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年代初,无数中国观众曾经为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的主人翁——患上白血症的少女幸子的遭遇而落泪。将近二十年之后,我们却知道,为治愈白血病而设立的骨髓库(其实只是“资料库”,不需抽取骨髓,而只需抽取5毫升血做化验并记下有关资料,仅当有病人在很多方面都符合某位捐献者的资料时,才需要捐献者抽出少量骨髓,挽救该病人,而这种机会在非亲属的人群中只是几万分之一,甚至更小),在北京这样的知识水平居全国第一的大城市中,竟只得到了一千多人的资料。换言之,北京市的捐献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只有近万分之一,与此同时,台湾的捐献者却占人口的百分之一(二十多万),比北京多一百倍,如果同全国相比,更不知要多出多少倍!我在河南电视台录制有关节目时,碰到一位解放军空军的年轻军官,他患上了白血病,在国内四处奔走而无法找到可以捐献骨髓者(因“资料库”太小),最后,捐出骨髓挽救他生命的,竟是一位台湾的空军军官!
北京骨髓库的专家说,为挽救病人而互换“资料”时,欧美国家的资料之多(据说占人口的四分之一),我们的资料之少,对比之鲜明,令人难堪!
如果说是中国人的道德比欧美人低得多,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同意,如果说北京人的道德比台湾人低得多,大多数北京人也不会同意。但是,我们必须对这种事实做出解释!如果说是知识程度的问题,我想,北京居民总体的知识程度,至少不会低于台湾居民总体的知识程度,所以这显然同知识程度没有关系。一方面,这也许同体制因素有关(例如河南这个人口近亿的大省,建库后有一千多人表示愿捐骨髓,可是省红十字会在这方面的资金竟然只有两千元,只够给四个人抽血做检验)。另一方面,无可否认的是,这里仍然有道德水平总体下降的大问题。
3.再举两个例子:电视报导在许多举世闻名的广西溶洞中,为了不损害那些美丽的洞中景色、壮观的地下奇迹,日本的专家代表团进洞时,后一个人都看准前一个人的脚步才落脚,小心翼翼地避免在那些自然奇观上多添一个脚印。另一方面,那些若干百万年甚至若干亿年才形成的千姿百态、令人惊叹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却被本地的许多人用锤子敲下来,用电锯锯断开,大块大块地搬到市场上,摊在地面上贩卖!从这种买卖由广西扩及其他省份、长时间屡禁不止的事实,可以看出这种破坏数量之大、这种糟蹋之蔓延成风!
一方面,从广西某市加强在市场上执法后此风稍敛的事实可以看到:法治的健全与否,对民众的道德状态影响极大;另一方面,从那些日本专家与扛着电锯前去糟蹋的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可以看出:崇敬感或神圣感的有无,也会对民众的道德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4.最后一例,是在“9·11”事件之后,不少民众在日常言谈和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幸灾乐祸态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极少数灭绝人性的恐怖分子,不加区别地用好几百人的身体做武器,去杀死另外的好几千人(由于有好几万人在世贸大楼上班,每天又有十几万游人上楼,最初计划是不加区别地杀死好几万人),我们这个社会里居然有不少人叫好!这几乎比这场大屠杀本身还要可怕:极少数人丧失良知是不难理解的,这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是非标准(不论对美国这个不可一概而论的国家持何观点,故意残杀无辜都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至少很值得反思。
5.人人都知道,这些例子真的是沧海一粟。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无数个生动、深刻、甚至是触目惊心的例证。如果说上述最后一例,多半是长期接触片面信息而形成民族主义偏见所致,即是针对美国的(其实在纽约的遇难者属于好几十个国族,其中包括中国人),那么第二个例子无论怎么解释,也是对于族人国人的冷漠。这种冷漠所导致的后果,可以用我写到这几行字时听到的一个消息作例证:河南省那些由于血站官员或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而患上艾滋病的无辜农民,由于“生活在一种无知无望而又无助的黑夜里”(《东方》2002年第一期:“艾滋病入侵中国腹地”),开始跑到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在商场、地铁等公众场合用血针乱戳行人。假如果真如此,那么,这种缺德和犯法行为,显然是对一个冷漠和缺德的社会的报复!
在这样的“道德滑坡”中,人们自然会发出这样的呼吁: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我想,国人为圆“强国”之梦而呼吁“自强不息”,已有一个半世纪,而努力的重点却在军事自强、经济自强,也许还有政治自强。然而,当我们已有了原子弹和远程火箭,已有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率(尽管对外资外技的依赖很大)和WTO会员证,不但有庞大的岁入而且存在一个强势的政府,我们就该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还有这么多的这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是我们的弱点,而且可能是致命的弱点,是使人生的意义都成了问题的弱点)?难道因为我们有了以上那些东西或“强势”,别人就不会因我们随地吐痰而投来白眼,就不会因我们不顾死活地偷渡“移民”而蔑视我们?说到底,难道因为我们有了那些“强势”,我们自己就不该为这些弱点或这些问题而羞愧?一个金钱和武器等等“上坡”而道德却滑坡的民族,一个“强”而不“仁”的国度,难道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现在是该发出这样的呼吁了:中国的“自强不息”,首先要“道德自强”!
6.如何“自强”呢?
一方面,道德不像法律,无法从外部“强加”,只能靠内在“自律”,即无法“外强”,只能“自强”。“外强”必然“中干”,“自强”才能“不息”。
另一方面,道德又像植物,虽然不能拔苗或强求,但是可以呵护或培养。而“培”,需要的是作为基础的土壤;“养”,需要的是包括养料、水分、空气、阳光等等的广义的环境。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乃是其精神气质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道德这棵大树的繁茂或凋零,取决于其精神气质这片土壤的肥沃或贫瘠。这里所谓精神气质,是区别于知识的多寡和理智的强弱等等方面而言的。它包含前面提到过的崇敬感或神圣感,包含与之相关的所谓“正心”、“诚意”的“正”和“诚”,所谓“主静”、“主敬”的“静”和“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