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35

第35章 二零零一(3)

D.宋元时期:政治经学与低等臣民。如果说周、张、程、朱等人的道学或理学,使儒学的体系化臻于顶峰,那么,新旧党争之利用今古文经,则使经学的政治化达于极致。到了蒙元时期,统治者把人民分成三六九等,儒生被贬为低等臣民,表明学术或学者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

E.明清时期:心学、实学与文字之狱。陆九渊说“道未有外乎其心者。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耳”。以“吾心”代替“神圣”之后,学者“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国运日衰,民生多艰,遂引出“实学”之批判。实学本欲经邦济世,岂料专制政权却大兴“文字之狱”。学者既有身家性命不保之虞,遂只能钻进“小学”,致力于文字训诂,忽视了思想发展。

统而言之,中国学术自秦汉以降,与邦国大势有密切关系:合则学,分则思;治则学,乱则思。而由理学到心学,由心学到实学,由实学到小学的过程,更表明超越的思索逐渐减弱,天溶于人,上归于下,已成中国学术的一大特征。

(3)佛道影响与正负作用

佛道两家当然对中国学术大有影响,但其作用也有正负两面。一方面,佛学(尤其是唯识学)之细密运思,道家(尤其是老庄)之形上思考,有助于中国学术中哲思之不泯。另一方面,佛教中的消极思想,道教中的迷信成分,又助长了学者对宗教偏见之形成。

2.现代

(1)千古变局与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入侵造成了社会上千古未有之变局和学术上西学东渐的形势。洋务派倡言“自强”,却因倡“中体西用”而属意儒学。维新派致力“变法”,虽有引进西学之举,又有利用经学之事。革命派追求民主共和,当然运用西学,却也有倾心佛学之士。

民国初年,思想上“科学”、“民主”观念盛行,学术上“国学”、“西学”两者并行。

“科学”与“民主”并提,遂导致将其“对立面”即宗教与专制归为同类。至于“国学”

与“西学”,则共有民族主义和实证主义成分,从民族主义出发,遂致视基督宗教为“洋教”,从实证主义出发,遂致视基督宗教为“虚妄”。

在此大变局中进行大清理,难免有孩子与浴水一起倒掉之举,难免有垃圾与珍珠一齐埋葬之憾。在败而求强和抗侮御敌的氛围中去看对手,更难免只见其手不见其心,只见其外不见其内,即只见其技术、体制而不见其思想、精神,于是遥契古代传统之蔽,再次流于片面表面,滞于下实上虚。

(2)全面控制与横扫一切

从新中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1949-1966),“革命”凌驾于学术之上,而在学术之内,则以唯物主义和马列主义指导一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要接受指导,结论往往先于研究,教条常常取代学术。而在“文革”之中(1966-1976)盛行的,则是统一思想与空前禁锢,人类文化的一切遗产都被说成“封资修”、“帝修反”而加以“横扫”,甚至自然科学家也被称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而加以迫害,甚至苏联、东欧、北朝鲜和古巴的文化也被称为“修正主义”而予以扫除。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术不只是停滞不前,而且是大大倒退;不只是流于片面,而且是陷于虚无;不只是停顿僵化,而且是遭到破坏。其特征可说是无“思”亦无“学”,无“法”(学术规范)亦无“天”(超越者消失,神圣者隐退)。

(3)饥不择食与自闭怀旧

改革开放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由于关门太久,一旦得窥外界,遂致眼花缭乱;由于饥肠辘辘,一朝得享口福,遂致饥不择食。这既有囫囵吞枣之弊,也有兼收并容之利。学界向境外寻觅,首先看到人文或人本思想(萨特与弗洛伊德之类学说遂大为流行),后来又见到基督宗教思想(主要是通过译作),但因受多年的偏见与先入之见影响,多半仍以两者相互冲突为定论。

而90年代的学界特点,可以两段诗词形容。一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二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尤其最后两句,一时成为不少学者的写照。学界向昔时寻觅,首先看到民国初年对传统批评之过激(保守主义遂大为流行),后来又见到古代的保守传统之可取(主要是通过国学研究),但因受近年的自闭与怀旧情绪影响,多半竟将其缺失视为其长处。

至于近二十年学界的风尚,则可说首先是“诸风回旋”(从自由主义到“新左派”),其次是“古风劲吹”(从“国学热”到保守主义),再次也有“道风初拂”(从佛道研究到基督宗教研究)。就对基督宗教的态度而言,学界虽然正在逐步恢复平常心,但在多数人那里,由于以往偏见之余绪,仍有不少误读。而我们知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3.缺失

