了这些东西本身,而是为了它的子民,所着眼者,乃是他们的精神幸福。”那么,我们建立这么多的大学,难道不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吗?

2001年12月16日完稿于宜园

宗教的冲突?

——《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编者致台湾读者

为了给这两本书的台湾版写这篇短序,我把在大陆初版时所写的那两篇“序”

读了一遍,读后不禁感慨万端!

在第一篇“序”中,我提到文化冲突会引发战争悲剧,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不同的文化传统必须增加相互的理解,进行真诚的对话。

后来,出现了“9·11”悲剧。现在,又发生了伊拉克战争!

如果把这些事件解释为“文明冲突”,就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论:冲突最终的根源既然是文明之间的差异,这么重大复杂的差异又无法消除,那么,冲突当然不可避免,我们就只好坐等悲剧发生!对恶事无所作为,就是在助长恶事,所以,这种结论会导致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警告过的可能性——“恶的预言”的“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

所以,我们绝不应该做出这样的解释!这个“绝不”,不仅仅符合“善”的要求,而且也符合“真”的事实——不论是“9·11”事件,还是伊拉克战争,根源都在于政治上的冲突,恐怖主义和伊拉克问题,是中东政治的直接产物。文化或宗教的差异也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把围绕中东的复杂多变的政治,完全归因于文化和宗教的冲突,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都是穆斯林,巴勒斯坦人大量死于约旦人的枪下(1970年代),什叶派伊拉克人大量死于萨达姆的镇压(1991年和以前);为什么同样都是穆斯林,伊拉克人要攻打伊朗人(1980-1988),接着又杀掠科威特人(1990-1991)。同样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作为基督教主导的国家,美国要出兵帮助伊斯兰教国家科威特(1991),还要出兵帮助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伊斯兰教徒(1990年代后期);为什么作为伊斯兰教主导的国家,巴基斯坦要帮助美国(“9·11”以后),海湾各国也帮助美国(现在)。如果仅仅从文化或宗教差异来解释冲突,我们甚至会无法解释,为什么属于同一文化圈的海峡两岸,有不少人彼此缺少互信、存有误解!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和平共处的事实,却比比皆是,同一文化和宗教内部冲突纷争的事实,也俯拾即是。

所以,尽管会减少这两本书的份量或重要性,我还是要说,现在世界上的冲突,多半都是由于政治的差异,而不是文化和宗教的差异!

同类推荐
  • 梦游人说诗

    梦游人说诗

    本书收录了作者写的《略谈我早年的诗》、《一首诗的故乡》、《诗为什么越写越难》、《普希金没有流派》、《诗绝无虚构》、《谈一首小诗的构思》等八十多篇文章。
  • 漫步青云

    漫步青云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日记体作品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相关报刊上,文字较为散淡,多为一些感悟性作品。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
热门推荐
  • 会唱歌的墙

    会唱歌的墙

    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为乡土民众精神图腾的“红高梁系列”,小说,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灯塔。该书辑齐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才华横溢。其中大量散文谈及作者的故乡高密,故乡已成为莫言借以理解沟通和抒写描摹整个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心目中的女神

    心目中的女神

    24世纪,一场大洪水之灾后,人类重建家园,进入名为[第二时代]的新纪元,人类抛弃掉让世界走入灭亡末日的石油,核能,以虚拟化为主流高速向前发展,曾经的国家分化,渐渐形成家族分制模式,因为浮岛的出现,居住地也从地面转移到了天空,让地球恢复自然生态。人类懂得了自身的无限脆弱,开始研究灵魂与基因技术的永恒,以期能拥有更长的寿命和能够抵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然而,这平稳的发展道路中却不断融入与这世界格格不入的传说中身影,沉睡千年、万载的女神一个接一个被呼唤而来,她们的往昔已经模糊不清,不明白为何而醒,只隐约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熟悉,尤其是那一只只诡异的禁忌异形。世界在她们眼中改变,却似乎什么都没变,就像一个无限大的循环……新书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
  • 情到深处,奈何缘浅

    情到深处,奈何缘浅

    一切错的源头都来源于一个“情”字。爱情本是一场甜蜜的旅程,而他们却是一场凄美的误会。他们的婚姻本质上是一场契约,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没有爱情的基础上,这注定是一个悲剧,一个笑话。世事循环,心属不一,她爱他,他爱的却是另一个她,另一个她却不爱他。他们爱的人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他们都不能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直到某一天,他失去了她,他才知道了珍惜,他想要寻回她,她却“不爱”他了,他才真正懂得了后悔。他百般追求忏悔,她才放下了心中的芥蒂,选择了原谅。小说群:251911224
  • 寻仙之荒星求生

    寻仙之荒星求生

    纪元之说到底可信与否?是否真的存在其他人类文明?为何人类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神秘五芒星的出现,仙人的传说?五芒星背后真的存在着修仙的可能?一声惊雷,龙野和木紫灵在命运的安排下,提前半年进入荒星,为生存而战!一场寻仙之路,同时又是一场求生之路,开始了!
  • 天才四小姐:鬼医帝女不好惹

    天才四小姐:鬼医帝女不好惹

    她是S国的顶尖杀手,每天过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她是源灵世界的人,生活在低级大陆的东晋蓝家,在下人都不愿意住的地方住,吃着猪都不吃的饭。当她进入她的身体,整姨娘,揍恶姐,每天都虐渣渣和白莲花。她不再废物,而是变成了绝世天才,俯视整个世界!某男把她压在身下,某女怒“你干什么!”某男回答“你!”
  • 废材嫡女天下临凤

    废材嫡女天下临凤

    什么什么她堂堂华夏一姐king殿下居然魂穿成了第一废材?不对不对什么叫废材?不能修灵?不好意思,姐姐我三系同修,什么什么?不能炼药?丹药什么的姐姐给宠物当零嘴,什么叫废物,奶奶的,才不是
  • 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为渴望成功的人士给出了心态的方向定位。从心态的重要性入手,进而对决定人生的7大心态一一空杯、阳光、包容、中庸、乐观、平常、感恩,进行详细论述。众所周知,心态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通过改变个人的心态,完善个人的修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 等待我爱你

    等待我爱你

    小时候的好朋友离开了,心里很伤心,很无助,自从又一次交上了一些新的朋友后才好转起来,有一次在和朋友的一次游玩她遇到了小时候的王子和骑士,心中就已经暗暗的喜欢上她从小的那个他了,经过几次坎坎坷坷的道路后,两人终于可以在一起后又一次遇到了大风波,而且事情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王子不在是王子,骑士不在是骑士,最后她自己也徘徊了起来,徘徊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到底是谁……直到那个王子与最好的朋友离开才明白自已真正的心意……
  • 孽障之妖杀

    孽障之妖杀

    她本是上古妖杀之神,掌管天下战祸,却为阴谋所算计,与恋人决裂,造下三千杀孽,放出地府数十万恶鬼……“既然你不要我,那我便让这天下给我陪葬!他本该是上古龙族首领,前程大好,却甘愿为了她剔骨脱神,堕入轮回再世为人时,她背负了千年的诅咒,出生的那日,血月当空,赤妖花开满了整个忘忧谷,飘落了一地的红雪,灵族长老殒命为其卜了一卦:赤女一出,天下必殇,从此,她的世界再没了光......她本以为她永远都不会懂得什么是爱,却偏偏又遇到了他,鬼畜冰山帝王,腹黑温柔将军,究竟谁才是她苦苦寻找的前世恋人?乱世成殇,她们能否打破阴谋权势间的隔阂,再次相守……
  • 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作为盛开的新特色系列,本系列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他们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