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03

第3章 一九八七(1)

纪事

首都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相当活跃。为参加“首都博士生论坛”(在国防大学举行,那年头一个礼堂就可以容纳全城的博士生),我起草了一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因为觉得系统的社会改革应该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三大方面,而第三个方面当时尚未有人提出。冬春之交,国家大事令人难以释怀,对我来说,唯一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东西,也许就是足够深刻的哲学神学着作,因为这种着作会包含对于最普遍的社会政治原则的思考。马丁·布伯(M.Buber)的《我与你》当然属于这一类,它有力量安慰、支持和提升我们。

“我与你”和“我与它”

——读布伯《我与你》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这个民族中,产生了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彻底的一神教——犹太教,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因此而有西方文明是两希(希腊与希伯来)文明的后代之说。犹太民族曾经向人类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伊德,从斯宾诺莎到马克思。在本世纪,这个民族中又出现一位杰出人物,他对现代西方思想的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而他产生影响的方式即宗教思想的方式,恰恰最能代表犹太民族的传统和心态,同时又最具有超民族性或普遍性。

这位在西方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人物,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犹太宗教哲学家,就是马丁·布伯(MartinBuber,1878年-1965年)。而他那部产生了如此巨大影响的主要代表作,竟是一本只有几万字的小册子——《我与你》。

“我与你”,这个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平常至极,在人类生活中用得烂熟的词组,经过《我与你》的阐发,竟成了西方世界语言中意义至深,给人类生活以极大启发的哲学箴语。对于那些沉溺于自我中心的所谓“现代人”,这三个字已成了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声。

《我与你》初版于1923年,德文原名为IchundDu,常见的英译名为IandThou。Thou是个古语用词,现多用于宗教仪式中,也见于流行极广的詹姆士钦定本《圣经》中,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以称呼上帝或神,因此多被理解为表示高度尊敬的第二人称代词,至少相当于或约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可是,同现代汉语不同,也同德语、法语和俄语不同的是,在现代英语中,“您”同“你”无法区别,都用you来表示。所以《我与你》的英译本,也有叫做IandYou的。从德文本或汉译本(陈维纲译)阅读这本小书的人,会发现它的文字深刻隽永而又艰深古奥,这固然是其诗化哲学的风格和生存哲学的特征之反映,但也给不能读英译本(我认为英译文极其晓畅平易)的中国读者,尤其是不熟悉生存哲学的中国读者造成晦涩难解的感觉。其实,这本小书的思想虽然深邃独特,却又平易近人,恰如“我与你”这三个字之平易近人一般。而这三个字,又集中体现着这种思想的精髓,所以要读懂这本书,必先弄清楚这三个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称代词在此的深意。我们且从“你”开始,先追溯you与thou的有趣小史,分析两种英译名的利弊得失。

德语的Du(你)不同于Sie(您),是用于亲近的、熟悉的、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第二人称代词。所以这本书的中译名只能是《我与你》而不能是《我与您》,由此类推,英译名显然应是IandYou。可是为什么会有IandThou流传呢?原来thou这个词,虽然如前所说,现在具有非常正式非常尊敬的意味,同亲密无间意味的you形成对照,可是在古时候,这种位置恰好是颠倒的:thou用于关系亲密者,you用于陌生者或正式场合。1611年,詹姆士钦定本《圣经》的译者选用了当时具有亲切意味的thou作为对上帝的称呼,把上帝称为“你”(thou)而不是“您”(you),这恰恰准确地表达了三百多年后布伯的思想。因为布伯认为,人与上帝的关系正是亲密无间的“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疏远陌生的“我与您”或“我与它(他、她)”的关系,更准确些说,他认为只有在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我-你”关系里,上帝才呈现于其中。由此观之,把IchundDu译为IandThou,长处在于使人联想到布伯思想的深层部分——人与上帝的关系,但是,由于现代英语中thou这个词已变成对之必须恭敬的上帝之专称(这正是古老的詹姆士钦定本《圣经》继续流传的结果,因之1946年由英语世界众多专家多年校译审定的修订标准本《圣经》取消这一古语词,而代之以you时,曾被许多人视为不敬),所以它反而不如you这个常用词更能表达布伯的原意了。总之,就英语译名而言,古语以thou为妙,今语以you为佳。这两个词用法的演变,恰反映出多年来一些人对上帝由敬而远,由亲而疏的心态变化。这种变化常被归咎于理智主义神学的变化,布伯对这种变化深恶痛绝。