(1)学盛思衰

由上述学术史大势可见,自汉以降,中国学术总体而言有此缺失。而“学”、“思”与“治乱”、“分合”关系中的前述“规律”,竟然延续20世纪,实为可叹!而缺失之最甚者,无疑是独立思想与批判精神。

(2)上弱下强

宋明以降天人不分的结果,是天溶于人,上归于下。由此而来的学术趋势是,由形上而形下,不求超越;由实证而实用,务求功利。

(3)片面平面

“学而不思则罔”,遂易于浅尝辄止,遂易于人云亦云(在对宗教的认识上,遂易因袭宗教即迷信之片面成见,因袭基督宗教乃属西方等片面陈说)。就真实、多面、立体的具体事物或研究对象而言,片面的方法因为丧失了对第三维的意识,遂导致学术思想的平面化。于是逍遥旨趣和功利思维会更多,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会更少。结果是以成见之因袭为“通古今之变”,以人际之学问代“究天人之际”。

以上三点缺失,实际上彼此关联,相互促进。

二、基督宗教之研究

1.兴起与局限

明清之际,基督宗教之研究得以兴起。但是一因局限于传教士与信教士大夫的圈子,二因受限于他们的精力向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分散,所以,相对于其非凡才华和科技成果而言,基督宗教研究成果不大而流布也不广。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政治社会方面的因素(如康熙帝后期禁教等等)。

民国初年,基督宗教之研究得以更新。但是在教内,又因受限于精力向传教方面的分散,在教外,因与学术界一般趋势相仿,受限于实证方法得势和传统学术影响,所以历史课题研究多而教义思想研究少。

2.中断与死亡

1949-1966年间,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对于基督宗教,教外只有严厉的批判和抨击,以及讥讽和漫骂;教内则穷于应付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先是无暇后是无人顾及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日蹙,以至于最终停顿。

1966-1978年间,随着包括基督宗教在内的一切宗教遭到严重打击,基督宗教的研究也彻底消亡。这一领域的知识,可以说不是零而是负数,即令在受过教育的人群中,甚至在学术界之中,对于基督宗教也不仅是基本无知,而且还充满偏见。

3.复苏与拓展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复苏,基督教会也迅速复苏而且急剧发展,随着中国学术工作的逐步恢复,基督宗教的研究也随之而复生。由于教内人才的奇缺和教外人士的兴趣,所以研究者以教外学者为主,研究的立场和方法也具有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特色。

在90年代,基督宗教研究在学者们的努力下继续发展。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已超过1949年起三十年间那些毫无学术性可言的书文好几百倍,研究的领域也已大为拓展,除了历史课题的研究,还有哲学、伦理、教育、文学、艺术、美学,甚至教义神学等方面的研究。除了研究内容大大扩展之外,研究人员也已从少数社会科学院内的研究者,向高等院校的教师扩展。就研究者对基督宗教的总体态度而言,也已走出偏见,逐步趋于客观和理性。这种转变对于逐步矫正全社会既往的偏见,正在发挥重大的影响。

三、基督宗教研究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1.促进思想性与批判性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学术界对于基督宗教很难有直接的、切身的认识,而必须借助学术性的基督宗教研究来认识。这种研究所揭示的基督宗教玄奥的教义内容、宏富的神学思想、深刻的灵性体验,在在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而基督宗教长期独立于世俗政治体制的历史经验,观察和批判世俗社会制度的超越立场,更可以促使历史境遇完全不同的中国学术界进行反省,从中获取有益的思想和教训。

2.恢复上下之分与关系观念

如果用“天人合一”观念消除了天人的上下关系,在观念世界中遂只余人与人的上下关系,而整体的人自身则成了自满自足不假外求的独立者,世界只由人这个“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所组成。这是一种有害而危险的世界观。

基督宗教研究对神人上下之分观念的重新引进,可以使人重新注意到人并非独立者,亦非唯一者,更非至上者;使人再次意识到人乃处于关系之中,与其他造物相互依存并依赖于世界整体,与造物主有造生关系或上下之分。因此,人与其他造物和其他人具有种种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在本体上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世界观可以促使人走向中国古代贤哲所说的“知天事天”和“民胞物与”的境界。

