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18

第18章 一九九六(1)

纪事

春天赴加拿大温哥华维真学院访问月余,写作《汉语神学》二文(原为一长文),访维多利亚城,从“维多利亚日游行”见识美、加二国之别。译出《全球伦理》以了斯威德勒之托;大体写完《百川归海》并通过评定结项。写“门外谈学”乃因对学界趋势多有感触,而《“国家”抑“邦国”?“大统一”抑“大一统”?》

则源于参加未完成的电视政论片《大统一》座谈会的触动。(文章经编辑删掉了一些重要的话,十分遗憾!)门外谈学(四则)一、天下兴亡,与你无关?

“天下兴亡,与我无关!”当我听到一位可称为“学术带头人”的前辈学者当众说出这句话时,确实感到一种深深的震动。

这句话表达的心态,恐怕绝不仅仅属于少数人。当众表达这种心态的学者固然不多,但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转变和学术趣味改变,隐隐透显出这种心态的学者,大概不在少数。要谈论中国学术在本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的不同,就不能不顾及这种心态的产生。

在80年代,尽管表现方式也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明白有的隐晦,但多数学者的心态恰恰与此相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这两种心态分别有上一个十年发生的事件作为背景。但是不必说,这两种心态并非人人皆然,因为对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教训,达到不同的结论。

我想问的是:“天下兴亡,与我无关”这句话,尽管出于某种特殊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某种激愤之心或悲凉之情,使人欲哭无泪欲言无声,但若回到理性的思考上来,这句话是否可以说得通?是否可以行得通?如果说不通,或者行不通,那么,学者的行为或者学术的转变,若来自这句话表达的那种心态,是否应该反躬自省呢?

是否可以说得通?且不说“我”是“天下”的组成部分,“天下”是我的天然外延,世界与个人相关如此密切,以至于宋代大儒张载要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以至于德国大哲海德格尔干脆将人的“实存(sein)与”世界”(welt)连写成一个词seininderwelt。只要想想天上的臭氧层破了个洞,紫外线辐射的增加,谁人能免?地上的土壤和河湖受了污染,饮食里毒素的摄取,谁人能免?人类社会的无序和不公,能危害张三,就能危害李四;公共事务的改良和有序,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个人……那就不能不服膺海明威表达的这个思想:别人的丧钟,正是为你而鸣!天下之兴亡,正是你的兴亡!

是否可以行得通?且不说“我”不管“天下”,不等于“天下”不管“我”;人之无为,同时亦即有为;行动是“业”,不行动也是“业”;为恶固然是恶,不制止恶也是恶。只要想想近世以来的中国,多少人曾经浩叹“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书桌”,多少人曾经因为“不关心政治”而被扣上政治帽子,横遭迫害!周扬为其一度“有为”

而生的悔恨固然可叹,巴金为其一度“无为”所作的忏悔更加深刻!……由此我们不免要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不免要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你不去管政治,政治要来管你!

学术当然有自己的独立性。学术与政治不分或学者的看“风”使舵,当然是学术的悲哀、政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但是,倘若以为摆脱两者以往不合理关系的办法,便是不发生任何关系,那不过是可悲亦复可笑的一厢情愿而已!世间万物,莫不相互关联,若没有合理的关系,就只能有不合理的关系。学术与天下的合理关系只能是:既受益于天下,便当回馈天下;而不论直接还是间接,长期还是短期,以不计利害追求真理的精神,去反思历史文化并批判社会文化,以促其改良,乃是适当的回馈方式。这正是开头提到的那位前辈学者常引用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一语之所指。

我想,这句话表明了学术的价值,也体现着学人的人格。由此看来,不论80年代的学术和学者,怎样被90年代的不少学者所贬斥,却至少在这一点上,是许多90年代的学术所不及的。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下兴亡,关系到百业之成败,万物之兴衰,学术岂能例外,学者岂能例外?

