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03

第3章 一九八七(1)

纪事

首都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相当活跃。为参加“首都博士生论坛”(在国防大学举行,那年头一个礼堂就可以容纳全城的博士生),我起草了一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因为觉得系统的社会改革应该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三大方面,而第三个方面当时尚未有人提出。冬春之交,国家大事令人难以释怀,对我来说,唯一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东西,也许就是足够深刻的哲学神学着作,因为这种着作会包含对于最普遍的社会政治原则的思考。马丁·布伯(M.Buber)的《我与你》当然属于这一类,它有力量安慰、支持和提升我们。

“我与你”和“我与它”

——读布伯《我与你》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这个民族中,产生了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彻底的一神教——犹太教,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因此而有西方文明是两希(希腊与希伯来)文明的后代之说。犹太民族曾经向人类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伊德,从斯宾诺莎到马克思。在本世纪,这个民族中又出现一位杰出人物,他对现代西方思想的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而他产生影响的方式即宗教思想的方式,恰恰最能代表犹太民族的传统和心态,同时又最具有超民族性或普遍性。

这位在西方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人物,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犹太宗教哲学家,就是马丁·布伯(MartinBuber,1878年-1965年)。而他那部产生了如此巨大影响的主要代表作,竟是一本只有几万字的小册子——《我与你》。

“我与你”,这个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平常至极,在人类生活中用得烂熟的词组,经过《我与你》的阐发,竟成了西方世界语言中意义至深,给人类生活以极大启发的哲学箴语。对于那些沉溺于自我中心的所谓“现代人”,这三个字已成了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声。

《我与你》初版于1923年,德文原名为IchundDu,常见的英译名为IandThou。Thou是个古语用词,现多用于宗教仪式中,也见于流行极广的詹姆士钦定本《圣经》中,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以称呼上帝或神,因此多被理解为表示高度尊敬的第二人称代词,至少相当于或约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可是,同现代汉语不同,也同德语、法语和俄语不同的是,在现代英语中,“您”同“你”无法区别,都用you来表示。所以《我与你》的英译本,也有叫做IandYou的。从德文本或汉译本(陈维纲译)阅读这本小书的人,会发现它的文字深刻隽永而又艰深古奥,这固然是其诗化哲学的风格和生存哲学的特征之反映,但也给不能读英译本(我认为英译文极其晓畅平易)的中国读者,尤其是不熟悉生存哲学的中国读者造成晦涩难解的感觉。其实,这本小书的思想虽然深邃独特,却又平易近人,恰如“我与你”这三个字之平易近人一般。而这三个字,又集中体现着这种思想的精髓,所以要读懂这本书,必先弄清楚这三个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称代词在此的深意。我们且从“你”开始,先追溯you与thou的有趣小史,分析两种英译名的利弊得失。

德语的Du(你)不同于Sie(您),是用于亲近的、熟悉的、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第二人称代词。所以这本书的中译名只能是《我与你》而不能是《我与您》,由此类推,英译名显然应是IandYou。可是为什么会有IandThou流传呢?原来thou这个词,虽然如前所说,现在具有非常正式非常尊敬的意味,同亲密无间意味的you形成对照,可是在古时候,这种位置恰好是颠倒的:thou用于关系亲密者,you用于陌生者或正式场合。1611年,詹姆士钦定本《圣经》的译者选用了当时具有亲切意味的thou作为对上帝的称呼,把上帝称为“你”(thou)而不是“您”(you),这恰恰准确地表达了三百多年后布伯的思想。因为布伯认为,人与上帝的关系正是亲密无间的“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疏远陌生的“我与您”或“我与它(他、她)”的关系,更准确些说,他认为只有在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我-你”关系里,上帝才呈现于其中。由此观之,把IchundDu译为IandThou,长处在于使人联想到布伯思想的深层部分——人与上帝的关系,但是,由于现代英语中thou这个词已变成对之必须恭敬的上帝之专称(这正是古老的詹姆士钦定本《圣经》继续流传的结果,因之1946年由英语世界众多专家多年校译审定的修订标准本《圣经》取消这一古语词,而代之以you时,曾被许多人视为不敬),所以它反而不如you这个常用词更能表达布伯的原意了。总之,就英语译名而言,古语以thou为妙,今语以you为佳。这两个词用法的演变,恰反映出多年来一些人对上帝由敬而远,由亲而疏的心态变化。这种变化常被归咎于理智主义神学的变化,布伯对这种变化深恶痛绝。