要之,布伯使用表示关系密切的人称代词“你”(德语du),意在表述一种面对面的、亲密无间的人格关系。只要记住这一点,英文thou与you两种译法的优劣,就不会妨碍我们对他的思想的理解了。

说完了“你”,再来看看“我”。这个词在翻译上不会引起什么问题,可是在现实世界中,“我”却是含义深远、意义无穷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唯意志论者说:“我欲故我在。”路易十四说:“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刚会说话的婴儿说:

“我要……”印度教主张“梵我合一”,佛教则倡言“诸法无我”。“我”,似乎最无歧义,最无差别,又似乎歧义最多,差别最大。布伯指出,“我”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我”可归结为两类,因为“我”总处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无所谓“我”(亦无所谓“你”、“他”、“她”、“它”),而这些关系可归结为两类:“我-你”关系与“我-它(他、她)”关系。关系之说,并非一时奇想或故弄玄虚,关系是异常实在的东西。古希腊的哲人就已认识到,人是社会的(即彼此交往的、处于关系中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说,谁若不需要社会(即没有人际交往或脱离任何关系),谁就只是兽或神,而不是人。马克思也有一句名言: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布伯把关系者归结为“我”、“你”、“它(他、她)”三类,三者都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我”的关系者归结为“你”还是“它”,是由“我”对关系者的态度决定,按“我”的态度划分的。所以两类关系之说,实际上概括了极其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而其立足点则是“我”的人生,要理解这种学说,需要的不是高深的理论修养,而是深沉的人生体验。

“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指的是“我”对与“我”相关的一切事物的态度或关联方式,也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对关系者的态度不同,与之打交道的方式不同,则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就不同;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不同,其人也就不同。这就是布伯所谓“我-你”中的“我”与“我-它”中的“我”不同的意思。这里的道理十分浅显。例如离婚状纸中常有这样的话:“他的行为已完全不像一个丈夫了。”这意思是说,由于男方对女方采取行动的方式已不把对方作为妻子,这种态度便使他自己不复成为丈夫,“夫-妻”关系中,“妻”这一概念的消失,同时导致了“夫”这一概念的消失。撇开法律程序不论,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绝不能认为无论我如何对待我的妻子,我都仍然是她的丈夫。事情很清楚:我在多大程度上不把她作为妻子,就在同样大的程度上不再是她的丈夫。“夫妻”这一词组所指的,是两个人彼此对待的方式,“丈夫”的身份是与他对待她的某种方式共存亡的。

读者不难看出,第三个字即“与”字的意思,其实已讲得不少了。“与”就是关系。关系是根本的,“你”、“我”、“它”都处于关系中,离开关系,这三个字就毫无意义。所以讲“你”和“我”不可能不连带讲出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概括了人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即人与所谓“存在者”(亦译“在者”,即存在着的一切)打交道的方式。一个人如何同存在者打交道,他就是怎样的人。“我”同存在者建立何种关系,“我”就是怎样的“我”。“我-你”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对等、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关系。“我-它”关系是一种考察探究、单方占有、利用榨取的关系。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是主体,来往是双向的,“我”亦取亦予。在“我-它”关系中,“我”为主体,“它”为客体,只有单向的由主到客,由我到物(包括被视为物的人)。