在应该最明白这一道理的学术界,竟有必要来说这些,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二、画地为牢与妄自尊大

从生活退回书本,从现实退回往昔,这是相当多的学者在90年代的转变趋势。这里当然不是说学术可以离开书本的研究,可以离开历史的借鉴,因为这两者之不可或缺,在我看来是不言自明的,而且对某些学科而言,对某些论题而言,这两者几乎就是全部的材料来源。

这里说的是,学术作为现实生活的构成部分,学者作为现实社会的实际成员,既然如其他部分和其他成员一样,对社会和人类负有某种责任,那就不能无视人类生活和现实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要求,就不能在学术的意义和工作的目标方面,毫不顾及提升人类生活、改善人类社会的需要。换言之,即使眼望着死的书,也应心想着活的人,即使流连于往昔,也应立足于当今。

正直的学者都知道以现实为论题的学术之难,正因为其难能,才成其为可贵。

许多的学者都在抱怨学术为现实社会所冷落,都把所谓学术的“边缘化”归咎于商业化的冲击。不过,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学术的这种处境,是不是有咎由自取的一面,应归咎于它自身长时间脱离真实的生活呢?试看经济学,它以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绝不比其他学科值得羡慕,因为在那些年里,由于经济学界内外的种种原因,它成了一种精巧的概念游戏和经典注释,不论现实经济如何要死要活,它自岿然不动!反观今日,它在各学科之中相对的“非边缘”地位,除了所谓社会转型的外因之外,难道没有它自身走出“经注”,走向生活的努力作为内因吗?

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对现实生活的回避自然会导致学术的画地为牢,而画地为牢又导致了妄自尊大。在“脱离政治”的论调和对“精英意识”的批判中,其实隐藏着更加孤傲的自命不凡和精英情结。在“反对媚俗”而实则漠视广大民众最迫切的需要、漠视当代社会最根本的矛盾的同时,浮到表面的却是一种高级的媚俗,即对现实弊病的视而不见,甚至以扭曲的方式来阻碍迫切的改进。例如,面对(在某方面)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小龙”同“大龙”一样,依靠市场经济体制而摆脱多年落后的基本事实,却以偏概全地硬把功劳算在“儒家文化”账上,鼓吹“中体西用”,要依靠儒家文化走向现代化,这不免令人想起南太平洋某些岛民的“船货崇拜”——以为靠着对祖训的恪守和对以往制度的恢复,就可以带来“现代化”及其种种利益!又例如,面对一般国人仍以吃熊掌或鲵鱼为荣,自然环境经常受到破坏,自然资源更常常遭到掠夺,我国土壤、空气和江河湖海的污染日益严重的严酷事实,无视相比之下西方民众的环保意识要高得多、环境保护也好得多的尖锐反差,却人云亦云地唱和什么“中国讲天人合一,西方搞天人对立”,“拯救世界靠中国文化,21世纪是中国世纪”之类高调,实在就好比一个人面对自己肮脏的住房,无视邻居洁净的庭院,不思如何打扫清整,却大声对人吹嘘:“我家有些古书早就教我洒扫庭除,你们这些邋遢鬼该向我学着点!”凡此种种,难道不是只看到死的书而看不见活的人,只留连于往昔而不一顾今天?难道不是由画地为牢而生的妄自尊大?

不只如此,90年代学术界中颇为流行的这种态度,即便在只谈书本、只看往昔的时候,还有意无意地抹杀事实的另外一面。例如说西方重物质东方重精神,西方重竞争东方重和谐,西方重个人东方重团体,等等;倘不说出事实的另一面(即,要说西方人重视精神、和谐、团体等等,论据丝毫不弱,要说东方人重视物质、竞争、个人等等,例证也绝不更少),那么,这类说法,不是惊人的无知,就是有意的欺骗!其实东西方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相通共融,各种成分在其中的地位绝不是可以那样简单断言的。种种以先入之见为褒贬根据的说法,不但毫无客观求真的学术价值,反而只起着鼓励狂妄自大和对外封闭的社会作用。这些东西对中国人的贻害,要几时才能休止呢?

还有两个更加明白的事实。一是一般而言,这种态度所注重的那些“国粹”,已经只能在书本中找到,在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几乎荡然无存。二是包括这种态度的鼓吹者在内,今天所有的中国人,不论衣食还是住行,不论休闲还是劳作,几乎无不受益于西方的发明或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固然需要挽救自己优秀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更需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由此观之,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态度,比之于直面现实、自省悔悟的态度,哪一种是学术应该采取的,哪一种是国人真正需要的,难道不值得文人学者们停下笔来,深长思之?