要之,布伯使用表示关系密切的人称代词“你”(德语du),意在表述一种面对面的、亲密无间的人格关系。只要记住这一点,英文thou与you两种译法的优劣,就不会妨碍我们对他的思想的理解了。

说完了“你”,再来看看“我”。这个词在翻译上不会引起什么问题,可是在现实世界中,“我”却是含义深远、意义无穷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唯意志论者说:“我欲故我在。”路易十四说:“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刚会说话的婴儿说:

“我要……”印度教主张“梵我合一”,佛教则倡言“诸法无我”。“我”,似乎最无歧义,最无差别,又似乎歧义最多,差别最大。布伯指出,“我”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我”可归结为两类,因为“我”总处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无所谓“我”(亦无所谓“你”、“他”、“她”、“它”),而这些关系可归结为两类:“我-你”关系与“我-它(他、她)”关系。关系之说,并非一时奇想或故弄玄虚,关系是异常实在的东西。古希腊的哲人就已认识到,人是社会的(即彼此交往的、处于关系中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说,谁若不需要社会(即没有人际交往或脱离任何关系),谁就只是兽或神,而不是人。马克思也有一句名言: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布伯把关系者归结为“我”、“你”、“它(他、她)”三类,三者都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我”的关系者归结为“你”还是“它”,是由“我”对关系者的态度决定,按“我”的态度划分的。所以两类关系之说,实际上概括了极其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而其立足点则是“我”的人生,要理解这种学说,需要的不是高深的理论修养,而是深沉的人生体验。

“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指的是“我”对与“我”相关的一切事物的态度或关联方式,也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对关系者的态度不同,与之打交道的方式不同,则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就不同;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不同,其人也就不同。这就是布伯所谓“我-你”中的“我”与“我-它”中的“我”不同的意思。这里的道理十分浅显。例如离婚状纸中常有这样的话:“他的行为已完全不像一个丈夫了。”这意思是说,由于男方对女方采取行动的方式已不把对方作为妻子,这种态度便使他自己不复成为丈夫,“夫-妻”关系中,“妻”这一概念的消失,同时导致了“夫”这一概念的消失。撇开法律程序不论,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绝不能认为无论我如何对待我的妻子,我都仍然是她的丈夫。事情很清楚:我在多大程度上不把她作为妻子,就在同样大的程度上不再是她的丈夫。“夫妻”这一词组所指的,是两个人彼此对待的方式,“丈夫”的身份是与他对待她的某种方式共存亡的。

读者不难看出,第三个字即“与”字的意思,其实已讲得不少了。“与”就是关系。关系是根本的,“你”、“我”、“它”都处于关系中,离开关系,这三个字就毫无意义。所以讲“你”和“我”不可能不连带讲出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概括了人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即人与所谓“存在者”(亦译“在者”,即存在着的一切)打交道的方式。一个人如何同存在者打交道,他就是怎样的人。“我”同存在者建立何种关系,“我”就是怎样的“我”。“我-你”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对等、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关系。“我-它”关系是一种考察探究、单方占有、利用榨取的关系。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是主体,来往是双向的,“我”亦取亦予。在“我-它”关系中,“我”为主体,“它”为客体,只有单向的由主到客,由我到物(包括被视为物的人)。

同类推荐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都门四记

    都门四记

    本书系于氏散见于民国各种报刊的随笔小品的首次结集。这些随笔文章多谈历史典故、民俗习尚、绘画艺术、名人轶事,即周作人所谓“市井小品”,道人所不知、所欲知,文笔绝妙,可读性又极强,实为不可多得之文苑精品。
  •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三十五年前,我曾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我手拿着鹤嘴锄,带着淘盘,背着号角,成天跋涉。我走遍了各处,淘洗了不少的含金沙,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树木葱茏,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很多年前,这儿人烟稠密,而现在,人们早已消失殆尽了,富有魅力的极乐园成了一个荒凉冷僻的地方。
热门推荐
  •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取材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当中的前两部,以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了高尔基苦难的青少年生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以其凝练朴素的笔调和冷静执著的个人情感著称于世,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书中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读者。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一个被种种令人作呕的丑事和腐蚀人灵魂的恶势力所包围的环境中,但他并没有被压倒、被毁灭,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 异彩瞳

