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必母严,母慈必父严,两者必须配合,恰如情感与理智。然而,正如情理必须以智慧来主导,慈严也必须以爱来主导。
对烦嚣社会上的人来说,父母子女的亲情,正如港湾对于风暴中苦斗的水手,亦如炉火对于寒风中奔走的游子,更如烛光对于暗夜中摸索的旅人。
对茫茫宇宙中的人来说,天父之下四海一家的情怀,不更是如此吗?
10.孤独,爱,友谊
冷清久了想热闹,热闹久了想冷清,这是人之常情。只有热闹,容易流于肤浅,只有冷清,容易养成孤僻。
孤僻不是孤独,正如热闹不是友谊。人的深刻需要孤独,正如人的快乐需要友谊。
有一种人,当他走向热闹,不是为了逃避孤独;当他欢迎冷清,不是因为厌弃友谊。那乃是有真爱者,有大爱者,“爱神爱人”者。
这种人永远处于“交流”或“团契”之中:热闹时他与众人是兄弟姊妹,冷清时他与上帝是父母子女。在友谊中他与朋友相交流,在孤独中他与上帝相交融,他总会喜欢热闹,又从来不怕冷清。他总是既有友谊,又不失孤独。
但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人。
11.性格与命运
命运,如果指的是人生道路,那么它由性格决定:组成人生轨迹的每一个点,放大来看都是一个箭头,表明人在该点上的前进方向和速度,而不同的性格会选择不同的方向和速度。
如果指的是人生旅途的外界环境,那么它同性格有关:不同的性格会选择不同的环境,至少可选择如何对待同一个环境——迁就、抵抗还是改造,用什么方式去迁就、抵抗或改造。
如果指的是人生行程的起点条件,那么它同性格无关:起点的外部条件由前人决定,内部条件亦非自己决定,人的性格特点毕竟不出于自己的选择,而出于天赋。
然而,我们不但被赋予了性格,更被赋予了自由。所以,除了前两种选择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使性格特点成为优点或缺点,可以选择是否要尽力改变性格。
这些选择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行程和后人的起点条件,所以,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应对自己和后人的命运负责。
12.幸福和苦难,人生的意义
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没有制造痛苦的权利。如果是说自己,则忘了前半句是可悲的,忘了后半句是可憎的。如果是说别人,则忘了前半句是可憎的,忘了后半句是可悲的。
伦勃朗绘画中的黑块阴森可怖,其人物头上的亮点却灿烂辉煌。“泰坦尼克”
号的灾难惨不忍睹,它却把大批的凡夫变成了英雄。苦难的世界被人们称为“眼泪的峡谷”,天才的济慈却把它称为“铸造灵魂的峡谷”。
人生的意义在于走向神圣的爱,走向耶稣式的“爱神爱人”的境界。如果说这种境界乃是“天堂”之要义,毫无爱心乃是“地狱”之所指,那么,所谓“炼狱”,就应该释为绝大多数人生的处境,即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途了。
13.道德与法,善与恶,正义
道德的下限与法律衔接,应涉及社会;道德的上限与宗教衔接,只涉及个人。
治国应保下限,修身宜求上限。在过高的道德标准指引下制定的法,是苛法或恶法,而苛法或恶法会降低其所辖社会的道德水平。
“知善恶树”的善恶,可释为事物的“好坏”。人知道了事物的好坏而趋利避害,遂可能为利己而害人。所以,罪恶乃是自我中心和滥用自由的结果,也是对于“生生”或“创造”过程的颠倒。
容忍罪恶会导致更大的罪恶。
正义是法的基础,也是法的目标,更是尊严的基本条件。
正义是神圣的爱在人间的体现。
权利与义务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自己的权利意味着别人的义务,别人的权利意味着自己的义务。在权利不被保护之处,义务也不被履行。
14.艺术,美与丑
同任何人间事物一样,艺术也由悖论构成: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喜与悲;生与死;爱与恨;内容与形式;完满与缺陷;普遍性与独特性;自由的创造精神与刻板的技法训练……所有对立面之间的张力,乃是艺术的动力。
当代“以丑为美”和相关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看透了浅薄表面和千篇一律的“美”之丑陋呢,还是人们要在居高临下和与众不同中寻求安慰?也许两者都有?
美是从与绝对者相似的一面去看的事物性质,丑是从与绝对者不同的一面去看的事物性质。
15.教育
教育好像培育花木,不像制造机器。这一点常常被“园丁”们忘记了。
意识形态不是道德,学科知识不是智慧,竞技能力不是健康。这三点常常被“德智体”的倡导者忘记了。
“教育无用”论是没有看到人的潜能;“教育万能”论是没有看到人的局限。
作为主要文明之核心的宗教价值,应该成为价值教育的组成部分。
16.偶然与必然,决定与自由
事实都是偶然的,只有逻辑才是必然的。一个事实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因为就人为的事实来说,人本可以选择造成另外的事实;就非人为的事实来说,上帝本可以选择造成另外的事实。
当无神论者相信事件全由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决定,有神论者认为神的决定不可能改变时,两者都接近了宿命论。
然而,前者会忽略人在历史中的意志自由,后者会忽略神在决定中的意志自由。与其说这两种自由中,一种相对和有限,另一种绝对和无限,不如说一种由另一种所决定。但是,它依然是自由。
17.人与自然
在亿万年之中,物种的命运曾经由自然来选择,而从现代起,自然的命运却要由人类来选择。人类之所为和所不为,将极大地影响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生物,也将影响人类自身。
“天地人”三才,人居其中。人与万物相关,又等差有别。所谓众生平等,不是说其特性相同而价值相等,而是说其本源相同故皆有价值,即皆出自“天生”,或上帝“创造”,或大道“化育”,或皆具“佛性”。
所以,人既非自然的“主人”,亦非地球的“癌症”。人乃是大地的“管家”,既然肩负重任,理当善尽职守,珍惜万物,培育生命。
18.真理,信仰,理想
“真理”常被误认为由概念组成,但它本应指真相、真实,也就是事实。
“信仰”常被误认为相信虚幻的东西,但它本应指对最基本的事实的承认。
“理想”常被误认为高不可及的事物,但它本应指存在于事物之中已经实现的部分尚待实现的本质。
我们都是世界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花果,既相互关联,又各有自己的地位、功用和价值。这是世界的一个基本真相。
我们虽然看不见深藏于地下的树根,但应该承认我们来源于它,依赖于它,又归向于它。这是我们的一个根本信仰。
我们的“沙沙作响”要更多地表示交流而不是怨恨,“相互接触”要更多地成为扶持而不是压制,我们要更像树根那样在服务整体中实现自我。这是我们的一个源于本质的理想。
19.事业和职业
职业是为了维持生活而获得,事业是为了释放生命而付出。“施比受更有福。”
把职业看做事业,是一种可敬的升华;把事业视为职业,是一种可悲的下滑;职业和事业的合一,是一种难得的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