“好汉不提当年勇”,今天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所需要的,绝不是沉醉于往昔的光荣,恰恰是反思历史的教训。只有认识人类文明的主流,用改革行动去对付陈疾和时弊,用开放心态去应对外界和未来,国人才有更好的明天,学人也才有更好的明天!

三、学术病态与阿犙精神

妄自尊大的态度往往来自极度自卑的情结,而后一点往往是自己和他人都很难发现的。或许,90年代一些学术病态的集体根源,还是对中国病根看得最透彻的鲁迅所揭示的阿Q精神。

某些学者连篇累牍地借用当代西方的“后现代”、“后殖民”和“东方主义”等学说,一方面猛批西方现代文化,另一方面斥责中国“五四”以来的“现代话语”数典忘祖,甚至宣布要终结中国的现代性,代之以具有本土意识的“中华性”。这些人似乎没有想到;现代化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理性化(包含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理性化)为表现的现代性,在中国是尚未实现的问题,而不是需要“终结”的问题。他们似乎也忘记了:近代以来给人民带来无穷苦难并使得中国贫弱败落的,恰恰是“前现代”的而不是“现代”的文化。在这样的历史处境中,大谈“后现代”,是完全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迫切要求(例如中国经济所要求的,是建立更多的现代理性规则并消除前现代式的权力寻租),而大谈“本土性”,则完全忘记了历史进程的惨痛教训(例如19世纪后半期以来不论挂什么招牌的“本土派”和顽固派一次次祸国殃民的教训)。至于这些人对待西方学者“后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之说的态度,恰如下述场景中的某乙:

某甲:“唉,我的祖先犯过不少错误,不但自以为有权尽享天赐的土地财富,杀害过新辟疆土上那些思维和生活方式与己不同的人,而且还企图改变和同化人家。我们这些后代可不能再犯这类错误了!虽然流血争地之类坏事不会再干了,但要人们按我们的思路去想事情,这类错误也值得警惕。因为别人的文化自有其价值和长处,我们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了!”

某乙:“啊,你说得太对了!你们一家人本是坏种,根子就有问题!你看我们这家人根子多正,根本不可能做缺德事!你们该向我们学着点!我家里是有人想学你们,那都是些败家子!话又说回来,叫你们学也没用,因为你们本性就骄横狭隘,不像我们这么谦虚、宽容。一句话,你们正在烂下去,世界是我们的。要救世界,得靠我们这一家!”

就这样,对忏悔作出的回答,是呵斥!对自省作出的回应,是自傲!而对理性和谦和的反应,是偏执和狂妄!对吸取历史教训的反应,是抹杀历史事实!扪心自问,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自己所犯的悲剧性错误,还算少吗?

当然,某甲并不代表所有西方人的态度,但确实代表了大量西方知识分子的态度。某乙也不代表所有中国人的态度,但确实代表了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态度。

这种非理性的态度,在对西方知识分子的另一种论点作出反应时,采取了更明显的自相矛盾方式。例如,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刚一出笼,我们的学术界就风起云涌。但许许多多的学者一面在反驳对方的论点,一面在为对方提供着论据——亨廷顿说:各文明互不相谋,所以会起冲突;我们的反驳者说:亨廷顿错了,因为有无数根据说明……说明什么呢?说明各文明互不相谋!“你说我们同你们不一样,所以会起冲突吗?你错了,因为:我们同你们不一样!”于是,这些反驳者不过是在争先恐后地让亨廷顿的预见变成现实!

同类推荐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 直上三楼

    直上三楼

    母亲和父亲早就认识他。当年--1938年,我父母在武汉刚入党,恰巧王震有事过武汉,他们见过面。解放初期,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母亲则参加中央访问团来到新疆。返回后在报刊写过不少文章,王震在新疆看了很高兴,还专门写信表示感谢。1955年,王震奉调进北京,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农垦部部长;1957年,我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此后虽在同一个北京,但从父母这边讲,已经自惭形秽了。
  • 《我是城管》评谭

    《我是城管》评谭

    本书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现实批判性,对城市管理的忧思以及清醒、理性并且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因问题成堆而感到的焦虑,因有时陷于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孤独与愤懑,还有对于乏“城市意识”可言的形形色色之人的失望。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 沉默也会歌唱