同类推荐
  • 猛虎闻芍

    猛虎闻芍

    《猛虎闻芍》主要收录了连大帝也未能幸免——《在下巴赫》、风车渐欲迷人眼——《生命的讯息》、巍巍八道楼子一《八道楼子》、不在马背上——《马痴》、瓦尔特还在保卫萨拉热窝吗?——《爸爸去出差》、信的人是有福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庶民的胜利——《建党伟业》、俄罗斯方舟等内容。
  •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系列是著名作家、励志大师刘墉先生最早出版、最受欢迎、最被铭记的励志散文作品,也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畅销数百万册。《萤窗小语(全新珍藏)》收录了《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快乐是最美的化妆品》、《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四辑“萤窗小语”系列单行本。“文章无所谓新旧,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有许多不变的东西,在我们心底流动,由十八岁到八十岁”……这段刘墉语录是在说给时间听?是在说给你听我听?而刘墉本身,也是常读常新……嗯,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
  • 当我决定爱你

    当我决定爱你

    本书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内容收录了《父母不能替你生活》;《影视剧里的美好》;《距离失败五十米》;《解读母爱》;《天黑以后》;《道德量化法》;《让员工幸福起来》;《迷路的飞虫》等。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调皮狂妃:暖王爆宠

    霸道调皮狂妃:暖王爆宠

    “王妃,王爷在街上被一群女的围攻了”“靠,谁啊,不知道他有我了吗?走,出去看看“沐清清说道。”小离子,我想吃拉面““小离子,我吃蛋糕”“小离子,我想吃羊肉串”“好,只要你想吃,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让你吃到“风陌离说。门外的守卫听到他们王爷说到这些话狂汗,这还是王爷吗?”王爷,王妃说这房子不好看,要重新盖“”让她盖,她想盖什么样就什么样“”王爷,王妃说要吃饺子“”让厨房去弄,弄不出来全赶出王府“王爷你这是要把王妃宠成什么样子啊,太恐怖了,一个守卫这样想。
  • 冥帝轮回

    冥帝轮回

    他身负着沉重的使命,他要与天争,与地斗。他是绝对的王者,掌控轮回大道。身在都市的他,坐拥数名美女,武道门派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升仙界,神界,最终归得冥王位。-----------------------------------------------------------
  • 极武入道

    极武入道

    一个武道极度昌盛的世界。这里有平民,有武者,有世外势力,还有不可以思议的妖兽。生为平民,你就应该好好安分,不要读书,不要练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一旦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踏出了改变命运之路?你会发现那是一条不归路。李凡,平民。李凡,武者。李凡,世外高人。李凡,北游之子。李凡……一位在异界抗争的穿越者。
  • 边伯贤你是最耀眼的阳光

    边伯贤你是最耀眼的阳光

    伯贤专线:”我爱你。”“可我不爱你。”“边伯贤你到底要怎样才肯放过我?”“别异想天开了。”“原来如此……”“别走!”“你无法阻止我。”“别开玩笑了。”“她是谁?””你管不着。“”真是好笑。“”爱情就是这样的吗?“”你想得太天真。“”你到底要怎样?““你终生只能在我这里度过。”“呵……我就这样被你毁了……”
  • 卡片纪元

    卡片纪元

    西山木雕工艺传人李岩穿越卡片世界,基本功扎实,但精神力不足,始终无法成为制卡师。直到他获得了一张神奇的上古卡片,命运的轨迹从此开始转变。
  • 生前死后

    生前死后

    家庭事业快双丰收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年轻的李鸣一命乌乎。然而留恋尘事的他还有三年的时间来了却尘缘..........
  • 十七划两个字叫青春

    十七划两个字叫青春

    高中时代的我们肆无忌惮,不顾身份去追逐梦想,我们拥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只是那个年纪的我们还不懂得去珍惜,直到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回想起来才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把握好机会。孙言溪说:“不可能会有一个人陪你一辈子,或许他会陪你很长时间,可他终将会离开你的生活,或许会有很多原因才会离开,可最重要的还是你不曾去珍惜,你们在一起的一点一滴”
  • 仙战3

    仙战3

    神秘的减肥馆里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减肥不只是女人专利,胖子同样需要!掲开减肥后的神秘的面具,你会发现收费很高!————十二根神秘黑铁巨物,迁引出神秘巨大的世界。世界碰撞世界,精彩只能无限放送,创仙之篇,生死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