这种观念也必然促进包括哲学本体论、人性论、道德论、环境论等方面的形上研究,使这些方面的学术不仅仅局限于实证方法与实用目标,而具有形上的眼光与超越的意识(近年来在学术界,“形上”与“超越”等词的运用大为增加,不仅西方哲学研究,而且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宗教学研究,而且其他学科研究,都常常运用这些术语,正是这一方面的意义开始显露而发挥影响的一个证据)。

3.走向整全观点和立体思维

现代的基督宗教研究,是一种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它对中国学术许多学科的研究都会产生示范作用,促进中国学术走向整全的观点和立体的思维。

这首先体现为一些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充,以及某些技术学科和自然科学观察视角的扩大。例如文学研究的领域扩充到圣经文学,艺术研究的领域扩充到基督教艺术,音乐研究开始重视从巴赫直到黑人民歌的宗教情感,美学研究开始吸纳“神圣之美”这一范畴,哲学研究增添了宗教哲学这一分支,思想史研究开始重视宗教或基督教思想,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分别增添了宗教社会学和宗教人类学两大学科,甚至教育学中也有人开始讨论信仰教育的意义,建筑学、宇宙学和科学哲学中则有人注意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从而扩大了这些学科观察问题的视角。

其次还有助于矫正偏见与摆脱片面。例如关于宗教与迷信关系的偏见,关于西方与“洋教”的成见,关于理性与非理性作用的片面理解等,在通过这种学术研究而全面认识基督宗教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矫正。

最后,基督宗教研究更可以在中国学术中引入垂直之维,导向立体思维。只有采用立体思维并不乏垂直之维和神圣之感的学术,才能引导社会文化摆脱平面、浅薄和庸俗,走向立体、多面、高尚和富于精神性的文化。

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

——从误解走向对话

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从过去的百年和千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又是人类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依然面对的问题,还是一个属于内在精神观念,但一定会影响外在生活环境的问题。

人文主义观念在两千几百年前产生并影响了文明史,在数百年前(文艺复兴后)更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巨大革命。它至今虽在思想界受到批评,至少仍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活力不衰。然而,它的意义,却遭到了极大的混淆。

基督宗教信仰也在两千年前诞生并影响了文明史,在数百年前(宗教改革后)也因内部变革而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巨大革命。它至今虽在各方面遇到困难,至少仍在人类精神生活中活力不减。同样,它的意义,也遭到了极大的误解。

这两种重要的精神或观念力量之间的关系,当然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可是,这种关系,在实际上也遭到了极大的歪曲。

对人文主义的混淆、对基督宗教的误解及对两者关系的歪曲,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未来,都是当今世界特别是精神和观念世界面对的重大问题。对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关系的歪曲,直接产生于对两者本身的混淆和误解。

所以,为了矫正这种歪曲,我们必须首先致力于澄清这些混淆和误解,重新申明两者的重大意义,并努力说明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重大意义,努力寻求两者之间关系和谐的适当途径。

同类推荐
  •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与心灵深处的你对话的书。与它相遇,它会用独特的思维使你渐入佳境,与行走匆匆的你进行一次长谈。本书从作者的生活角度,巧妙地穿插着各类故事,或深情感人、或灵光一闪、或禅意浓浓,层层地进行展开,如一朵花的悄然绽放。让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动、心有感言,这,或许就是你想要的!
  •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人生有许多的感情需要表达,在适当的时候,遇到适当的好人,体现一种价值,真是一种幸事啊!文以载道,首先所写的文章应该是褒扬人世、人性的真、善、美,我的文章,今天看来仍然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心里却总是怀着敬畏之心,感悟一种真真实实,一路走来的善良……写下来,仿佛从这些文章里作用到我的内心里,我会轻松许多,因为这本书得到了一种认可与垂青。就好像园子里诸多的芹菜似,被施了肥,浇了水,铆足了劲,葱郁向上的生长着。
  •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见个面,通个话,或经人介绍握下手,通报姓名,打了声招呼,那就算认识了。有个性的,印象可能要深一些。表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淡忘的可能也会很快。可若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或是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的睿智、聪慧、感知和你的思想一同碰撞,那就不太容易了。于是,有人总结出探入一个人内心的捷径:认识的,多交往,勤探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于言谈举止间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没见过面的,就要读他的文字,从他的文字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学识,修养,体会他的思想情感。我和杨涛的熟悉,就是属于后者,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心有感应的。
  • 陆游文集3