    沉默也会歌唱

    这是一本你我都会感同身受的书。你只身在异乡打拼,在暗夜里痛哭;你在父母的争吵里深感自己的渺小和不幸,长大后一直在缝合心理废墟,整个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救灾;你感觉在某个阶段,人生的路好像都断在眼前,你想改变,却深觉无力;你在贫瘠中长大,受着蒙昧的教育,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青春被谁偷走,你丢失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几年。是的,它讲述的就是我们难以面对的痛楚和自我救赎。这本书,是一个人的大城漂泊记,是一代人的青春出走书。绿妖作为一个外地青年的标本,用自己的十年的生命写就了这本带着温度的书。她在这个城市如何努力,如何挣扎,如何沉默,如何奋起,她所遇到的尴尬和难堪,无所隐瞒,力透纸背,让你惊讶和震动。
热门推荐
  • 九月花未开

    九月花未开

    时间是记忆的毒药,记忆是时间的药蛊。多年后,他早已忘记凉城浑浊空气的滋味,只是依稀记得,有风的夜晚,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呆呆望着小吃车上煎炸中的铁板鱿鱼,香味升腾。他在不远处糖葫芦摊上默默瞅着,一旁的烤地瓜大妈笑呵呵地来了句,:“给你女朋友买个地瓜吧,热乎。”他看的出神,“不是,女朋友”,没腔调的回答着。“不是?”大妈像是在盯着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要走了”,女孩招手,他慌忙拿着两串糖葫芦走过去。进校门的时候,他回头,“会是的”,声音极低,说给自己听的。
  • Robin Hood

    Robin Ho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立乾坤

    重立乾坤

    一枚古朴的镜子,照天地,鉴自身!一个平凡的乞丐,夺造化,成至尊!
  • 婚婚恋恋:霸爱总裁弃妇妻

    婚婚恋恋:霸爱总裁弃妇妻

    结婚六年的纪念日这天丈夫亲口告诉兰馨语从来没有爱过她,让兰馨语痛不欲生差点车祸时,被妖孽一般的霸道总裁宇艾辛救下,从此后,兰馨语就沦陷在这位妖魅霸气地男人手里,被纠缠、被折腾、被爱恋……就在她决绝拒绝时,又发现了另一个真相,原来她也是他的……
  • 混元传人在校园

    混元传人在校园

    许杰怎么也没想到,砸自己脑袋上的一块石头居然带着自己重生了......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几策

    几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师傅宠你到下辈子

    师傅宠你到下辈子

    “你敢不敢让我再杀一次?”“我好歹也是你的救命恩人,你就这样对我哈?”“是啊,反正你也救过我一次,干脆好人做到底,再让我杀一次嘛~”唐棉棉使劲儿撒娇,把自己的软萌可爱发挥到底,只是,那时候的她,怎么会想到,这个天天被自己欺负的家伙,居然是本区叱咤风云的某位大神,而他只不过是玩小号~便成功的钓到了唐棉棉这只徒弟。“你又耍我!!!”不过,自从有了师傅后,唐棉棉这脾气倒是长了不少。“谁叫你那么笨。”更可恶的是,他居然……“棉棉,快过来这边,来见见你师妹。”师妹?【情趣网游文,又名(棉花糖季节),温柔古怪的师傅,加一只小逗比萌徒,超有爱组合,“我技术很渣很弱,人品也超烂,可师傅就宠我,怎么滴~”】
  • 穿越异世当神兽

    穿越异世当神兽

    “说好我可以安静做神兽的,你却让我读书?明明大家都在用魔法,你却跟我讲科学?”张一鸣被眼前的教科书弄糊涂了,“什么《精灵古语》《兽语六级》《位面几何》《灵子物理》《灵力函数》……你们确定不是在合伙逗我吗?”
  • 与犬大将齐名的妖怪

    与犬大将齐名的妖怪

    犬夜叉同人不满意名震天下的大妖怪被一招爆破流打脸不满意弥勒只是一个风穴放置器不满意阿篱只是卖萌,除射箭外什么都不会不满意神射手桔梗天天快挂掉,每次都没戏分,每次都要人救的战友们,通通进来