    异彩瞳

    敢爱敢恨,爱我者我必以千倍爱之,害我者我必以万倍还之……
  • 无心拥得帝王宠:贪睡皇妃

    无心拥得帝王宠:贪睡皇妃

    生肖属猪,天性嗜睡,乐天知足,心宽无忧她一生并无大志,只求一方可以安睡的空间,别无他求谁知 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的朝代老天啊 睡个觉而已 这也碍到您的眼了吗没关系 既来之则安之 不过是换了个睡觉的地方而已但为什么总有人要来惊扰她的美梦呢睡睡床么 被皇帝叫醒了睡睡树么 被王爷吵醒了睡睡柴房 居然也能发生个火灾好吧 既然如此她就钻床底下好了 看谁还能扰她清梦这下事态大了 满皇宫鸡飞狗跳都在找他们失踪的睡妃某女子揉着惺忪睡眼看向旁边的陌生男子不会吧 这也能找得到?“哪位?”她问“刺客!”他答点点头,她翻了个身道,不要告诉别人我在这睡觉哦轻微的鼾声响起 就像一头熟睡的小猪
  • 异世之大叔威武

    异世之大叔威武

    佛家神功绝学,蓝拳,驱魔,圣骑士,复仇者,闪闪果实,当这一切融合在一个人身上将会迸发出怎样的威力?该争霸天下,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神座?还是无拘无束,天下任逍遥?亦或是发扬佛法,让天下人都成为我的信徒,成为掌教尊?不管如何,今生当活得精彩!
  • 五界是神

    五界是神

    主角是都市里的一名吊丝,无意中得到一件神器,穿越去了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非常的不一般,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查理九世之灰烬

    查理九世之灰烬

    「心不动,则不痛。你曾经看过的,雅若芳菲或是风情万种的美人,百年后终成枯骨。而你,守尽枯荣,一辈子。」「记得住的人都在脑海里,忘掉的人却痛在骨子里。」
  • 浩瀚之路

    浩瀚之路

    修炼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报那血海深仇,还是为了权倾天下、睥睨九州。人若犯我,必诛其心;浩瀚之路,胜者为王。年少的雷鸣以深仇入武,在争斗中成长,从菜鸟到武之巅峰。
  • 嗨指腹为婚的未婚夫

    嗨指腹为婚的未婚夫

    “什么?”一回家,父母就跟自己说,她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时候,还是什么荒谬的指腹为婚。好吧,那她就去会会这个男人,让他主动退出,还她安静生活。初恋男友的婚礼,她是伴娘,曾经的闺蜜是新娘,所有认识的人似乎都在看她的笑话,可是她却装作毫不在意并开心,他的出现让她的早已风化掉的心,有了恢复的迹象。可是她却没勇气再去爱一个人了。半年后,他又再次出现在她的眼前,他说要追求她。精心设计了她的聚会,在所有人面前给她一辈子的承诺。可没想到结婚的前一晚,她却消失了。
  • 西疆月

    西疆月

    她,本是西疆的公主,国破之日被他从襁褓中带到北国。他,是孤傲的北国太子,深深沉入对她的爱恋无法自拔。一段残酷的北国宫变,她亲见所有亲人惨死他手中,他手刃了所有皇子公主,却唯独留下了她……她终于知道了他心里藏着的那个人,自己的亲姐姐,明月公主……漫天飞舞的柳絮中,他皇袍加身荣登帝位,她身披红衣远嫁南国……南国的阴差阳错中,她遇到了那个温文尔雅的白衣男子,就在她以为终于得到久违的幸福的时候,他又一次亲手打碎了她美丽的梦……就在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她猛然恢复了过去的记忆:他说过会回来接她,她一直就在那里等他……只是,他没有认出她……而她,忘记了他……原来……我就是……明月公主……
  •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上个世纪,听着很遥远,也不过十多年前。那个时候电脑是奢侈品,网络是新事物,最牛逼的手机是翻盖的,美女都还不是同一张脸。世纪之初的钟声响起时,你多大?什么样?在做些什么?是否也在某个城市喧嚣的人群中倒计时?是否某个牵着手的人一转身就再也见不到了?世纪交替的日子里,经历了一些暴力血腥,一些暧昧色情。是否不太寻常的成长路,让我们走到现在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