    陆游文集3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本书分为“中国西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中国东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以及“世纪之交对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三编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妃有特殊的争宠技巧

    本妃有特殊的争宠技巧

    霍将军军功赫赫,育有六子,各个可堪重任,为国之栋梁。育有一女,得之可得万军陪嫁。霍家有女,温良贤淑,举止端庄。皇上金口玉言所论,此女可为良配。……皇上说的话就是对的?这是温良贤淑?这是举止端庄?得齐天之福被皇帝赐婚的某皇子觉得……父皇的话,真不是全对的!
  • 逍遥天下之魔君要乖乖

    逍遥天下之魔君要乖乖

    现代的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妖尊,戴上那面具后,只有一颗冰冷的心和那满手的鲜血。只有一个人知道她曾经是一个多么活泼的女孩,即使被迫杀了很多人,却依旧保持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但是人总会长大的,她的路是用鲜血铺的,她的心已经和那鲜血一起渐渐冷却,只记得两个人······他是墨家唯一的传人,却不愿意承认这个姓。自出生起便跟着那神秘莫测的师傅。在了解真相后的他,创建了血煞阁。血煞阁,只为与墨家作对的势力。他深不可测,即使是他的父亲,甚至是墨家老祖,都对他万分忌惮,因为他是魔君——预言中的魔君,银发血眸······当堂堂妖尊遇见这魔帝狂君,是针锋相对,还是相逢恨晚?都不是,而是——“苏苏!你怎么在这儿?”某女的画风突变,雷倒一片。“大婶,你认错人了,我不叫苏苏。”某只男猪脚蛋定的叫着花儿一般年龄的女主“大婶”。~~~~~~(想知道前因后果的童鞋们,可以看小说。虽然我们女主是冷酷霸气的,男主是嗜血残忍的,但是总有不同的时候啦。)
  • 少年,原来你是我的最重要

    少年,原来你是我的最重要

    不良少女被开除数次,男友提出分手,而她却没有多大的思想波动,继续过她的潇洒生活。一次意外邂逅,将两个人的命运捆绑。
  • 魔女训导师养成记

    魔女训导师养成记

    韩夕颜,23岁,贵族学院最年轻的训导老师。她人很漂亮,但是全校的师生都怕她,都视她为“魔女”。在贵足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韩夕颜看到一个陌生的脸孔,一个无敌帅呆的家伙。后听传闻才知道,那个人就是被大家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老师史蒂文,“神魔”大战在学院里一触即发。
  • 绝品狂医

    绝品狂医

    苦命小子周玉峰被同村流氓打落深井,古井中,盘卧着华夏最后一尊巨龙,乡村少年获得了龙族神医的传承。巨龙不修神通修医术。且看乡村少年走出十万大山,辗转花都,艳遇连连,风骚无敌……
  • 寻找失落的记忆

    寻找失落的记忆

    有这么一个时代,你我都想不起来,而他们、她们和它们,却在那个时代里演绎着有关于爱、恨和正义的故事。时间转瞬即逝,其实他们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现在的我们,也是曾经那个时代里无畏的勇士,而我们的记忆,却被尘封在心的最深处
  • 绝命玄童

    绝命玄童

    自古绝命有书生,倚天不做龟儿子。今朝往后,天池,仙霞,飞剑星辰夺天宫。叶玄,叶羽命不该绝,天华山下定了狗屁江山。欲知霸道,阴谋,热血,儿女柔情,需看今世烂文《绝命玄童》。
  • 网王之月胧追夫史

    网王之月胧追夫史

    幸村月胧是幸村精市的妻子,幸村墨染是幸村精市和月胧爱的结晶。有一天早上醒来,月胧突然发现自己穿越了!并且还是自己的小时候!再看看旁边的小包子……咦?这不是儿子吗!靠!穿越还打包!要不要这么坑!此外,月胧还发现,自己的丈夫幸村精市居然喜欢一个叫朦朦胧胧的女子!哼,可恶的女配,看招吧!本小姐一定会让你为你的所作所为后悔的!雨鹓第二部作品,谢谢大家支持!
  • 魔法使用说明

    魔法使用说明

    魔法只能用来打架和破坏吗,让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看看这个,他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哦!~
  • 穿越.魔法之旅

    穿越.魔法之旅

    女孩夜幽鸢与沐樱雪竟然穿越了?!!她们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有魔法,可以修炼,她们就在那里练习魔法,拼命修炼,希望可以找到回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